好開森,這個星期就要過年了。過年就意味著有假放,有錢收咯!(紅包!紅包!紅包!!!)
有人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這點我承認,以至於近期一部英國BBC團隊拍攝的紀錄片一出爐,就將億萬國人感動的稀裡譁啦。
它就是《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
該片一共分為三集,每集60分鐘,對應三個不同的主題:歸鄉,團聚,歡慶。
整部紀錄片,全程以外國人的視角,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中國人的新春盛況。
對於中國人來講,春節就意味著團聚。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但回家過年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輕鬆,因為它趕上了「春運」。
外國人管它叫: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關於春運,主持人是這樣說的:
春運期間整個中國的人口流動高達32億人次。
這是英國、法國、德國的人口總數加起來,都望塵莫及的數字。
機場、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一片人山人海;馬路上車來車往,川流不息。
到處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簇擁返鄉的旅客。
據統計,2016年春運時間,光是中國陸地上的交通就有32億人次!
單單是北京的一個機場,就有1000萬人次的旅客,鐵路運輸超過2.5億人次。
一天就可以售出560萬張火車票!
所以工作人員也說道,讓每個人順利回家也是個很大的工作量。
每個人都想回家,那是內心的一份期盼。
這可能是我看過最美的畫面了,親人團聚。
任何語言在這裡都是乏味的。
哪怕路上再堵,車上再擁擠,這條回家的路再艱難,人們還是願意頂著頭皮往前衝。
因為一個字:家。
怪不得都說,沒有經歷過春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弱弱的問一句,你的火車票都搶到了嗎。
如果沒有,就一起加入了摩託車遷徙返鄉大軍團吧。
說完了春運,不能不說春晚。
外國人管這個中國最大的盛會叫:全球覆蓋範圍最廣的電視節目。
的確,春晚是全球覆蓋範圍最廣的電視節目,一年就一次。
一次有上億人觀看,成為了世界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
邊看春晚邊吃年夜飯,是我們一貫的風格。
包餃子可以說是萬年不變的老傳統。
對了,在我們年夜飯的桌上,一般還會擺上一條大大的魚。
象徵著年年有「餘」。
除了美味的魚肉之外,我印象最深的還有長壽麵。
它是真長呀。
在上海,麵點師傅劉輝創造了一項金氏世界紀錄,他拉出了世界上最長的長壽麵——1918米,震驚國內外。
兩位外國老大爺還嘗試了眾多中國特色美食。
比如辣條。
還有火鍋。
最搞笑的是兩人吃完以後,對它的稱讚只有一句話:這真是天才的發明啊。
作為一個資深吃貨,他們不僅會吃,還很會發掘美食。
過年哪能光吃呢,除了吃,還有玩呀。
為此BBC還給我們展現了許多,連中國人都聞所未聞的春節習俗!
比如查幹湖捕魚,哈爾濱冰雕,香港夜間花車遊行,維多利亞港的煙花,求籤逛廟會....
有人說這是哈爾濱旅遊局最大的勝利,我認證。
因為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我真的想去哈爾濱,完全媲美北海道好嘛。
冰上自行車
天然滑雪道
還有那美輪美奐的冰雕。
和春晚一樣,為了給大家呈現最好的視覺盛宴。
他們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傾力打造。
慢工出細活,看看這夢幻場景,一點也不遜色於迪士尼。
最後我要說的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環節:放煙花。
但今天我想強調的是有一種花比煙花更美。
它常常被人所忽略,甚至被遺忘。
可能還有很多人對它一無所知。
那就是打樹花,這是一種流傳多年的古老技藝。
打樹花,就是向空中拋灑1600度的鐵水,鐵水在空中化成絢爛的火花,如瀑布般傾瀉而下。遺憾的是,這項技藝即將失傳。
可能這也是紀錄片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感動,過年不僅僅是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更多的是思考背後的意義。
無論過年期間你選擇哪一種娛樂,請記住,與最親最愛的人在一起。
他們一年之中就盼著這一天你能回家,過年。
最後向大家道句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