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導演的《縫紉機樂隊》評分很高,很多網友說最後的千人合唱就佔了一半的票房。說真的,當小編看到最後Beyond樂隊成員和眾多搖滾熱愛者一起合唱「問句天幾高,心中志比天高,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時不禁熱淚盈眶,又回憶起這個曾經叱吒樂壇的樂隊。
Beyond不僅僅是一支樂隊,更是90年代的時代記憶,樂隊是在1983年建立的,發布的第一張專輯就入選了香港十大金曲,一首《光輝歲月》唱出了四位年輕人對於種族歧視的強烈反對和對世界和平的嚮往,一首《海闊天空》記載了他們對於音樂理想的堅持,他們成為香港最火的樂隊,然而就在樂隊發展的巔峰時期,beyond的主唱兼隊長黃家駒在日本錄製節目時不慎從高臺跌落,不治身亡。
這個突發事故令beyond的粉絲痛心不已,而對朝夕相處的隊員來說,更是沉重的打擊,beyond樂隊在一段時間的恢復期後依然堅持創作,但失去了黃家駒這個主心骨,beyond沒能一直堅持下去,在2005年正式宣布解散。
那麼beyond樂隊解散的原因是什麼呢?黃家駒的去世給樂隊帶來重大打擊,但並不是直接因素,不然也不會到05年才宣布解散,其實解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音樂上的分歧。
大多音樂人對音樂都有自己的理念,beyond樂隊是一支搖滾樂隊,搖滾並不是大眾化的音樂,多是表達內心對於真實世界的不滿,但是樂隊要生存下去,就要對現實做出妥協,黃家駒在世時的音樂風格就有主流工業模式的痕跡,作為樂隊的支撐,黃家駒在音樂追求和商業化上相權衡,隊員們對他也很服從。
但自他去世後,成員們更加偏向於做「心中的搖滾」,但這一做法也失去了很多聽眾,而且三位成員對音樂的理念不同,在音樂創造上存在分歧,樂隊失去凝聚力,自然也不會長久。
第二個原因就是成員對樂隊收入的分配方式不滿。
其實,beyond樂隊在1999年就宣布了暫時解散,剩餘三位成員都專注於發展自己的事業,收入都是自己處理,但是樂隊自2003年重組後,成員的收入由樂隊負責人分配,在樂隊事宜上,黃貫中是主要負責,也付出了很多,而葉世榮相對出力較少,黃貫中對收入的分配上很不滿意,這也成為樂隊解散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