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Shanghai),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物流樞紐。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當然上海市的醫療水平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名院名醫更是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上海市內科十大醫生,希望能對看病的朋友有所幫助。
第一位:寧光
寧光,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漢族,山東省濱州市人,研究生學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光啟講席教授。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兼任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歷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曾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醫師分會會長等,長期致力於內分泌代謝病臨床與科研工作,在內分泌腫瘤及代謝性疾病的診治與研究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先後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與創新研究群體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稱號,在《Science》、《JAMA》等SCI收錄雜誌發表論著,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位:袁耀宗
袁耀宗,男,主任醫師,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臨床醫學系副主任,瑞金醫院消化科科主任。1954年生。1978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畢業。長期在瑞金醫院臨床醫教研第一線工作。於1987年和1991年分別獲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消化內科碩士學位、博士學位。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主任醫師。於1988~1990年在法國巴黎第五大學聖路易醫院進修。1997年參加國家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培訓班學習。1998年10月~12月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內鏡中心進修。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消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消化專業博士生導師,中華消化雜誌總編輯,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動力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消化病學會委員、秘書,消化病學會胃腸動力和胃腸激素學組副組長,國際胃腸內外科學會會員。
第三位:陳縈晅
陳縈晅,女,主任醫師,副教授,科副主任、支部副書記,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華消化學會消化道腫瘤協作組成員兼秘書;上海消化學會青年委員兼秘書;上海消化學會胃腸腫瘤學組副組長;教育經歷 1989.9-1994.7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7.9-2000.7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科學(消化系病),仁濟醫院消化內科,獲醫學碩士學位,導師李繼強教授 2001.9-2004.7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科學(消化系病),仁濟醫院消化內科,獲醫學博士學位。工作經歷:1994.8-2000.1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2000.12-2004.1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2004.12-2011.12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2012.1-至今
第四位:葛均波
葛均波於1984年從青島醫學院畢業;1987年獲得山東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從上海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被公派德國美因茲大學醫學院聯合培養;1993年獲得美因茲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後到埃森大學醫學院繼續博士後研究;1995年擔任埃森大學醫學院心內科血管內超聲室主任;1999年舉家回國;2000年加入九三學社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至2016年擔任同濟大學副校長 ;2018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曾於2017年,被授予「國之名醫」榮譽稱號。
第五位:朱南孫
朱南孫,女,漢族,1921年出生,江蘇省南通人。上海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系「朱氏婦科」第三代傳人。其祖父朱南山、父親朱小南先生是中國著名的中醫婦科學家。朱南孫教授是朱小南的長女,幼小天資聰穎,性格堅毅,她繼承和弘揚祖業。在朱氏兩代名醫的薰陶與教誨下,以其睿智好學、鍥而不捨的精神,發奮努力,終成一代婦科大家。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朱氏婦科療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出診地點:上海市中醫醫院石門路門診部中醫婦科。
第六位:陳楠
陳楠,主任醫師,教授,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腎內科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常務委員,上海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腎臟病學會和法國腎臟病學會會員,以及「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 多年來從事內科腎臟病臨床和科研工作,在各類原發、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尤其遺傳性腎炎、系統性小血管炎、狼瘡性腎炎、乾燥症候群、異常球蛋白血症等、急慢性腎小管間質疾病的臨床診治,慢性腎功能衰竭和血液淨化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並對腎間質纖維化、遺傳性腎炎的發病機制和早期幹預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第七位:陳生弟
陳生弟,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副書記、神經內科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曾留學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及臨床進修。 在瑞金醫院神經科從事醫教研工作39年,長期從事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發病機制及診治轉化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發表國際SCI論著190餘篇。主編、主譯15部教科書或專著。 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1、2層次、全國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十佳醫師、上海市啟明星、上海市育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第八位:房靜遠
房靜遠,1961年12月出生。1984年獲山東省濟寧醫學院學士學位;1990年獲南京醫學院和中醫學院合作培養碩士學位;1996年獲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消化內科博士學位;1998年9月—1999年6月在美國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醫學院消化內科當訪問學者;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腫瘤研究所(NIH/NCI)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年回國。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目前是上海市消化內科臨床醫學中心執行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消化內科臨床醫學中心(A類)主任、上海市消化內科臨床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內科消化)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消化內科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學科帶頭人。
第九位:錢家麒
錢家麒(1939年6月—2019年11月19日)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內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腎臟科主任,主任醫師,內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衛生局血液透析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腎臟病雜誌副總編輯,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副主編,臨床腎臟病雜誌副主編,Hongkong Journal of Nephrology 、中華內科雜誌、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編委,透析與人工器官雜誌等十餘種雜誌的編委。國際腎臟病學會會員,美國腎臟病學會會員,歐洲腎臟病學會會員,亞太腎臟病學會理事,國際腹膜透析學會亞太地區核心委員;上海市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科委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由於在醫學、教學和科研中成績突出,享有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特殊津貼。
第十位:王靈臺
王靈臺,男,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顧問、終身教授,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西醫結合評議組成員、國家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肝病重點專科顧問、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肝病臨床研究聯盟組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肝病分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肝病專業委員會名譽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肝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中醫藥學會肝病/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28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5項。發表相關論文190餘篇,主編或參編專著8部,培養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5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