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元節_大閩網_騰訊網

2021-01-12 騰訊網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中元節的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民間通稱「三界公」,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匯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俗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道藏》記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據說,在這段期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鬼門大開日是陽間陰氣最重的一天。一般認為中元節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故事是這樣的: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於是目蓮就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同是佛道總結批評的重要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還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節俗活動。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送祖時,紙錢冥財燒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時,在寫有享用人姓名的紙封中裝入錢紙,祭祀時焚燒,稱「燒包」。年內過世者燒新包,多大操大辦,過世一年以上者燒老包。

這一天,家家戶戶無論貧富都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人。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中元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牠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蓮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可說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自從提倡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各地普度的盛況和規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節原來所欲強調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中國人所要努力的, 應是減少浪費,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

相關焦點

  • 除了放河燈,中元節還有什麼習俗?
    原標題:中元節 白天吃茄餅晚上放河燈今天是農曆七月半,是老皇曆上講的中元節。老早,逢到這一天的習俗真怪多的。這天,好多人家祭臺上會擺上果蔬供品,祭奠已故的亡靈。更有不少人家,在門口空當地方燒紙,意思是給逝去的人帶點錢用。
  • 七月十五中元節簡訊 願你中元節快樂
    中元節快樂!防鬼妙招:電影就看《捉鬼大師》;小說就讀《鬼吹燈》;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畫畫就畫鍾馗頭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惡鬼。願所有的妖魔鬼怪遠離你,幸福平安永伴你,祝你中元節快樂!簡訊祝你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中狀元,好運伴你發財得銀元,幸福健康增元氣,願你心中美好的夢想"中"能"元",讓中元節給你帶去美夢成真的心願!
  • 中元節我們應該傳承什麼?
    每到農曆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也就是俗稱的「七月半」,中國人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中元節,坊間又稱「鬼節」。在這一天,城鄉很多家庭都會聚集在過世的先人陵墓前舉行祭祖儀式,寄託對先人的哀思和懷念。一時間,田野四處青煙繚繞,時不時還傳出鞭炮的鳴響。這種祭奠方式,不僅汙染環境,還極易造成火災,事實上也不符合過中元節的初衷。
  • 傳說中元節之日鬼門關大開,你知道中元節的歷史嗎?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施孤、地官節或齋孤,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來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上墳掃墓,焚燒冥紙,祭祀先人的傳統習俗。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
  • 今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安徽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各地習俗祭祖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
  • 中元節動態表情包圖片 中元節搞怪圖片
    中元節向來不尋常,七月半盛夏天未涼,與清明一起祭祖上,好朋友祝願同分享,暑熱消早日秋氣爽,無煩惱時刻心情朗,開心度幸福好時光!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戶戶祭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鞭炮響,擺上盛宴共慶祝,年復一年留祭奠,紀念緬懷逝去親!
  • 中國鬼節中元節微信祝福語,中元節祝福簡訊
    1中元節:一定不做小氣鬼,堅決不做冒失鬼,爭取不做搗蛋鬼,永遠不做討厭鬼,盡力做個開心鬼。祝「鬼」節快樂! 2中元節到了,因為你「鬼點子」多,又因為你是大名鼎鼎的「鬼頭鬼腦」。
  • 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
    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時間:2020-09-02 13:42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的古詩詞合集 適合發朋友圈的中元節經典詩詞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中元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
    這幾天相信有的小夥伴坐在家裡也能偶爾聽到鞭炮聲,或者是回家的路上突然發現一個小土包,上面插著幾根香,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只是有人在緬懷逝去的親人,有人就會問這些行為不是清明節才有嗎,其實農曆七月十五也會有這些習俗,這一天就是中元節,也叫做鬼節。有一種說法就是農曆七月初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農曆七月十五則是鬼門關的時候。
  • 中元節思念親人的句子 2020最新中元節說說精選
    清香嫋嫋衝雲霄,祝願親人無煩惱;片片紙錢舞空中,祝願親人無憂愁;束束秋菊含苞放,祝願親人永含笑。中元節拜拜平安鬼,幸福健康常在,拜拜好運鬼,喜事美事在身邊,拜拜財運鬼,金錢事業圍你轉,拜拜開心鬼,快樂永相隨,拜拜吉祥鬼,如意亨通把你愛!
  •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怎麼玩 中元節活動玩法介紹
    導 讀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有什麼?
  • 中元節晚上可以出門嗎?
    中元節有啥不能做的事?以前總聽老人說,中元節晚上不能出門,那中元節晚上到底可以出門嗎?中元節晚上可以出門嗎?當然可以。因為中元節很多習俗都是在晚上進行的,不出門的話怎麼參與活動呢?中元節禁忌:1、不要太晚出門中元節時更深露重,太晚出門很容易著涼,而且,中元節的夜裡,到處都是祭祀、燒紙錢的場景,膽子小的人很容易被嚇到,因此,不宜太晚出門。
  •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有哪些活動-中元節活動一覽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有哪些活動,相信不少的玩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一覽,希望可以幫到玩家。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一覽  三、累計7天登錄送【鬼門關】  活動時間:9月2日13:00—9月8日23:59  中元節登錄獎勵開啟,累計登陸即可領取金畫軸、補天石、三白酒等小禮。
  • 中元節為什麼叫鬼節有哪些禁忌?中元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那麼中元節有什麼禁忌和傳統習俗呢?中元節晚上幾點不能出門?中元節幾點不能出門?鬼節當天晚上11點之後不建議出門,11點到凌晨的這段時間是子時也是一天當中陰氣最重的時間。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中元節:三流合一,慎終追遠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但中元節所祭祀的「鬼」,不單純指祖先親人,還包括孤魂野鬼。中元節其實來源於道教,而它的前身則為民間的「秋嘗祭祖」,包括佛教的「盂蘭盆節」亦早於中元節而誕生,只是伴隨著歷史的演進,俗道僧三流合一,也給世人帶來積極的富含人情味的精神內核。一、中元節簡介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其產生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及相關時祭,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
  • 中元節廣告,真是「見鬼了」!
    按照慣例,一到節日熱點,勢必會有一大波借勢營銷出現,但由於人們對傳說中的鬼魂的忌諱,所以,關於中元節的借勢營銷並不多。但在臺灣,有一個品牌,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推出一支中元節廣告,呼籲人們關愛鬼兄弟。ok,整理了臺灣全聯福利中心中元節系列廣告,一起來回顧:2013年《司馬中原篇》▼
  • 詳解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那麼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中元節的習俗都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吧! 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稱為鬼節,稱農曆7月為「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