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明星拿天價片酬?又是哪些人有意見?「限薪令」管得住嗎?

2020-10-06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明星高薪

娛樂明星拿天價片酬,這個問題早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很多人也在管這個事,但是,效果又如何呢?

前些年,有媒體證實,《如懿傳》兩名主演薪酬高達1.5億元,《羋月傳》的女主角也是近億元的片酬,類似這樣的明星還是很多的。

如果要追問具體有哪些娛樂明星在拿高薪片酬,而且至今還在拿高薪?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清楚地列舉出來。就拿這幾年非常倒黴的高雲翔來說吧,他並非是拿天價片酬的娛樂明星,但是,由他而引起的幾起經濟糾紛案可以看出,涉及到好幾個億的賠償金,這也足以說明高雲翔在案發之前有多高的身價,一定是身家不菲。

20年前,國內演員總片酬在影視劇預算裡的佔比不足10%,絕大部分費用都用於拍攝、後期製作、特效等環節,導演、製作方都有充足的資金和時間,去精心拍攝製作。

近10年,國內演員片酬一路飛漲,佔比達到50%到80%,演員拿的錢多了,其它需要花費的地方,自然就會面臨壓縮、節省等壓力。這就導致很多影視劇變成明星流量劇,依靠演員的粉絲效應帶動票房和收視率,五毛特效、粗製濫造、抄襲、刷票等情況時有發生,導演和製作方失去了精心製作的動力。

現在的問題是,天價片酬,誰具體在管?又怎麼管?能夠管得好嗎?

明星是一部電影和電視劇的雙刃劍,優勢明顯,劣勢也很明顯。

業內人士稱,一些明星價格高得讓人不敢去請,可是如果找不知名的演員,影院經理看到沒明星,排片量就少,甚至根本不排。而電視臺看到沒明星也不買播出版權。所以只能花重金找明星,壓縮其它製作成本,電影的效果又不好,劇本質量一退再退,造成惡性循環。顯然,「天價片酬」成為壓垮國內影視劇的重負,需要改變這一怪現象,扭轉國內影視行業的畸形發展局面。

我國龐大的消費基數可以放大影片票房和收視率,並最終反饋到演員片酬和製作成本上,其他娛樂行業同樣如此。我國港臺明星、製作人進軍內地,不是因為他們在本地做得不好,而是因為內地太賺錢。

好萊塢電影因為是以全球為消費市場,所以可以擁有全球最高的票房,最高的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也聚集了全球最賺錢的影視公司。體育行業也是如此,著名聯賽和國際賽事也是全球銷售,所以足球、籃球明星可以有高額薪酬。

明星薪酬所佔比例也不必強制規定。例如科幻片《阿凡達》花費大量經費在特效上,愛情片《真愛至上》花費大量經費在服裝道具上,電視劇《琅琊榜》花費大量經費在購買智慧財產權IP上,這些影視片對於演員的薪酬投入並不高,而《小時代》電影就是靠明星來吸引票房,因此演員的薪酬佔比相對更高。

國內行政主管部門出臺過幾份有關「限薪令」的文件,也算是規章制度吧,「限薪令」涉及的面還是較廣的,看起來似乎也較為完善,但是,毋庸諱言,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就內容層面而言,「限薪令」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且無法律責任條款。

一方面,立法規定較為抽象、模糊。立法的可操作性是指法律規則、法律具體制度的設計能夠得到具體執行、遵守,法律規則設計的合理、周詳。從法條數目上看,「限薪令」僅有三條法律規範,不僅數量偏少、略顯單薄而且強制力不足、執行性較差,其中,第一條規定了演員片酬的限制比例,第二條規定了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需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第三條則為鼓勵性條款。整體觀之,「限薪令」並沒有就有關部門職責、如何實施、如何監督等關鍵性事項作出明文規定,這就會使「限薪令」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流於形式,以至於優化片酬分配的立法目的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限薪令」欠缺必要的法律後果。比如,「限薪令」的第二條並未就製作機構違反備案管理的法律後果作出規定,這就很容易導致製作機構不報備「天價薪酬」。而通常來講,一個完整的法律規範在邏輯結構上包括假定、處理和制裁三個部分。其中,制裁問題是一個關係到法律實效的問題。也就是行為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目的在於通過增進強制力來保障法律規範得以有效地遵守與執行。事實上,作為一部專門規制演員電影片酬的立法文件,如果沒有明確規定製片機構以及演員違反片酬比例的法律後果,其很難在影視勞動合同的籤訂過程中發揮實際的拘束力。

「天價薪酬」問題是影視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卻折射出市場失靈、演員自律、行業自治、政府規制之間的多重矛盾。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能否妥善治理「天價薪酬」問題關係到能否實現收入分配公平,能否促進我國影視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能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從長遠來看,明星「天價薪酬」問題並非無藥可救,但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更不可能只靠影視行業協會單打獨鬥,而是要與監管部門、影視企業、演員個人一道打出「組合拳」。

總之,說起明星的天價片酬,包括製片人在內的專業人士有意見,行政主管部門有意見,普通百姓似乎沒有感覺。也由此看來,治理「天價薪酬」問題任重而道遠。建立有效治理機制的關鍵在於增加立法供給,重點在於實現合作治理,難點在於綜合多種手段。

相關焦點

  • 限薪令真的能夠限制演員的天價片酬嗎?
    明星的巨高片酬一下閃瞎了一眾人的狗眼,知道明顯賺的多,但沒想到能多到如此地步,面對明星的片酬居高不下,國家廣電總局也數次下達了限薪令明星們的片酬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升到這個地步的?到底怎樣才能約束明星的片酬呢?小編決定從三個角度來嘗試淺析一下,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一、明星們的片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天價的。
  • 「限薪令」之後,廣電總局再對演員片酬動手,天價片酬將徹底消失
    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楊穎拍《孤芳不自賞》時拿8000萬的片酬了。在那部戲中,楊穎的戲份大多是替身和摳圖特效完成,自己根本就沒有演多少。然而,就是這樣的演戲態度,她卻能拿走8000萬片酬,著實讓人想不通。
  • 追星的熱度不降溫,再多的明星限薪令,也控制不了明星的天價收入
    最近明星限薪令在網絡上刷屏,孫儷的片酬從8千萬降到了2千萬,趙又廷的片酬從1億降到了3千萬,明星限薪令得到了廣大網友熱烈擁護,紛紛表示贊成,因為娛樂圈的明星片酬太高,帶偏了年輕人的價值觀但是這些都是那些小鮮肉的錯嗎?說句良心話,其實大家質疑明星的天價薪酬,還不如反省自己,造成明星天價片酬的結果大家都是幫兇,拿高薪並不是明星的錯,誰都不怕錢多,關鍵是有人給呀,就拿我們農民來說,如果糧食能賣十塊錢一斤,肯定不會一塊多便宜賣,但是糧食價格賣高了沒人要,明星們的天價片酬卻有人出,這個現象誰造成的,是廣大的追星一族造就的。
  • 限薪令之後,廣電總局再對天價片酬整改,一部戲8千萬將不復存在
    前幾年,央視新聞針對明星片酬問題,專門進行了報導。同時,一張關於明星片酬的圖表隨之曝光。這張表上,當紅演員片酬明碼標價,一部戲低於報價人家根本就不接。甚至有人一部戲能拿上億片酬,這你敢信?只要你有流量、有人氣,我就用你拍影視劇,至於你會不會演戲、會不會說說臺詞,我無所謂,反正有後期。也正是這種現象的存在,才擾亂了影視行業的市場秩序,使得天價片酬問題成為一大亂象。
  • 限薪令終於發威了,明星片酬紛紛直降
    限薪令終於發威了,孫儷的片酬從8000萬降到了2000萬,趙又廷的片酬也從1億降到了3000萬,這終究是好的開始。很多明星說應該,因為他們拍戲特別辛苦,高片酬是他們應該得到的,說到辛苦,醫生,教師,農民工那個行業不辛苦?對於明星拍一部戲動不動片酬幾千萬來說,農民工才是最辛苦的,他們一天到晚幹著最累最髒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要苦幾十輩子才能掙到明星一部戲的片酬,演員只不過是一種工作而已。
  • 「限薪令」實施後演員片酬大幅縮水,明星開始「勒緊腰帶」過日子
    便宜的演員沒有流量可能會導致電影沒有票房,請來了貴的演員又會使得製作成本過高,以致於劇組要從別的地方壓低成本才能完成電影的製作,還可能影響電影的製作效果,造成了我國在國際上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在「限薪令」出臺之後,有些演員表示要「勒緊腰帶」過日子了,
  • 明星賺錢易如反掌!忽略「限薪令」
    長期以來,明星的薪酬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很容易引發其他糾紛。有一些老劇作家,他們確實值得拿高薪,但也有一些明星,他們顯然用了一個double,而且幾乎連行用1234代替這個明星,他們也有資格拿高薪?這是2017年著名的「限薪令」。經過不斷的調整和修改,直到2020年4月17日,最新的提案仍在公布。然而,在被禁止的情況下中,仍有一些明星甚至無視「限薪令」,拿下1.5億塊報酬?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很多網友認為這只是天價工資,1.5億元。
  • 限薪令的三令五申,遭青年作家質疑,楊爍、周冬雨、王千源成典型
    流量明星強勢進入影視圈的趨勢下,讓很多演技派淪為「廉價品」,這也導致了天價片酬的肆意橫行。明星之間的片酬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廣電總局出臺「限薪令」來限制明星片酬,三令五申的情況下遭到青年作家質疑,網友評論更是一邊倒。
  • 影視圈又曝天價片酬,難道廣電總局的《限薪令》成了擺設?
    廣電總局的《限薪令》頒布之初,有一個楊姓和一個王姓的演員,自認為是影視圈大拿,在拍電視劇的時候,竟然不把《限薪令》當回事,牛皮哄哄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向劇組索要千萬元的出場費,如果不答覆就罷演。嘿,二貨,太把自己當盤菜了,覺得離開了自己導演就「撞牆」,劇本就要「黃」,別螳臂擋車——自不量力了。用「拳頭」捶一捶自己的良心,你們得到的巨款和你們的付出成正比嗎?!
  • 再見,綜藝咖天價片酬!廣電總局發綜藝「限薪令」
    綜藝節目好賺其實,早在9月份,便有多家媒體曾報導綜藝限薪令的情況。當時有消息表示,綜藝限薪令規定"單期節目單人片酬不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元",同時"該政策在兩個月前就以通過紅頭文件的方式下發到各電視臺及製作單位","目前在播的節目多多少少都屬於管控範圍"。
  • 限薪令」下,張若昀拒絕接戲,楊爍罷演,楊冪降片酬
    自從2017年9月份「限薪令」出臺以後,很多一些影視公司、明星藝人依舊無視「限薪令」的存在,不斷索取天價片酬,動輒幾千萬上億的片酬,吸引著每一個明星。近段時間「張若昀涉1.4億違約糾紛」,就已經牽扯到「限薪令」,好在張若昀並沒有被天價片酬所吸引。
  • 面對「限薪令」,某些明星利慾薰心,這才是他們的真面目
    如此高昂的收入畢竟在市場的資源配置下,無可厚非,正所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如果考慮到藝人本身所付出的價值,以及高額的回報來進行對比的話,顯然讓許多人心裡感到不舒服,在「天價片酬」的背後,我們不禁開始思考,作為一個娛樂圈的明星,他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 「限薪令」還在繼續,廣電總局再發聲:嚴格控制演員、嘉賓片酬
    殊不知,在演藝市場火爆的背後有一系列亂象存在,其中最為大家所關注的就是演員天價片酬了。演員天價片酬由來已久,前兩年,央視新聞就對此事專門進行過報導,但收效甚微。那麼,明星們一部戲到底能拿多少片酬呢?從之前網上流傳的明星片酬來看,一線演員一部電視劇的收入都在幾千萬左右。如果是當紅流量,價碼就更高了,甚至有人一部戲可以拿到一億的天價片酬。
  • 娛樂圈繼限薪令後,網友呼籲出限籍令!明星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當今社會,明星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群體,特別是明星們天價的片酬,總能引起大夥的激烈討論。前段時間,正是因為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引得大眾紛紛向廣電總局提議管理明星片酬。不負重託,沒過多久廣電總局就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限薪令」「限集令」「限籍令」。今天阿康主要想跟大夥說的就是這個「限籍令」,廣電總局這次明確規定,在影視劇拍攝時,對於演員的任用,要謹慎任用外籍藝人。
  • 限薪令下明星現神邏輯:演員是高危職業,就該拿高薪?
    之前廣電總局就發布過一次限薪令,對明星的片酬進行了限制,明確要求明星的片酬不能超過影視劇製作費的百分之四十而這次限籍令除了限薪之外,更多是針對的外籍演員,很多演員在出名之後,國內撈金,又改變國籍來避稅。限薪令一出,有些明星坐不住了,認為明星片酬是市場行為,不應該加以限制。也有的明星認為,片酬已經從上億元降到幾千萬元了,不應該再限制了。
  • 「限薪令」頒布後,明星片酬排行榜曝光,大牌明星均上榜
    「限薪令」頒布後,明星片酬排行榜曝光,大牌明星均上榜現在我國正面臨著嚴重的疫情,這一次武漢疫情也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許多企業和明星都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解決疫區的燃眉之急,並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然而也有一部分明星,因為捐錢少而被網友道德綁架。還有一些明星的捐款,不約而同都是兩二十萬元,感覺他們像是在私底下一同約定的一樣,都是20萬元,網上也是炒得沸沸揚揚。近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又發布了一紙「限薪令」,在原有「限薪令」的基礎上再加碼,進一步改觀演員高片酬的亂象。
  • 廣電限薪令,為何明星高片酬依然難降?
    廣電限薪令,為何明星高片酬依然難降?針對明星高片酬,我早已經說過,對社會造成影響巨大,按中國目前發展形勢,應該給以明星工薪制,與其他工人一樣按月發放,那麼才會符合社會的健康發展;諸君可知,為何當前民眾對明星高片酬很反感,並非是說他們拿高薪,你我內心不舒服,而是拿了高薪之後,相反還起了「負面」作用,如吸毒,嫖娼,出軌,離婚等等;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面」。
  • 明星拍戲片酬大減,由8千萬降為2千萬,證明國家限薪令初步見效
    國家主管部門發布「限薪令」和「限籍令」,雙管齊下體現了我國政府的決心。最近廣電總局強調要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設。管導向、管節目、管嘉賓的規章制度。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追星炒星、過度娛樂化、天價片酬、收視率造假等得到治理,建設健康向上視聽空間,讓社會逐步進入正常發展。
  • 限薪令是假象?爆明星在劇組掛名變相加錢,鄭爽曾署名藝術總監
    譚飛爆料限薪令背後的「假象」近日,資深影評人,電影監製譚飛在做客央視電影頻道時談到了關於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在跟主持人探討這個問題的同時,譚飛在鏡頭前依舊毫不避諱的揭露了明星片酬因為"限薪令"的存在看起來好像有所下降的"假象"。
  • 新「限薪令」要求重點網劇公示演員片酬,明星藝人還敢貪心嗎?
    最近,廣電總局又出了新的限薪令,其實也不是新的,它是把之前的限薪令又細化升級了。這次主要針對網劇,說網劇拍完以後,需要把所有在裡面拿薪水的人的清單和相關的東西一塊兒交過去審核,看一下明星在裡面到底拿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