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在葆,1935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上影演員劇團電影表演藝術家,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曾出演《紅日》
《江水滔滔》《從奴隸到將軍》
《血,總是熱的》《代理市長》
《原野》等,
多次獲得金雞、百花獎。
2019年11月23日,楊在葆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楊在葆身材高大魁梧,以「銀幕硬漢」形象為大眾所熟知。1960年,楊在葆在影片《紅日》中扮演連長石東根,走上從影道路。楊在葆以充滿激情和朝氣的表演,鮮明地刻畫了這個農民出身的基層指揮員,以戰場上的英勇無畏和生活中的散漫霸氣,顛覆了觀眾印象中的「英雄」形象,鮮活而立體。之後他又先後參加了《白求恩大夫》、《年青的一代》的拍攝,1965年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79年,楊在葆在影片《從奴隸到將軍》中飾演始終追求真理、不屈從於惡勢力的羅霄將軍形象,被譽為「中國的《巴頓將軍》」。1983年,他在影片《血,總是熱的》中飾羅心剛,獲第四屆金雞獎和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雙獎。這個角色是一個衝破重重阻力的改革者,楊在葆把人物大刀闊斧、處亂不驚的氣度表現得恰到好處。楊在葆飾演的羅心剛是新任的鳳凰絲綢廠廠長。他不僅致力於改變產品滯銷的局面,也是憂國憂民的實幹家,既能指揮全局,又善於身體力行,有一顆火熱的心,關心人、理解人、光明磊落、勇敢自信。一開始他沒想到把機器印花改為手工印花這樣小小的變動會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與種種陳規陋習的鬥爭令他精疲力盡,但他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剛毅堅定。不演戲,楊在葆當起了導演,繼續在銀幕上抒發自己的心聲。當商業大片漫天飛舞時,他選擇拍攝電影《黨小組長》,特意給黨章拍了個大大的特寫;在《昨日的承諾》中,他乾脆給男主角起名為「趙漢青」,表達「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淡泊與堅忍。他說:「也許我是電影市場中的敗將,但我絕不是降將。」
儘管年事已高,楊在葆依然關心著上影演員劇團的工作。2017年,楊在葆參與了《聲影—上影演員劇團慶祝建軍90周年 浦東文化藝術節專場》,以朗誦、多媒體等形式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新冠疫情暴發後,楊在葆一直焦急地想為這次抗疫做些什麼。在抗疫期間,上影演員劇團集體創作了詩歌《風雨中的守候》,詩歌在上影演員劇團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時,後面附上了演員劇團成員的照片,每張照片上都配有加油鼓勁和介紹疫情防範措施的語句,其中包括楊在葆。
在2018年上影演員劇團成立六十五周年之時,楊在葆為劇團寫下了「融通天下」四字。楊在葆也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在2018年上影演員劇團成立六十五周年之時,他為劇團寫下了「融通天下」。
2020年12月1日晚,上海戲劇學院舉行成立75周年慶祝大會。在一段4分鐘祝賀視頻中,上戲畢業生們為母校雲慶生,當表演系55級學生楊在葆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校對:辛茗
編審:丁晴
來源:新聞晨報、上觀新聞、上海文聯
斯人已逝,音容永存!
點亮向老藝術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