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丨威尼斯電影,別讓高冷慣壞了

2021-02-08 中國電影觀察

第72屆威尼斯影展9月2號就要開幕了,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節對於純粹藝術性的追求已經堅持了幾十年。和威尼斯影展的壽命差不多長久的一個問題是:影展這個東西究竟是幹什麼的,影展到底有什麼意義?——學者專家們的解釋是:影展和院線是平行的存在,院線放映商業電影,影展放映藝術電影,各自發展互相支持,形成完整的電影生態。這個內容通俗一點講就是:拍片掙不到錢的導演參加的小範圍影片放映活動。而從國際電影展的角度,為了擴大影響力,往常只放小眾影片的影展紛紛開始想辦法拉攏大片和明星為自己造勢,吸引關注度。在這個問題上,威尼斯仍然半推半就狀得堅持著它的「純粹藝術性」,當仁不讓成為「最高冷的影展」。藝術路線的堅持這個無可厚非,但從很多情況來看,這讓威尼斯電影節也略有尷尬。高冷走太高,會被慣壞的。

2014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的土耳其市場展展位

不做電影公司營銷工具

——電影市場冷清

威尼斯曾經是世界頂級影展裡唯一一個沒有市場的。坎城有全球最大的影展電影市場,柏林有享譽全球的歐洲電影市場。而威尼斯則到2012年才建立。

威尼斯影展藝術總監阿爾貝託·巴貝拉曾經明確表示:威尼斯不是電影公司的天下,威尼斯不會成為電影公司的營銷工具。——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2012年巴貝拉掌權後建立了市場,影展一共11天,市場只開了5天,競賽單元交易的影片數量只有可憐的個位數。市場所在的酒店那層樓幾乎都是空的,沒有人氣,威尼斯的整個電影市場相當於坎城電影市場裡的2、3個攤位那麼大,而坎城總共有上百個攤位,到處都是宣傳海報和宣傳手冊。在這種情況下,巴貝拉在市場還沒正式關閉的時候公開評價「今年的電影市場令我很滿意」。即便是威尼斯的電影市場辦到今年的第4屆,成效已經有所起色,和其他老牌的影展市場相比,它還是顯得太尷尬和寒酸了。

威尼斯這樣的市場規模對中小型的電影公司傷害非常大,他們不像好萊塢土豪公司那樣可以自己在豪華酒店裡包下幾間房間作為交易場所,他們需要影展提供多種場所為自己的作品做宣傳。這些公司如果得到在影展宣傳自己的機會,進而得到大的發行公司的青睞,那麼這次宣傳成本就十分划算。但多數都不盡如人意。威尼斯在市場的問題上一直都很小家子氣,導致多數電影公司頗為寒心,對威尼斯自己的發展反過來也是一種制約。

多倫多電影節與威尼斯日期總有重疊,讓威尼斯組委會甚為頭疼

坎城設海灘放映多倫多有「人民選擇獎」

影迷互動?威尼斯:甚少

坎城和多倫多對威尼斯來說簡直是前狼、後虎。威尼斯電影節近十年逐漸成為了坎城影展的「接盤俠」。入圍威尼斯影展的影片,大部分是製作周期上沒有趕上當年坎城影展,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入圍坎城影展的影片。

片源被坎城制約,人氣則被多倫多威脅。多倫多影展這十幾年坐擁北美地緣優勢,有機會競逐下一年奧斯卡的好萊塢優秀商業片和獨立製作,都願意在多倫多進行展映,賺取第一批口碑。和威尼斯那幾個永遠坐不滿的影廳相比,多倫多的觀眾參與度也是非常高的,片商們看中了這裡的觀眾帶動第一批口碑的積極性,也都願意在人氣更高的多倫多做首映。最要命的是多倫多每年差不多和威尼斯同時舉辦,所以劇組有時候必須在二者當中取其一,預算稍微緊張一點的劇組、主打北美市場的影片,有時候就不會捨近求遠地捨棄多倫多而參加威尼斯。

去年威尼斯影展剛閉幕的時候,曾經有消息說威尼斯組委會擔憂威尼斯影展人氣越來越淡的不良局面,籌劃改期,希望能和多倫多一爭高下。然而今年威尼斯與多倫多將時間同時推遲了一周,多倫多9月10日開幕,此次威尼斯尚未閉幕(12日閉幕),時間仍不幸地重疊了。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依然沒有看到組委會拿出應對措施。在調動影迷參與度,和加強人氣的問題上,坎城和多倫多實在值得威尼斯學習。坎城增加了海灘放映環節,讓觀眾可以在沙灘上露天觀看經典電影,放映的版本往往都是高清修復;多倫多每年最重要的獎項叫做「人民選擇獎」,由每年在多倫多放映的觀眾評分最高的影片獲得。這個評分群體有普通觀眾、影評人、媒體人、片商等,由他們通過直接投票、簡訊、網絡投票等方式選出。反觀威尼斯,在這方面動作甚少,威尼斯的紅毯旁邊的觀眾人數每年在幾大影展當中都是最少的,高冷也好,無創新也好,都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鳥人》摘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節,在14年的威尼斯上顆粒無收

靠好萊塢拉人氣

威尼斯只嘗甜頭不給獎勵

上面說到人氣,就繞不開好萊塢了。威尼斯和好萊塢的關係維護得有些半推半就,請來不少好萊塢電影,最終給獎的很少。

從近10年的看,2007年的威尼斯競賽單元有7部美國電影,如果算上李安的《色,戒》的話就是一共有8部美國人參與製片的競賽電影,最終託德·海因斯的《我不在那兒》一部影片拿了兩個獎。

2008年競賽單元有5部美國電影,其中就有之後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但在威尼斯本片顆粒無收。

2009年威尼斯在展映單元瘋狂邀請好萊塢電影,把《玩具總動員》的前兩集都請過來,但卻是展映不參與評獎。

2010年《黑天鵝》在威尼斯熱鬧開幕,最終拿了個小獎,後來在奧斯卡則捧走了影后桂冠。

2013年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來做非競賽展映開幕片,兩天之後影片在威尼斯的聲勢就徹底冷了下來,結果後來阿方索·卡隆在奧斯卡上高調拿走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兩項大獎。2014年《鳥人》來做競賽開幕片,也是一樣,熱度剛一上來就立刻降下去。一方面不合威尼斯藝術性的胃口,一方面或許因為賭氣《鳥人》劇組在威尼斯還沒結束就去了多倫多,威尼斯沒給《鳥人》任何獎項。當《鳥人》後來在奧斯卡稱雄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它曾經去過威尼斯了。

很多藝術片導演從威尼斯走出去,圖為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

2014年的金獅《寒枝雀靜》只有39個鏡頭,風格極為超現實主義

金獅片高處不勝寒

文藝青年也吃不消

我們在吐槽威尼斯電影節高冷的同時,必須承認的是多年來它為藝術電影的發展和傳承做出了一定的貢獻。70年來獲得過金獅獎鼓勵的電影都已成為藝術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老一輩的黑澤明和侯孝賢都憑藉他們在威尼斯的登頂,正式從東亞走向了歐洲和世界,多角度敘事的《羅生門》和用固定鏡頭反映社會群體性事件的《悲情城市》也成為了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作品。最近幾年威尼斯也能及時提拔一些藝術電影界的新導演,比如2003年,俄羅斯新秀安德烈·薩金塞夫憑藉其冷靜、壓抑、驚豔、視角獨特的處女作《回歸》一舉拿下最佳處女作和最佳影片兩座獅子,隨後迅速成長為當代首屈一指的藝術作者,頻頻入圍坎城並且多次獲獎。2012年拿到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的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的《大師》、2014年拿到金獅的羅伊·安德森的《寒枝雀靜》也都是各有特色的藝術電影,兩位導演各自在藝術電影創作上奮鬥了多年,能夠得到威尼斯的褒獎也是實至名歸。

然而藝術片中不僅有那些帶給觀眾藝術享受的作品,也有一些極其私人化、受眾面很小的作品,因此威尼斯也頻繁因為過於「高冷」而引發爭議。2010年作為主席的昆汀·塔倫蒂諾把金獅獎頒給了前女友索菲婭·科波拉情緒沉悶、反響一般的新片《在某處》,當時就有很多在場媒體為其他呼聲更高的競賽片鳴不平。2012年麥可·曼領銜評審團,他一碗水端不平,對同為美國導演的保羅·託馬斯·安德森的《大師》表現出強烈的喜好,在本片反響兩級,差評不少的情況下,本打算毫無節制地將金獅、銀獅和兩個影帝都給它,然而威尼斯規定金獅獎影片不能再拿其它獎項,於是他轉而把金獅給了金基德的《聖殤》,明確地給出了《聖殤》並非金獅第一選擇的信號,引起大家強烈的不滿,同為評委的義大利導演馬特奧·加羅內當即宣布不再參加義大利的影展,那一年的威尼斯也在一片爭議聲中結束。結束後義大利本地的媒體對威尼斯和剛上任的巴貝拉口誅筆伐,餘波持續了很長時間。

2013年金獅獎頒給大家看過之後幾乎沒什麼印象的紀錄片《羅馬環城公路》,當時在宣布得獎名單之後,很多媒體人和觀眾甚至還沒有留意過當年的競賽單元有這樣一部義大利本土紀錄片。評審團大獎給了蔡明亮極其藝術化和私人化的長鏡頭拼接作品《郊遊》,放映過程中不少觀眾昏睡過去,睡醒之後發現畫面和人物的動作都沒有什麼變化,絲毫不影響觀感。評委會特別獎給了《警官之妻》,這部影片由幾百個割裂的靜態小片段拼成,節奏極其緩慢,所有觀眾都看得雲裡霧裡一頭霧水,提不起精神。2014年金獅獎頒給了《寒枝雀靜》,即便羅伊·安德森已經在坎城樹立了名聲,他的這部只有39個鏡頭的冷幽默電影仍然是十分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對於觀眾的鑑賞力和忍耐力要求都非常高。2014年得獎結果出來之後,很多人表示自己更喜歡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岡察洛夫斯基的《郵差的白夜》,然而本片也是一部藝術性很強的作品,大量的自然景色塑造的原始社會一般寧靜的氣氛令很多觀眾吃不消。

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黑色彌撒》是非競賽展映

《丹麥女孩》今年關注度頗高

2015繼續高冷,好萊塢繼續高開低走

今年入圍的片單依舊高冷。美國電影只佔據了四個席位,法國電影入圍三部,義大利本土電影入圍四部——歐洲化的文化與審美傾向,體現的相當明顯。和前幾年一樣,今年威尼斯的開幕片仍然是好萊塢製作的非競賽展映,由冰島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傑克·吉倫哈爾、凱拉·奈特莉主演的《絕命海拔》,一部講述珠穆朗瑪峰登山團隊遭遇珠峰暴雪險情故事的影片。

同時位列非競賽展映的還有約翰尼·德普主演的《黑色彌撒》,他將出演波士頓歷史上最著名的黑幫領袖之一。

去年因為《鳥人》爆紅的麥可·基頓今年的新片《聚焦》也在展映名單中,影片根據《波士頓環球報》2002年揭露天主教神父孌童醜聞的真實事件改編,同期參演的還有「綠巨人」馬克·魯法洛等等。

另外展映裡老牌學院派導演馬丁·斯科塞斯,他為澳門兩家賭場拍攝的宣傳短片《面試》找回了《華爾街之狼》的編劇特倫斯·溫特和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和羅伯特·德尼羅也來助陣,打造了超豪華陣容。這幾部片的演員陣容基本上屬於今年威尼斯的一流陣容。

競賽單元裡還有一些其他的明星作品,比如奧斯卡最佳導演湯姆·霍珀和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合作的《丹麥女孩》,跨性別題材和反串表演幾乎是劍指奧斯卡,威尼斯電影節應該只是其宣傳的小前站。

說說幾部比較晦澀甚至催眠的電影。被稱作「塔可夫斯基精神傳承」的俄羅斯藝術片導演亞歷山大·索庫洛夫上一部風格高冷的電影《浮士德》拿了金獅獎,新片《德軍佔領的羅浮宮》之前因為坎城不給競賽名額而拒絕了坎城,繼續參加威尼斯,這部意圖討論「藝術與權力的關係」的電影,風格應該會保持《浮士德》的風格,畫面很美對白催眠。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上一部電影《我是阿拉伯人》入圍威尼斯,全片一個鏡頭,一個女人在村子裡走來走去,不停地問問題,非常沉悶,希望他今年入圍競賽的新片《拉賓的最後一天》能放過觀眾,拍得稍微多一點起伏。加拿大導演阿託姆·伊戈揚之前一直是坎城嫡系,自從去年《俘虜》坎城口碑撲街之後,今年被威尼斯接盤,聯合奧斯卡得主克里斯多福·普拉莫拍攝的新片《記住》入圍威尼斯競賽,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打個翻身仗。查理·考夫曼作為編劇創作的《暖暖內含光》是廣受觀眾歡迎的作品,而導演的《紐約提喻法》則晦澀難懂,這次聯合杜克·詹森執導動畫片《失常》,情況如何很難講。蔡明亮現在越來越像一位前衛藝術家了,上一部入圍威尼斯的作品《郊遊》用長鏡頭慢節奏拖垮了不少觀眾的意志,最後不出意外拿了評審團大獎,這次入圍展映,蔡導演一刻不停地奔向798的風格也只有威尼斯這座高冷的孤島能夠承受了。

相關焦點

  • 【新觀點】威尼斯電影,別讓高冷慣壞了
    在這個問題上,威尼斯仍然半推半就狀得堅持著它的「純粹藝術性」,當仁不讓成為「最高冷的影展」。藝術路線的堅持這個無可厚非,但從很多情況來看,這讓威尼斯電影節也略有尷尬。高冷走太高,會被慣壞的。2014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的土耳其市場展展位不做電影公司營銷工具——電影市場冷清威尼斯曾經是世界頂級影展裡唯一一個沒有市場的。坎城有全球最大的影展電影市場,柏林有享譽全球的歐洲電影市場。而威尼斯則到2012年才建立。
  • 觀察 威尼斯電影,別讓高冷慣壞了
    在這個問題上,威尼斯仍然半推半就狀得堅持著它的「純粹藝術性」,當仁不讓成為「最高冷的影展」。藝術路線的堅持這個無可厚非,但從很多情況來看,這讓威尼斯電影節也略有尷尬。高冷走太高,會被慣壞的。不做電影公司營銷工具——電影市場冷清威尼斯曾經是世界頂級影展裡唯一一個沒有市場的。
  • 如何在談論高冷的威尼斯影展時,假裝很懂的樣子?
    和近幾年海報形式相似,今年的海報依舊是高冷路線。今年的主角是德國女演員娜塔莎-金斯基,主辦方稱她這個形象「代表1980年代獨立電影,來自維姆-文德斯導演的《德克薩斯的巴黎》」。高冷的威尼斯電影節也並非不可接近,隨著影節已步入「金獅新紀元」,也迎接新銳鮮活勢力。本屆威尼斯以管虎導演集結新老演員的《老炮兒》為閉幕片,正是對「超越與新生」的最好明證。
  • 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由義大利本土影片揭幕 平行單元「威尼斯日」公布入圍名單
    今天,我們已經了解到一些事實:電影、電視劇和小說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祝電影節萬歲,這個節日使我們能聚在一起慶祝電影的真正意義。如果有人曾認為電影毫無用處,那麼他們現在知道電影對每個人都無比重要。我很榮幸帶著新片《婚姻聯繫》為威尼斯電影節揭開序幕。」「上一次由義大利本土電影為威尼斯開幕片已經是十一年前的事情了。」電影節藝術總監阿爾貝託·巴貝拉說。
  • 【盤點】歷屆威尼斯電影節華人電影獲獎名單
  • 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落幕 超級英雄電影破天荒擒獲金獅大獎
    威尼斯當地時間9月7日晚上,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圓滿落幕,超級英雄電影《小丑》以破天荒姿態擒獲本年度金獅大獎。
  • 「閨女,別讓你的愛慣壞了男人」媽媽一句話點醒了女兒
    然後跟那個可以開車送你、生病陪你、吃飯帶你、下班接你、跟你說,『這破工作別幹了!跟我回家』的人在一起。」這是金星對女兒的囑咐,也是所有母親對女兒婚姻的一種引導。為人母,恨不得把自己過來人的經驗一字不漏地傳授給子女,希望他們能夠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 午休丨孤獨的船歌——尼採詩作《威尼斯》賞析
    當他被人接回家鄉,途經威尼斯時,竟然唱起了他一生中最酸楚而又最優美動人的即興曲,一支比《孤獨》更動人心弦的抒情曲——《威尼斯》。如果一首詩像一杯濃而不烈的美酒,讓人頓生微醺的沉醉,那麼,《威尼斯》就是這杯中的濃香,只能細細啜飲,感受這妙不可言的滋味以及其蘊藏著的悠遠深邃的哲思玄想。這位才情狂肆的哲人也會如此恬美、柔情地輕吟,在他的詩作中確實少見。"
  • 頭條丨《未擇之路》:偉世兄弟的電影匠心之路
    ▲震撼人心 好看到炸裂的「詩」版預告剛剛落幕的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在為數不多亮相的華語電影中,有一部影片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電影人一致稱讚與好評
  • VR電影三年掃盲,44部作品競賽威尼斯電影節
    陰暗的展廳,配合詭異的怪叫,組成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的體驗現場。讓人發出叫聲的,是一款名為《聲音的自我(Sound Self:A Technodelic)》的VR影視作品。這也是2020年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展出的競賽作品。8月31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R單元官方展映,以及第三屆砂之盒沉浸影像展(SIF 2020)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自2017年首次設立VR單元以來,威尼斯電影節展映作品數量,已經從22部增至今年的44部。
  • VR電影三年掃盲,44部作品競賽威尼斯電影節
    陰暗的展廳,配合詭異的怪叫,組成了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的體驗現場。讓人發出叫聲的,是一款名為《聲音的自我(Sound Self:A Technodelic)》的VR影視作品。操作時,你必須注視著屏幕,用聲音引發共鳴,推動自己在畫面中前進。
  • 行業大事件丨《魔獸》續集有望 「中國特供」或將無緣美國;威尼斯電影節開幕 趙薇領銜"中國戰團"齊聚水城
    據來自TheWrap網站的最新報導稱,《魔獸》續集仍在傳奇影業的計劃之內,考慮到這部影片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魔獸》續集將主要針對中國觀眾,這部「中國特供」的電影,甚至有可能會無緣美國市場。如果消息屬實,那麼《魔獸》續集將成為史上首部由美國製作卻不在美國地區上映,而在中國首映的英語電影。威尼斯電影節開幕 趙薇領銜"中國戰團"齊聚水城
  • 《奪命金》成威尼斯"驚喜電影"杜琪峯三度逐金獅
    當地時間8月9日,威尼斯電影節宣布香港導演杜琪峯新作
  • 看展之餘,別忘了義大利美食!藝術圈人士選出的威尼斯最佳餐廳是哪些?
    相關閱讀:無法親臨2019威尼斯雙年展現場?我們為你準備了最全圖集!(上篇)無法親臨2019威尼斯雙年展現場?我們為你準備了最全圖集!(下篇)2019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揭曉:預示種族題材與氣候變化的風向?時間有限?
  • 威尼斯電影節:萬眾期待的《小丑》登場 阿薩亞斯新作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在威尼斯最為矚目的要數《小丑》這部萬眾期待的DC改編電影,上午兩場的媒體放映全部爆滿,我去看的第二場是提前一個小時排隊才進得去
  • 魂斷威尼斯
    這個全世界最美麗的城市,當然有很多電影來這裡取景,現實中的威尼斯風光明媚,但搬上銀幕後不少電影把它拍得陰沉灰暗,也許威尼斯那種像迷宮式的小橋窄巷,很合適拍出陰沉的感覺吧!所有電影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殿堂級大師維斯康蒂(Lucino Visconti)的「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故事取材於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託馬斯曼(Thomas Mann)的同名小說。
  • 對話丨威尼斯當地策展人眼中的雙年展與威尼斯
    此文為從事當代藝術的獨立策展與藝術批評工作的瑪蒂娜·卡瓦拉林(Martina Cavallarin,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威尼斯人)與作者結伴參觀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對話中分享看展知識並引入當地人的語境。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在城中的展覽信息。
  • 華語電影六擒威尼斯金獅獎之高光時刻
    相比只得過一次金棕櫚的坎城,威尼斯是華語電影的福地,華語電影六次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加上李安導演的英語片《斷臂山》,華人導演得到的金獅獎盃是七座。以及一次最佳導演(蔡尚君《人山人海》),一次特別導演獎(張元《過年回家》),和夏雨(《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影帝,鞏俐(《秋菊打官司》)、葉德嫻(《桃姐》)的兩座影后,吳宇森的終身成就獎以及其他單元斬獲的獎項,威尼斯對華語電影的確相當寵愛。從侯孝賢1989年憑藉《悲情城市》第一次為華語電影擒獲威尼斯金獅,到今年開幕之前,27年的時間裡,華人導演七次贏得金獅獎,中獎比例之高令人咋舌。
  • 孩子有以下表現時,證明已經被慣壞了
    孩子被慣壞了,經常無理取鬧,不僅會害了孩子自己,還會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越走越難,悔不當初。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影響著一生的性格,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時,多是被慣壞了,家長需要及時糾正。否則會耽誤孩子的正常發展,導致他無法適應社會。
  • 借力威尼斯 中國VR電影集體亮相海外(有贈品)
    8月30日,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該電影節首個VR電影競賽單元也隨之露出真容。本次VR電影競賽單元設立3個獎項,分別為「最佳VR電影」「最佳VR電影故事」以及「最佳VR體驗」。在22部入圍作品中,從奧斯卡獲獎級別導演拍攝的影片,到名不見經傳的黑馬團隊的製作,都有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