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威尼斯最為矚目的要數《小丑》這部萬眾期待的DC改編電影,上午兩場的媒體放映全部爆滿,我去看的第二場是提前一個小時排隊才進得去,足以見這部電影對全球影迷觀眾的吸引力所在。非常湊巧的是,今天看的三部電影都與政治密切相關,而且美國政府的種種黑幕、外交關係與社會問題全部都是這幾部電影裡的核心表達。
首先來說說《小丑》,儘管之前宣傳一直令人以為是超級英雄大片,但嚴格上來看並非如此,影片更接近邊緣人物與權力及政府對抗的黑暗成長史,居然跟羅伯特德尼羅的《計程車司機應的觀感,而影片的時代感營造得相當契合當下美國社會的形態,由此牽連出政府腐敗、富人優先、小人物遭遇壓榨剝削,以及無政府主義的街頭抗議暴動行為,都令影片在人意想不到的深度上不斷延伸。
相比之下,男主角的家庭悲劇導致其心理黑化這條線索的設計有好萊塢劇本套路的嫌疑。不過幸好有傑昆•菲尼克斯的影帝級演繹,全程令觀眾的焦點集中在他身上:瘦弱瑟縮的身軀、複雜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以及糅合喜劇效果與毛骨悚然為一體的魔性笑聲,令小丑這個人物形象得到最充分的刻畫。相信他有望再次奪得今年威尼斯影帝!
接下來第二部看的是暮光女主演的人物傳記片《茜寶》,劇中飾演法國新浪潮女星,講述她鮮為人知的一段經歷。這個搶奪眼球的題材有先聲奪人的一面,暮光女的造型和演繹也是相當到位。可惜是好萊塢化的劇本,埋沒了影片不少可供挖掘的亮點。感覺這個從真實人物經歷中抽取的一段演繹有所偏頗,最為關鍵是女主角的心態變化缺乏鋪墊,她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決心資助黑豹黨?而FBI針對外國人顛覆國家的處理方式是否有誇大嫌疑?還有就是警察那條情節線刻畫不充分不夠,令後半段的情節變得自以為是而力有不逮。
最後看的一部是法國導演阿薩亞斯的新作《黃蜂網絡》,他去年也有作品《雙面生活》入圍競賽。阿薩亞斯的電影題材與風格一向變化多端,今年這部出乎意料地是人物傳記與政治驚悚題材,跟他之前一部講述恐怖分子的《卡洛斯》有不少共通之處。這部新片是以美國與古巴的後冷戰為敘事脈絡,勾勒出兩國之間的間諜與反間諜行為,陰謀權術與恐怖活動。婚姻家庭情節與政治驚悚懸疑並行交錯,平靜氛圍裡營造出無法識別的怪誕感。這種怪誕感在早期的《魔鬼情人》與《登機門》曾出現過,而在這部真實人物傳記片裡更得以發揚光大。
阿薩亞斯在90年代刻畫巴黎知識分子的自由散漫敘事策略,以及捉摸不定的情感刻畫手法,在這部真人改編的劇本裡展現出更為嫻熟的作者風格,將原本嚴肅枯燥的人物傳記演繹出驚心動魄和引人深思的虛構情節感,更不時插入新聞報導片段,令記錄與虛構兩者的關係呈現出微妙有趣的觀感。自然,這個政治色彩濃鬱的故事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客觀回溯,觀眾卻仍然能在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圖景之下,體會到國家/集體對個人命運的無情碾壓與剝奪人道的殘酷本質。
近期熱門電影
《情迷紐約下雨天》:一篇寫給紐約的浪漫情書
《毒行俠》:家庭倫理主題與販毒情節並行不悖
《痛苦與榮耀》:阿莫多瓦深情動人的履歷總結
《寄生蟲》:奉俊昊重返創作巔峰
《淪落人》:用暗渡陳倉的手法來探討夢想有點不接地氣
《惡人傳》:三足鼎立的角色互動對抗產生出難以預測的敘事節奏感
電影作者
尤裡·貝科夫:《危樓愚夫》丨《警界黑幕》丨《即刻求生!》丨《工廠》
布拉迪·科貝特:《光之聲》 丨《戰前童年》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夏日之戀》丨《冷戰》 丨《修女艾達》
趙德胤:《再見瓦城》丨 《冰毒》丨 《窮人 榴槤 麻藥 偷渡客》丨《歸來的人》
亞歷桑德羅·朗德思:《波菲裡奧》丨 《猴子》
阿里·阿巴西:《邊境奇聞》丨《謝麗》
阿格涅什卡·斯莫琴斯卡:《神遊症》丨《魅惑》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毒粉風暴》丨《混蛋》丨《血》丨《野蠻地區》
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不死鳥》丨《芭芭拉》丨《心的居所》丨《過境》丨《沃爾夫斯堡》丨《愛在愛情空窗期》丨《柏林遊魂》
大衛·羅伯特·米切爾:《銀湖之底》丨《它在身後》丨《不眠神話》
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死於明日》丨《瑪麗真快樂》丨《戀愛診療中》
呂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維瑞娜·帕拉韋爾:《夢囈》丨《食人錄》丨《利維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亞最後的救護車》丨《四分之三》
阿蘭·吉羅迪 :《勇者不眠》丨《湖畔的陌生人》丨《保持站立》丨《時候到了》丨《給乞丐一點陽光》丨《老夢前行》丨《逃亡大王》
沉醉在電光幻影中,用觸覺品嘗電影,分享電影的愉悅。
長按上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