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讀聖經,特別是讀到了總是在感謝及頌揚世上所有受造物的詩篇時,就會認出地上所有美好事物都是屬於神的,一切的美善都是從上頭而來。若我們能夠認出各樣受造物的源頭,並按照造物主最初創造的心意看待之,則它們就必會是於我們有益的。 若有人預備好全心接受自己所發現到的新事物,神總是渴望也不吝向他們顯明自己。許多時候,我們的「願意」將會帶領我們更多看見祂,此外這個「願意」也在邀請神更多地參與在自己的生命裡。真理的啟示總是伴隨著責任而來,神往往不會輕易將真理向僅是充滿好奇但卻不一定願意負責的人顯明。神顯明真理絕非只是要讓我們看起來更道貌岸然,或是更知道要怎麼與有不同看法的人進行爭辯。真理乃是從神而來的轉化大能,凡領受的就必得著自由。我們甚至可以說,
一個人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接納真理到什麼地步,就能經歷多大的自由。因此不是光在心裡肯定某個稱為真理的想法就能算數,而是「願意」全心遵從某種生活方式,而那樣的生活方式決定我們生活中有多大的自由度。耶穌這麼形容: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節)若是我個人在某些看法上與神的所是相違背,我就會不知該如何繼續走前方的道路。若我們所提的問題反映出自己渴望更認識神,那些問題的解答必會結出果子;但當存疑只是因為不肯相信祂的所是,則那樣的疑問不僅愚蠢,還會導致我們自視甚高,以致最終使靈命枯乾。神的話語顯明祂的所是,祂甚至自稱為那道。換言之,無論祂說什麼都離不開祂的所是。耶穌完全活出祂所傳揚的真理,就連當時的百姓都藉此認出祂那無人能比的權柄——
「從來沒有像祂這樣說話的!」(約翰福音七章46節)當我相信一個謊言時,很遺憾地,我就是在賦予說謊者能力。魔鬼這個仇敵一直對我們的靈魂虎視眈眈,牠用盡一切辦法透過謊言、恐懼、控告和誘惑來絆倒人,其目的就是要讓我們質疑神的所是。牠首次與亞當和夏娃互動,就是要使他們懷疑神究竟為何不準它們吃那禁果——即分辨善惡知識樹上果子。撒但說:
「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紀三章4~5)此話是在指控神為了不要讓人變得像祂一樣能夠知道善於惡,才會如此吩咐,以免人類騎到祂頭上;仇敵就是利用這番荒謬至極的言論徹底荼毒了人性。可悲的是,亞當和夏娃確實為了想要能夠像神一樣,而嘗了禁果。他們嘗試透過行為去換取神造就已經賦予他們的東西——他們既是按著神的形象和樣式所造,根本打從一開始就已經像神一樣了啊!
執意的悖逆但不會使我們生命有所加添,甚至還會從原先的絕無僅有變為一無所有。當人類選擇悖逆神的時候,他們就變得與自己所順服的蛇一樣了。也因此耶穌必須作為拯救者來到這世上,而且在這過程當中祂必要重傷蛇的頭(見創世紀三章15節)。即便如此,
聽信謊言乃是會對我們的靈、魂和體等方面造成影響,謊言這個毒藥不僅毒害我們的全人,也會嚴重傷害我們的身份和命定。魔鬼先是透過謊言使我們錯看了神,接著就是針對我們的身份撒謊,不論哪一種,其所攻擊的目標都是關乎身份。撒旦因著悖逆而從神的面前永遠被趕逐出去,於是牠千方百計地嘗試要讓你我也落入與牠一樣的窘境,因為所有受造物當中,唯有我們擁有與神一樣的形象和樣式。我絕不能冒險讓我看自己的想法與神對我的想法不同調。任由思緒不受神掌管地漫天飛舞並不等同於自由,事實上,任何想法只要沒有照著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父起初的心意和設計走,都可能會使自己淪落至動輒得咎且窒礙難行的困境。而最令人感到驚訝的,就是如果你知道神明明不會從我們這裡得著任何好處,但祂竟願意邀請我們透過更深地與祂建立關係來明白祂的心,並進而與祂同工,一起照顧祂所創造的萬物。因此我們能夠饋贈給自己最好的一份大禮,就是讓自己的想法完全與神的良善同步,任由神以祂的良善來牽引我們,以此畫面來詮釋自由實在再貼切不過。我的摯友同時也是過去三十八年來一起服事的好夥伴克裡斯•韋羅頓這麼形容:
「當你在祂所給你的任務中降服自己,你就成那了受差的(亦有一起做工的涵義)。」故此,認識神起初所交派給人類的任務與心意,有助於強化我們內心渴望自己生命能夠改寫歷史的決心。要想明白這項真理,唯一途徑就必須回到神起初創造天地的時候。
人類是按著神的形像所造,並且被放置在天父在這地上最美麗也最祥和的創造——伊甸園中。一出了那園子,彷彿就象是踏進了另外一個世界一樣。外頭的世界不像在園子內既有次序又蒙受恩寵,再者也亟需神所指派的那一個人——也就是亞當——來治理。你若是仔細想想,就不免覺得還蠻奇妙的,因為這本該是完好無缺的一樣東西,在神眼中竟仍是少了些什麼。就連神自己也渴望看見,當祂把某樣東西交給這些選擇要來敬拜祂的人們治理時,他們究竟會如何處置它。神不僅把亞當和夏娃放在伊甸園中,也分配了一個任務給他們。神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創世記一章28節)「生養眾多」:這是特別針對生產力的一個命令,包含應當實際了解神創造的法則,好叫生生不息的伊甸園能夠透過遵循這些法則而成為一個更豐饒的地方。神並不怕人將祂的創造歸為己有,因為從他們管理受造物的方式,就能夠清楚認出神所賜給人的權柄。「遍滿地面」:人類生養下一代後,他們的後代又會繁衍出再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子子孫孫。神的本意就是當人類生養眾多,並且當每個人都是按照神的法則度日時,他們只要單單將自己獻上給神,祂的園子自然就會不斷地向外擴張。也正因為他們是祂所指派的權柄,他們是憑著對神、對人與對一切神所創造之萬物的愛在進行服事與治理。「治理這地」:這句則提到了一般大家經常忽略的部分。伊甸園裡一切都是全然美好,但一旦跨出了園子,卻是雜亂無章。由於園子外的世界是受魔鬼與牠的小嘍囉們的權勢所影響,完全混亂且沒有秩序可言。也正因如此,當在這裡提到亞當和夏娃的任務時,所用的是一個軍事名詞。某種程度上,你可以說他們打從一出生起,就開始面臨一場爭戰。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將這塊土地的主權奪回,並藉由以公義治理,使得神最終能完全在這地上掌權。撒但因著悖逆而被從天上趕逐出去,當時有一部分的天使也與牠一起墮落,那之後牠們掌管了這地,這完全說明了為什麼園子以外的部分也需要被治理,因為在人類奪回這地的治理權前,這地乃是受到黑暗權勢所影響(見創世記一章2節)。其實神只要一開口,就可以將魔鬼和牠那群嘍囉們摧毀於無形之間;但誰也沒料想到,祂竟選擇要賜下權柄給擁有祂形像和樣式、定意要愛神的我們,並讓人在地上代表神和擊敗黑暗權勢。這位統管萬有的神讓身為亞當後裔的你和我來掌管地球,哪怕我們一開始都只能夠管理其中的一小部分。正如神當年將應許之地賜給以色列的百姓時,也是如此。神基本上這麼對他們說:
「這整塊應許之地都是屬你們的,不過我會一點一點地交在你們手中。」祂接下來解釋,以這樣的方式慢慢將產業賜給他們是有緣故的,免得那地野獸多起來反而害了他們。這真的太了不起了,自始至終神都渴望祂的百姓先清楚知道自己與祂之間應該要有怎麼樣的關係,再從那樣的位份中去治理。馬太福音八章7至10節中的百夫長更是將這個原則詮釋得相當唯妙唯肖:
百夫長回答說:「主啊,禰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禰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因著這位百夫長是服於權柄之下,他知道自己也帶有權柄。亞當和夏娃所被交派的任務何其浩大,完成任務需仰賴與神之間的關係,而非單單倚靠他們自身的恩賜與才幹;他們的權柄完全是源自於要先服在這位全能真神的權柄之下。凡是定意要愛神的人,就應當全心接納神所賜下的任務並妥善執行,好叫一切的受造物都能夠回到最合適的位置。
「天,是耶和華的天;地,祂卻給了世人。」(詩篇一一五篇16節)真愛總是會去選擇那上好的給對方,也因此我們被賦予這最高的榮耀。而這也是神造人這段愛情故事的開端——因渴望與我們擁有親密的關係,祂按著自己的形像造了我們,天國中的一切都是以愛為記號。必須先領受了這個啟示,我們才能夠學習以天國大使身份行在這地上,並藉此打敗這「世上的王」(見約翰福音十四章30節;以弗所書二章2節)。這個局原本打從一開始就設好,一旦人類徹底發揮自己屬天的影響力並統管萬物,所有的黑暗權勢就必瓦解。無奈不幸地是,過程中人類自己也一同墮落了。撒但並沒有大搖大擺地進到伊甸園,並強行擄走亞當和夏娃,就算牠想也莫可奈何,因為在那園子裡並沒有牠可以置喙之處;唯有在個人執政掌權之處,才會被授予權力。然而正因為治理這地的權柄是交在人的手中,魔鬼想掌權只能透過從人的手中奪走權柄才行。魔鬼誘騙亞當和夏娃吃禁果之舉不過是想讓他們與牠一起悖逆神,並藉此把他們身上的權力轉嫁到自己身上。直到如今魔鬼之所以能夠偷竊、殺害、毀壞,都是因為人放任牠如此行,牠的權柄與能力都是人類同意交入牠手裡的。當亞當嘗了那口禁果,人類就喪失了治理的權柄。保羅說:「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羅馬書六章16節)光是因著那一個看似無傷大雅的行動,人類就從原本統管這地的治理者,淪為被惡者所轄管的奴僕、原先亞當所擁有的一切,包含這地的所有權及作為治理者的位份,通通都成了魔鬼的囊中之物。但神事先所預定好的救贖計劃也刻不容緩地立即啟動:「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世記三章15節)神要使用人來治理的這個計劃從來沒有中斷過,耶穌來為全人類的罪背負了所有刑罰,也奪回了一切失喪的。
路加福音十九章10節記載,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不僅是人在罪中失喪,就連神在這地上的治理權也一併失去了;但耶穌來就是要將這一切失喪的都奪回。頭一次,也是大家最記得的,就是發生在耶穌剛結束四十天禁食的時候。因為魔鬼自視甚高,甚至認為自己與神一樣配得敬拜,這也是牠被逐出天國的原因。即便牠明知自己根本不配讓耶穌敬拜牠,牠也知道耶穌要來奪回人類拱手讓出的權柄,牠手上握有那把關鍵的鑰匙。牠就來對耶穌說:
「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禰,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禰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禰。」(路加福音四章6〜7節)要不是因為亞當把神所立的規則拋諸腦後,這個權柄根本就不會落到撒但的手上,因為牠根本沒有能力把它給偷走。牠講那句話的意思就好像在對耶穌說:「我知道禰來的目的,禰也知道我想要什麼。只要禰肯在我面前下拜,我就把這些權柄還給禰。」耶穌最終的目的在於要奪回人因著罪而失去的權柄,而撒但在這裡提供了一個捷徑給祂。但耶穌對這條捷徑說「不」,也拒絕給予牠任何尊榮。(撒但打從一開始就是因著渴望被敬拜和自視甚高而從天上被趕逐出去)耶穌堅守住了自己原本要走的道路,祂早已知道自己來就是要付上生命的代價。父的旨意是要由擁有祂形像和樣式的人來打敗撒但。許多人會誤以為撒但是神的對手,但其實牠也不過是受造物,頂多可以算是天使長米迦勒的對手,因為牠也是其中一位天使長。魔鬼其實從來都沒有對神造成過任何一丁點的威脅,神只需要一句話,牠就可以永遠被消滅了。但神的智慧深不可測,而魔鬼不過是祂手中的一步棋,因此不論魔鬼如何用盡全力嘗試搞破壞,都成了神用來「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那步棋(見羅馬書八章28節)。我們必須切記,神建造的心意是要存到永恆——也唯有在永恆中才能看見最終的恢復和真相大白。值得感謝的是,我們今生在永恆中所要承受的勝利,絕對大過於我們單憑一己之力所能賺取到的。但若是我們沒有永恆的眼光,那將會是個多麼大的錯誤,因為一切邏輯和理性的房角石都是立基在永恆這塊房角石上。耶穌流下自己的寶血將人贖回,祂本為神卻選擇倒空自己,並放下一切權利,取了人的形像,處處受限。耶穌仍是完全的神,只是祂道成肉身,將我們所無法完成的任務貫徹到底地執行完畢。撒但在人子的手中被擊潰,人子就是與天父在正確關係裡的人。如今無論是誰,只要是接受了基督在十架上所成就救贖工作的人,他們也就立刻成了那得勝的一方。耶穌憑著自己無可指摘的生命、透過祂的死償清了我們的罪、又在死後復活,以得勝之姿奪回可以開啟一切權柄的鑰匙,就連死亡、陰間和墳墓都關不住祂,藉此祂一次又一次地徹底擊敗魔鬼。在拯救人的同時,耶穌也恢復了過去所有從人手中交出去的東西。祂從得勝的寶座上宣示:「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節)若是換個方式來表達:我已經把鑰匙奪回了,現在去使用這些權柄,把過去失去的東西一一奪回吧。在這段經文裡,耶穌實現了先前祂給門徒們的應許:「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馬太福音十六章19節)起初的計劃沒有一刻終止過,隨著耶穌基督死裡復活和升天,這個計劃便一次徹底地完成了。在那當下,我們也重新回歸至神的心意,並以擁有祂形像和樣式的這個身份在治理。確切來說,唯有藉此我們才能夠學會如何持守住耶穌在十架上所贏得的勝利:「賜平安的神快要將撒但踐踏在你們腳下。」(羅馬書十六章20節)我們是天生的治理家——治理受造萬物,就連黑暗也當服在我們腳下——以求能夠擋在地獄的門口來攔截和拯救所有走向地獄之人。無論我們去到何處,都當藉由傳講神國的福音在那地設立耶穌的治理權。神國即為「神所管轄的領域」或「神的治理範圍」。神最初的本意就是要由人類治理一切受造物。因著罪進入了這世界,受造物此刻是在黑暗權勢的影響之下,比方說疾病、邪靈攪擾、貧窮、天災和魔鬼的作為。但我們仍是要來治理神所創造的萬物,只是現階段的焦點會放在揭露及摧毀魔鬼的作為(見馬太福音十章8節)。一旦我真實與這位滿有能力的神相遇,並領受了從祂而來的大能,那我就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可以再給予出去。只要有一群人先從至高者那裡領受了大能,並學會如何將其能力釋放在所面臨到的生命光景中時,神就能夠藉由他們介入一切不可能的環境裡。福音的救贖是要臨到全人,包含身、心、靈等層面,約翰•雷克稱之為整全救贖。有人針對馬太福音六章3節「救我們脫離兇惡」中所提到的「兇惡」做了研究,確定了祂的拯救所包含的範圍。「兇惡」這個字即代表因著罪而臨到人類的一切咒詛,其希臘原文的用字是Poneros,其字根為ponos,有「疼痛、痛苦」之意,而ponos又是出自另外一個字penes,為「貧乏」之意。我們來仔細檢視一下:兇惡——罪,痛苦——疾病,貧乏——貧窮。耶穌透過十架上的救贖工作,徹底摧毀了罪、疾病和貧窮的能力。當亞當和夏娃一開始被差派要來治理這地時,他們本是無罪、沒有疾病和貧窮,我們現在既然是要使一切恢復到神起初的心意,難道不該抱持著更大的期待嗎?畢竟,此刻可是那被稱為更美好的新約時代呀!神已將「天國的鑰匙」(見馬太福音十六章19節)賜給了我們——其中包含了「可以踐踏一切陰間權勢」的權柄(見路加福音十章19節)。從「大衛的鑰匙」一詞中,我們可以看見關於這個原則的獨特用法,不論是啟示錄或是以賽亞書都有提到這個詞(見啟示錄三章7節;以賽亞書二十二章22節)。
「這個鑰匙的能力不僅包含能夠管理皇室,還能夠決定誰能或不能進入到王的跟前服事。
我們在基督耶穌裡能夠享有一切父所擁有的,包含裝滿了各樣資源的整個寶庫和祂的皇室,只要能夠完成祂的使命,過程中有任何需要,我們都可以任意運用這些資源;但這個描述中更為重要的部分在於有權決定誰能與王會面。
而這豈不就是我們藉由福音所在做的事嗎?每當我們傳揚福音,就是讓人有機會來到王的面前被拯救;若是我們閉口不言,則是選擇讓那些原本有機會聽到福音的人無法進到永恆的生命裡。
這可是非同小可!祂付上極大的代價才贖回這把鑰匙,在我們選擇用與不用之間的代價也是極為高昂。
不過如果我們連用都不用就直接把這把鑰匙給埋在地裡,也不為這位將要再來的王贏得更多的靈魂,其背後的代價將會在永恆中不斷地迴蕩。
此刻就是我們更新個人異象的時刻,當先知對我們說:「你們的異象太狹隘」時,我們大多數人會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無非就是把原本的期待值放大就好了。舉例來說:原本期待自己可以帶十個人信主,現在改為期待要帶一百個人;如果原本是在為城市禱告,那現在就改成為國家禱告。若這是我們的回應方式,那麼即便那句話已是老生常談,我們仍是沒有抓住其中的精髓。光是提高所期待的數量,不代表神就會視其為一個更遠大的異象。一個人必須先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才會知道自己的異象為何。一旦領受了關於身份的啟示,我們就能夠更多地思考到底何為神所賦予的使命;唯有先領受關於祂的啟示,才能夠帶下這樣的改變。最令人感到可悲的就是當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身份不確定時,就連他看待經文的方式都會受到影響。雖然並非絕大多數,但仍是有相當多的神學家誤將先知書中許多的美好事物都以「這些只有等到耶穌再來掌權的『千禧年』間才有可能發生」一語帶過。我在此無意針對這個主題進行辯論,不過我確實想要挑戰我們的思考模式,以及正視經常延宕不去做那些需要付上勇氣、信心和行動之事的習性。我們經常會有的錯謬想法是:如果那件事太過美好的話,想必大概不會在此時此刻發生。這樣神學理論的立論基礎在於認為教會的光景只會越來越糟;因此,無論教會裡面又發生了什麼悲劇,也不過是再度證明末日將近。也因著這個扭曲的想法,就算教會一蹶不振,許多人還是認為事實本該如此;世界或教會的光景每況愈下,對他們而言反倒是理所當然。對於這樣的想法我非常不認同也有許多意見,在此我只想點出其中一個癥結點——要是每個人都這麼想的話,誰還需要有信心!這個不信已經在我們裡面根深蒂固到一個地步,所有與這個世界觀有所牴觸的,都會被認為是出於那惡者。也因此若是有人說教會要在耶穌回來前成為這世上的主導勢力,也會被視為不妥當。這簡直就像我們非常努力地不要讓自己壯大起來,一切僅求得過且過即可。一旦我們全心接納一個完全不需要操練信心的信念系統,這樣是相當危險的,而且這點本身就自相矛盾了,怎麼會有個信念系統卻不需要憑信心相信呢,同時也與神的屬性和聖經裡所宣告的都相違背。若照以弗所書三章20節所言,祂計劃要行那「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事」,因此祂的這個應許本身就在挑戰我們的理智和期待。「她【耶路撒冷】不思想自己的結局,所以非常地敗落,無人安慰她。」(耶利米哀歌一章9節)由此可見,一旦我們忘了自己的命定(結局)和祂的應許,其代價是我們難以承擔得起的。我們很容易深信自己不配,卻忘了自己已經因著祂而成了那配得的:我們也經常更多專注於自己的不能,而忽略了祂能夠。神稱畏畏縮縮的基甸為「大能的勇士」,又對總是耐不住性子的彼得說他是那「磐石」,如今這位神呼召我們要在地上成為祂獨生愛子基督的身體。這可非同小可,因為只要從祂口中宣告出來,原本的不可能都會成為可能。若有人因著在基督裡而感到驕傲自滿,很遺憾地,他們還是沒有明白這真諦。因為若是我們真知道祂是誰,明白祂為我們所行的一切,以及祂口中的我們究竟是誰,那我們唯一會有的回應就是——帶著一顆謙卑且降服的心來敬拜祂。神並沒有將你我造得像個機器人,祂使我們一個個都既強而有力又擁有祂的形像和樣式。但祂這麼做就等於是讓自己有可能會因著我們個人的選擇而受傷或感到心痛,所有作父母的大概都能兩明白我說的這種痛苦;祂所冒的險就是讓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究竟是要事奉祂、忽略祂,或甚至嘲諷祂。完美的那位神竟願意寧可讓自己居於劣勢,並選擇受自己的創造所影響,也不要讓這個純淨無瑕的世界是被一群機器人來治理,哪怕它們絕對不會對祂的計劃有別的意見。為什麼神會認為值得去冒這個險呢?祂又抱持著什麼樣的期待?一切都是為了人——就是這群按照祂的形像和樣式所造的人類,也就是所有預備好要來到祂面前敬拜祂、作祂的兒女,和完全與祂屬性如出一轍的人。這些人將會與祂同工,一同治理、創造和帶給其他所有受造物幸福。對祂而言,祂看重我們的自由意志到了一個地步是,若是我們的自由意志會因著祂的同在彰顯而無法運作,那祂寧願克制不要使自己彰顯出來。可能有些人會認為這個想法很奇怪,但當祂的同在完全彰顯出來時,就連仇敵魔鬼也不得不宣告耶穌基督是主。有些實際的狀況實在會叫人難以招架,就好比我們很難想像神的榮耀完全彰顯到底是什麼樣子,當祂彰顯祂的榮耀時,也幾乎沒有讓人可以選擇或解釋的空間。但神是刻意遮住部分的自己,遮得不多也不少,好叫我們在忠於祂的同時,仍是能夠模塑個人的意志和思維。一旦當一個人謙卑到能意識到自己需要祂時,祂隨時預備好向他們彰顯自己並幫助他們;但祂又是那麼地難以捉模,以至於那些過度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輕忽祂。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有能力選擇做對的事。唯有謙卑的人才能夠享有真正的自由,因為驕傲會限制、遏止、並讓人容易小鼻子小眼睛的斤斤計較、容易被人冒犯。一旦聖靈親自使一個人得著釋放,並彰顯在主耶穌基督掌權下所能夠結出的果效和益處,自由就是必然的結果。這趟旅程多麼地令人值得期待啊!神國裡的自由度其實比外面還要來得高,降服在神的掌權之下也遠比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要自由。在神的國中若想要被高升,就必須先使自己降卑;透過給予而得著,透過向自己死而得著新的生命。仇敵總是會在魂的層面攻擊一切能夠帶領我們進入真自由的事物。當代所面臨的最大悲劇在於,現今的教育體制使得人們無論是在思考模式或日常生活中,都徹底摒棄了有位造物主的概念。如此一來,就形同是社會將道德的界限拋諸腦後,也不再依循合宜的規範過生活,而是改由讓時下主流喜好來決定一切。然而這也沒有所謂的標準可言,完全是隨著主要發聲者的喜好而不斷改變,所帶出的結果就變成:凡事講求具有政治正確性。例如:別因為要講出真理而冒犯到別人,也別說些會讓任何人不舒服的話。由此可知,人的愚蠢也是會傳染的。只要夠大聲,黑的都能講成白的,也導致如今無須為個人的道德來負責反倒成了這個社會中的王道。請試想:若是沒有一位創造者,那麼任何東西背後就不具設計巧思或想法。一旦我們的思考模式和日常生活中都毫無任何設計的概念,人生也就徹底不具意義。若是生命的意義不復存在,永恆的命定就也隨之而逝。當人們不再思考永恆的意義,我們就不再會認為自己有當負之責;但若是大家都視責任為無物,敬畏神的心想必將會蕩然無存。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篇111篇10節;箴言九章10節)。在此有必要強調,這裡所提的敬畏與其他許多的詮釋大不相同,這並非是會使我們遠離神的恐懼,而是一份能夠吸引我們更靠近祂的敬畏。不僅在本質上令人感到十分欣喜,對我們新約時代的信徒們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亞於舊約時代。懂得敬畏神乃是智慧,而智慧是有助於我們能夠活出個人存在意義的重要組成。了解神如何創造我們以及祂創造的心意,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自己在這地上的年日,也就不會在一遇到問題時就開始質疑起神的良善。在某些人看來或許會認為這是個無法克服的任務——也彷彿是個難以打倒的巨人。事實卻並非如此,不論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印度教、佛教或各樣的宗教,在真正純淨且具有大能的福音面前都將無法站立得住。學習耶穌的樣式過生活,耶穌怎麼說就怎麼說,並照著耶穌的方式去做。一旦人們嘗到了真正神國福音的滋味,他們必會願意為其放下一切那次好的。
本文節選自《良善天父》上
好書推介
《良善天父》上
比爾強生 著
王建玫 譯
《GOD IS GOOD》你所信的是怎樣的一位神,這點將會決定一切,包含可以使你的禱告生活充滿信心和期待,或是讓你在不確定感和疑惑中無法再繼續禱告下去。作者相信只要知道「神是良善的」這一個確切的答案,就能夠幫助各位即使面臨不確定的時刻,內心卻仍是能夠保持平靜安穩。即使走過生命低谷,靈裡仍是能夠被堅固,並且鼓勵你持續禱告、持續相信、持續信靠。
或
https://pan.baidu.com/s/12UXZIMzZXmZVUxrexCskhg最有力的見證,就是分享所經歷的基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無論我們經歷什麼,都可以看到,上帝在我們身上彰顯的美善。這些經歷,鼓勵正在向上行的朝聖者,腳步更加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