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基層牧者談:對比昨日與今日農村教會的光景,再思信仰真諦

2020-12-23 基督教資訊平臺

回憶是美好的,雖然回憶不會停留,但回憶會給我們帶來溫馨,帶來琢磨,重新回顧又是不一樣的感受,回憶過去的事也可以讓當下的自己做一個對照,看看我們的追求有多少,看看我們活到如今,自己的成長和改變在哪裡。

過去的教會光景

想要了解過去的農村教會光景,就不得不去詢問一些教會的老長輩、老傳道,從他們的口中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也可以聽聽他們講述昔日教會與當下教會的時代變遷,教會之所以走到今天,有如此的光景和現象,到底是時代的人不一樣了?還是環境的變化太快?亦或者是人的心不再單純了?

筆者通過詢問教會老長輩,漸漸明白昔日教會光景的興旺,與人盡心竭力的獻上有分不開的關係。在過去教會中不僅僅有大量的年輕人,而且還有很多專一奉獻自己、全職事奉的工人。在過去,很多服事者從沒有想過服事神可以拿多少的工資,得到多少回報,以及全職服事教會給的待遇如何。那個時候,為了福音可以放下的實在太多,比如自己的時間、青春、錢財以及工作。

原來教會中的年輕人都有一腔熱血,只要教會中有工作安排立刻就去,從不拖拖拉拉。記得教會中的一個老傳道人年輕的時候,他為了教會的工作每天都要走十幾裡路去各個教會講道、聚會、帶領禱告,有時候碰見颳風下雨,他依然堅持,從不會因為颳風下雨而停止自己的工作。聽他談到,當時聽說一個地方要開培靈會,距離地點有接近三十公裡,他開著自己的農用三輪車拉著弟兄姊妹去參加學習,那時候是冬天,坐在敞篷的車上,風颳地颼颼,大家坐在車裡相互取暖,也不覺得苦,更不覺得累,心裡更多的是感恩,是喜樂。

其實過去教會中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身上有一種特質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有時候去到弟兄姊妹家聚會,聽說弟兄姊妹家有農活,他們立刻就去幫忙,從不是為了聚會而聚會,乃是在聚會中感受教會的溫暖,感受弟兄姊妹之間的熱情和愛心。

過去的教會光景,雖然說老人也有很多,但卻從不缺乏年輕人的身影,有的年輕姊妹會跳舞就去教會教大家跳舞,有的年輕弟兄會唱歌就給大家教詩歌。那個時候很多年輕的姊妹或弟兄,他們結過婚之後,依然願意投入到教會的事奉中。也有單身的弟兄姐妹因著主的緣故走到一起,最終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兩個人同心合一地服事教會,四處奔波傳道,把他們愛的見證、和對主的火熱活在眾人的面前。

雖然說過去教會沒有多麼大的房子,沒有空調暖氣,沒有豪華裝修,沒有樂器伴奏,但很多人都願意奉獻給神,一聽說教會要舉行培靈會,很多年輕的弟兄姊妹就去到各個村莊通知聚會,並且提前把要學習的詩歌反覆練習,先唱譜後練習調,把敬拜時用的舞蹈夜晚加班排練,那個時候冬天取暖靠的不僅僅是內心的火熱,而且還有跳舞敬拜所帶來的溫度。

回顧過去,反觀當下,雖然說我們的腳步不能停留在過去,但過去那個時候的內心火熱應該被我們找回來,那個時候的人身上所帶的單純和愛主應該被我們學習。我們從不抱怨生不逢時,但我們會為自己的軟弱而擔心,為自己的停滯不前而掛慮,也為自己起初的心志是否丟棄而焦急。

如今的教會光景

生在這個時代我們是何等的感恩,這個時代有了過去時代沒有的東西,這個時代有網絡、手機以及豐富的網絡資源。我們聚會敬拜不再露天而坐,唱歌敬拜有了專業的音響樂器,查閱經文有了投影和大的顯示屏,講道人也有了擴音器放聲傳講。然而如今的農村教會光景所缺少的是年輕人的委身,缺乏的是人內心對於信仰的專注和專一。

我們通常看到一些農村的教會都是一些年過半百的老人,有的老年人聚會都是拄著拐杖,推著代步車,讀經需要帶上老花鏡,學習一首詩歌有時候需要一個月,甚至還有很多的老年人因為身患疾病才找到教會去聚會的;有的老人因為經常被兒媳婦吵罵,心裡受不了,所以接受耶穌。

我們會問,當下的教會中年輕人去哪裡了?是根本沒有嗎?還是有年輕人,但年輕人不願留下來服事教會?雖然不能絕對說教會的福音在持續走下坡路,但當下教會能夠花時間委身的人的確不如從前了。難道是教會的信仰傳承沒有做好?還是家庭的信仰傳承沒有到位?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當下農村教會不僅僅以老年人居多,還以文盲居多,大多數的老人都不識字,記性也差,每次聚會能夠記住的東西不多,還有一些老人信了大半輩子依然對信仰一知半解。所以說老齡化的嚴重也給教會帶來了許多的阻力和張力,因為沒有年輕人,所以很多的事工開展不了,比如說唱詩班的建立、主日學的設立、營會的創辦等,雖然說不是非要依靠年輕的服事者,但年輕服事者是教會的未來接力,是教會的延續。

筆者去到一些地方走訪時,一位老傳道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教會中不再有年輕人的身影出現,那將來老一輩的信徒離世之後教會該何去何從?其實這個問題如同一個警鐘一樣,反覆敲打著我們,也讓我明白教會的興旺和延續需要有人去奉獻,有人去擺上,因為教會的興旺與每個基督徒都有關係。

我們並不是去批判如今教會多麼的不好,乃是拿過去教會的興旺與發展得出一個好的總結和反省,好叫我們知道自己內心的光景如何。過去教會的復興帶來的總結就是,不要一味追求自己所追求的,乃要看一看有沒有在教會盡上自己的本分?有沒有為教會的復興出力奉獻?有沒有為教會的拓展而掛慮操心?更重要的是自己和神的教會有沒有關係?如果有關係,自己該如何回應神?如果有關係,在面對當下的教會光景時,該拿出什麼樣的態度、服事和內心境況回應神?

結語:

面對當下的自己,是該停下腳步,花時間思考生命的成長了。我們雖然不會徘徊過去的優越,但會為自己今天的生命成長感到滿足,因為我們一直在提升,一直在更新,一直在轉變。

相關焦點

  • 一位中原基層牧者分享:秋收後的農村教會光景
    對於農村教會而言,農忙是在熟悉不過的,而秋收後的教會事工開展,一直是每個農村傳道人所關心的問題。以此,分為幾個方面,來談一談秋收後農村教會的光景。1,從忙碌後回歸事工農村教會在農忙之際都會有修整的階段,因為一些信徒和傳道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和莊稼,所以會抓住收穫的時機去到田地裡忙碌,有的家裡種植的是玉米,有的是大豆,也有的是一些蔬菜,還有的一些種植的藥材,所以說農村教會在秋收的時刻,教會事工的時間都會做出調整和安排,等秋收完畢,教會的各個工作有序地開展。
  • 聽老傳道人講述:引人深思的90年代農村教會光景
    老傳道人的生活方式的樸素令我對於服事有了不一樣的看待,在同行的過程中老傳道人也給我提及了當年的教會光景,當年的服事群體和環境。老傳道人提到過去教會的聚會都是以燈下禮拜(白天務農,晚上聚會)和露天布道為主,但那時信耶穌的人非常多,許許多多的神跡奇事也實實在在發生在信徒身上,有的是病號得醫治,有的是被汙鬼附著得痊癒等等。
  • 向中國教會吶喊——送給疫情期間的教會牧者們,共勉!
    人們談『武』色變,從全民抗『疫』變成了抗武。教會又在做什麼呢?教會的牧者在做什麼呢?牧者慌著討論怎麼聚會?是線上還是線下?有的牧者仍然享受在新年的吃喝快樂,休息中。先知從不畏權勢,公開指責,然後再到普通百姓。(參考先知書)新約聖經,讓我們看到,基督的教導乃是教會需要先成為聖潔。耶穌說,我們不要以為我們比西羅亞樓壓倒的人更聖潔,若不悔改,都有如此滅亡。
  • 從老底嘉教會反思今日教會面臨的難處
    在啟示錄中提到七個教會的情形。每一個教會的光景都不同。其中,老底嘉教會最為典型,像極了現今教會的情形。對於這教會主說:「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可見主的焦急,教會處於這種光景,主是非常焦急的。讀老底嘉教會可以看見今天大部分教會的情形。筆者所服侍的教會中也是如此,或許這已是普遍現象,已成為不正常的常態。
  • 專訪家庭教會牧者:會友制對教會合一和有秩序的治理至關重要
    「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存在著大量遊走教會的基督徒,而且越來越多無知的基督徒在產生。」這是一位中國家庭教會牧者憂心中國教會而發的感嘆。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誇讚中國基督徒近60年增長了數十倍,這確實是讓人欣喜的數字。
  • 當下農村教會年輕人流失的三個原因
    但如今大多數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成了家就有了獨立的生活,不想要再勞累父母,依靠父母供養生活,都會選擇出外打工,在工作之餘去到臨近的教會參加禮拜。而對於未婚的年輕人來講,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也很獨特,第一是父母催婚,第二是自己有沒有營生的技能和手藝,第三就是結婚的聘禮預備、婚房的準備等。
  • ...基督徒談時下農村「賣女風潮」 反思今日教會要如何具體實施公義?
    編者按:本文是一位90後出身於農村的基督徒弟兄發來的投稿。初看時,我頗感「瞠目結舌」,文章第一部分談了作者曾經看過和聽過的當前農村存在的許多兩性的不公義的社會現象:令人震驚、也令人滴血。但再看又覺得十分悲涼,因為這的確是不少地方的現實。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談同性婚姻
    基督宗教裡面不同信仰傳統的教會對同性愛的理解不太一致,以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有多年宣教合作關係的一些教會為例,加拿大聯合基督教會,按立同性牧者,長老教會反對;美國長老教會、美國聯合基督教會都按立同性牧者、同性婚姻的牧者;英國聯合歸正教會、蘇格蘭教會,最近也通過、接受同性愛的基督徒作為牧者,但紐西蘭教會不接受;澳大利亞聯合基督教會,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還繼續在討論;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從
  • 教會建造反思:武漢一牧者談教會一定要樹立「異象」嗎?
    隨著城市教會的興起,教會普遍都有明確的異象宣言,作為建造這間教會的目的和方向,把教會牧者和信徒緊緊凝聚在一起。然而,武漢牧者譚牧師卻對此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過度宣講異象可能會導致弟兄姐妹偏執異象而忘記上帝全備的心意,所以他自己所牧養的教會則「一般不用異象這個詞」。
  • 教會如何應對異端邪教?
    這十幾年以全能神、新天地等等為代表的國內外邪教組織,加緊了對中國教會的滲透,給廣大弟兄姐妹的信仰生活帶來了極大困擾。為了持守正統,抵制異端邪說,不少教會都加強了對信徒的真理教導,提高她們的信仰根基,更好地認清異端邪教的錯謬。在反邪說的課程中,教會需要向肢體們提供哪些有用的信息呢?首先是《聖經》的學習,尤其是按照正意解讀經文。
  • 回顧丨近些年農村教會傳福音的方式
    農村教會以樂隊的形式演出的時候,也會對信仰有基本的講解(外加福音單張的解釋),而不是讓人對福音有誤解和誤會。有時人一聽了不信耶穌會怎麼樣,讓那些生命弱小、不了解信仰的人覺得基督信仰類似於迷信,造成一種強迫別人信的假象。農村教會採取樂隊演出,加上詩歌演唱的形式讓更多人感到原來基督信仰還可以有這樣不同的一面。
  • 如何看待《不再約會》的作者放棄信仰?
    因此在溫柔挽回的同時,也務必要自己更加小心,自己在與基督的關係上是緊密的,才談得上幫助失喪的人。第三,要持續地傳講真道,彼此堅固。「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噁心,把永生神離棄了。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
  • 查看自己的屬靈光景:你是聆聽者還是批判者?
    圖文無關(圖:Pixabay.com) 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陷入到了這樣一種屬靈光景公眾號「教會微刊」刊載「信仰顧問團」沙玉所著文章,對很多基督徒都容易陷入的這種屬靈光景做出反思。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 教會「陰盛陽衰」如何解?
    他呼籲教會要作出反省和檢討,因為男女比例失衡現象的背後,代表的是教會在福音的表達、牧養的策略、事工的發展和其它課題上的問題。這既然是個長久的普遍的問題,其原因必然也是複雜的,固然不是三言二語可以釐清。但今日教會對此也不能熟視無睹,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深刻反思,並商量其對策。
  • 基督徒為什麼不喜歡聽教會講"罪」?
    有位姐妹換教會,問其具體原因,她的回答頗有意思:「原來的教會太喜歡講罪,讓我感到很不舒服。而現在的教會非常好,單單講基督徒要有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教會。」這位姐妹的心態反映了當下不少信徒的光景,他們總覺得神愛世人,肯定沒有糾察基督徒的罪,因此教會沒有必要講罪。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
    ---第1章 18世紀初英格蘭的信仰和道德光景P1【摘引】18世紀歷史的重要性——英格蘭的政治和經濟狀況——教堂和會堂裡低落的信仰光景——關於此問題的見證——主教和牧師的缺點——神學出版物的貧乏——在教育、道德和大眾文學方面國家可悲的光景
  • 從義大利神父「疫情下的服侍」看牧者的教會觀和服侍觀
    二、選擇逆行的神父們整個義大利動員起來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自然首當其衝要進入戰場,但在義大利還有一個選擇「逆行」的特殊群體,這就是義大利教會的牧者們。由於義大利是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大國,這些牧者們有一個正式的稱呼:「神父」。
  • ...健康的教會:七大模式的轉變 讓教會實現最重要的使命——使萬民...
    (圖:基督時報) 「大家都很想建立健康的教會。數量增長的教會不一定是健康的教會,但是健康的教會一定會增長。」「健康的教會來源於健康的牧者、健康的家庭。」
  •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篇23篇
    今日大多數的基督徒都希望通過信上帝而得永生,他們希望得到屬世的福氣與獎賞,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一切問題……是不是有人希望耶穌成為這樣的牧者呢?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中都認為「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這實則是他們的一種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