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存在著大量遊走教會的基督徒,而且越來越多無知的基督徒在產生。」這是一位中國家庭教會牧者憂心中國教會而發的感嘆。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誇讚中國基督徒近60年增長了數十倍,這確實是讓人欣喜的數字。
然而,牧者更應該看到基督徒人數增長的背後面臨的更大挑戰:缺乏合乎聖經原則的治理而帶來的教會牧養和信徒生命建造的困難,由此導致的大量問題信徒。
很多人依然存在著對教會的治理的誤解,認為教會可有可無,只要信主個人得救就可以了;認為只要有兩三個人,就可以隨意組成教會;認為最重要的是傳福音,教會不過是組織,是形式,是可有可無,只要靠聖靈的帶領就行了……
種種錯誤的觀念和教導導致教會疏於治理,教會治理變得隨意化,失去教育的功能,成為宣洩個人情緒的俱樂部一樣的地方。可是偉大的改教家加爾文在談及教會的治理時嚴肅地指出:「凡是要廢棄或貶抑我們所談及的教牧次序和教會治理,或者視之為沒有必要、並不重要的人,都是企圖破壞教會,甚至摧毀教會。」
由此可見教會治理對一個教會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地上的教會,既然是約民所組成的群體,當然就有一定的組織性。教會本身不是一個組織,但教會內部卻有組織,需要有符合聖經教訓的治理。
沒有好的治理,也不會有好的傳道和牧養,這是大多教會牧者的切身體會。中國教會近年也在積極的探索合適的治理模式,其中嘗試較多的便是城市新興教會在探索的會友制治理模式。
基督時報網站就此聯繫了武漢一家庭教會牧者,邀請他談了教會治理中會友制的必要性和實踐會友制的益處和經驗,該教會從建立至今三年一直實行的是會友制治理模式。他說:「會友制對教會合一和有秩序的治理至關重要。」
以下是基督時報網站和武漢該教會牧師的訪談內容。
問:您是如何看待教會治理呢?
答:一個教會沒有合乎聖經的治理,傳道也不能落實。任何一個教會,都需要有合乎聖經的一個基本法則。
問:您如何看待現在中國教會治理的狀況?
答:現在中國教會的治理沒有明確的原則,比較隨意化,沒有嚴格的按照聖經的原則。教會治理的主要的方式有主教制、公理制和長老制,中國教會不太熟悉這個,有很多教會沒有意識到合乎聖經的治理的重要性,這是當今教會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也有很多的教會在探索實踐會友制,因為更多的傳道人覺悟過來了,看到治理的重要性。
問:我知道您教會一開始實行的就是會友制的治理,您如何從聖經中看會友制治理的必要性呢?
答:在聖經中我們看到教會對委身教會的人是有明確的記錄的,並且細緻了解他們的情況。首先在使徒行傳2章中第一次受洗的人約有三千,可以看到當時對加入教會的人顯然是記錄了的。其次,他們對信徒的實際的情況是有記錄和關心的,如在提摩太前書5章9節中說寡婦是記錄在冊的。
所以今天教會也當清楚信徒中哪些是委身在這個教會和沒有委身在這個教會的,才能更好的跟進牧養,因為聖經也教導我們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而且今天教會很多,神學的觀念不盡一致,從這個層面上看,會友制也更加重要了。
另外,我們從聖經中看到會眾是一同參與到教會的治理當中的,如長老、執事的選立和其他重大事項的決策等。而如果沒有會友制的管理,教會就無法區分有參與權和沒有參與權的人,會眾是無法參與到教會的治理當中的。
問:從信徒生命需要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會友制的作用呢?
答:會友制幫助信徒明確自己重生得救的確信,也幫助信徒委身教會。
首先,會友制治理中嚴謹的考核幫助區分有沒有重生得救確信的基督徒。教會只能承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是教會的成員。當然重生得救的標記是洗禮,但是有的教會在洗禮上要求不嚴,只要個人願意都給施洗,甚至有的教會中只要作了決志禱告的人就可以領聖餐。這樣的現象的擴大化,導致很多在教會裡面聚會很久卻沒有重生得救的人,他們卻以為自己屬於教會。而會友制治理就要求對來到教會的信徒會作嚴謹的考核,只有經過嚴謹的考核的信徒才能被接納為教會會友。
其次,會友制治理讓信徒認識自己的責任,幫助他們委身教會。很多的基督徒對委身教會是很隨便的,今天去這個教會,明天去那個教會,這樣對自己的生命成長不利。有的人以為委身一個教會就是被限制有捆綁,所以不願意委身。這是錯誤的,這個跟教會沒有強調基督徒的責任是有關係的。很多基督徒認為,來教會只是為了受洗的,是只是來得到的。而事實上,每個基督徒應該認識到對教會有責任的,是需要接受教會的治理,參與教會的建造和服事。
問:您可以從教會需要的角度談談會友制的必要性嗎?
答:首先,從牧養的角度看,會友制讓教會可以清晰的區分委身教會和沒有委身教會的基督徒,便於教會跟進並深入牧養會眾。中國面臨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遊走的基督徒很多,今天這個教會,明天那個教會。如果沒有會友制,教會不能區分委身和沒有委身的信徒,教會就無法穩定和深入地牧養信徒,因此信徒生命無法健康的成長。沒有會友制的管理,也為遊走的基督徒的產生流出了更大的空間。
其次,從治理的角度看,會友制對教會有次序的治理至關重要。會友制讓信徒清晰明確的知道自己的責任,並且有效的參與到教會的治理中。通過聖經可以看到,會眾有一個很大的責任,比如選立長老或其他重大的決議都需要會眾的參與的。如果沒有會友制,信徒對信仰和教會的認識不夠,而且層次不齊,無法參與到教會的治理當中。對教會沒有真正的委身的人,無法給教會一個正確的支持,一個正確的提議。
如果沒有會友制,教會不知道哪些成員是委身教會的,哪些不是委身教會的,那教會也無法有效地調動全體教會成員共同參與服事,教會的事工也很難有目標、有原則地推動。而且沒有會友制,教會也無法對信徒進行有效的懲戒。
最後,會友制給教會的合一帶來保障。會友制對成為會友的信徒有一定的標準,會友必須在信仰上有明確的告白,也願意接受教會長老的治理以及教會章程的約束。會友作為教會核心和主體的成員,給教會的合一帶來保障。就如果沒有會友制,他們常常會把教會拿來比較甚至論斷,以至埋下分裂的種子。
問:我知道您的教會是一開始就以會友制的模式在治理,一般在您教會會友的標準是怎樣的呢?
答:第一,信徒必須同意本教會的信仰告白,我們教會有信條。
第二,信徒必須願意委身教會,接受長老的治理。
第三,信徒必須願意接受教會章程的治理和約束。我們一般會有這幾個方面的要求,讓信徒清楚地知道他應該守住什麼信仰,知道所在教會是怎麼治理的以及他自己的責任。
這都是他必須要同意的,這樣我們才能同意一個人加入教會。不然的話,我們會建議他找一個自己認為合適,比較同意的教會。沒有委身教會的人,如果不願意委身在我們教會,那可以委身其他教會。但我們建議信徒必須要委身一個教會,因為你有一個家和對你負責的牧者。
問:您能分享一下您教會實踐會友制三年以來的效果和收穫嗎?
答:雖然現在實行會友制的教會不多,但是我們是要努力做的。我自己最深切的一個感受就是:我們教會因為有了會友制,弟兄姐妹都深深的體驗到,我們要同心合意,因為這是我們的教會,我們要愛他。雖然我們人少,但是弟兄姐妹都是很同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