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巽光牧師資料圖片(圖:Asiaforjesus官網)
作為華人,因為歷史與教育的原因,我們大多習慣性地活在一種競爭和比較的文化中,大家拼命爭第一,努力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希望通過好的表現得到認可和接納。當這種思維帶到信仰裡,則會陷入功勞主義的陷阱,以至於錯誤地認為神也是通過行為表現來區別地看待我們。
對此問題,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有深刻的體會和感受。8月初,他受邀到深圳美年堂教導「天國文化君尊的敬拜」課程時,繁忙中抽出時間接受基督時報同工採訪,講述他這些年透過服事對於「天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並希望藉此課程裝備中國大陸的牧者領袖和同工,幫助教會打破宗教的靈轄制,打造敬拜文化的教會,使教會能正確地代表神。
「若沒有敬拜,我們只不過是一群盡責做事工的宗教人士而已,」周巽光牧師不斷強調敬拜和宗教的區別。敬拜是讓我們把每件事工轉變為向神表達愛的一個動力,我們不認識自己的身份,就會陷入宗教裡面。宗教的靈教導我們把自己看成是「工具」,以為只要表現好就蒙神喜悅,表現不好時就會被丟棄。宗教的想法就是,我必須要盡我的義務,我在神眼中才是有價值的,所以就拼命做事情來討上帝的喜悅。宗教想法認為我們的功能性決定我們的價值和身份,通過我所做的來證明我的價值。
周牧師坦言,教會宗教的靈非常強大,一直是他想要努力打破的,這也是他為何到各地迫切宣講「天國文化」課程的原因。敬拜是基督信仰非常重要的文化,如果教會活在宗教裡面,就不能帶領會眾進入與神同在的敬拜中。
以下是基督時報對周巽光牧師的採訪實錄,他不僅分享教會如何打破宗教的靈捆綁,而且給出了大陸教會如何建立敬拜團的方法和建議
基督時報:為什麼教會容易陷入宗教的靈捆綁裡面,該如何脫離?
周巽光牧師:當基督教被看作是個宗教時,就容易被宗教的靈捆綁。宗教的靈就是會讓很多東西變成儀式,卻沒有能力,忘記自己做這些事情的原因,我很希望通過「天國文化」打破這個東西。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我們跟神的關係,信仰不是儀式,重要的是背後神要我們做這些事情的含義,明白天父的心意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讀再多聖經,做了再多基督徒該做的事情,但是不認識神,沒有活出神的形象就毫無意義。不是成為一個基督徒,理所當然要做這些事,要知道為什麼,否則很多行為會變成律法和規條,跟其他宗教沒有區別。
我現在很想透過教導「天國文化」讓教會彰顯神真實的本質,打破宗教的捆綁。只有宗教才會告訴你做得不夠好,不夠愛神,要更多讀經、禱告、更多禁食,這樣神才會悅納你,
所以你就拼命做,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行為能讓上帝滿意。但神不是這樣的,神說,我對你的愛跟你做這些東西沒有任何關係。
法利賽人就是活在宗教裡面,他們到神面前數算自己的義行,覺得自己比別人好,這種心態只會產生更多的優越感、律法主義、定罪、論斷、控告。但令人心痛的是,教會就是很容易變為宗教,宗教的靈在教會很強,我從小在教會長大,對這種現象太熟悉了。
有的基督徒每個月都在領聖餐,但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你沒有來到銅祭壇(耶穌基督)、洗濯盆(神的話)前,就算每個月都領聖餐也無益處,必須知道背後的含義,而不是因為別人做跟著盲從。
其實我到現在還有掙扎,因為宗教的靈對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孩子來說太強大。假設有人說,神要我們受苦,神要我們付代價,受苦、付代價、背起十字架,聽起來都很對,所以神不會給你祝福,不會給你這樣的享受,這就是宗教的靈,神怎麼會是這樣的一位呢?可是因為他被這樣對待,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所以覺得有什麼好事不敢跟別人講,害怕被人看作是驕傲。
我常常會有這種掙扎,有時會因為自己的豐盛而感到害怕,那就是宗教的靈,讓你覺得不配得到這些東西,以為你就是要受苦,犧牲,付代價才會得到神的認同。但我真的很想幫助弟兄姐妹進入耶穌所說的真理必叫你們得自由。那個自由是,即便你不做任何事,神永遠愛你。
如果想要脫離宗教的靈,就需要真實的敬拜。因為敬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文化,對於從小在教會長大的人來說,真實的敬拜可以幫助我們脫離宗教的靈和律法主義,真正的去經歷這位愛我們的天父。在敬拜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神的真實同在,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為了遇見神,敬拜也不是局限於唱詩歌的時刻,而是將敬拜延伸到教會、生活、工作、家庭每一個領域。教會不應該只是觀察神,不應該只是學習一些關於神的事實,而應該要經歷神。
基督時報:如果中國教會想要興起敬拜團,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裝備?
周巽光牧師:興起敬拜團事工有五個根基性的價值觀:1、核心:我們對敬拜的了解與關於敬拜的神學。2、品格:我們與耶穌的關係,使我們越來越像祂。3、技藝:我們的恩賜、才幹與技巧。4、群體:團員們彼此之間是家人的關係。5、化學反應:我們與神,還有與所要帶領會眾之間的連結與默契。
我們為什麼要敬拜?經過摩西會幕,可以知道敬拜的整個次序,這樣你會轉變成神樂意居住的所在。我相信神在預備祂的教會,從宗教改革開始,神一個個在恢復祂的教會,從銅祭壇、洗濯盆、金燈臺、陳設餅桌,1999年神恢復了金香壇。所以,我們在等待耶穌再來的2000多年,神一直在預備祂的教會,因為教會是耶穌基督的新婦,當新婦預備得聖潔、毫無瑕疵,新郎就要來了。
基督時報:約書亞樂團是針對年輕人的敬拜讚美侍奉嗎,教會如何能吸引年輕人進來呢?
周巽光牧師:對於年輕人來說,很有活力很現代的敬拜讚美方式比較能吸引他們進入教會,對他們來講這種敬拜方式比較容易進入,因為我自己是在敬拜中遇見神。由於大部分教會的敬拜是在帶領一些比較傳統的歌曲,所以剛開始我希望能成立一個敬拜團來服事年輕人,並沒想要成立樂團。
約書亞樂團成立於1998年,最初我們是以小組形式聚集,有四個人,每個禮拜我會跟他們分享《聖經》,慢慢開始練團,就這樣走到今天。16年來不只是團員越來越多,我們還出了30多張專輯,成為Hillsong、Owl City這些世界著名的敬拜團在臺灣敬拜讚美的代理,與他們有很多合作。約書亞樂團算是除讚美之泉之外,影響華人敬拜的第二大樂團。一開始我們只是想要服事年輕人,但漸漸發現,也有一些中老年開始唱我們的歌,其實敬拜讚美詩歌,也不分年輕人或中老年。
約書亞樂團一開始是翻譯國外的詩歌,如今也有2/3翻譯,1/3創作。我覺得有時候不一定要唱我們自己寫的歌,因為其他語言的詩歌都是有神的恩膏感動寫出來的,有神的心意要傳達,讓人透過這些敬拜遇見神。當我們翻譯的時候,也可以經歷到神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我相信華人也會有自己的敬拜讚美,有神給我們獨特的聲音,可是我也相信神要我們跟列國走在一起,不是只有華人、中國人,我相信我們可以成為列國的祝福。因著這樣的翻譯,我們連結了很多世界上神所使用的敬拜團隊,讓約書亞樂團可以跟他們彼此學習,彼此摸索,不斷提升,這樣不會只是看到華人的敬拜,也可以跟列國接軌。
基督時報: 您介紹說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在Asia for Jesus(亞洲為耶穌)這個機構,這個事工對亞洲有什麼特別的負擔嗎?
周巽光牧師: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做Asia for Jesus的工作,約書亞樂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出版敬拜讚美專輯,到處布道、短宣、辦特會都是屬於這個亞洲為耶穌的事工。
這個事工不只是服事華人教會,而是亞洲的教會,因為對整個亞洲的國家有負擔,相信亞洲是福音的最後一棒,當整個亞洲都歸向耶穌後,耶穌基督就要再來。所以我們做這樣的服事,希望所有亞洲人都能來到耶穌面前。
最開始是印尼的腓力牧師領受Asia for Jesus的使命和託付,並且一些有同樣負擔的國外牧者也會分享這方面的內容,我通過禱告查驗,在心中也有同樣的負擔和感動,就和他們一起配搭去做。
亞洲回家聚集是我父母在做,跟我們所做的有差別,我們主要是針對年輕人,但大的目標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幫助亞洲國家進入回家的旅程中,渴望透過這些服事來祝福亞洲教會。我們渴望用天國文化來訓練列國,預備基督再來。
基督時報:您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打開國度的眼光和心胸?
周巽光牧師:我是受到父親周神助牧師的影響,因為他很有國度的心胸。在做主任牧師的時候,他很注重跟其他教會的連結,包括參加亞洲回家的旅程。看見他們是很看重教會之間的關係,不是局限在自己教會的服事,我也從他們身上受到很大的影響。發現他們不只是把自己教會管理好,而且有一顆想要去祝福別人的心,我覺得神給我們這麼多祝福,不是讓自己教會變大而已,而是希望把祝福更多分享出去。
在我心裡有很深的一個信念就是,沒有一間教會可以為神得著一個城市,我們需要一起為神得著一個城市和國家,所以我們要連結。神沒有揀選一個教會做所有的事情,神揀選的是基督的身體,也就是眾教會,沒有合一就沒有復興。這就是眾教會合一的重要性。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本文為基督時報獨家稿件,由筆者根據受訪者錄音整理而成,未經受訪者校訂。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