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擁有47年傳道經驗,退休前曾擔任臺灣最大教會——臺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神助牧師;另一位,則是用音樂打動了萬千心靈的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雖為父子,但兩位牧者的個性、喜好、風格都截然不同。9月16日,這對父子傳道在城市豐收華文教會的講臺上,向大家一同分享了「尊榮」的文化,述說了兩代合一的美好見證。
當以色列人在曠野與亞瑪力人爭戰時,摩西握著神的杖站在山上,約書亞持劍在山下的戰場。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何時得勝。但當摩西雙手發沉,約書亞便會落敗。於是同在山上的亞倫與戶珥便扶起摩西的手,直到日落時約書亞在山下得勝為止。摩西築壇獻祭,從此耶和華向百姓啟示了祂的名:耶和華尼西——神是我們得勝的旌旗。
出埃及記17章這段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所記載的不僅是以色列人得著的榮耀勝利,更見證了神在兩代人中美好的作為。以色列人得勝的關鍵不僅在於約書亞衝鋒陷陣所持的劍,也同樣在於山上摩西舉起的杖。時至今日神百姓取勝的秘訣仍舊不變:打勝仗不單靠年輕一代,也要靠著年長一輩。
摩西手中的杖所代表的是權柄、能力和引導力,而約書亞手中的劍則要用來執行神的工作。當上一代的杖和下一代的劍結盟的時候,所產生的力量就是爭戰得勝的關鍵。神所希望見到的正是如此——兩代合一:年輕一代學會尊榮上一代,而年長一輩也能夠將神的產業、祝福、經驗和智慧傳承至下一代。
復興的火焰之所以常常在某一代停滯不前,未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榮上加榮,正是因為仇敵魔鬼不希望見到兩代合一帶來的神的祝福和醫治。因此牠會不惜一切地分劃兩個世代。兩代合一是一段磨合的過程,需要為父的心,也需要做兒子的心。雖然兩代人看似有著天壤之別,但其實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卻是大同小異。周神助牧師父子兩人就用自己面對的真實挑戰,讓我們了解到兩代合一的三項掙扎。
悖逆的靈
巽光牧師的親身經歷,相信許多年輕人都不會感到陌生。雖然生於牧師家庭,但從童年起直到工作,甚至讀神學和成為全職傳道人後,悖逆的靈仍舊在巽光的心中蠢蠢欲動,不願意照著父親的意思行,在交女朋友一事上更是和父親產生了極大的分歧。許多身為兒女的人也同樣如此。我們常常用悖逆抗拒的方式來體現自我,在這種錯誤的方式中尋求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結果卻使自己錯過了父母、天父真實的愛。
在地上為人父母的,或是身為屬靈的上一代,若沒有在靈裡真正得著做兒子的心,也同樣會允許悖逆的靈主導生命,結果成為一名「逆父」。聖經中的掃羅便是最好的例子:雖然有著最好的兒子約拿單和最好的女婿大衛,但掃羅本人卻是位缺乏安全感,悖逆的父親。
耶穌用祂與天父間的互動顯明了尊榮文化的真理:唯有順服在權柄下的,方能行使權柄。生命中的一切產業、智慧、祝福都要通過「尊榮」才能湧流出來。習慣了「Say No」的我們,要學會像耶穌一般說:父怎樣吩咐我,我就怎樣行。
獨立的靈
年輕一代常常覺得上一代人看不起自己,於是便想要獨立完成上一代做不到的事。乍聽起來似乎是雄心壯志,但獨立的靈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一顆驕傲的心。年輕人不願與長輩交流互動,誤以為獨立便是成熟、能力的象徵。殊不知長輩們積累了多年的經驗與智慧,年輕一代若能謙卑順服,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少走許多冤枉路,成就更大的異象。
而獨立的靈在為父者身上則會以「獨裁」體現出來:長輩們不願放手讓小輩們大膽嘗試創新,用保守獨裁的方式局限了年輕人的自由。每一代人都可能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傷,傷痕累累的兩代人,若沒有結盟,便會彼此傷害。
彼得前書5章5節說:「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所以劍與杖絕非獨立於彼此,而應該在神面前彼此謙卑順服。
孤兒的靈
如今的世代常被視為一個無父的世代。父親往往忙於工作,使孩子們缺乏父親所能帶來的安全感和依靠。於是許多青少年在面對他人的不同觀點時,往往會立即將其誤解為攻擊,並啟動生存機制,像刺蝟一樣武裝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拼命累積財富,爭權奪勢,希望自己能有立足之地。
而等到這些孩子們為人父母之際,由於對父性認知的欠缺,他們成了長輩卻不知該如何做長輩。父輩領袖懷疑年輕一代的能力,而當年輕一代比他們更加優秀時,父輩裡頭孤兒的靈會讓他們自己缺乏安全感,不敢成全下一代。殊不知正是父輩的愛彰顯出天父,讓年輕一代真正經歷天父的愛,從捆綁中走出來。
就這樣,兩個世代的「孤兒」們,孤立於彼此的生命以外,更談不上靈與靈的契合。
兩代合一
劍與劍本就有所不同,劍與杖更是有天壤之別。合一併非統一: 兩代合一不是因為沒有差異,而是要在差異中彼此成全,彼此造就。瑪拉基書4:6說:「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天父的心意,是要向瑪拉基書中所說的一樣: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轉向」,並不僅是觀望的方向,更是包含了接納、了解、鼓勵、饒恕與愛護。
受到傷害的子女若成為父母,其悖逆、獨立、孤兒的靈就會傳至下一代。破除這一咒詛絕不能憑人的力量,而是要按著神的方式成就:為父的要向天父對齊,因唯有祂是完美的父;做兒女的則要向耶穌看起,因祂是最完美的兒子。正如聖父與聖子的合一,在這一個世代,父老要各就各位,兒女也同樣如此。讓杖來成全下一代,而劍,則可以完全領受上一代的祝福。
無論是教會還是社會,每個領域中都有兩代人,而「尊榮」、「合一」的文化不僅讓兩代人能面對面交流,更能夠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兩代人要更靠近彼此,核心在於都要更靠近神,好使我們都能得著做兒女的心,並以父的心為心。因為兩代人都是原於一,出於一,也歸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