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聶隱娘》的奇峰突起解析華策影業戰略布局

2021-02-08 影視獨舌

提示:點擊上方"影視獨舌"↑免費訂閱本刊


暑期檔收尾之時,多家片方紛紛在爭食最後一塊大蛋糕,最引人矚目的電影當屬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該片未必是最火爆的,但卻是最具話題性的。這部斬獲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藝術電影,如今在國內院線大規模的公映,以國內電影環境來說,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該片上映一周累計票房5000萬,雖不算特別火,但關於電影的熱議一直沒有停過。臺灣著名殿堂級導演侯孝賢,以古樸的方式展示武林的原生態,詰屈謷牙的文言對白,靜若流水般的畫面,這樣的電影出現在商業市場中,且收穫了大量的話題與曝光度,實則鮮事一樁。




在商業市場之下的一部藝術電影,獲得今時的如此矚目,不得不說是電影藝術的一次勝利,然而造就如今這一切的,也不得不提起這部電影背後的推手,華策影視。


提起華策影視,稍稍了解一些業內行情的小夥伴第一反應:這是一家電視劇公司。那你可就out了,華策影視起家雖確是憑藉很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被廣大觀眾所熟知,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公司先後憑藉著《中國往事》、《天涯明月刀》、《雪豹》、《傾城之戀》、《愛情公寓》、《衛子夫》、《何以笙簫默》等熱門電視劇在影視圈名聲鵲起。該公司的劇集產業規模宏大,甚至2010年華策上市的時候,都被譽為「電視劇第一股」。所以直到現在,很多觀眾提起華策會第一時間聯想到電視劇巨頭公司。實際上,從今年開始他們已經成功轉型,成為嫻熟駕馭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三駕內容馬車,全產業鏈國際化布局的綜合傳媒集團。


近一兩年,華策影視的發展策略出現了變化,開始涉足電影業,華策著名的「三色旗」LOGO,也開始頻頻出現近幾年的大銀幕上(只不過從三色旗變成了三色魔方),並迅速在電影市場嶄露頭角。然而,比起很多公司擠破頭爭食電影市場這個大蛋糕的發展不同,華策影視的電影策略,其實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戰略規劃,他們並不打算趁熱搶塊錢,而是遵循「既來之,則安之,且一定要留下鮮明的印記」的長遠策略,用句時髦話來說,這叫「可持續發展」。從他們這兩年在電影圈的布局模式就能看出。




華策影視進入電影江湖,確切地說是從去年開始的。其實華策很早之前也涉足過電影圈,2010年華策就開始試水電影圈,旗下子公司浙江金球影業在當年出品了兩部電影,寧瀛導演的《A面B面》與高群書的《西風烈》等幾部著名導演的作品,其中前者還包了發行。後來,電影在市場上遭遇滑鐵盧,華策也開始練內功建團隊整資源。畢竟電影圈的遊戲規則與電視圈的玩法其實是兩碼事,華策用了三年時間潛心修煉,以「三步走」的戰略布局,帶來了一套全新的電影業多元化產業模式。


戰略一: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如今影視行業最常提起的概念,數據顯示,影視文化產業與網際網路產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特別是以iPad、手機屏、客廳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迅猛,多屏時代、全網絡時代比想像中來得快的多。而華策初入電影江湖的第一項戰略就是這個必須要存在的「網際網路思維」。


以前的電影都是觀眾買票進電影院體驗,而在華策的「網際網路思維」之下,一個項目的營銷和發行是從題材階段就要開始進行全面網際網路掃描,從數據中找出營銷對象,針對數據分析做直達營銷。很多老牌電影公司對這種營銷理念最初不太適應,但華策影業是個電影圈的新公司,雖然缺乏經驗,卻也正好甩掉包袱!比如對投資項目《小時代3》的網際網路趣味營銷,將網際網路優勢中最重要的體驗經濟、粉絲經濟的受眾群體進行拿捏,打造具有全網聲勢的話題。在這種前提下,將原來叫觀眾,現在叫用戶的這部分群體通過項目的營銷直達進行有效的轉化。其實網際網路思維下的電影一切都是回歸本原、玩創意、搞創新,只不過從最初的「單向傳播、單向接收「的傳統電影運作,轉向「互動、好玩、共享、集聚」的網際網路式營銷,從而更容易找準受眾目標以及項目屬性,這是華策影業初入江湖所掌握的第一個戰略。



《小時代3》


戰略二:大師牌不能丟


縱觀這兩年華策影業參與投資的項目中,既有《小時代》、《重返20歲》、《分手合約》、《一生一世》這樣以青春主流市場受眾群體為主的純商業電影,也有如創下文藝片票房紀錄的張藝謀導演的《歸來》和吳宇森導演用生命五年磨一劍的巨製《太平輪》,如今又多了一部《刺客聶隱娘》。


根據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所言,華策電影戰略整體上大概70%商業片、15%藝術電影,以及15%具有創新實驗性質的作品。從類型片的角度上來看,華策的參與製作的項目既有商業訴求,也有藝術追求,這不僅讓人想起來上世紀末好萊塢火爆一時的夢工廠。他們之所以在1997年剛剛成立之後就立刻進入好萊塢主流片場的行列,走得就是這種模式,有《捕鼠記》、《戰略高手》等商業片,也有《拯救大兵瑞恩》、《角鬥士》、《美國美人》這樣的奧斯卡級電影,且二者兼顧都獲得了不菲的票房。如今華策影業在電影圈的路線也是如此。《一生一世》、《重返20歲》等商業片把握市場受眾,熱門IP又是當下所有片商都瞄準的金礦,從而有了最具網絡人氣的《小時代》系列電影。而作為一個大公司的品質,針對那些為電影行業做出貢獻的文藝片的投資不但能體現一個電影公司的責任和義務,也能夠迅速的提升自身品牌效應,才能不斷引入優秀電影團隊和電影人才的加盟。



侯孝賢


在這種投資選片的情況下,以網際網路思維作為依託,讓旗下的這些電影能夠迅速的擴張在觀眾群體中的曝光度。比如《刺客聶隱娘》在公映之前,就打出來「去電影院看侯孝賢」的全網熱門話題,引發網友熱議,從而提升了該片的話題,令一部文藝片在暑期檔橫空出世。然而無論對商業片還是文藝片的追求,都要建立在一個成熟的產業鏈之下才能確保相應的商業價值。畢竟誰都不會做賠本的買賣。而華策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戰略三:獨家發行+開發製作的雙輪驅動


作為一家老牌電視劇公司,在進入電影圈最能夠用的上的就是製作層面上的經驗,可以無縫銜接。在2014年,以《歸來》、《小時代3》為首的電影票房顯赫,讓華策影業嘗到了甜頭,從而讓華策進一步加大了在電影業務上的開拓。除了對熱門超級IP的全網開發之外,華策旗下最優勢的電視劇資源也會逐步轉移到大銀幕,目前華策正在開發籌備的電影項目已超過30部。然而一部電影要獲得好的票房需要掌控好兩端——不僅需要好的內容製作,還需要發行的支持。在發行方面,以內容製作擅長的華策影視今年也開始引進專業團隊,紮實打好基礎準備大施拳腿。




發行在電影業中是一個非常糾結的行業,發行的優勢就是門檻低、風險低,然而也是困難重重。因為不但要被院線、片方分去相當大的利潤,同時內部競爭也是非常激烈。不過目前我國幾大民營電影企業——光線、華誼、博納、萬達等都有自己的發行業務,想要能夠在電影圈站穩腳跟,有著龐大內容製作基礎的華策也必須將發行作為自己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2015年,華策在電影業務方面已經開始發力,他們的切入點是發行。頭一炮就是《刺客聶隱娘》,一部文藝片在公映當日獲得將近20%的排片量,對比於上半年的王小帥《闖入者》5%的排片率,這個優勢就立刻體現出來。


這就是華策的「三步走戰略」,以網際網路思維的互動屬性打造話題性,製造電影聲勢,再憑藉其內容製作的優勢來製作大量相關物料,最後有著發行的保障,不但能為自己的電影保駕護航,也能夠完善其產業鏈布局。這「三步走戰略」相當於一個三聯動關節,缺一不可。未來華策已經拿到了《蒸發太平洋》、《剩者為王》等多部電影的獨家發行權。




華策的每部電影都具備相應的話題或口碑,從一開始就追求其國際化的定位,通過這樣的戰略模式,全面整合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節點,全面進行投資、出品、宣發的一體化運作,打造出顛覆傳統路數的多元化的電影長遠戰略布局。這就是這家「新公司」在電影圈迅速嶄露頭角並迅速成為市場主力的原因,專業化國際化定位清晰確立,戰略部署有序推進,浙商出身的華策果然深諳經商之道。


【文/夢見烏鴉】

End


版權聲明:

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上角分享吧!




【影視獨舌】

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0大平臺。


相關焦點

  • 從《小時代》到《聶隱娘》 華策影業戰略布局
    (圖:華策電影戰略布局)  最近影市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狀況,暑期檔收尾之時,多家片方紛紛在爭食最後一塊大蛋糕,最引人矚目的電影當屬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然而,比起很多公司一門心思地擠破頭爭食電影市場這個大蛋糕的發展不同,華策影視的電影策略,其實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戰略規劃,他們並不打算趁熱搶塊錢,而是遵循「既來之,則安之,且一定要留下鮮明的印記」的長遠策略,用句時髦話來說,這叫「可持續發展」。從他們這兩年在電影圈的布局模式就能看出。  華策影視進入電影江湖的戰略確切地說是從去年開始的。
  • 華策影業公布「夢+1」計劃片單 強強聯合文學築夢電影
    ,相繼出品及發行了《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剩者為王》等多部影片。其中《我的少女時代》刷新了內地臺灣片票房紀錄,《刺客聶隱娘》橫掃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使華策影業迅速突圍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一支值得期待和關注的電影新力軍。華策影視集團副總裁、華策影業總裁傅斌星女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非常幸運,我們的電影夢趕在一個無比美好的時代,依託集團的強大內容平臺,我們團隊也秉持著創新、專注、合作的理念。創新是驅動力,專注是執行力,合作是融合力。
  • 華策影業公布「夢+1」計劃片單 強強聯合文學築夢電影
    華策集團總裁趙依芳女士2014年,影視龍頭企業華策集團宣布成立華策影業,在短短兩年時間裡迅速成長,相繼出品及發行了《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剩者為王》等多部影片。其中《我的少女時代》刷新了內地臺灣片票房紀錄,《刺客聶隱娘》橫掃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使華策影業迅速突圍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一支值得期待和關注的電影新力軍。華策影視集團副總裁、華策影業總裁傅斌星女士在發布會上表示:「非常幸運,我們的電影夢趕在一個無比美好的時代,依託集團的強大內容平臺,我們團隊也秉持著創新、專注、合作的理念。創新是驅動力,專注是執行力,合作是融合力。
  • 華策影業公布「夢+1」計劃片單 強強聯合文學築夢電影
    ,相繼出品及發行了《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剩者為王》等多部影片。其中《我的少女時代》刷新了內地臺灣片票房紀錄,《刺客聶隱娘》橫掃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使華策影業迅速突圍中國電影市場,成為一支值得期待和關注的電影新力軍。
  • 華策影業公布「夢+1」計劃片單 文學築夢電影實現強強聯合
    名家跨界自帶重量級IP  華策「夢+1」計劃勢不可擋2014年,影視龍頭企業華策集團宣布成立華策影業,在短短兩年時間裡迅速成長,相繼出品及發行了《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剩者為王》等多部影片。
  • 華策影業一口氣公布近30部電影計劃,「夢+1」計劃銳不可當
    華策影業選擇在小龍蝦的包圍之後出現公布片單,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曾經擔任過《LOVE》、《尋龍訣》編劇及劇本顧問的汪啟楠此次將首次擔任導演,執導由華策影業和工夫影業聯合出品的愛情喜劇《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男人》,實力轉型。 華策影業還和香港、臺灣、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達成戰略合作,最大範圍的聚集全世界優秀的電影及影人。
  • 《刺客聶隱娘》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又捧兩獎
    電影《刺客聶隱娘》捧得所有獎項中含金量最高的「最佳電影」大獎,該片導演侯孝賢也獲得「最佳導演」獎。自從2015年5月亮相在坎城之後,《刺客聶隱娘》便席捲全球各大電影獎項。從獲坎城「最佳導演獎」開始至今,「聶隱娘」已經亮相13個權威頒獎禮,總共捧走23個獎項目,當真是拿獎拿到手軟。
  • 恆業影業、樂視影業、華誼兄弟、博納影業集團、中影股份、華策影視、網易影視等公司2016新片計劃.
    恆業影業2016「最橫」片單▼▍樂視影業在電影內容方面,樂視影業2016年將為年輕觀眾、親子觀眾、影迷觀眾等不同群體提供六種分眾類型共計20部影片。同時,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現場宣布與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深度合作,雙方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中國電視劇第一股: 華策影視的轉型之路
    華策影視緊緊抓住產業變革趨勢,以網際網路和年輕化為方向銳意轉型。在整體戰略上,為了提升品牌競爭力,華策提出了「SIP(超級IP)」戰略,希望以IP為核心,向全產業鏈和全內容領域滲透,而這其中內容生態的構建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 國內首部3D科幻喜劇《不可思異》發布「不可思異」外星神器,華策放大招!
    點擊上方藍字,訂閱「傳媒1號」由華策集團旗下華策影業出品發行的國內首部3D科幻喜劇大電影《不可思異》於10月13日在北京國家體育場
  • 兩岸電影交流會臺北舉行 華策攜手臺灣電影人共謀發展
    7月4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主辦,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華策影業(天津)有限公司承辦的「兩岸電影交流會
  • 華策圖謀全產業鏈 加速布局電影,眾多IP將登大銀幕
    6月27日晚,華策發布公告,宣布與北京自由酷鯨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由酷鯨」)及其原股東路陽、張寧籤署投資合作協議書。    華策擬以自有資金4000萬元人民幣向自由酷鯨增資,股權變更後,路陽、張寧合計持股60%,永康自由酷鯨持股20%,華策持股20%。
  • 華策總裁趙依芳訪英歸來談國際文化合作黃金時代(之二): 世界將深刻認識「中國故事」新魅力
    在第68屆法國坎城電影節斬獲最佳導演獎作品《刺客聶隱娘》是華策首部投資、發行的傳奇藝術國際大片,這是中國電影十六年來唯一一部獲此國際大獎的作品,代表了中國對世界級頂尖藝術的追求和水平,被國際媒體盛譽為一部需要凝視的佳作,也是華策布局大電影戰略的重中之重。明年公司確定獨立發行的影片將超過12部,票房目標30億,三年內將躋身一線電影公司。
  • 華策公布30部片單 "太陽的後裔"將拍中文版電影(6/11)
    據悉,華策影業已與香港、臺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公司及影人達成諸多戰略合作:去年韓國大熱的愛情影片《內在美》中國版正在緊張的籌備之中,而今年最熱門韓劇《太陽的後裔》的中國電影版權也花歸華策影業,著名導演張一白將擔任該片監製。
  • 趙依芳揭秘華策爆款邏輯
    尤其是華策秉持融合共贏,生態協作的開放理念,成為中國文娛產業中最早提出構建「全球娛樂合伙人聯盟」的領軍者,為「文化+」國際深度合作的黃金時代打開了中國企業楊帆出海的新篇章,先後與英國ITV、美國極光影業、二十世紀福克斯、索尼,韓國CJ娛樂集團、NEW以及中國香港NOW TV、中國內地跨國企業百度、小米、華為、中移動、愛奇藝等全球影視巨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3D科幻喜劇《不可思異》發布「不可思異」外星神器, 華策攜王寶強小瀋陽大鵬強勢定檔賀歲
    (圖:電影《不可思異》發布會現場)由華策集團旗下華策影業出品發行的國內首部3D科幻喜劇大電影《不可思異》於10月13日在北京國家體育場
  • 文藝片難逃「票房毒藥」魔咒:《刺客聶隱娘》黯淡離場
    《刺客聶隱娘》是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籌備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之作,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就預想將這篇唐代傳奇搬上熒幕,從籌拍到殺青,《刺客聶隱娘》耗時10年,投資近億元。  在中國內地上映之前的今年5月,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斬獲了坎城最佳導演大獎,然而頭頂坎城光環的這部藝術大片卻再次難逃「票房毒藥」的魔咒,從目前來看,《刺客聶隱娘》的商業回報並不樂觀。
  • 《聶隱娘》票房5500萬,文藝與商業果真勢不兩立?
    目前我們還很難判斷,《聶隱娘》背後主要出品方的華策影視,是贏是輸?《聶隱娘》一共有6家出品方,分別是: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中影國際、中國夢和寰亞電影。其中華策影視扮演的是「主投+中國大陸獨家發行」的角色。如果從商業回報來看,這似乎是一門虧本的買賣。
  • 看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左手右手慢動作:投資和和影業 阿里影業董事長換帥
    事實上,2016年5月,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成功完成A輪融資17億元,和和影業就與鼎暉投資、螞蟻金服、博納影業、華策影視、南派泛娛、聯瑞影業等位列於投資方之中。文 | 陳睿雅來源 | 投資中國網2016年11月2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01060-HK)公布,將對和和影業進行戰略投資,投資完成後,將持有和和影業30%的股份,成其第二大股東,並派駐兩位代表進入和和影業董事會。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各自現有的電影製作項目和宣傳發行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 《刺客聶隱娘》票房僅5500萬,文藝片「票房魔咒」怎麼破?
    「豪賭」文藝片,華策是贏是輸?目前我們還很難判斷,《聶隱娘》背後主要出品方的華策影視,是贏是輸?《聶隱娘》一共有6家出品方,分別是: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中影國際、中國夢和寰亞電影。其中華策影視扮演的是「主投+中國大陸獨家發行」的角色。如果從商業回報來看,這似乎是一門虧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