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上,張雨綺氣場全開,實力圈粉。來自單親家庭,卻無處不散發著天生站C位的自信與光芒。
她究竟是如何成長的?媽媽一個人給她的愛,讓她有底氣縱橫人生。
節目中,30個姐姐要成團出道,張雨綺唱跳均不佳。
但是她霸氣放話,「我不在乎C位,我站哪兒都是C位」。
事實上,她站到人群裡就開始發光。
從旁若無人唱甜萌老情歌,拿待定牌卻當無限可能,再到自告奮勇當隊長,帶領隊員努力衝擊到第一名,張雨綺釋放的是王者的霸氣。
現在,張雨綺又幫助金莎圓跳舞的夢,選擇舞蹈實力很弱的伊能靜;力排眾議支持張含韻上臺演出,理由是她需要這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張雨綺這一連串的操作,領導能力出眾,有擔當又暖心。
不管路人還是粉絲,都開始重新認識她。
評價張雨綺,繞不過她的感情生活。
經歷兩次失敗的婚姻,她自己也吐槽看男人眼光很差。
王安全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真是避之不及的家醜,換做旁人,可能就會消沉不振,小到懷疑自我,大到生活被毀。
但是張雨綺沒有,風波過去她反而開始走紅。
因為被欺騙,暴打第2任丈夫袁巴元。
即便剛生下一對美好的龍鳳胎,張雨綺敢愛敢恨,乾脆利落地辦了離婚。
很多女性羨慕張雨綺的灑脫和真實,其實她更渴望家庭,感情的波折源自童年的不幸。
張雨綺3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她跟著媽媽生活。
7歲的時候,媽媽再婚,但是在她初中的時候又離婚了。
從小缺失父親的陪伴,張雨綺對待感情是偏執而不成熟的。
她渴望有個年長的男性,能像父親一樣呵護她、愛護她、寵溺她。
越是渴望和憧憬,越容易判斷失誤。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女孩最初是通過與父親的互動,學會與異性交往。
父親角色的缺失,讓張雨綺長大後在兩性關係中橫衝直撞,缺少細節的考量。
就像她自己說的,女人的婚姻是否幸福,非常容易受到父親的影響。
父親和女兒的關係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女兒未來與愛人的親密關係是什麼狀態。
張雨綺的人格魅力就在於,不怕事,不被負面影響,受傷了快速復原,對自我有堅定的信心。
她跟前任告別後,就專心打理工作,不介意外面的流言蜚語,自己活得越來越光鮮亮麗。
「人生那麼長,你不知道這之後還會經歷什麼,有什麼困難,其實也沒關係,誰的人生沒有幾個大坑呢,跨過去,這就是成長。」
《美人魚》火了之後,人們才發現張雨綺原來是本色出演,又美又霸氣。
她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自信爆棚,哪像一個屢屢被傷害、婚姻破碎的可憐人?
在普世觀念中,從單親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可能會比較懦弱、自卑而又孤僻。
原生家庭的不幸還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他們背上沉重的心理陰影。
但是,張雨綺不是。她反而成長為一個非常獨立、樂觀、內心強大的女孩。
這份勇氣與篤定,其實都來自身後家人的那份愛。
與張雨綺一樣,女星伊能靜也來自單親家庭,節目中可以看到,她會不自覺得尋找存在感,會患得患失。
張雨綺則大大咧咧,自帶逗比屬性,完全就像一個泡在愛中長大的孩子。
那一定是媽媽給予了很多很多的愛,鼓勵她,尊重她,讓她做成了最好的自己。
圖為張雨綺與媽媽
最早張雨綺到上海戲劇學院求學的時候,並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
為了支持女兒追逐夢想,張雨綺的媽媽不但拿出全部的積蓄,還把自己的嫁妝首飾都變賣了湊足學費。
媽媽鼓勵張雨綺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據悉,當時交代的話是,「錯的事情不要做,有這個命就做,沒這個命就不做。」
媽媽一個人撐起一個家,讓孩子自由搏擊未來。
這就是母愛,這就是家庭教育的意義。
不少父母被耿直豪爽的張雨綺圈粉,他們紛紛表示,養女當如此。為人父母,如何培養出同款女孩呢?
多鼓勵,多肯定,多讚揚。
讓女孩對自己有正面積極的認知。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不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
性格即命運。張雨綺活得漂亮,不僅僅是因為長得漂亮,她有與之匹配的努力和實力。
告訴女孩,積極樂觀得生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努力上進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提升自信的過程。
張雨綺不會被一件事情輕易擊垮,她的抗壓能力和復原能力都非常強。
把女孩培養得堅強一些,是因為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從容走過荊棘之路,迎來一馬平川。
當然,也要學會自我接納,看清自己的缺點,接納不完美的人生,敢做敢擔當。
結束語:
有父母的寵愛兜底,相信大部分女孩,終其一生,都有底氣活得自在驕傲。
願我們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用最熱烈的愛,為女孩鋪就一條通向幸福的道路。
讓女孩奮力向前的時候,心中有愛,眼中有光,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 END —
佑媽,前媒體人,科學育兒,與孩子一起成長。
匠心講述育兒故事,有用,有趣,有溫度。
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