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女星張雨綺「家暴」老公秦巴元事件上了熱搜,從派出所出來後,兩人火速宣布離婚,張小姐發布了平和的離婚宣言,大意是「婚姻的結束是兩人共同商議的結果,過程中雙方都有責任,人生相伴一段即是緣分,願各自安好、彼此祝福」。張小姐因此收穫了不少粉絲,網民們對她勇於閃婚、也勇於閃離,對她快刀斬亂麻止損的果斷紛紛表示讚揚。並且張小姐二度離婚後再現身,依然美貌性感霸氣,完全沒有婚姻失敗、遇人不淑的沮喪。然後,張小姐又一金句上了熱搜「我的底線是我又不怕失去你」,「社會綺」因此圈粉無數。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我為什麼不怕失去你」。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也叫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對照現代女性的工作、生活現狀,艾瑪,絕大多數需求是通過女性自身的努力就可以達到或解決的,所以,我不怕失去你。例如,生存需求,我自己養活自己,還可以養活娃、養得很好;安全需求,政治社會人身安全,有國家機器保障,心理安全,則更多的是「有一套房,有車玥匙,口袋裡有卡,卡上有錢」的篤定,這些都是俺自己掙來的,俺怕失去誰呢;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也幾乎都得靠自己掙來。這個時候,愛情和男人對女人生活的影響,無非也就是「錦上添花」,而不再是「雪中送炭」,有,固然好,沒有,咱照樣樂活。套用一句很文藝的話來形容,就是:有,我飛翔;沒有,我腳踏實地。
敢於說出和做出「我又不怕失去你」這句話的女性,歸結起來有三大特徵:一是經濟自立。我想要的,我自己買得起。雖然不能做到張雨綺的「14萬的愛馬仕很實用,可以拿來買菜」和「1克拉一下的鑽石我是不會買的,因為不值錢」,我們的孩子也不能像網曝的王菲的女兒掃一趟街花費10萬,但起碼衣食住行不憂,孩子日常花費不愁,每年還能去看看世界。二是精神獨立。我有自己的事業、有長久或豐富的業餘愛好,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而不是空虛茫然。三是不缺愛慕不缺追求。這一條不是「我不怕失去你」的必要條件,而是在前述一、二基礎上自然生長出來的狀態和現象,一個自立、自足、富有魅力的女性,自然會不乏愛慕者和追求者,哪怕她已經年屆中年。
延伸開來,一個敢於說出「我又不怕失去你」的女性,也敢於接受似乎有違常情的愛情,既有拔刀相向的決絕,也有「低到塵埃」的甘願和柔情。我若願意,你若值得,為你洗手作羹湯;你若背棄,我若不留,自會昂首離開。所以,我不怕接受姐弟戀,如伊能靜、王菲。所以,我不會為了給孩子找一個爸而委屈、將就,如王菲所言「童童有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愛人」。而王菲的女兒童童,並沒有長成陰鬱、灰暗、叛逆的女孩,你看她水乳交融地與媽媽的前後任相處,與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妹妹相攜,都滿溢出溫暖和愛。
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長成一株挺拔的樹,都能有「我又不怕失去你」的底氣。如此,或許反而能夠收穫真正的愛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