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帖子實在是太太太長了
本來的長度已經達到了微信的極限
微信說:正文不得超過20000字
可是卻都沒貼完一半
只能來了一個縮減版
照片也縮減了好多好多
要看原版的
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看看
什麼才叫做事業界良心的旅遊攻略
來自我們浦東分公司的顏曉青
南十字星空下的美麗——領略詩一樣的澳大利亞風情
[序]
文化大師餘秋雨在演講中提到,「生命中,因為災難或種種原因,讓我們失去許多美好,包括青春。能夠補償的,在我的經驗裡只有旅行和閱讀。」
旅行從閱讀開始,在回憶裡結束。只是一段淺淺淡淡的遊記,便激活了我們想要旅行的計劃,閱讀跟旅行是我們精採、豐富生活的方式。旅行更是一種行動美學,讓身心在移動中,擷取涵養真善美的微量元素,讓我們在慣有的邏輯外,點滴豐富生命的層次。
於我而言這段澳洲路之旅從未結束。它將被打上個體的回憶烙印,落成文字,重歸閱讀。
既然是旅行,「行」自然是重中之重,也是整個行程的銜接和承載。那就從這裡開始講起。
[第一章:只為在空中看你一眼——心型礁]
從上海到澳洲,直飛十多個小時太吃力,澳洲朋友建議我們轉一下機,可以做個調整,還可以逛逛其他機場。於是我們選擇了布裡斯班進,雪梨出,來回經停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澳洲的機場其實中規中矩並無太多亮點可言,而樟宜機場不愧多年獲得世界最佳機場的美名,樟宜共有5個航站樓,我們轉機所在的3號航站樓內部由伍德赫德公司設計,航站樓內有一個5米高的「綠牆」,還有爬行動物和瀑布以營造大自然感覺,整個航站樓的構造主體是玻璃,混合了「天然」特色和「溫暖」色調,因此整體給人感覺就是——宜人。吃著新加坡的風味美食,坐在綠樹環繞的環境中休憩轉機。怎一個嗲字了得。
到了澳洲,從布裡斯班到聖靈群島,以及之後的墨爾本和雪梨,國內航段基本可以自主登機,航班預定碼輸入進去拿到登機牌,然後在「BAG DROP」櫃檯託運行李就可以,高度信任的社會,造就了文明社會本該有的高效和節能。
從聖靈群島的普洛斯派恩機場出來,房東為我們預約了接機服務,於是順利地到達艾爾利沙灘,開始最激動人心的觀光飛機之旅。不遠萬裡飛至南半球,只為一睹心型礁的風採。心型礁,又被譽為「海洋之心」,位於聖靈群島段大堡礁的哈迪礁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去凱恩斯,而是直奔了艾爾利沙灘的原因。出於對脆弱的珊瑚礁的保護,澳洲政府是不允許任何船隻進入外堡礁區域的,因此乘坐水上飛機或直升機成為了觀賞心型礁的唯一方式。雖然早在各類攻略上見過了心型礁的照片,但真正坐在機艙內,親眼從高空俯看大堡礁的壯闊及世上獨一無二的心型礁,依舊會驚嘆大自然的瑰麗和神奇。此情此景,畢生難忘。
[第二章:聖靈群島漂流記——雙體帆船Adventure]
聖靈群島(whitsundays),也叫降靈群島,據說是聖靈降臨的時候,庫克船長發現了這裡,取了這個名字。聖靈群島由74個熱帶島嶼組成,坐落於大堡礁水域,絕大多數的小島是荒無人煙的,只有8個大島有人居住,除了形狀大小相異外,全是一流的旅遊度假勝地。而艾爾利沙灘,則是整個聖靈群島的門戶。一個色彩豐富、非常都市化、散發吸引力的海濱小鎮,海港內星星點點地停泊著各類帆船,大部分的水上項目是從這裡出發的。
想在甲板上躺著曬太陽與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麼?想伴著微微海風在萬裡銀河下找尋南十字星麼?想在純淨如雪的白天堂沙灘看深淺變化的湛藍海水麼?想追著海豚,在大堡礁浮潛探尋神奇的水下世界麼?來艾爾利沙灘找一艘帆船出海吧,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Adventurer號是我們在國內就預約好的,相比其他帆船,這艘雙體帆船更加平穩人少,性價比更高,一行12人中,有來自印度、加拿大、英國、瑞士,還有澳大利亞的朋友。廚子的壓力也很大,一頓飯需要同時滿足世界各地不同的口味,兼顧兩位印度的素食主義者。出海的三天裡,大部分時間姑娘們都在甲板上邊做SPA邊曬太陽,小夥們都穿戴整齊下海浮潛或玩衝浪板。我不會遊泳,浮潛的初嘗試並不順利。但第二次開始,就能掌握要領,浮在海面上自己看魚了。水下世界的奇妙和絢麗,至今仍未緩過神來。出海的第二天,帆船還把我們帶到世上十大沙灘之一的白天堂沙灘,白色的沙子和藍色的海水融合在一起,恍若天堂。
[第三章:翻山越嶺宿農莊——女司機自駕大洋路]
澳洲維省的大洋路是不管放在哪個旅遊手冊上都會很吸引人的一條路,它的起點距離墨爾本市中心不過1個多小時車程,全長約276公裡,建於懸崖峭壁中間,起點自Torquay,終點於Allansford。沿途有衝浪海灘,雨林和壯觀的峭壁海岸。我們兩個人,租了一輛車,用了三天時間走完大洋路。鑑於大洋路一半懸崖一半山路,澳洲又是右舵行駛,不熟悉的路況,幾乎讓人崩潰。幸好澳洲夏天的日照很長,開夜路的時候基本已經接近城市了,不然澳洲的馬路晚上是沒有路燈的。別說路燈了,什麼燈都沒有。絕對終身難忘的駕車體驗。
因為兩個人中只有我一個女司機,所以我們的路程跟一般朋友自駕的安排略有不同,我們第一天到了墨爾本機場,直接在Avis櫃檯提車上了大洋路,住在Geelong的房車營地。第二天開過Apollo Bay,看過燈塔和Cape Otway,奔向了一般人不太停留的山區,這樣最後一天才能看完12門徒直接高速回市區,否則夜路難行,行程就太趕了。
簡單地說,大洋路就是一直沿著海岸線深入澳洲森林的一條精美線路,沿途可以看到悠哉的羊群牛群,比我們想像中小很多的袋鼠,趴在桉樹上懶懶的考拉,還有樹頂漫步在國家公園中各種鬼斧神工的熱帶雨林,和隨時抬頭就能看到的層層疊疊變化無窮的藍色雲海。
行在路中,總是想抓緊趕路,但是,這路可不是那麼好趕的,從Lavers Hill出來的那一段山路簡直變態得令人髮指,全是彎道,或回頭彎,沒完沒了,一個接一個,而且是單車道,澳洲人車速又很快,每每會車都讓人心驚膽寒,不是靠著山就是靠著懸崖,提醒大家還是要注意小心。崎嶇山路蜿蜒而下,我們第二晚宿在一個方圓百裡無人無信號的農莊裡,當晚遇到風暴斷電,早上是被主人的自助發電機給吵醒的。
再回到市區已經是晚上了,回頭想來亦真亦幻,就像經歷了一場夢遊仙境。
[第四章:世界上保留最好的蒸汽火車——普芬比利]
如果說雪梨是澳洲的經濟中心,那麼澳洲的文化中心非墨爾本莫屬了。在國內坐慣了地鐵和輕軌,到了澳洲,城區中滿眼的火車還是把我驚訝了一回。不得不提一下,澳洲的交通成本與國內相比還是貴的相當離譜的,從機場到酒店,短短幾站路往往就收十幾澳的單程票。問了當地人,說是交通閒置成本太高,整個澳洲人口還沒上海多,難怪了。
布裡斯班的Skytrain和雪梨的CityLink應該說是大同小異,在臺灣也可以見到,中間站臺,兩邊是火車呼啦啦地開過,在雪梨的中央車站,繁華程度堪比人廣。
我重點要介紹的是墨爾本郊區的Puffing Billy蒸汽火車。上世紀初,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為開發其偏遠地區而修通了四條低成本的鐵路線,普芬比利鐵路就是其中的一條。這條鐵路貫穿森林、長滿蕨類植物的山溝以及農地,但由於1953年的一次塌方而受阻,再加上營運虧損而於當年關閉。後來一些熱心的公眾人士義務組成了普芬比利保護協會,並在州政府的支持和公民軍事服務隊的協助下,繞過塌方將鐵路重新修通。在站臺上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都是穿著志願者服裝的老人。這條鐵路在600多位義務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除聖誕節外每天保持運行,成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蒸汽鐵路之一。沿路的小鎮居民淳樸友善,火車經過時大人會帶著小孩,在路上非常友好地招手。當然了,蒸汽火車頭的煤灰還是相當大的,上了火車要往後面幾節車廂坐一些,天氣晴好時可以坐在車窗上,將腿伸出去感受童趣。
[第五章:坐著輪渡遠觀氣貫如虹——雪梨海港大橋]
說實話,來澳洲之前,我對澳洲的所知,好像僅止於大堡礁、歌劇院和海港大橋了。雪梨海港大橋是早期雪梨的代表建築,它像一道橫貫海灣的長虹,巍峨俊秀,氣勢磅礴,與舉世聞名的雪梨歌劇院隔海相望,成為雪梨的象徵之一。此行有建築師陪伴,一路被普及了不少建築學理論知識,也因此了解到這座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的宏偉大橋有著心酸的建造過程。
海港大橋是可以步行、通車,以及有火車行經的,它的美更多的是在於周邊景致的襯託,無論是乘著渡輪遠遠地觀賞,還是漫步於環形碼頭、巖石區或對岸的奇拉拉,亦或從橋上步行穿過,你總是會被這片雪梨港水域的迷人所徵服。在雪梨的那天陽光正好,我們最終選擇跨橋步行去南岸,再坐渡輪迴北岸。與布裡斯班的免費城市輪渡相比,雪梨的輪渡少了些觀光的意味,更多的是城市交通運作的一部分。雪梨港的風浪由於連接著外海還是有些顛簸的,天氣晴好時坐在輪渡內,眯縫著眼透過橋孔仰望,風景很是恢弘盛麗。而當夜幕降臨,大橋的鋼架上就亮起了萬盞燈火,遠遠望去,五彩繽紛,燦爛奪目。
[後記]
我曾鍾情於西班牙的奔放,曾期待過美國的熱情,也曾嚮往土耳其的憂鬱,卻最終還是踏上澳大利亞這片自由,純樸,可愛又美麗的土地。只是源於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一首主題曲《Under the southern sky》,「南十字星空下」,這個誘人的名字,讓我終於選擇澳大利亞為最終的蜜月勝地。言語能企及的,大概只到這裡。
There's a great spirit rising,
From the desert to the sea,
As it sweeps across this southern land,
It calls to you and me,
Where the dreamers are the dreaming,
We're the fates of things yet tocome,
Every child can be a hero,
If our world could live a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