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那是一個「男孩」盛行的年代,愛爾蘭有西城男孩,美國有后街男孩,這兩個組合後來都發展成了殿堂級的樂隊,也是我們80後集體的記憶之一,但是我今天要說的男孩就更接地氣,他就是「後舍男孩」。如果你沒有聽說過後舍男孩,那只有兩種可能,第一,你不是八零後,第二,對不起,你算不上網際網路老炮兒。
網際網路的流行趨勢就是一個輪迴,很多年前的過時玩法,不經意間就可能又成爆品。初次玩抖音的時候,看到人們在那裡對嘴型唱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這不是十幾年前後舍男孩玩過的嗎?自此淡忘已久的後舍男孩就又慢慢的出現在我腦海裡,消失不掉,伴隨著的是我對那個青蔥年代的美好回憶。
後舍男孩可能是抖音裡許多大咖的祖師,在後舍男孩爆紅的年代,這些大咖們可能還在上小學。在那個年代,你可能能沒看過潘瑋柏和張韶涵的《不得不愛》,但是你必定看過後舍男孩的激情演繹,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任何有意思的事物都可能爆紅,後舍男孩就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轉眼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回頭看看後舍男孩的視頻,還是覺得有意思,即使現在放在抖音裡也一點不過時。
後舍男孩是由黃藝馨、韋煒組成的歌唱組合,兩個大學生成為明星,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的傳說,但是他們兩個卻做到了,他們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向人們證明了網絡能帶來無限的可能。不經意間的一段網絡視頻就讓他們兩個紅的發紫,雖然那個年代的網際網路還是稀缺資源,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擁有自己的電腦,而我們只能逃學去網吧上網,但這一點也不影響這股網紅勢力的傳播。我後來在想,那個年代到底是好還是壞,雖然我們現在人人都有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也開始不屑於隱藏自己的才藝,但是這個信息爆發的年代,讓我們失去了那時候單純的快樂。
那個年代的快樂很簡單,我們每個人都聚焦在那幾個熱點,沒有微博,沒有微信,一個梗可以用很多天。看《B哥的一天》我會感到開心,看後舍男孩我們也會得到快樂。流量都把持在幾個風雲人物身上,但很明顯,那個時候的網紅更單純,大家都只知道開心,沒有想過怎麼去賺錢。沒有廣告汙染的初代網紅是更純粹的,所以我相信他們是為了給人帶來快樂。
爆紅後的後舍男孩,也開啟了自己的正規化之旅,他們成立真正的組合,發了專輯。但是很明顯後來的那些正兒八經的歌並沒有帶了什麼影響,如果我提到他們的名字,你想到了還是那首經典的《不得不愛》。這條正規的明星路並不適合他們走,組合成立了幾年後,就黯然的解散了,在這個娛樂江湖裡甚至沒有留下什麼痕跡。
後舍男孩大概現在已經變成「後舍大叔」了吧,可能他們出現在你面前,你還會覺得眼熟,但是卻不敢喊出他們的名字。13年後他們參加完《百變大咖秀》後就又一次消失了,可能他們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了網紅的光環,最後一切都慢慢的歸為平淡。
那些曾經看過他們節目的八零九零後們,你們過的還好嗎?後舍男孩,你們過的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