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7月20日起,全國影院陸續復工,沉寂近半年的電影市場終於迎來復甦的曙光,暑期檔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中國電影市場復工後的第一個檔期。以往來看,暑期檔是全年跨度最長的電影檔期,也是全年最受矚目的檔期之一,但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以往每年6月至8月的暑期檔嚴重縮水至43天。但作為電影產業復工後的第一個關鍵時期,暑期檔令人欣慰地完成了這場「復甦大考」。
「報復性觀影」如期而至
儘管2020年的暑期檔只有43天,但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進度卻遠超預期。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9月1日中午12時,2020年暑期檔總票房達36.09億元,觀影總人次為1.03億次,全國已有9686家影院復工,佔全部影院的85.4%。
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的電影放映總場次數為761萬場,不足去年同期50%,而且前25天上座率限制為30%、後18天上座率限制為50%。
影院復工首日,全國電影票房僅為422萬元,首周票房為1.13億元。但復工後的第六周,全國電影票房飆升至17.3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2020年暑期檔在影片供給更充足的情況下,觀眾的人均觀影數量並未提高,有87%的觀眾在暑期檔完成了2020年首次觀影,這也正是此前人們一直討論的「報復性觀影」現象。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暑期檔中,女性觀眾佔比略有下降,但持平於2019年全年,有分析稱,這或許是由於缺少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覆蓋全年齡、全性別的大體量動畫電影所致。今年的暑期檔電影的觀眾年齡結構更加年輕,平均年齡在28.2歲,並且除了30.9%的白領觀眾之外,學生佔比達到19.2%。
一二線城市的觀眾一直是電影院的常客,但在今年電影院復工初期,三四線及其他城市的用戶佔比略高於去年暑期,下沉用戶更為積極地走進影院,這也是「報復性觀影」的一種體現,之後隨著《八佰》等熱門影片的輪番上映,「報復性觀影」如期而至,也增加了三四線城市的佔比,展示了今年暑期檔更強的下沉實力。
重映老片激活市場
在這個特殊的暑期檔,電影市場的影片組成了「老、新、中、外」的格局。尤其是在全國電影產業復工初期,重映老片扛起了激活市場的大旗,43天內共有41部老片重映,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第一批重映影片名單一出,不少影迷們歡呼雀躍,《誤殺》作為疫情之前仍在上映的電影,在復工首日也出現在影院裡,其重映意味並沒有那麼濃,有很多觀眾抱著「還沒看過」「N刷」的目的觀看該片,以1.23億元拿下了國產重映影片的票房冠軍。
最令觀眾喜聞樂見的老片當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不少觀眾選擇該片作為影院復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當熟悉的海德薇格主題曲響起,喚起了不少觀眾心中的魔法夢,這部經久不衰的奇幻電影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也讓第一批觀眾重回影院。《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終以1.85億元獲得重映影片的票房冠軍,在所有暑期檔電影中位列第三名。此外,諾蘭導演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票房也過億,目前位列所有暑期檔電影票房的第六名。
截至8月31日,重映老片貢獻票房5.9億元,除了上述三部票房過億的影片之外,還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尋夢環遊記》《白蛇緣起》《風聲》等8部影片票房過千萬,《大話西遊》《戰狼2》《大魚海棠》等28部老片票房過百萬。
國產新片點燃大盤
隨著電影市場陸續復甦,新片上映的數量越來越多,最終共有69部新片在這個特殊的暑期檔上映,數量佔比達到63%,貢獻了83%的票房。而真正點燃大盤,讓電影業重拾信心的還是《八佰》《我在世間盡頭等你》等新片的上映。
7月20日復工當日,《第一次的離別》作為首部新片出現在影院,勇氣可嘉也值得稱讚,作為文藝片最終獲得了469萬元的票房,成績可圈可點。
之後,最先進入大部分影迷視線的是一部國外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該片根據英國作家休·洛夫廷的同名兒童文學作品改編,講述了多力特醫生以救助動物為第一要務,每天和動物們生活在一起,還會說各種動物的語言的故事。雖然影片主打「親子」,但小羅伯特·唐尼的名號分量十足,讓該影片在年輕群體中擁有較高佔比,成為復工後首部票房過億的電影。
由管虎導演的《八佰》自第一輪點映開始,熱度持續攀升,尤其是8月17日大規模二輪點映以來,屢破紀錄,在點映期間就將大盤推至8000萬左右,以破圈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電影的戲劇衝突強烈,儘管存在爭議,但《八佰》確實成了點燃電影市場的最強「救市之作」。《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
作為復工以來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吸引了大批量觀眾重返電影院,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八佰》在全國影院公映首日(8月21日),綜合票房達到約1.4億元左右,綜合票房佔比87.9%,點映期間的排片率達到了57%以上,首周末連續三天票房佔比近九成,也推動大盤在復工以來首次破億、首破2億的紀錄。公映3天15個小時後,票房破十億,憑一己之力點燃國內電影行業。
在首周觀影《八佰》的觀眾中,低頻觀影用戶佔比高達33.2%,可見更多增量觀眾被《八佰》帶動。截至9月4日,《八佰》票房已經破22億元,是影史上第20部破20億的電影,預測累計票房將超過29億,毫無疑問地奪得暑期檔冠軍寶座。
復工以來,新老佳片接連上映,根據數據顯示,《八佰》調動了51%的觀眾重回影院。而點燃中國電影市場的第二部影片當數愛情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這部在七夕情人節上映的國產新片拿下了七夕檔票房冠軍,這部影片調動了19%的觀眾。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由李鴻其、李一桐主演,講述了原本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林格和邱倩在高中校園重聚之後發生的一系列穿越時空的離奇愛情故事。七夕檔超過1400萬人次觀影,其中67.5%為雙人結伴觀影,可見「看電影」仍然是人們文娛消費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也以4.31億元的票房獲得整個暑期檔的亞軍。
「後暑期檔」繼續引爆
對於很多學生黨來說,今年暑假的界限也模糊不清。緊接暑期檔的尾巴,接下來上映的新片也堪稱神仙打架。
9月4日,諾蘭新片《信條》率先上映,這是無數影迷翹首以盼的大片之一。《信條》上映之前,《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已經先後重映,算是做足了預熱,根據目前釋出的口碑來看,《信條》貫徹了諾蘭一直以來的風格:燒腦和實拍。從海報中即可看出,「逆轉時空」將是影片的核心概念,故事發生在世界存亡危在旦夕的背景中,「信條」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約翰·大衛·華盛頓和羅伯特·帕丁森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敘事」和「實拍」一向是諾蘭的看家本領,據說,諾蘭為了建構自己的世界觀在該片中引入了不少量子力學的概念,把複雜的概念拍得讓觀眾在簡單琢磨之後都能看懂;而鑑於他「實拍狂魔」的名號,《信條》的大場面和視覺奇觀也值得期待。
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在豆瓣上已經被近10萬人標記「想看」,這部中國故事打底、迪士尼製作的公主電影經過一次次被撤檔早已吊足觀眾胃口。電影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原本是閨閣女兒的木蘭,因為父親年邁而選擇了女扮男裝替父出徵,在迪士尼的《花木蘭》中卻多了西方的味道,不僅出現了女巫,還多了美國電影一向熱衷的「一人擋百萬雄師」的個人英雄味兒。
據了解,《花木蘭》在海外已經取消院線上映,轉戰線上平臺Disney+;國內已經定檔9月11日,《花木蘭》將在院線與影迷見面,至於這個木蘭是否能合中國觀眾的胃口,我們上映之後見分曉。
此外,金秋九月、十月還有《我和我的家鄉》《奪冠》《急先鋒》《死無對證》《假面飯店》《菊次郎的夏天》《麥路人》等十餘部國內外大片持續引爆中國電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