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改編自陳鐵軍的中篇小說《兒戲殺人》,是由管虎執導,黃渤、任達華、蘇有朋、餘男等聯袂主演的荒誕懸疑喜劇。
黃渤憑藉本影片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豆瓣評分7.8。
1、熙熙攘攘的烏合之眾
在四川,有個村子,名叫牛家村。
牛家村位置偏僻,交通很不發達。村子蔽塞,相對的,經濟也落後許多。
但這個村子也很有名,因為村子裡的人長壽,人們稱這個落後的村子是長壽村。
牛家村的村民很滿意這個稱號,他們以此為榮,並努力捍衛著這份榮耀。
有多努力呢?
為了使壽命更長一點,村子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76歲以上的人,一律被禁止飲酒,以此來保護身體,延長壽命。
但這還不夠,村民還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延續生命。
牛家村的祖爺爺已經一百多歲了,為了突破120歲的記錄,村民們想破了腦袋。
村長找到了村子裡有名的馬寡婦,因為馬寡婦年齡不小,保養的卻很好。
馬寡婦把自己的血通過針管輸送到祖爺爺的身體中,同時,每日都為祖爺爺做按摩,以此來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村民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讓祖爺爺活下去,哪怕是祖爺爺已經變成了一個癱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的將死之人,他們也要死抓住祖爺爺的最後一口氣,不讓他走。
畢竟,再撐過一年,他們就可以破紀錄了。
榮耀就在眼前,誰都不敢鬆懈。
而這天,這群人決定一起殺死一個人。
2、一個不規矩的人,註定是眾人的眼中釘
牛結實做了一件事。
他把插在祖爺爺身上用來輸送營養物品的管子拔開,然後在裡面灌滿了酒。
祖爺爺是個愛喝酒的人,76歲之後,不能喝酒的他備受折磨,這天,他在牛結實的幫助下,終於再次品嘗到了酒的香味。
祖爺爺滿意地咂了咂嘴,然後昏睡過去,駕鶴西去。
牛結實闖禍了,村裡所有人都守著的榮耀,就這樣被他給弄沒了。
牛結實做的出格的事情不止這一件。
路過賣肉的店,他搶走人家的肉。
他會在夜晚偷偷爬到別人的屋頂,調戲女人,窺視別人。
村子裡的聖水是他玩耍的道具,他用馬蜂蜇人,甚至挖祖墳。
可謂是所有的壞事,他都幹完了。
這樣的人,是常規上的不合規矩的人,也是人們的眼中釘,恨不得避得遠遠的。被他傷害的人,殺人的心都有了。
而村民們,就正在籌劃著怎麼殺死他。
當群眾和個體對立,無論做出什麼樣的取捨,都不是最完美的選擇。
當大眾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無論放棄哪個,都會讓人覺得可惜。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消除個人,留下群體。為了保護所謂的大眾,不得不犧牲個人。
3、男人和女人,都希望對方活下去
男人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
牛結實浪蕩,性格古怪。村長沉穩,油漆匠細心。
但女人也有足夠的戲份。
有個女人,不會說話,所以人們稱她是啞女。
啞女不說話,卻很有風情,一舉一動之間,惹得男人神魂顛倒。
啞女體現的,是女人獨有的性感。她將這份性感詮釋到了一個頂端,她的沉默不是缺點,反而是使她更加有風情。
原來,風情不在言語,在人本身。
么嬸,她代表了女性的欲望。
她有對愛的欲望,也有對同性的嫉妒。
人都有欲望,不只是男人。嫉妒也是人的本性之一,無處不在。
群體和個人,男人和女人的相交點,體現在牛結實身上。
牛結實有孩子了,還沒有出生。
警惕的村民甚至要讓孩子的母親去陪葬。
村民給了他一個選擇,要麼他死,要麼他的孩子死。
孩子的母親選擇喝毒藥,牛結實一把搶過了毒藥,灌進了自己的嘴裡。
死前,他謝謝油漆匠準備的棺材是藍色的,他喜歡藍色。
最後,他磕了個頭,給所有的村民。
這部電影,最終以一群烏合之眾殺死了一個不規矩的人做結。
《殺生》這部電影根據陳鐵軍的小說《兒戲殺人》改編,為了突出主題,導演儘可能用了荒誕和諷刺手法,突出黑色幽默,黑色諷刺的風格。
電影以牛結實為主人公,在講述牛結實性格發展變化的同時,又儘可能地展現了群體和個人,男人和女人的衝突,以此來加深電影的深刻性。
在鏡頭表現上,導演巧妙地運用了長鏡頭,由遠到近的拉扯鏡頭,和細節鏡頭,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面來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路程。
導演善於運用氛圍來展現人物的情緒變化。
從憤恨到恐懼,光線色彩逐漸暗淡,殺人的恐懼之感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牛結實幹了壞事時的逃跑,則將背景虛化,突出個人的表情變化,急促的鏡頭將人物的興奮和激動策劃的活靈活現。最後,牛結實的犧牲和告別,畫面顏色偏於厚重,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濃重的感動。
這部電影讓人盛讚的地方不只是在於這些藝術技巧的運用,更重要的,是隱藏在這些技巧之後的深意,看似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能在不同人的眼裡,不同階段,不同年齡的觀眾裡,展現出不同的意蘊。
而無論是哪一種,都足以讓觀眾們為之震撼,感觸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