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管虎:中國類型片可以選一條和歐美不同的路

2020-11-17 騰訊網

截至11月17日10點,《金剛川》票房突破10億,《八佰》票房突破31億,兩部影片累計票房突破40億。它們的背後站著同一位導演:管虎。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之一,管虎因電視劇作品《黑洞》、《冬至》而被觀眾熟悉,後又憑藉《鬥牛》、《殺生》在電影圈突出重圍。2013年,他通過《廚子戲子痞子》的2.7億票房證明了自己的商業能力,2015年的《老炮兒》則爆冷獲得9億票房,口碑與商業雙贏。過去十年,管虎作為電影導演從小眾走向主流。

在《八佰》和《金剛川》累計票房突破40億的時候,管虎接受了第一財經的專訪,談及影片獲得的商業成績,管虎說:「當初拍《廚子戲子痞子》是有點兒賭氣的成分,想探究一下自己在商業上的可能性,但是現在我不用再用這事兒(票房)證明自己了,還是希望可以踏實地低頭拍點自己想拍的東西。」

如果說《八佰》和《金剛川》是管虎的高峰期,接下來他想走進自己的「低谷」,歷史戰爭題材之外,他對很多故事感興趣,他打算拍一部關注個體生命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肯定不會是戰爭故事,不再打仗了。」

不能只有熱情和才華

管虎並不是一個高產的導演。自2015年的《老炮兒》之後,參與《我和我的祖國》創作、擔任鬼吹燈系列網劇監製之外,他近年來的工作重心便是《八佰》。這部從概念萌生到成片公映歷經十年之久的影片,也是他投入最多心血的作品。投資超過5億,困難重重,《八佰》檔期懸而未決的時刻,外界的諸多猜疑紛至沓來,以至於還未公映就已經成為「現象級」電影。

經歷了漫長等待,管虎曾經想像過公映那一刻興奮到痛哭的場景,可真到《八佰》上映,心情卻是相對平靜:「確實是很高興,但是欣慰多於興奮,心中總算踏實了,夙願已了的感覺。」

儘管《八佰》從籌備到完成幾經波折,但管虎總覺得有一點宿命感。他和攝影指導曹鬱時常感到,天邊有個聲音在呼喚著他們完成這部影片。「在蘇州拍攝的時候,幾十年沒有下過雪,我們想要雪就下雪了,雨該停的時候就停了。我們老說天佑《八佰》,幾十萬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的英靈保佑我們把這件事做完,再多的困難我們都能克服。」

《八佰》的公映也因為這個不尋常的2020年而顯得意義特殊。作為後疫情時代首部國產大片,它承擔起救市的責任,票房表現不負眾望。不過,伴隨著票房上揚的還有輿論爭議。面對批評和爭議,管虎說:「不需要回應。有爭議我特別歡迎,要允許有不同的意見表達」。

他記得,拍攝《八佰》前後,劇組在街頭採訪了四五百人,很多人對四行倉庫、淞滬戰役都知之甚少。「電影放完以後,有的人去四行倉庫獻菸酒,有的人開始查閱這段歷史。」管虎向第一財經表示,無論引起怎樣的爭議,最起碼是提醒大家關注和了解這段歷史,這便是電影最大的功德:「我們不能太輕易忘卻咱們的苦難史,這樣的民族是不會進步的。」

《八佰》是管虎迄今執導的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他向第一財經表示,高昂的成本對他的創作不構成「絲毫影響」:「我不承擔製片人的責任。我盡我的責任。他們花多少錢,我連問都不問,也不許告訴我,我就不想聽。我一拍戲就是一「瘋子」,我身邊有一堆「瘋子」一樣的合作夥伴陪著。反正我們相信結果不會差,因為這是一功德事兒。」

幾乎是《八佰》上映的同一時間,管虎和郭帆、路陽組成《金剛川》導演組趕赴丹東拍攝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片《金剛川》。《金剛川》所遭遇的困難和《八佰》不同,短時間內拿出一部重大題材的影片,考驗著中國電影工業水平和團隊協作的能力。管虎坦言,想做成這件事不能用常規操作:「你遇到這件事的時候別先抱怨。可能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要珍惜,把它做成。」過去十多年,管虎一直醉心於抗美援朝的調研和案頭工作,加上之前的成熟團隊和兩位導演的合作,新的創作模式得到了檢驗。兩個月後,《金剛川》上映並成為同檔期最熱門影片,近一個月依然佔據著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

管虎的處女作《頭髮亂了》是首部通過電影審查的獨立電影,曾經歷一年多的反覆修改,二十多歲的他曾因影片遭遇的波折而躺在草地上哭,甚至懷疑自己的從業資質。二十多年的創作經歷讓管虎更加確信,成為一名導演,可能需要比才華和熱情更重要的特質。「我跟好多年輕導演聊天,建議就是熱情和才華這事兒雖然重要,但只是憑著熱情和才華,你在電影行業走不出幾步,更重要的是承受力,克服困難的能力。在這麼漫長的過程當中,其實磨鍊的是個人的承受力、韌性和信念感。」

中國電影的類型化道路

在管虎看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從誕生之初就具備商業屬性。管虎對自己的特質做過分析,他覺得單論作者氣質或是商業氣質,自己都不如同時代的許多導演:「我可以努力的方向是讓非常主流的商業電影作者化,或者是在作者電影中找到商業平衡。這是我的特性。但是這麼做的危險可能是兩頭都不著。」他希望自己拍的電影是好看的,大多數觀眾都能接受的:「只要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梳理管虎作品的票房成績,《鬥牛》票房1140萬,《殺生》票房1905萬,《廚子戲子痞子》2.73億,《老炮兒》8.99億,《八佰》31億,呈穩定增長態勢,類型元素的加入讓他的影片獲得更廣闊的觀眾群,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上,他通過一部部影片證明著自己的商業價值。

「當時(《廚子戲子痞子》)我想證明一下自己的商業能力。結果拍完之後很多大公司都想合作,就說你去拍「廚戲痞2」。我當時就有點猶豫,完了之後就堅定地說不行。我這得改弦更張,哪怕失敗。因為我的性格就不願意重複。然後就拍了一老頭兒的故事。」管虎記得,當時全國院線經理給《老炮兒》打分,最後的市場預測是3億封頂,賠本。

「大家覺得不會有人看一老頭兒的戲。但依然很多人去看了。這之後(和「廚戲痞」)一樣的情況就發生了。」當時,管虎可以選擇一個穩妥賺錢的項目,可那個時候,對歷史題材的情結一直纏繞著他。「我一直特別喜歡現代史,不拍會很難受,就覺得對不起自己。過去沒拍過戰爭片,那絕對是一場挑戰。但是事情往往是這樣,我還是喜歡挑戰。我不願意做有把握的事兒。」

擁抱電影的商業屬性是管虎的選擇,作者表達是他不願意放棄的另一面。從《鬥牛》到《金剛川》,一條明晰的線索貫穿始終,成為他作品的真正註腳。

一米九二的個頭,管虎走到哪裡都特別顯眼。個子高對於兒時的他而言卻是一種困擾:「小時候,我老是覺得異於常人,大家都不愛搭理我,總是被排斥在眾人之外。」王小波的雜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對他影響頗深:「看了那篇文章之後,我才知道世界上,很多人和我一樣。」大多數時候被排除在群體之外的成長經歷,讓他尤為關注個體在絕境之中的生命體驗。他的代表作之一《殺生》正是這一主題最鮮明的表達,延續至《八佰》或是《金剛川》,宏大戰爭場面的細部,對個體生命的關照掩映其中。

管虎看了很多戰爭電影,覺得不滿足,他特別想切入個體在戰爭中的生命體驗。「沒有人知道八佰壯士在倉庫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我特別有興趣跟著一個普通的士兵,跟隨他四天之內走過的足跡,去感受他的生命體驗,去了解他恐懼了什麼、克服了什麼,勇敢了什麼。」

對於管虎而言,這就是拍攝戰爭電影的價值。「《金剛川》對個體生命的關照同樣如此。戰爭把人的生命環境逼到血肉絕境,人性會在瞬間爆發。」

即便是個體在戰爭中的生命體驗,在管虎看來,由於歷史背景的不同,《八佰》和《金剛川》中人的狀態也是不一樣的。「《八佰》當中,是外界和絕境環境中逼迫出來的塵封已久的,中國人骨血裡的戰國精神、鐵血道義和家國情懷。面對戰友、親人的死亡,敵人的羞辱,這一切逼著人一步步走向人性光輝的爆發,這種塵封已久的精神在特定環境之中能夠被喚醒。而《金剛川》是立國之戰,這些戰士沒有恐懼、沒有畏懼,短短五年間,中國軍人禦敵之力這麼強,都是因為信仰。戰士信仰之強烈之單純是讓人驚嘆的。

管虎認為,也正是情感的共通性,促成了《八佰》和《金剛川》在票房上的良好表現。在他看來,過去人們忽視了,實際上戰爭片容易讓大家積累充沛的情感然後紓解,而美國電影、歐洲電影與中國觀眾的情感並不共通:「中國人,黑頭髮,黑眼睛,說中文,大家共同的情感積累,在電影中的抒發和疏解是了不得的。」

管虎認為,中國電影的類型化可以選擇一條和歐美不同的路徑。「我們的觀眾習慣了一些類型電影,著急讓故事快速發展,結局要有高潮,這些是以往類型片帶來的因果效應。其實中國類型片未必是歐美市場驗證過的那種成功類型,咱們也可以嘗試自己的。」

「哪怕這種嘗試在開始時受到點兒爭議,我也覺得可以試一下。」管虎一直記得小時候看《甲午風雲》,李默然飾演的鄧世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當時我多希望他能撞上,可是最後船被擊沉了。那種憋屈和難受好多天,到現在都快40年了,我還記著那股力量,和爽片相比,那種力量可能更強大。」

相關焦點

  • 導演管虎:中國類型片可以選一條和歐美不同的路
    過去十年,管虎作為電影導演從小眾走向主流。幾乎是《八佰》上映的同一時間,管虎和郭帆、路陽組成《金剛川》導演組趕赴丹東拍攝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影片《金剛川》。《金剛川》所遭遇的困難和《八佰》不同,短時間內拿出一部重大題材的影片,考驗著中國電影工業水平和團隊協作的能力。管虎坦言,想做成這件事不能用常規操作:「你遇到這件事的時候別先抱怨。可能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機會,要珍惜,把它做成。」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無論是導演所創作的電影,還是觀眾對電影的評價,過猶與不及都將導致事情的發展偏向一個錯誤的方向。可以有觀點,但不能死守偏見;可以有批判,但不能沒有依據;可以有情緒,但不能拋棄立場。《八佰》是一部有淚點,更有痛點的電影,因為在它的背後有一段可歌、可泣,更可悲的歷史。
  • 《八佰》的爭議背後,是導演管虎向歷史索取的想像和野心
    眾多影評人所口誅筆伐的不僅是電影的劇情展現,還有導演對歷史的解讀方向,甚至直言管虎是在篡改歷史,並將《八佰》歸類於神劇。 然而,就在8月13日上午9時15分,日本海軍陸戰隊一小隊衝入寶山路,與駐守在附近的中國保安隊發生衝突,淞滬會戰就此打響。 政略上依賴歐美,戰略上搖擺不定,最終所導致的只能是戰術上的被動挨打。 從8月23日開始,中國軍隊在上海死守了將近2個月。
  •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中國電影進入類型片成熟階段
    今年國慶檔的三部主力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都帶著非常濃烈的主旋律色彩,但卻創造了國慶檔史無前例的輝煌成績。證明新時代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並未消減,而是需要宣洩的出口。小編並不想對這三部優秀影片相互比較,首先他們運用的手法和採用的類型不同;其次從故事的流暢度、製作的精良程度看三部影片都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
  • 導演管虎十年磨一劍:可以認慫,不能認命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24歲開始拍電影,他被嘲「中國最不會賺錢的導演之一」,卻依然堅持:只要不給投資人賠錢,我只想拍自己喜歡的片子。8歲時,管虎為了逃課、和老師幹架,結果被老師送進了派出所。擺在管虎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直接放棄;要麼重新搭景重新拍。生性叛逆的管虎,選擇了第二條更難的路。
  • 管虎+郭帆+路陽!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官宣導演
    《金剛川》概念海報「硬核導演聯盟」管虎、郭帆、路陽聯手執導,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導演管虎導演郭帆導演路陽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片方表示,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回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和自強不息、敢打敢拼的民族氣節,也將感召著後人,繼承其遺志,在和平年代,銘記奮勇、熱愛與忠誠,永遠與祖國同心同在。三位導演的聯合執導令人驚喜,他們不僅熟稔於商業類型片敘事,更在視效、動作、美術等方面有獨特而鮮明的個人風格。
  • 「老炮兒」導演管虎:憤怒來自對電影的敬畏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今年他又受邀擔任即將舉行的第二屆德國中國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日前,他在北京的工作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講述對於當下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市場的看法。憤怒管虎依舊不缺少憤怒。這幾年,管虎「比以前寬容了」。他的妻子、演員梁靜曾對媒體直言這樣的變化。管虎自己也曾在接受採訪時承認這一點。他覺得自己是在當父親之後「心變柔軟了」,「曾經看不慣的人,做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容忍了」。但事實上,就像他的電影《老炮兒》中的「六爺」一樣,管虎仍然保有自己的「道義底線」。「目前對電影本體的尊重不夠。」
  • 《金剛川》首發海報,管虎郭帆路陽聯手導演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8月28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執導的電影《金剛川》首發海報,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回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精神和自強不息、敢打敢拼的民族氣節,也將感召後人繼承其遺志,在和平年代,銘記奮勇、熱愛與忠誠,永遠與祖國同心同在。
  • 從老炮兒到金剛川,兼顧票房和藝術性,深度解讀管虎的導演風格
    今年的電影院相比往年顯得有些冷清,但是對於管虎來說卻又熱鬧非凡。命運坎坷的《八佰》搶了個開門紅,隨後又有《金剛川》接踵而至。兩部大製作的戰爭片,一改管虎往日小成本黑色喜劇的調性,搖身一變成為國內商業片導演的領頭羊。對於管虎來說,導演風格和20年前並無不同,認識管虎還是從2000年的《上車!
  • 「八佰」導演管虎:一個被電視劇耽誤10年的鬼才
    他們都被稱為第六代導演。1994 年管虎四處籌錢,終於拍出處女作《頭髮亂了》。那是一段在迷幻的搖滾樂下,四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青春的故事。2009年,拍攝革命題材電視劇《沂蒙》,獲得2009年CCTV電視劇最高收視率」獎、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等諸多榮譽。
  • 《八佰》導演管虎:更關注人物,不止於類型 | 專訪
    採訪過程中,管虎導演分享了《八佰》「不止於類型」的創作構思和工業化範式的實現過程。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導演管虎深諳在大銀幕的有限時間內塑造群像的艱難,「群像最難寫,每個人都要有印象、有轉變,是最見功夫的,可這個年歲做這件事,不就是要給自己一點挑戰嗎?」管虎的自我挑戰,也是對「開端、高潮、結局」的三段式故事的突圍。作為一部不滿足於類型的主流商業片,其中的分寸拿捏在於「不反類型,但是有一點跟類型搏鬥的意思」。管虎說,「觀眾習慣了類型片的節奏,看久了、看慣了,著急看故事,可是我們就是不給。
  • 管虎會是中國電影史上首位百億導演?
    到底誰會是中國電影首位百億導演?或許你對他並不是那麼了解,但是,你應該看過他導演的《我和我的祖國》和正在上映的《八佰》。沒錯,作為中國唯一位,擁有2部票房都過30億+的導演,這就是他為何有繼寧浩導演後衝擊百億的底氣。
  • 《八佰》導演管虎到底被張藝謀、馮小剛甩了幾條街?
    觀眾也對導演管虎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那麼,我們通過中國兩位大咖級導演張藝謀和馮小剛所取得的成就,來看看管虎導演的與這兩位的差距還有多大?他在《八佰》之後,要達到什麼水準才能達到或超越這兩位?影星打造在新人提攜和影星打造方面,也能看出一個導演的用人高度和作品影響力。
  • 管虎的欲和魔
    ——管虎《非常靜距離》採訪拍《黑洞》的時候,管虎還保留著拍電影的手法,一個鏡頭拍十幾遍,全劇組的演員們都對這個不走尋常路的新人導演產生了懷疑,到後來直接當面開懟,有一年管虎參加上海的一個電影論壇,底下有個記者有點嘲諷地指著他、婁燁還有王小帥說:哎呀,中國電影最不賺錢的幾位導演全在這兒了!管虎氣壞了。姜文在《讓子彈飛裡》表達理想,就想站著把錢掙了。
  • 管虎:想從年輕導演身上吸收營養,不要真的成為老前輩
    即將「履新」的管虎導演以「戰戰兢兢」和「惴惴不安」來形容自己的忐忑心情,他還笑言自己「有點傷感,已經變成前輩了」,但是,能為青年導演的成長貢獻力量,是管虎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所有導演的共同心聲,他說:「年輕的時候,我期待有人能為我保駕護航,現在很高興自己能為一群年輕人保駕護航。中國電影需要新鮮血液,為青年導演保駕護航是榮幸,也是功德,我會儘量把它做好。」
  • 管虎:想從年輕導演身上吸收營養,不要真的成為老前輩
    日前出席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論壇」暨第六屆青蔥計劃啟動儀式的管虎導演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即將「履新」的管虎導演以「戰戰兢兢」和「惴惴不安」來形容自己的忐忑心情,他還笑言自己「有點傷感,已經變成前輩了」,但是,能為青年導演的成長貢獻力量,是管虎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所有導演的共同心聲,他說:「年輕的時候,我期待有人能為我保駕護航,現在很高興自己能為一群年輕人保駕護航。中國電影需要新鮮血液,為青年導演保駕護航是榮幸,也是功德,我會儘量把它做好。」
  • 導演管虎,十年《八佰》一夢
    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在8月14日的首映禮上,導演管虎說:「《八佰》已經超越了電影的意義——疫情對中國電影影響這麼大,我們第一個走上來面對了。」
  • 從文藝片到《八佰》,管虎殺出一條「血路」
    從管虎的幾部電影來看,豆瓣評分基本在7分到8分之間,最高的是8分的《鬥牛》。《八佰》的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3跌落到目前的7.7,屬於管虎電影的正常分數。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管虎已經成長為受市場歡迎的導演,雖然他離大師尚有距離。
  • 管虎:我是導演中的戲子,觀眾看高興了才能掙錢
    對於管虎來說,導演風格和20年前並無不同,認識管虎還是從和注重意識形態的國內第五代導演不同,管虎從這部電影開始和管虎一同成長起來的王小帥、婁燁、賈樟柯、寧浩等,被稱為國內「第六代導演」。第六代導演的鏡頭更為平實接地氣,不過卻有著彼此不同的獨特風格和電影內核。
  • 就這樣,飄來飄去 —— 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和他的同事
    管虎與妻子梁靜一個孩子,當他第一次觀看魔術師從呢帽子裡變出一隻小鳥時,他是驚奇的,可是,如果讓他觀看一千次呢?管虎這一代導演,對「第五代」導演負載太多文化符號「東方寓言」式的電影已經膩了,他們揚棄了「飄來飄去」的自戀;他們為自己做好了藝術和文化的準備,他們開始登場了。管虎說,他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