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10天20億!導演管虎十年磨一劍:可以認慫,不能認命

2020-09-05 粥左羅頻道


作者 l 夏未來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管虎,24歲開始拍電影,

曾被嘲「中國最不會賺錢的導演」,

曾經有9年時間放棄拍電影,

2011年,管虎寫完《八佰》初稿,

十年磨一劍,2020年《八佰》上映

9月1日,《八佰》票房破20億!



曾經是最不會賺錢的導演,如今拍出的《八佰》,點評票房破2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電影票房新紀錄,上映15個小時票房破4億,10天20億,預計最終票房接近30億。


如果到30億,管虎的《八佰》將進入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10!


與《八佰》的爆火形成對比的是,管虎的個人經歷鮮有人知。


8月25日七夕,管虎的妻子、電影《八佰》製片人梁靜,在微博上發布超長「情書」表白老公管虎。



信中,梁靜回顧了《八佰》艱難的拍攝歷程,誇讚管虎謙遜且克制、深情而堅韌、孤獨而浪漫:「你心中的英雄在支撐著你,而你就像我心中的英雄一樣支撐著我。」


同時,她坦言電影上映後,管虎便又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了,絲毫不管外界的爭議與掌聲。


一封長信,把《八佰》的導演,從幕後拉到臺前。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管虎24歲開始拍電影,他被嘲「中國最不會賺錢的導演之一」,卻依然堅持:只要不給投資人賠錢,我只想拍自己喜歡的片子。


他是華語導演中的異數,被稱作電影導演中的怪才。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電影圈裡為數不多的怪才。





01

從小特立獨行,自詡天之驕子

現實的耳光卻一個更比一個狠



「我已安於今天,自幼卻是壞學生的奇葩。長大自知落於人群,索性無怨無悔。後來遇上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始知世間非我獨類。」


2012年,剛剛註冊微博的管虎,曾寫過這樣一段話,毫不避諱地坦露了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


1968年,管虎出生在北京的帽兒胡同裡,祖籍山東,父親是知名演員兼導演管宗祥,母親於黛琴也是一名演員,上頭還有一位姐姐。


作為演藝世家的么子,管虎的童年本應受盡寵愛。


然而,在時代的漩渦中,空氣中瀰漫著緊張、激進的氣息,無數的家庭在「清理階級隊伍」的大棒下被砸得支離破碎。


管虎家也不例外。


管虎父母,一個被判定走資派、一個被判定右派;一個被發放到北大荒,一個被下放到青海。


小小年紀的管虎便成了時代「遺孤」,被寄養在鄰居爺爺家。



失去父母的庇護,管虎拼命地想融入胡同裡的小圈子,以獲得歸屬感。於是,他找到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打群架。


在學校,他是最壞的學生,逃課是家常便飯。8歲時,管虎為了逃課、和老師幹架,結果被老師送進了派出所。



在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年紀,管虎一直試圖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


桀驁、自我的基因,也是從那時起,便刻進了他的生命,影響著他後來的人生際遇。


13歲那年,雙親平反、回到北京,他便跟著父母搬回北影廠大院。


在北影廠大院,同齡的孩子幾乎都出身於藝術世家,管虎常跟同齡的孩子一起在大院裡看電影。


這種樂趣,是他過去打架、逃課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耳儒目染下,管虎立志成為一名導演。


這時,父親管宗祥站出來反對他。


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十幾年的勞改,管宗祥嘗遍了所有的苦,他不想管虎將來重複自己的老路,他希望兒子學醫、將來有份穩定體面的工作。


可是考醫學院何其困難?


第一年高考時,天天逃課、打架的管虎敗北而歸。


1986年,復讀時,管虎從理科轉到文科。


在文科班,拿到歷史課本那一刻,管虎大腿一拍:我就該學文科!


因為他不用背,看一遍後全記住了。



後來,管虎同時報考北影、中戲,同時被錄取,最終選擇了離家更近的北影。


時值八十年代末期,崔健在國內掀起一場搖滾潮流,反叛、躁動的因子感染著每一個年輕人,其中也包括管虎。


在北影,管虎還和過去一樣,經常與人湊在一起打群架,隔三差五就被學校記過……


有意思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樂於打架、鬥毆的壞學生,每次交上去的作業,卻屢受表揚。


這極大滿足了管虎的面子,用他自己的話說:覺得自己是天之驕子,感覺世界都是自己的。


只是那個時候,身在象牙塔裡的他怎麼都沒想到,現實總是喜歡扇人耳光。


1992年,大學畢業後,管虎拉著同學一起造夢拍電影,東借西湊弄了20萬開幹了。


雖說管虎是學導演的,可缺乏實戰,他聯合幾個同學在棚裡倒騰了老半天,結果拍完以後一放,片閃。


成片裡的畫面閃光閃去,根本看不了,管虎傻眼了。


「本來就沒有錢,現在景都已經拆了。」


擺在管虎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直接放棄;要麼重新搭景重新拍。


生性叛逆的管虎,選擇了第二條更難的路。


可結果,重拍一遍後,還閃。管虎納悶了,這怎麼還閃?


最後他向北影的老教授討教,老教授瞥了一眼,呵斥道:拍電影不能這麼拍,你這是胡來。


原來,拍電影時,攝影機要開廣角,否則和發電車的周數不配。


管虎又悶頭倒飭了一遍,這回,片子倒是不閃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


送審時,電影局以「整片的氛圍有問題」,給管虎的處女作《頭髮亂了》判下死刑。


影片中,管虎藉由「搖滾」的外衣,揭露了九十年代初的年輕人心中的迷茫與反叛,釋放出了一種新的潮流。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管虎眼中的「個性」、「潮流」,在當時傳統的文化語境中,被視為出格。


片子被斃那天,他躺在地上大哭:什麼天之驕子,都是扯淡。他忍不住懷疑:我是不是有這個從業資格?未來會怎麼樣?


那時,他第一次意識到:世界並非總會對你和顏悅色,它也會冷不丁給你抽上幾耳光。




02

向生活「低頭」,嘗試拍電視劇

憑藉電影手法和死磕精神,一戰成名



儘管自己拍的第一部電影慘遭被斃,但管虎沒有就此認命。


他花了一年時間,拿著《頭髮亂了》的成片左改右改,前後剪了一千多尺的膠片,《頭髮亂了》終於通過審核、成功面世。



回憶過往經歷,管虎說:


「我現在覺得特幸運,因為二十出頭什麼經驗都沒有的時候,碰到這樣一件事,瞬間跌倒,你必須要硬拼。」


硬拼,是管虎面對外界打擊最硬氣、最血性的反擊。他骨子裡,依然流淌著山東人的硬氣和剛性。


只可惜,《頭髮亂了》上映之後,在全國高校巡迴放映時雖好評如潮,但放在整個社會環境下,並沒有掀起多大浪花。


可管虎並不打算就此認命,少年時的桀驁,早已刻在他的骨子裡:越是有難度的事情,越值得挑戰。


憑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相繼拍出《浪漫街頭》、《再見,我們的1948》、《上車,走吧》等多部電影,也拿過金雞百花獎的提名。


但彼時,管虎仍然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毛頭小子,在電影市場並不起眼。


跨過千禧年之後,電視劇市場進入黃金時代,嗅到苗頭的朋友勸他,要不你去拍電視劇吧。


驕傲如管虎,他打從心底「看不上」電視劇:


「我電影學院畢業的,電視劇不能幹,就是再沒錢、再沒機會,我也等著拍電影。」


可一腔熱血,敵不過生活的巨錘。


同期畢業的同學,有人拍廣告發了財、有人轉行當了老闆,大家都賺得缽盈盆滿。相比之下,管虎和女朋友在麵館吃麵,卻只能挑最便宜的點。


巨大的心理落差,再一次按下了管虎高貴的頭顱。


那個曾視自己為「天之驕子」的大男孩兒,步入而立之年後,還是向生活舉起了白旗。


2000年,管虎接拍電視劇《黑洞》。


「覺得自己跟叛徒似的。」


作為中國刑偵劇的開山鼻祖,《黑洞》集結了陳道明、丁嘉麗、陶虹、袁立等演技派。


與眾多實力派演員相比,第一次執導電視劇的管虎略顯「小白」:


「拍《黑洞》那個時候,我是不會拍;不知道電視劇是什麼,甚至我連電視劇都不怎麼看。」



於是,他用拍電影的手法,把一部電視劇,拆分成幾十部電影來拍。


演員私下裡笑他:這導演不會拍。



甚至當面「指導」管虎:這戲不能這麼拍吧。



他們不願跟著管虎拍戲:拍了也白拍,浪費。


但就像有句話說的: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傻子,一種是瘋子。


管虎就是那種又瘋又傻的人。


嘗過白眼的他,早就煉就了一身的鈍感力,面對周遭的冷嘲熱諷,他還是該幹啥就幹啥。


——這是管虎的傻。


他既當導演又當編劇,白天拍片、晚上改劇本,拼了老命磨合劇組,促進拍攝。


——這是管虎的瘋。


拍攝期間,他改寫三十萬字的劇本,把劇中的大反派聶明宇,塑造成了一個既拿得了槍、又彈得了手風琴的兩面派。


「我只想在這部作品裡讓人物豐富真實一次,大家順著角色性格能摸到他們的脈搏,做的事兒可理解,就夠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


2001年,由管虎執導的《黑洞》一經播出,迅速在國內掀起了一場熱潮,創下16%收視率的神話,豆瓣評分至今保持在8.4分。



「一戰成名」後,管虎相繼拍了《冬至》、《外鄉人》、《沂蒙》等多部有口皆碑的電視劇。


據統計,從2002年到2009年,管虎共埋頭拍了7部電視劇,共計約300集,豆瓣均分都在7.5分以上。



其中,電視劇《生存之民工》揭露了底層農民工的生存狀態,口碑極好,豆瓣評分高達9.5分。


高口碑的背後,是對拍攝的較真與堅持。


為了讓演員進入農民工的角色,呈現出最真實的狀態,管虎帶著幾個主要演員,在臨時搭建的工棚裡,和40多個真實的農民工同吃同住兩個月。


體驗結束後,進入不了狀態的演員,開掉;原本不符合農民工狀態的劇情,改!


管虎再次拿出了自己的瘋勁和傻勁,不斷地與作品較勁。


拍到最後,包括黃渤在內的幾個主要演員,與其他農民工蹲在一起時,誰是農民工、誰是演員,「真真假假」誰也分不清。


雖然「違背」了拍電影的初心,向生活認慫轉拍電視劇,但管虎從未就此認命:


雖然拍不了電影,但還可以以拍電影的手法拍電視劇;


雖然拍不了電影,但既拿到電視劇這張牌,那就拼盡一切努力,先打好自己手上的牌。




03

回歸影壇,被嘲「最不會賺錢的導演」

可以向現實低頭,但絕不放棄自我



在連續拍出了好幾部高口碑的電視劇後,管虎賺到了錢,可他還是想拍電影:


「到了06年以後,我覺得不能再拍電視劇了,要把手練壞了。」


2009年,「慫」了八九年的管虎,重新殺回電影市場。


雖然,他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拍攝經驗、也賺到了一些錢,但拍電影是費時費力又耗錢,管虎心裡並沒有多少把握。


好在黃渤和攝影師都挺他:錢多錢少無所謂,先幫他把事兒給幹了。


用管虎自己的話說:實在不行,就當玩玩了。


哪知管虎這一玩,就把黃渤送上了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帝寶座。


這部影片,就是至今保持著豆瓣8.0分的《鬥牛》。



影片裡,黃渤飾演的牛二是一個地道的農民,純樸、善良、膽小,他肩負全村使命,為了信守承諾保護一頭牛,和日本鬼子鬥智鬥勇……


故事雖看似荒誕,但小人物身上的使命感、善良、悲憫被管虎刻畫得淋漓盡致。


果不其然,新片上映後、口碑不俗,演員黃渤也因此「火出圈」,這一切都給了管虎極大的信心。


緊接著,他又趁熱打鐵,再次搭檔黃渤拍攝《殺生》。



這一次,管虎依然把視角聚焦在社會底層人物身上。


《殺生》裡,混世無賴牛結實整天惡作劇,村民恨得牙痒痒。有一次,牛結實救下一名寡婦得罪全村人,村民欲除去牛結實,可寡婦已懷上了牛結實的孩子。


為了保住老婆孩子,牛結實跪求村民放過老婆孩子,甘願離開並赴死。


好人設計殺人,混混逐漸變好,在善惡的對立面,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人性的善與惡再次被拉到屏幕上,引發熱議。


這部電影延續了《鬥牛》的好口碑,豆瓣評分高達7.8分,但票房只有一千九百多萬,撲街。


參加活動時,管虎被人嘲笑「中國最不賺錢的導演之一」。


他不服氣:


「我看看他們是怎麼回事兒,是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一定要把這個事摸透了,心裡才踏實。」


2013年,管虎請來黃渤、劉燁、張涵予,合作推出純商業電影《廚子戲子痞子》。


1100萬的投資,賣了近3個億的票房。


有人看到管虎身上的商業能力,每天拿著錢、拿著劇本請他拍電影。


看著送到自己跟前的劇本,管虎痛苦萬分。


「因為這不是我想做的,我得有勇氣拒絕這個事,多少錢我都不幹,我得停下來,讓我自己想好了,我該做哪些自己舒服的、喜歡的事。」


於是,他放著現成的劇本不拍,閉關創作《老炮兒》


哼哧哼哧寫完劇本後,管虎到處找投資,可資本方看過劇本拒絕了他。


畢竟個人情懷這種東西,不能當飯吃,在資本商業眼中,電影能賣座才是硬道理。


管虎不服,拿著劇本前前後後改了一年多,好說歹說拉到投資,這才有了後來我們所看到的《老炮兒》。


《老炮兒》上映前,有媒體採訪管虎,他說:


我並不過多考慮票房,只要不給投資人賠錢就行,我只想拍出我喜歡的片子,錢對我而言沒什麼特別意義。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但在管虎身上,總能找到一些電影中某個角色的影子,比如《老炮兒》中的六爺。


銀幕之中的六爺,年輕時叱吒江湖,年老後逐漸被淡忘,當兒子身陷囹圄時,六爺不顧心臟病、重出江湖,用質樸的道義與新人類展開較量。


他講道義、講規矩,有自己的底線和堅持。


熒幕之外的管虎,被外界嘲笑「最不賺錢的導演之一」後,轉而去拍純商業電影,兜了一圈之後才發現:


比起商業上的成功,他更在意是否能拍自己喜歡的片子。


他屏蔽了外界的聲音,放棄了擺在眼前的捷徑,反而選擇了一條更難的路——自己創作、自己找投資。


這是管虎對電影的堅持,也是他骨子裡的偏執:可以向現實認慫,但絕不放棄自我。




04

十年磨一劍,成就輝煌《八佰》

年過五旬,從業三十載,依然忠於理想



有一年國慶,管虎陪父親管宗祥在家看閱兵。


管宗祥,十幾歲時因飢餓而參軍,他上過戰場、打過仗、挨過槍子,家國情懷早已刻入骨髓。


那天,管宗祥原番隊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時,電視機前的管虎猛一回頭,身後頭髮花白的老父親熱淚盈眶。


這件事觸動了管虎。


小時候,他無心聽父親的抗日故事;中年時,目睹父親淚流滿面後,他才恍然明白過來:在軍人心裡,國家是一種信仰。


於是,他決定結合四行倉庫那段歷史,再圍繞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抵禦外敵的故事拍成電影。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凡人,在家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選擇成為英雄。


這是他對父親從軍的理解:一開始只為吃飽飯,可到了戰場,也能真刀真槍的拼;也是他拍《八佰》的初衷:想展示民族光輝的一面。


2011年,寫完《八佰》劇本的初稿後,管虎起初想找6000萬的投資。


可琢磨著,戰爭片無法在棚裡拍,上海四行倉庫現在是文物保護建築,更不可能讓劇組進場拍攝。


要想拍好《八佰》,必須找塊空地,把原始倉庫一比一復原,再把周邊和對岸人工搭景。


如此浩大的工程,管虎斷定:6000萬不夠。


他一直等啊等,直到2015年,聽說華誼要做實景娛樂項目,管虎立馬去爭取了這個機會,牽手華誼開始搭景。


搭到一半時,南方暴雨、地基塌陷,無奈之下只好停工重新搭建。


這期間,管虎也沒閒著,手裡的劇本改了一稿又一稿,直到40稿時才肯罷休。


為了拍好一部電影,管虎可以比任何人都較真。


2017年,四行倉庫終於搭建完畢,劇組共完成了68棟建築、30多萬平方米的搭建,並挖出一條長達200米的「蘇州河」。


《八佰》在拍攝時,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共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設置5萬個地面子彈,超過10部大型戰爭劇集的總和。


▲實景搭出來的四行倉庫


為體現軍人的專業性,管虎帶領超1500人的劇組,軍訓7個月。


倉庫內無法打光,管虎在頂棚挖了300個洞進行打光,便於攝影師曹鬱發揮;


為了拍出河對岸的繁華景象,管虎連每戶人家中的精緻裝飾都不放過。


▲四行倉庫對岸景象


因為較真,原定6個月的拍攝時間,被迫延長至8個月。


拍完後,管虎原計劃把《八佰》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作為開幕片在2019年6月15日進行全球首映。


然而送審時,《八佰》慘遭刪減。今年,疫情這隻「黑天鵝」,又打亂了《八佰》的節奏,上映時間一推再推,波折重重。


8月21日,《八佰》首映,即登頂票房榜首。


影片裡,一條蘇州河,隔開兩個世界。


河那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河這邊,戰火紛飛、視死如歸。


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有人說:看《八佰》一定要帶紙巾。


因為你看著看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哭出來。


催人淚下的,其實不是電影,而是每一個視死如歸的戰士。


管虎的較真帶我們穿越了時空,見證了一個民族的熱血。



《八佰》票房過10億時,有朋友問管虎的妻子梁靜:你們現在什麼心情?


梁靜無言,只道了一句:感恩上蒼,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在做一件正確的事……


從2011完成初稿,到2020年終於上映,十年光陰,前後修改40稿, 場景搭了又拆、拆了又搭,是管虎的一路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強大的民族魂,也讓我們看到了和平背後的心酸。


十年破繭,一朝蝶變。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管虎,北影畢業近30年,經過歲月的磨礪,他的臉上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滄桑,但歲月絲毫沒有奪走,他對電影的熱情和堅持。


年過五旬,從業三十載,依然忠於理想。


05

寫在最後

你可以認慫,但不能認命



有記者問管虎:面對《八佰》這樣大規模投資的戰爭題材電影作品,您如何在商業訴求與作者風格之間權衡利弊?


管虎說:


我認為所謂商業,就是符合99%的人的價值觀,這個是最主要的;之後那1%留給自己去表達獨立的、需要挑戰的東西。


從初涉影壇,到如今的《八佰》票房突破20億,一路走來,他曾經「違背」了自己的理想,向現實主義低下了頭,轉道拍了9年的電視劇。


後來,他回歸電影,在商業現實與個人藝術之間,也妥協過、掙扎過。


同期畢業的北影同學,拍廣告的拍廣告、創業的創業,還在電影圈裡堅持的人不多,就那麼一兩個。


是什麼讓管虎一路堅持到現在?


管虎說:


支撐我的,並不是特別偉大的精神力量;因為有電視劇支撐,能保障生活,我就一直在等待機會。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裡,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現實的錘鍊,經歷生活的毒打。


真正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歷一系列坎坷後,依然能夠保持初心、堅持理想。


正如管虎。


1992年,他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被斃掉之後,躺在草地上大哭;


2000年,他雖拍出了幾部電影,但吃麵只能撿店裡最便宜的點。


2009年,拍電視劇賺了點錢的管虎,重新回歸電影,順手把黃渤送上了影帝位置;


2015年,他拍《老炮兒》,又一個順手,把馮小剛送上了影帝位置。


2019年,他拍《八佰》,打響後疫情時代電影頭炮,扛起救市大旗。


28年浮沉,他經歷了貧窮,也面對過冷眼嘲笑,但這些都沒有打倒他。


今時今日,在他身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他對藝術的堅持——哪怕只有1%的表達空間,仍然要用自己的熱愛,不遺餘力地打磨自己的作品。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知道,一生之中,我們都會遇上很多大雨,它擊在你身上,足以洗去你的驕傲,衝掉你對這個世界的期待和熱情。


但是,我依然希望你能夠忠於自己的內心,哪怕只有一絲微光,也別急著向這個操蛋的世界投降。


你可以認慫,但不能認命。


參考資料:

1-《楊瀾訪談錄》管虎2012:誘惑與夢想間的掙扎

2-《導演管虎:我想表現我們民族性中非常光輝的一面》,澎湃新聞,記者王淨

3-《最佳現場》管虎《黑洞》受白眼

4-《管虎,不求跪著,但求成「角兒」(上) ︳專訪》,來源@電影雜誌MOVIE,作者:康妮

5-《管虎:電影市場上的第三種人》,《財經天下》周刊,作者:苗正卿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文來源:公眾號 @ 粥左羅,作者 夏未來。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相關焦點

  • 七夕節,梁靜表白《八佰》導演管虎
    電影《八佰》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歷史事件,"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故事。電影《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的,8月21日上映,3天半時間票房收益突破10億大關。:「2020年8月25日零點,《八佰》正式公映後的,回憶起影片殺青的第二天晚上,「你(導演管虎)和劇組兄弟相擁唱著《真心英雄》,你哭了,悲喜參半委屈的淚水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你哭的像個孩子,我也哭了,只有我最懂你。
  • 導演管虎,十年《八佰》一夢
    點映過後,《八佰》豆瓣評分達到8.3分,獲得良好口碑。《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管虎只能在和同行的聊天中,或者是小規模的拍攝中,過一把癮。 在籌備《八佰》時,管虎有一個紀錄片組,做了大量採訪調查。他印象最深的是一系列街頭採訪。組員們跑了10座城市,採訪了四五百人,知道淞滬戰役的年輕人已經不多,知道四行倉庫和謝晉元的更少。很多人因為這個調查對《八佰》的受眾廣度心存擔憂,但管虎愈發堅定要做這樣一部電影。
  • 管虎與《八佰》
    三度重啟、40次改稿、籌劃十年的《八佰》定檔上映。這個夏天,管虎帶我們溯回1937年冬,那一場人間煉獄。《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全程IMAX攝像機拍攝。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導演,沒有戰場經驗,在現場受盡了質疑,甚至有演員直接和管虎叫板,「這戲不能這麼拍吧!」但是科班出身的管虎,骨子裡對電影有著自己的堅持。他說話語速快,有憤青的姿態,絕對不能接受自己的電影變成一個純粹的商業片。「瞎胡鬧一通就結束的電影,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電影。」
  • 《八佰》定檔:十年磨一劍,管虎首部戰爭片是否能成「爆款」
    8月2日,由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重新發布檔海報,並宣布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影片《八佰》原定於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在上映前期宣布撤檔。在《八佰》的一段幕後資料中,主演張譯演技爆發,崩潰式大哭,直接看哭了管虎。
  • 11天20億!電影《八佰》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這些公司樂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1天20億!電影《八佰》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這些公司樂了8月31日,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電影《八佰》票房突破20億大關,成為2020年度全球首部單地區20億影片,同時也正式進入內地票房榜前二十。該片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等主演。
  • 電影《八佰》出品人梁靜,管虎是我心目中的《真心英雄》
    電影《八佰》已超過20億票房,這是管虎繼《八百壯士》之後再現&34;的宏篇巨製,5.5億的成本投入,可見他的理想抱負與人文情懷。或許以前的作品不盡人意?又或者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梁靜髮長文給管虎,祝賀《八佰》票房過10億,她深情稱呼丈夫為&34;、&34;、&34;。把他們籌拍《八佰》的心路歷程以及艱辛敘述一番,我看了很是感動,也生出許多感慨,有這樣的人生知己,這樣的夫妻搭檔,做任何事情,都會很成功的。
  • 導演管虎:《八佰》超越了電影的意義
    《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這樣一個悲壯的歷史事件,導演管虎拍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也拍出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掙扎與血性。
  • 「獨家專訪」導演管虎,十年《八佰》一夢
    2017年3月,《八佰》正式開機。接下來,拍攝、後期、上映,對管虎而言,每一項都是「路長人困蹇驢嘶」。以至於粉絲都心疼他,「導演太辛苦了,都瘦了!」因為這部電影走過的路太慢太長,管虎總是不能放下懸著的心。採訪結束後,他在院外抽著雪茄,一刻不停地安排上映工作。
  • 電影《八佰》不負眾望,導演管虎拍出了一個民族的史詩
    近日,影片《八佰》正在影院熱映,上映9天時間,影片票房就突破了16億大關。這部被稱為「救市之作」的電影,果然沒有讓影迷失望,更有人將它視為華語影史的戰爭片又一新高。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影片《八佰》絕對能在中國影視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八佰》熱映的背後 有著我們不曾了解的導演管虎
    01 八佰管虎的生猛,眾所周知。正在熱映的《八佰》,劇本是8年前就寫好的。2015年,在《老炮兒》慶功宴上,華誼兄弟答應在蘇州幫助搭建四行倉庫等重要場景,《八佰》得以重啟。好景不長,因為地基下沉,《八佰》又被擱置。直到2017年9月,《八佰》最終得以開機。2020年8月21日,《八佰》在全國正式上映。
  • 《八佰》票房即將突破20億,管虎的野心實現了嗎?
    截止目前為止,《八佰》電影票房19.62億,即將突破20億大關。作為疫情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商業大片,優異的票房表現為國內電影市場焦慮的同仁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從這部電影也能看得出來,作為一名不願流於世俗的導演,管虎把電影當作自己情感抒發的一個出口,在影片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 《八佰》導演管虎:更關注人物,不止於類型 | 專訪
    2019年6月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作為一部不滿足於類型的主流商業片,管虎在《八佰》中表現出「不急於敘事、慢慢寫人」的作者性。8月9日,電影《八佰》宣布將於8月14日開啟全國部分影院的超前點映,此前影片已經定檔8月21日。作為院線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商業大片,《八佰》也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實景重現1937年蘇州河兩岸風貌,堪稱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之作。採訪過程中,管虎導演分享了《八佰》「不止於類型」的創作構思和工業化範式的實現過程。
  • 《八佰》無不體現了管虎 作為導演的出色能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題為《孤軍悲壯背後 可知一個弱國的悲涼》的文章,對近日上映的焦點電影《八佰》進行了解讀。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在淞滬會戰,後期作為最後堅守上海的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下死守四行倉庫的戰爭故事。八百壯士,實則只有452人,是由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的第88師。
  • 管虎導演,你的《八佰》是要準備拍續集嗎?
    管虎導演,你的《八佰》是要準備拍續集嗎?《八佰》裡,管虎的想法很多,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息,那匹飛奔的白馬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八佰》必須這麼做,因為本質上,《八佰》描述的不過就是一場四行倉庫保衛戰。不過,管虎,還是夾帶私貨了。
  • 國產戰爭電影原來可以這樣拍?管虎「十年」磨出《八佰》
    五天十二億,《八佰》的票房成績刷新了很多紀錄。同步刷新的,還有人們對國產戰爭電影的刻板印象。很多人看過《八佰》之後稱讚,說這部影片刷新了國產戰爭片的新高度,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又一高水準。那麼這樣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究竟是怎麼誕生的?
  • 疫情後首部票房4天破10億,《八佰》為何大火?
    管虎說,《八佰》是一場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的成功幾乎是可以預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是一部投資巨大的商業電影,5個億的投資,讓管虎導演有了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華。作為管虎導演十年磨一劍的作品,十年準備,四年製作,三次撤檔,製作投資5.5億,至少20億票房才能回本。但導演管虎說,這是他一生必拍的電影,就算賠錢也要拍。
  • 管虎對人性的探索,《八佰》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就能讓演員更靠近角色,這就是一個導演的功力。管虎是一個創作型的導演。正在熱映的《八佰》更是將國產戰爭片帶到了全新的高度。軍人的戰爭在明,&34;在暗導演表達的是&34;,還是&34;,但通過人物視角,對每一個小人物的解讀,早已代表《八佰》呈現的視覺衝擊只是外殼,通過戰爭對人性的品讀,才是管虎想表達的內核。
  • 管虎,《八佰》背後的男人
    「腦子裡跟正常的不太一樣了」,管虎說,就像玩電競遊戲一樣,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個明天可以調整一下,試試那招兒是不是可行」。想著想著,天亮起來了,他開始著急「第二天會不會沒精神了」。特別累,閉上眼卻睡不著。惡性循環般的,一天接著一天。他開始發胖,不是那種「腦滿腸肥的胖」,是「虛胖」。整個拍攝下來,他胖了三十多斤。
  • 10天20億!阻礙《八佰》碾壓《戰狼》的唯一因素是電影院限坐
    直到《八佰》的出現。《八佰》能夠重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著實不容易。還好《八佰》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表現十分驚豔,票房也持續堅挺,有望給泥潭中的華誼續命。從8月21日上映,截止到9月1日,歷經10天《八佰》的票房已經突破了二十億,而且這還是在電影院限座不能坐滿的情況下取得的
  • 《八佰》破21億,導演管虎又有新作,3位百億票房演員加盟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上映13天,目前票房已經破了21億,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我在時間的盡頭等你》,上映9天,票房為4.5億元,比起《八佰,而《八佰》卻選擇在這時候上映,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現在成為電影院的一枝獨秀,雖然在這個時候電影院的競爭比較小,但還是要靠電影的質量說話,如果質量不行,沒有良好的口碑,那票房也高不到哪去,相信像《八佰》這樣優秀的電影,不論放在什麼時候上映,都能取得很好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