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第一次對普羅旺斯有嚮往,是在看過了一部瓊瑤劇後,大片的薰衣草花田美到讓人窒息,然後我開始尋找關於普羅旺斯的一切,直到看到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這本書《普羅旺斯的一年》,在愛上普羅旺斯後,我又愛上了這位有趣的老頭。
據外媒報導,2018年1月18日,梅爾在位於法國南部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78歲。而他與普羅旺斯結緣,是在從事了15年廣告事業之後。今天,透過這部作品,懷念他,也把他介紹給你們。
彼得·梅爾
來源:新經典(ID:Thinkingdom)
提到彼得·梅爾,人們都會想起他那部最著名旅行散記《普羅旺斯的一年》(A Year in Provence)。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梅爾曾解釋他如何與普羅旺斯結緣:
我發現我徹底分心了,我醉心於普羅旺斯充滿好奇的生活,心不在寫小說上了。我每天從水管工,從隔壁的農民,從採蘑菇的人以及養小驢的女人那裡得到的教育要比遠比我自己發明的任何事物都更迷人。
[英] 彼得·梅爾 著 王春 譯
南海出版公司 2011-5
1987年,他移居到那裡,難抑對當地風情民俗的喜愛,寫下《普羅旺斯的一年》。隨意之舉卻成就經典,在全球掀起一股追求質感生活的風尚。此後筆耕不輟,著有同系列作品《永遠的普羅旺斯》《重返普羅旺斯》《關於普羅旺斯的一切》。另外,他還創作了《簡單活著,真好》《一隻狗的生活意見》《願上帝保佑法蘭西廚子》等作品。
儘管《普羅旺斯的一年》出版時反響平平,但後來卻創下全球銷量超過六百萬冊的奇蹟,躋身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旅行文學作品之一。
2002年,為表彰梅爾對法國文化做出的貢獻,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如今,彼得·梅爾這位重要作家去世,可能很多人還不太清楚《普羅旺斯的一年》究竟講了些什麼,為何能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共鳴,或許,讀了以下這篇介紹你會有所了解。
《永遠的普羅旺斯,永遠的皮特·梅爾》
文 | Ms Oh
1989年,英國作家彼得·梅爾的隨筆集《普羅旺斯的一年》一經問世,便造成轟動。在紐約麥迪遜大街從事廣告業15年後決定淡出喧囂的他大概也沒想到,這本「在普羅旺斯生活時感受到什麼,就記錄下什麼」的書會收到如潮好評,後被譯成40種文字,狂銷600萬冊。其本人也成為了普羅旺斯的最佳代言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追求質感生活的潮流。
儘管這股熱潮在近幾年有所退卻,但也為閱讀這本書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時機。當我們終於放棄追逐自己腦海中所構想的只有大片薰衣草田的浪漫伊甸園時,這本書的獨特魅力才會更加凸顯。本以為普羅旺斯四季如春陽光明媚,也一直覺得法國人都是溫吞浪漫的。這本書卻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完全顛覆想像的普羅旺斯。
在書裡,薰衣草也會適時地出現一下,卻不再是普羅旺斯的全部,而是成為了梅爾及其妻子繽紛生活中的一個註腳。在梅爾的筆下,普羅旺斯可以是恬靜的,也可以是聒噪的;是富有詩意的浪漫,也可以是最貼近俗世的瑣碎。這裡包含著生活裡本就存在的苦惱、糟糕、滑稽和愉悅,然而這一切都讓普羅旺斯脫離了虛幻的想像變得真實而可愛起來。
在普羅旺斯,陽光是極好的鎮靜劑,時光悄無聲息如夢幻般流去。日子悠長舒緩,甚至有些慵懶,空氣中不時飄來迷迭香、薰衣草或是百裡香的氣味。生活如此快樂又令人迷醉。當然,對於英國人彼得·梅爾來說,客居異鄉的生活充滿愉悅也充滿挑戰。
挑戰是從寒冷的1月份開始的。普羅旺斯的氣溫在24小時內就可以驟降20℃,令人畜喪膽的西北風一刮就是十天半個月,不光能吹破玻璃窗,還能將樹木連根拔起,將汽車掀個底兒朝天,甚至把電線桿撕成碎片。更加有趣的是,據說還經常發生把老太太吹到水溝裡的惡性襲擊人類事件。
一開始梅爾還因為領教過英倫海峽那頭的強風而對這股風不以為然。在遭遇一連串的打擊後也為它所折服。同樣為它折服的還有他屋裡的水管,它們全都因為受不了水凍結為冰而帶來的壓力,一根接一根地爆裂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他被西北風攪亂的生活中還有一群熱情又逗趣的鄰居:臉上總掛著笑容,說起話來像短跑選手的鄰居女士;八十歲還上山獵得一頭野豬的安德烈老爹;生著一口讓最樂觀的牙醫也感到絕望爛牙的馬索;酷愛在工作間隙發表關於氣象、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演講、業餘愛好是吹笛子的水管工曼尼古希……
鄰居們的熱情完全可以融化冰雪,卻暫時還消除不了文化上帶來的麻煩。
在鄰居們的盛情邀請下,梅爾夫婦與他們共進了長達五個小時的晚餐。雖然在座的所有人都表現出無比的友善,只可惜他們說的話梅爾一點也聽不懂。雖然大家說的都是法文,語速卻像機關槍發射子彈一般,再配上濃重的捲舌音,讓他們聽得一頭霧水。
盛情之下卻無法回應已經夠令人難受。誰知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晚餐正式開始後,菜一道接一道地上,兔肉餡餅、野豬肉餡餅,有水果醬點綴的豬肉沙鍋,還有點綴著胡椒粒的香腸片和一種需要蘸新鮮蕃茄醬吃的小洋蔥。隨著不斷的吞咽和咀嚼,梅爾夫婦見到食物的愉悅逐漸被飽腹感所取代。盤子再次擦乾淨後,鴨子端上來了,蘸著濃黑的肉汁,再配上野蘑菇,他們又塞下了整塊胸肉和整條鴨腿。
就在他們剛剛靠在椅背上準備喘息一下的時候,卻近乎驚恐地發現主人又再次收拾乾淨盤子,將一隻巨大的烘盤端上桌來。這回是女主人精心特製的紅酒洋蔥燒兔肉,料酒是特選最醇最厚的佳釀。當他們小心翼翼地提出分一小塊便好的請求被主人滿面笑容地輕鬆拒絕後,留給他們的唯一選擇當然是吃掉它。
除此之外,他們又吃了油炸土司拌蔬菜沙拉,胖大的羊奶乳酪麵包,吃了主人家女兒特意精心製作的杏仁奶油蛋糕。
熱情和美食讓人幸福也讓人沉淪,當他們終於得以邁著前所未有的沉重步伐離開後,這頓難以忘懷的晚餐被梅爾戲謔地形容為「為了捍衛英格蘭的榮譽而吃!」的飯。
跟不同類型的法國人打交道的故事絕對是書裡的亮點,那些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窘況被彼得·梅爾說寫成了一個個好玩的故事。讀時倍感悽慘,卻又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其實仔細想想,這裡面其實蘊含著生活的智慧。
有時候,要融入一個陌生環境,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努力融合,去試著了解、喜歡別人,也要去試著讓自己被別人理解和包容。生活不乏困苦,但更要學會自得其樂。
除了將普羅旺斯的另一面展現出來,這本書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在於它闡釋的生活中的「無意義」。
仔細回想就會發現,很多忙碌的都市人所追求的有意義生活都是以失去健康和寧靜為代價。這無疑是所有被快節奏支配的都市人的痛點:哈欠連天,沒有胃口,脾氣暴躁,沒精打採,還有輕微的妄想症。所以,是時候將腦子裡緊繃的那根弦松一鬆了。
彼得·梅爾將某種令所有人嚮往的「無意義」的閒適帶進了書中。在普羅旺斯的生活簡單而舒緩。沒有了餘外的生活壓迫,所以再也不用匆匆趕路;清晨在斜身入窗的陽光中自然醒來,金色的溫暖的陽光夾雜著薰衣草的香氣一路隨行,放眼望去,就是一片片綿延無盡的美麗花毯。即使什麼都不做,在院中搬一把椅子坐上一天也覺得十分愉悅安然。
在這種怡人的環境下,思想與身體都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它們想遨遊到哪裡,誰也管不著。匆忙與焦慮早就與彼得·梅爾無關。因為不用為生活奔忙,就連穿襪子這件事對他來說,都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普羅旺斯的時間不再以分秒計算,而是用季節衡量。他的手錶也躺在抽屜裡很久都沒有被用過,因為他發覺,憑著庭院中樹影的位置,大致可以估算出時間。但至於今日何日,就不大記得了,反正也不重要。
在那裡,仿佛每個人都「快要變成安分守己、無欲無求的院中蔬菜了」。
彼得·梅爾和妻子盡情得享受著在普羅旺斯漫無目的的生活。看見什麼就記錄什麼,想到什麼就立刻去做什麼。他們一起去村子看山羊賽跑;去葡萄城堡品味最上乘的葡萄酒;跑到遙遠的村子裡的小菜館品嘗絕世美味;騎著車在芬芳的花海裡徜徉;帶著狗去搜尋松露……放棄追求生活的意義之後,生命反而豁然開朗。
有人看完他的書,評價說「彼得·梅爾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他把平淡無奇的鄉村生活描述成人世間最高級的享受,把一杯佐餐紅酒當成上帝,將一塊麵包描述成救世主。」
但生活本來就以平淡無奇居多,隨波逐流地過下去並不難,難就難在將磨難變為喜悅、將挫折化為感恩。在塵世的紛擾中,很多人都在被生活推著走,這本書卻教人勇敢地站出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傻呆呆地被生活選擇。
拋棄與放下是一種勇氣,面對和享受是一種能力。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人真正沉靜下來,學會不抱怨生活,學會心情愉悅地沉浸其中。當你讀完這本書,可以放下心中的芥蒂開始真正擁抱生活的時候。恭喜你,你最終也成為了像彼得·梅爾那樣可愛的騙子了。
【往期精選】
每個被《尋夢環遊記》感動的人,都會愛上《奇蹟男孩》
時光真的可以到樓嗎?李商隱的詩裡暗藏玄機
中國人是怎樣變醜的,林語堂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微信ID:sinadushu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