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今年是收官之年。
經過近七年的持續脫貧攻堅,赤壁市全面實現了23個貧困村出列、所有貧困人口9670戶34256人脫貧的目標,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從2014年的9.48%下降到2019年的0%。
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但要下好脫貧攻堅這盤大棋並不容易,必須打好「組合拳」,做到「一子落而滿盤活」。
如何達到預期目標,赤壁市走活了這「三步棋」。
堅持就業為要 下好「穩就業」先手棋
推進貧困人口就業,是最重要、最快捷、最穩定的脫貧途徑。赤壁市堅持就業為要,拓寬脫貧攻堅渠道,讓貧困人員就近就業有崗位,外出就業有保障。
春節前,赤壁市人社局主辦的「穩就業 助扶貧」春風行動大型招聘會啟動,在招聘會現場,一位趙姓貧困戶替兒子填寫好求職簡歷,投向維達力公司,只等在外務工的兒子回家過年時再去面試。這次招聘會,赤壁市針對貧困人員務工需求意願,從維達力(赤壁)公司等規上企業陸續開發了崗位3000多個保障務工需求。
在就近就業方面,赤壁市依託重點企業、扶貧車間等,鼓勵它們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僅今年,就舉辦了6場扶貧專場招聘會,進場企業255家,共提供崗位1468個,現場1083人達成意向。另有近700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吸納30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針對貧困弱勞動力,赤壁市優化調整城鄉公益崗位,根據實際開發公共衛生、巡查值守等臨時公益性崗位,共落實扶貧公益崗位2652個。
在外出就業方面,赤壁市對外出務工貧困人員落實一次性生活補貼、交通補貼政策,共為12042名外出務工貧困人員發放補貼資金240.84萬元。
另外,針對今年疫情對外出務工的影響,赤壁市派出6個工作組主動與該市農民工主要輸入地區、城市溝通聯繫,通過嶽赤專線、點對點包車等形式穩妥輸送外出務工人員,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確保返崗人員「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疫情期間共服務貧困勞動力返崗1503人。
堅持產業為基,下好「穩增收」關鍵棋
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是帶動群眾穩定增收的長遠之計。赤壁市堅持產業為基,提升貧困群眾「造血」功能,讓貧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成效。
最近,赤壁市官塘驛鎮大竹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袁子興紅遍了十裡八鄉,他不僅當上了廠長,還有20多個工人跟著他幹,月月拿三四千元工資。這讓不少貧困戶羨慕也激起了他們幹事創業的熱情,先後有8個貧困戶到袁子興的拉絲廠務工。
袁子興家中貧困主要原因是孩子患病所致。去年,袁子興想辦拉絲廠,把想法跟村支書和駐村工作隊一聊,30餘萬元貸款,用地、電力、林業等方面問題立馬解決了。經過多方努力,袁子興的拉絲廠很快走上正軌。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一批貧困戶就業增收。
貧困戶袁子興辦拉絲廠致富,並不是偶然。他所在的官塘驛鎮是「鄂南楠竹之鄉」,該鎮因地制宜,鼓勵貧困戶和引進企業投資發展竹產業,打造了竹產業園區,形成了較完整的特色竹產業鏈。目前,該鎮竹拉絲廠和竹加工企業達40餘家,吸納就近就業人數3000餘人。
近兩年,赤壁市向「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投入產業項目發展資金4千餘萬元,全市142個村培育了1個以上特色產業,這些產業的壯大最大限度帶動了貧困農民增收。
今年,柳山湖鎮就依靠特色產業小龍蝦入列國家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目前,該鎮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16000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60%以上。農戶養殖小龍蝦每畝純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而從事稻蝦共作主導產業的貧困農戶,佔柳山湖鎮全鎮農戶的 60%以上。
該鎮結合現有小龍蝦產業基礎,引進示範帶動性強的富民項目宇匯供銷水產生態產業園,並建成小龍蝦交易市場、加工廠、冷凍物流鏈條、小龍蝦養殖技術培訓服務中心等。農戶養的小龍蝦可直供到產業園進行深加工,穩定的收購價讓農戶養的小龍蝦穩賺不虧。
到目前,赤壁市以青磚茶、小龍蝦、獼猴桃為主的三大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全市茶葉基地面積16.2萬餘畝、年產值12億元,產業鏈產值47億元,躋身全國百家重點產茶縣(市)第6位,赤壁青磚茶列入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小龍蝦養殖面積25萬畝,年產量突破1.5萬噸,產值達10億元,產業鏈產值20億元。獼猴桃基地面積6.2萬畝,年產量5.6萬噸,產值10億元,產業鏈產值15億元。
同時,赤壁市以農業特色產業為基,整合推出20多條鄉村旅遊線路,連接涉農旅遊點400多個,帶動周邊農家樂452家。形成賞櫻花、探竹海、遊茶園、尋茶道、觀荷花、宿農家的鄉村休閒體驗景觀帶,以採摘、賞花、農事體驗和親子遊為主的休閒度假遊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堅持精準防返貧 下好「穩脫貧」制勝棋
完善防貧保障體系,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防貧著力點。赤壁市堅持精準防返貧,築牢防貧穩脫貧「保護牆」。
今年5月的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致使赤壁市神山鎮洪嶺村貧困戶但慶文的雞舍受損,出欄雞死亡100多隻。受災第二天,保險公司理賠工作人員就來到但慶文家中核災,很快便再次為他送來3600餘元的保災保價理賠款。
「5多點鐘發生的,大概9點鐘左右保險公司就來了,特別快,為我確確實實解決了很大的難題。」5月22日清晨,家住蒲圻街道辦事處苦竹橋村八組的李燕家失火,導致財產焚毀。當天保險公司就到現場進行了核災,馬上啟動了理賠流程,進行5萬元的賠付。
但慶文、李燕享受的是赤壁市為防止貧困人口因災返貧,投入財政資金購買的「防貧保」「保災+保價」扶貧保險產品理賠款。
2019年,赤壁市緊盯貧困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投入專項資金210萬元為3萬人購買了「防貧保」,為75戶因災因病的農戶發放防貧保資金189.94萬元;政策性「三農」保險合計投保2086.89萬元,已賠付2440筆1250萬元。另外還投入126萬元為全市45萬群眾(含全市貧困人口)購買「平安赤壁險」,涉及見義勇為救助、交通事故逃逸救助等10個項目。
2020年,赤壁市進一步擴大「防貧保」實施範圍,投入420萬元為6萬人購買「防貧保」,已賠付33筆96.97萬元;投入400萬元啟動實施「保災+保價」扶貧雙保險,增強貧困戶抵禦產業發展風險的能力,已賠付662筆228.32萬元。
赤壁市完善的防貧政策與商業保險相融合的扶貧保障體系,在防止貧困戶致貧、返貧中,特別是在今年疫情加汛情雙重壓力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赤壁融媒體記者 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