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太平洋數碼
作為一個長期混跡數碼圈卻又不怎麼知名的我最初對小米這個品牌是十分認同的,不管是他創立的初衷還是發展期間的運營策略,讓我對小米這個品牌有著區別於其他品牌的情愫。但是這種情愫也在小米11的發布會召開之後斷然全無,我們不提那一石三鳥的高招,單從雷軍捨棄華為這個「玩伴」轉而開始對標蘋果的時候,我發現此時的小米儼然成為下一個華為了。
我看到很多圈內的人說,此次小米不在跟華為糾纏轉而將目標對向蘋果,這是一種格局上的成長,而我恰恰也是因為這點喪失了我對小米最後一絲好感。以前,談到小米我想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小米高管跟華為高管微博互懟的景象,而這一景象堪稱數碼圈中的「喜劇達人秀」。有些人拿他們當笑話,有些人對他們義憤填膺,很不巧我是屬於後者中的那一個。雖然,我不如知名數碼博主那般知識淵博,但是我也做到了見證國內數碼行業從最初的頹廢發展到如今的「繁華盛世」。
雖然這期間發生的事已經無法查證,很多東西也僅僅是我腦中的一絲記憶,但是試問:對標蘋果的有幾個有好下場的?或者說,那些揚言超越蘋果的現在又如何呢?這是我對小米喪失好感的原因,前面說了我是屬於義憤填膺的那一堆的所以此時我的言論不存在任何唱衰,踩一捧一,望周知!那麼我繼續聊,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總能聽到各種「行業賦能」、「填補空白」,諸如此類讓人聽起來熱血沸騰的詞彙,但是在見證了整個行業發展過程的我,此時在想,這些所謂的企業家真的明白自身跟蘋果之間的差距嗎?
就拿衝擊高端這件事來說吧,在小米11發布之後圈內各路大神紛紛對其讚許有加,認為小米通過小米11徹底開啟了小米的高端之路。可以說在華為折腰之後,小米儼然成為了行業的新星,給國內智慧型手機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是我想說,抱有期望是好事,但是若是捨去求真務實之後,期望就不會成為失望嗎?今日,我在刷社交的時候接到了一條這樣的推送。其標題為《iPhone12 Pro Max斬獲2020年度旗艦手機大獎》,這個排名由驅動中國發起,並基於驅動中國專業產品測評表現、特邀知名科技媒體大V與行業專家的專業評審、網際網路用戶評價大數據等多個維度,聯合知名科技媒體大V、行業專家、網際網路用戶共同遴選出。
看樣子專業性、公正性應該是有所保證的,於是一個關於「高端」的問題就此應運而生。何為高端?怎麼做才能達到高端?這都是我們國內手機廠商該思索的問題,同時也是身為用戶的我們該深思的問題。因為據我觀察,在國內手機廠商紛紛衝擊高端的時候只有價格得到了相應的表現,而此次小米11發布之後各種關於其品質(價格)的文章也層出不窮。難道只有高價才是高端嗎?這似乎並不是蘋果想看到的,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產品是呈現出了走低的趨勢。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把今日的蘋果放回剛登陸國內市場的時候,想必今日的手機市場只有一款手機,那就是iPhone!按照道理來講,如果高價是衡量一款產品所處階層的標準的話,蘋果旗下也不是沒有廉價款機型,現在的iPhone11已經跌的不要不要的,其售價在線下渠道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其降價幅度也堪稱史無前例,但是蘋果依然沒有掉落出高端。很顯然,售價並不是衡量其產品是否屬於高端的標準。
何為高端?關於這個疑問我從蘭博基尼跟大眾汽車的身上找到了答案。同樣是車,為什麼有錢人都喜歡收藏蘭博基尼而不是大眾?是啊為什麼?如果你沒有領會,那麼我再舉個例子,某土豪花4000萬請一個人吃了一頓飯,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在初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只覺得有錢人任性,但是後來朋友一語點破了我。是啊,我只看到了他請人吃飯花了那麼多,但是從未想過他通過這筆花銷賺了多少。而土豪收藏蘭博基尼同樣,我們只看到他花費了多少買了一輛車,但是殊不知這輛車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增值。
我們可以去觀察,生活中的那些奢侈品、高端產品他們除了自身售價的價值外,還具有增值的潛力。雖然不保證百分百,但是絕大多數產品都具備這一特性,那麼如果你明白並任何我這個觀點的話,下面的話就容易理解了。國產品牌並不缺質量以及技術,雖然技術或許有所欠缺但是差距不大。一部手機,撐破天就那麼點東西對不對?那為什麼蘋果是高端,你不是?對標蘋果的是你而不是蘋果對標你?很簡單,因為蘋果同樣具有該特性,其產業鏈合作企業股票增值,技術增值,產品增值,但凡跟蘋果掛鈎或者沾邊的其價值基本都比跟其他品牌來的高對不對?
這是我對小米失去好感的原因,我一直以來都把雷軍視為白手起家的模範,但是如今我發現雷軍或許並不「聰明」,因為他犯了華為同樣的錯誤。當你去對標一個人或者物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就輸了。我們不妨看一看那些世界有名的企業,他們低調的不像話,而大佬也始終跟大佬玩。三星一直跟蘋果糾纏不清,但蘋果要貨,三星永遠是及時送上。還有蘋果前不久剛跟高通「冰釋前嫌」,高通收益因此暴漲。臺積電損失華為,自身有損失嗎?市值反而還漲了,餘承東開發布會定少不了蘋果,蘋果主動搭理華為的僅一次,對不對?
而僅僅因為這一次,數碼圈內的博主知名的不知名的前前後後折騰了多久?在同行群中還有連夜碼字發表就為了第一時間搶熱點。華為好歹還有個晶片撐著,那小米有啥?這一點,我覺得雷總心中應該有個數才對。衝擊高端是好事,獲得更多利潤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心急能吃得到熱豆腐嗎?此時的小米,我覺得或許是因為華為的溼鞋騰出了利潤空間,而「我心彭拜」,有點飄忽然了!當然這些只是我個人的觀點,我的本意還是希望國內的這些企業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只是反感現在的這些企業略顯浮誇、半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姿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