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名單的公示》,在來自14個省份的15個旅遊度假區中,太白山溫泉旅遊度假區赫然入列,也是陝西唯一上榜的度假區。這是自2016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獲評5A級景區以來,官方對太白山旅遊發展的最高認可。
人們對太白山溫泉的利用,可上溯至西周,盛於隋唐,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當地溫泉資源品質優良,水溫高達73℃,富含對人體有益的27種微量元素,且出水量大,從古至今不盈不虛,被稱為最優質的山地溫泉之一。那麼,在雙倍光環的加持下,曾經的自然稟賦能否轉化為新市場競爭下的動能?
傳統旅遊目的地的新命題
近年來,太白山旅遊區以「一山一谷一溫泉」為核心,依託優美的自然生態和濃厚的溫泉養生文化底蘊,積極開發溫泉旅遊產品,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用地設施的服務功能,先後建成一批休閒、養生、保健為主題的溫泉項目,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較完整的旅遊產業集群。
太白山腳下的導視柱
在地理上,整個太白山境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是我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的生物資源寶庫,作為陝西現存面積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太白山的森林覆蓋率超過92%,活立木總蓄積量為68.2萬m ,負氧離子充沛,讓前往旅遊觀光的人們,時刻感受到與都市生活完全不同的山間鮮氧氣息。
如果橫向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同樣主打自然風光與城市度假,遠在東北的長白山,峨眉山下的峨秀湖都在旅遊主題上進行了深挖。
長白山以冬季冰雪運動為抓手,特色鮮明,加之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早,區域內國際四星及五星酒店數量超過20家,堪稱東北「海棠灣」;峨秀湖則通過城際線峨眉山站與外界接駁,圍繞環湖步行道和車行道兩條環線,打造北部娛樂美食休閒區、南部溫泉養生度假區和高鐵商務購物集散區。
左: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 / 右:青城山峨秀湖旅遊渡假區
一個是中國冰雪運動最成熟的產業聚集區,一個是成都大都市圈的後花園,二者持續吸納大量社會資本參與度假設施的升級,正如當前的太白山,因為不斷被市場看好處在了行業資本大舉進入的前夜,尤其是緊靠西安的地緣優勢,使太白山有了更多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憑藉對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觀光客的中轉承接,西安的作用日益凸顯,一方面,在制式化旅遊標籤中,給予太白山重要篇幅,如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早已被主流媒介引用,並為公眾所接受;另一方面,100km的行車距離和超過1000萬常住人口的規模,為太白山儲備了數量可觀的客群,城市與度假區之間的往來亦十分密切。
太白積雪
國家旅遊度假區本該與臨近大中城市形成一種互補聯動,這既關係到現代城市的功能完善和空間延伸,更直接影響國家旅遊度假區的運行效率。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西安周邊各功能區的資源整合,為太白山重新定位發展策略提供了良好契機。西法城際作為關中城際鐵路中優先建設的線路,無異於全新架設在太白山與西安主城區之間的快速走廊,將本不遙遠的時空間隔再次拉近,加快促進旅遊產業的物質形象升級。
關中城際西法線 悅西安
可以說,具備國家級旅遊度假區、5A級景區雙重身份的太白山,正面向市場進行不斷迭代現有業態水準,而接下來旅遊產業的進階之路上,其精神文化內核該如何具象化表達?這是當前太白山打造文旅新名片的現實課題。沒有標準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參考「無山藝術館」的落成,帶來的社會啟示。
走進藝術殿堂的山川文旅新業態
以往人們來到太白山,除了單純欣賞自然風光、泡溫泉和品嘗當地民俗美食,幾乎沒有其他娛樂活動,來不及細細品味旅途中的快樂,行程結束即前往他處,缺乏一個可以為之停留的功能性場所,「無山藝術館」及其創作團隊,希望每一個旅人,都能在此地發現更多關於山川度假的生活想像。
項目不僅僅定位於視覺上的文化藝術館,還致力於打造生活方式新業態的沉浸式體驗主場,從旅居、社交、美食到藝術鑑賞,豐富的配套設施正是實踐這一理念的支撐點。
「無山藝術館」入口-太白之庭
通過色彩、空間、線條的多維平衡,「無山藝術館」將遊客的所能到達的公共區域劃分為失重禮堂、圖書館、無邊泳池、全日餐廳及酒吧,這些聽上去和藝術並無關聯的功能設施,卻都變成了藝術的一部分,面向公眾開放。
山居的藝術
與西安周邊絕大多數民宿不同,「無山藝術館」的57間山景客房,不再出現那些人們熟知的關中地域元素,而是代表東方審美情趣的侘寂藝術,作為講求遵循自然、隨性而為的主流審美思潮,侘寂賦予人們對內心的想像與哲學思考,由此,將東方世界對安靜美學的崇尚與追求,貫穿於人的全方位感知。
山房的極簡主義風格
冥想的藝術
看山是山,看山也可以不是山。「無山藝術館」設有失重禮堂,寓意探索宇宙與本原、人與自然萬物的共生。無論是文字和眼前風景所無法觸及的領域,還是旅行的目的與收穫,往往需要時間來沉澱,在整體氛圍的烘託下,冥想不僅僅是旅者對旅行本身的思考,也是精神對話的過程。
失重禮堂
童趣的藝術
要知道,家庭型旅客對文化休閒功能的需求,在傳統旅遊業態中國往往被忽視。「無山藝術館」為家庭度假型客群設計了全落地窗採光的圖書館,用最少的顏色、最簡約的動線來搭建親子閱讀空間,滿足不同年齡段的用戶。
純室外的兒童遊樂區「奧茲理想國」按照去繁就簡的原則,圍繞林木、草地元素,搭建可從旋轉滑梯上滑下的樹屋,人工與自然高差的切換,讓兒童的注意力聚焦在純粹的自然環境,拓寬了小範圍空間的活動半徑。
書吧與奧茲理想國
運動的藝術
從當地的地質結構看,體驗溫泉湯池向來是太白山之旅不可或缺的一環,「無山藝術館」在朝向山巒的一面,打造一處自帶天然溫泉的戶外無邊泳池,除了配備充足的更衣室,泳池另一側,由風雨連廊將生活區與休閒區連接起來,在登山活動之餘去往溫泉泳池放鬆身心,這在太白山旅遊度假史上,尚屬首次出現。
無邊泳池及連廊
社交的藝術
客觀地說,「無山藝術館」的餐飲設施絕不只是提供給57間山房的住戶,而是向社會客群開放,包括全日餐廳和酒吧在內,餐品的食材均採自當地和成熟供應鏈,輸出精準專業的烹飪製作服務。
白天,人們可以交談、閱讀、看山、冥想,可以在不被打擾的空間裡用餐、品茶,可以也可以晚上小酌幾杯後來到空曠的山野,呼吸山谷中清澈凜冽空氣,每一個行為方式的發生,都被藝術化的空間所囊括。
得益於設計師們對「無山藝術館」的精心打磨,為傳統業態注入新的靈感,當藝術與日常生活的壁壘不斷模糊,空間利用與藝術生態完美融合,參與其中的角色也愈豐滿,逐漸從單一建築美學演變為人的場景體驗和精神滿足,跨界合作也順勢成為常態化行為,陝西省中國畫學會的青睞入駐,則是其中典範。
再造山間文化的藝術精粹
山川之旅,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物質載體,更需要精神場域的再創造。在詩詞歌賦之外,人們還希望與太白山本身擁有的文化淵源發生共鳴。「無山藝術館」另闢蹊徑,將人文藝術與山居生活體驗打通,為太白山開啟了不曾有過的一方天地。
就在前不久的12月19日,陝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王西京先生帶領諸多老一輩藝術家,親提「無山藝術館」,並為陝西省中國畫學會寫生基地揭幕,一同啟動的,還有首屆「有無相生」山間藝術展。
陝西省中國畫學會寫生基地揭幕現場
跨越年齡與時代背景,老一輩藝術家將自己的作品供無山藝術館展覽,展品並非孤立的陳設在館內,而是與藝術館本身的實體空間進行結合,從主題、繪畫風格和精神思想上碰撞建築載體本身的創作靈感,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都恰好的點綴在精心設計的建築空間內。
陝西省中國畫學會寫生基地的成立,為更多的優秀藝術作品伴山而生提供了必要的孵化條件,也為中國畫立足中國水墨的精神內涵,兼顧時代視野,提供親近自然的創作環境。在政策方面,陝西眉縣縣政府也多次給予重要支持,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太白山打造為中國乃至世界山居文化的美好樣本。
在地域上,「無山藝術館」位於太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迎賓大道與太白大道交匯處,矗立湯峪河畔,太白山冰雪消融後常年為河中補充水源,身處寧謐的曠野外,近看山巒亦可仰觀星辰。
在對外界的表述中,「無山藝術館」的責任,是以人文的情懷,充盈太白山自古以來的文化氣質,將藝術氛圍,生活哲學貫通,將自然之境、藝術之境與心靈之境,融於每一個嚮往伴山而居的人的生命之中,而此次中國畫畫展顯然只是第一步。
部分畫作展品特寫
作為省內唯一的山間藝術館,「無山藝術館」為當地導入藝術活動的舉措,和基於活動平臺搭建的優質公共文化、社群文化,城市休閒度假文化矩陣,無疑是太白山一改傳統旅遊形象,重塑山川旅遊業態的裡程碑,也是項目創作團隊對藝術與人文生活方式的返璞歸真。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藝術盛會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所有人均可前往觀展。今後,包含書法藝術、非遺文化、雕塑藝術和民間藝術等等,都有機會在這裡得到不一樣的展示,共同驅動山間文化的再造。
當人們遊走於極具藝術感的美學空間,長久駐足於瞬間能與靈魂共鳴的作品前,與他人一起分享對藝術、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和個人體驗的過程,都將在這裡產生交互,激活太白山人文價值的使命感也不再高屋建瓴,而是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是傳播者。
未來,已經面向社會開放的「無山藝術館」,勢必成為登山運動、湯沐溫泉、地方美食之外,全新的精神文化節點,太白山的文旅產業的新高度撥雲可見。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即刻訪問悅西安網
見證西安發展的每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