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性別,大多數人腦海中想到的只有「男」和「女」,作為生物學中最非此即彼的基礎問題,這種答案似乎是板上釘釘不容置疑的。然而,這種簡單的性別二元論並不足以概括這個社會中不同人群對自我性別的認知。以下,Esquire將帶你一起看看那些大熒幕中的「第三性」角色以及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故事。
▲程蝶衣《霸王別姬》(1999)
提到我國大熒幕上的「第三性」角色,那就肯定繞不開《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在陳凱歌導演的藝術創作下,這個角色所散發出的迷人中性氣質遠超了「性別」這一概念,成為了無數影迷心頭上的經典熒幕形象。
在影片開始沒多久,陳凱歌就用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點明了整部影片的性別意識主旨。從被戲班子收養到開始在《霸王別姬》這一表演劇目中沉淪,程蝶衣的成長過程無一不在經歷著自我的性別角色定位。也許是經歷了老太監玩弄事件之後,也許是和段小樓一起收養了小四之後,女性意識開始逐漸在程蝶衣心中覺醒,他越發地在「虞姬」這個角色中人戲難分,更是將「虞姬」對「霸王」的這份深情延續到他與段小樓之中。最終,是時代的變遷也好,是人心的背叛也罷,當內心的渴望被逐一磨滅之後,他只能以一記絕望的自刎來結束這段風華的人生。
我們很難去判定,到底是程蝶衣成就了《霸王別姬》這個劇目,還是《霸王別姬》影響了程蝶衣,但是在這個電影中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程蝶衣的一生中,他用最真實的自我堅守住了自己的信仰。
▲Brandon Teena《男孩別哭》(1999)
1993年12月31日,當其他人正沉浸在歡慶新年的熱鬧氛圍中時,年僅21歲的Teena Brandon因為自己的跨性別身份而被鎮上兩名年輕人折磨辱罵,殘忍殺害。這則真實故事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男孩不哭》,上映時曾一度在美國影壇引起轟動,飾演女主角的Hilary Swank也憑藉此片成功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影后桂冠。
雖然此片曾被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為90年代十大同志影片之一,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影片主角Brandon Teena其實是一名跨性別者(transgender)。在片中,她已經完全認同了自己的男性心理性別,並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外在從而獲得自己身份的認可。無論是交友約會,還是滋事犯罪,Brandon Teena都在舉手投足間注入了自己對男性形象的認知。所以,當所謂的謊言被識時,Brandon的身份被暴露在昔日的玩伴面前,難以啟齒的性別認同障礙讓她無處可藏,這也使得一直生活在社會壓力下被男權本位思想所禁錮的玩伴感覺受到了凌辱,最後選擇強姦了Brandon並將其殺害,釀成了這樁悲劇的發生。
作為美國影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跨性別者形象之一,Brandon Teena第一次讓跨性別這個概念能以影像的方式進入主流視野,同時,她的殘酷經歷也無時不在警示著人們:這世上,還有另一種性別需要得到認可。
▲Bree Osbourne 《穿越美國》(2005)
與《男孩不哭》的殘酷相比,《穿越美國》這部電影則要輕鬆得多。它以公路喜劇片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即將變性成女人的美國人,前往紐約市去保釋他素未謀面的兒子並在橫跨回加州洛杉磯一程中兩人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趣事。
此片全程都洋溢著一股詼諧而流暢的喜劇氛圍,但卻又間雜著許多出格的元素,諸如吸毒、賣淫、變性等,然而這些元素最終還是落腳到了全片最核心的元素——親情上。在這樣的溫情中,Bree Osbourne這位擁有著特殊身份的「父親」也擺脫了以往「第三性」主題電影中絕望而消極的形象,變得更加平易近人起來。從面對兒子時自己的情感覺醒,到回顧往日時內心的坦然堅決,他的每一個選擇就像生活裡每個普通人一樣稀鬆平常。在這樣的先提條件下,父子間一路上重新拾起的理解與情感便成了全片中最為動人的核心元素。
▲Laurence Alia《雙面勞倫斯》(2012)
《雙面勞倫斯》是加拿大天才導演Xavier Dolan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首次放棄小格局改用史詩篇幅來進行宏大敘事的一次嘗試。影片圍繞著一對較為「特殊」的情侶Laurence Alia和Fred Belair展開,當Laurence有一天向Fred敞開心扉述說自己對自己性別的另一種認知並決定要變性為女性時,他們的之間的關係也開始在熱戀、爭執、重逢、理解、崩潰間周而復始不斷遊走。
與其它電影中常見的「變性」角色不同,Laurence展現出了愛與性別的另一種可能性。一方面,在變性之後,Laurence並沒有完全放棄男性的特質,硬線條的面孔、渾厚的聲音、男性的體格與動作,配上「她」身上前衛的服飾和豔麗的濃妝,這些無一不在加劇著人物身上的自我衝突與矛盾;另一方面,Laurence的性取向並沒有跟隨著其性別的轉換而發生改變,在變性之後,「她」依舊深愛著前女友,並用十年的跨度記錄了彼此的愛恨交織。這種去性別化的處理手段,不僅詮釋了「第三性」對於「愛」的多元化認知,更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更為廣義的疑問:愛,真的關乎於性別麼?
▲Einar Wegener《丹麥女孩》(2015)
說到今年未映先紅的電影,就不得不提這部即將在11月27日登陸美國院線的《丹麥女孩》,去年憑藉《萬物理論》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小雀斑Eddie Redmayne將在此片中反串出演世界上第一個變性人——Einar Wegene。
影片中的主人翁Einar為了幫助畫家妻子的藝術事業,換上了女裝充當起了妻子的模特,且一當就是好幾年。在這個過程中,Einar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心理性別,從而踏上了追求自我的道路。
同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相較於《男孩別哭》的殘酷紀實,《丹麥女孩》則更多地強調性別意識的覺醒。現實中的Einar是跨性別群體中的先鋒人物,「她」身上性別意識的流動在她所在的19世紀末而言,無疑是出格且難被人接受的。在接受手術發生排異反應去世之後,「她」的故事很難再被人想起,而這次大銀幕的改編也恰是一個良好的時機,讓「她」的人生能再次被主流觀眾所關注。
編輯/鯨書 文/諶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