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日產正式發布了內部代號為D23的Navara納瓦拉皮卡。全新的納瓦拉除了延續了前兩代車型以北美、東南亞以及澳洲為主打的市場之外,也將銷售的渠道進一步的拓展到了歐洲,使之成為了一款全球化的皮卡產品。這在此前的皮卡市場上並不多見。
Navara納瓦拉的全球化屬性定義了一個極為出色的平臺架構,成功的把舒適性和承載性能進行了統一,明確的呈現出了乘用車的產品屬性。基於這樣的產品特性,在隨後的幾年裡,Navara納瓦拉的陣營裡也衍生出了奔馳的首款高端皮卡X-Class以及雷諾Alaskan。
2017年,Navara納瓦拉在鄭州日產實現國產,將市場進一步的拓展到了國內。在去年十月,基於Navara平臺打造而來的第四款車型鄭州日產銳騏6正式下線。一個覆蓋廣泛的乘用皮卡序列就此形成。
雖然"顏值是第一生產力"是一句戲言,但是買車時外形絕對是重要的加分項。基於納瓦拉開發而來,站在巨人肩膀上,銳騏6的造型又有哪些特點呢?我們來聽聽專業設計師的分析。
先來看共性的部分
在Navara陣營下的四款車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四款車型共享了D23的平臺以及車身的主體結構。這也就使得無論是銳騏6,還是奔馳X-Class,整車姿態是一致的。作為一款全球車,無論是銳騏6還是納瓦拉,都以"做加法"的方式,將美式皮卡、東南亞皮卡這兩個派系的造型理念進行了融合。在汲取了美式皮卡的設計理念之後,納瓦拉和銳騏6的駕駛室和貨箱之間的型面有了更多的呼應關係,強化了整車的整體感。與此同時,東南亞皮卡上所營造的輕盈和俊朗的一面,也隨著後懸尺寸的增加以及貨箱欄板高度的略微壓縮得以呈現出來。
相比於傳統硬派SUV,皮卡車型在造型上的一個優勢就在於貨箱與駕駛室的分離,使得皮卡可以輕鬆的構建一種小體量的外觀。車頂線條在C柱位置的戛然而止,只需要增加車頂行李架和龍門架,就可以明確的呈現出一種典型的RV休旅車形象。比如上圖的銳騏6側視,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行李架和龍門架巧妙的改變了銳騏6的車身線條,使得整車呈現出了一種輕盈、動感的形象。
如果我們進一步的來畫上幾條線條來分割銳騏6的造型。可以看到,在非承載式的車身結構作用下,銳騏6的軸距連線是位於駕駛室地板線條下方的。這樣一來,輪胎以及離地間隙就對車身起到了一個明顯的託舉作用,通俗的說,車身被"架"起來,擁有高挑的俊朗感。相對而言,我們常見的大部分轎車和SUV,承載車身的結構下軸距連線是位於地板線上方的。
此外,在這樣的車身結構下,銳騏6增加的車身側踏板,也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平衡元素,豐滿了車身側面的力量感。
而駕駛室與貨箱之間的分縫是銳騏6和納瓦拉上一個重要的比例特徵點。這個細節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被作為整車側面黃金分割的一個具化特徵。而無論是銳騏6還是納瓦拉,貨箱分縫都採用了一個反斜的設計,而在這一特徵的作用下,銳騏6和納瓦拉的駕駛室和貨箱之間的線型特徵就變成了這樣的。
反斜的貨箱分縫使得銳騏6整車視覺重心有了一個明顯的後倒趨勢,以這種視覺重心的後倒,弱化了皮卡的構型所固有的駕駛室視覺特徵過重,貨箱過於輕佻的短板。在這樣的比例構成下,銳騏6的整體形象是趨於平衡的。於是,從共性的角度來看,納瓦拉和銳騏6的造型,都是在一種極為成熟的RV車構型理念下布局的比例和姿態。
再來看細節部分
作為同平臺的產品,納瓦拉和銳騏6的差異化集中在造型語言的區別上,二者的前臉風格是截然不同的。納瓦拉的前臉造型將大燈和進氣格柵構成一個整體特徵,與相對厚重的前保險槓面罩形成了一種平行重心的關係,引擎蓋以一個曲面加速的設計,儘可能多的弱化了車頭的高度,強調出整車內斂而秀氣的一面。
銳騏6的造型則延續了家族化的六邊形進氣格柵,以大尺寸的進氣格柵作為整個前臉的視覺中心所在,形成了一個以進氣格柵為主,保險槓面罩為輔的前臉主次關係。六邊形進氣格柵的高度明顯提升,越過了大燈的稜線。引擎蓋也隨著進行了特徵稜線的強化。在這樣的造型語言下,銳騏6的車頭視覺高度會比納瓦拉來得更高,車頭的形象也更加的粗獷和霸氣。而引擎蓋型面的變化,也使得銳騏6車頭的高度略微有所提升。
單純的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納瓦拉還是銳騏6,二者都可以作為經典的皮卡個性化設計案例來探討。而從市場的層面上來看,銳騏6和納瓦拉的出現,在國內的中型皮卡市場上形成了個性化的中高端搭配。
寫在最後:
通過設計師的講解,很多我們之前覺得"漂亮""順眼"等詞來形容的外觀,終於有了合理的解釋。設計是個專業的領域,專業的設計師講解,我們才能理解每個線條的用意。設計師最後總結說,作為一種個性化用車平臺,皮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論是商用還是家用,都很合適,具備極佳的拓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