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時間異常:持續3小時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時間異常,持續3小時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網站12月14日消息,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

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以UTC(NTSC)為參考,獲得的Galileo系統時間(GST)相對於UTC(NTSC)的變化如下圖:   

圖1 UTC(NTSC)-GST的時間偏差

在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3時左右,系統時間恢復。

系統異常期間可能會影響伽利略系統導航、定位和授時性能。

本次時間異常對系統的最終影響,該工作組將會進行進一步分析。

國家授時中心導航系統時間監測評估系統主要工作是監測GPS、Galileo、GLONASS和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間,分析系統時間的偏差和性能。該系統以國家標準時間UTC(NTSC)為參考,確保監測數據和評估結果的準確可靠。

相關焦點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時間異常
    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 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在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3時左右,系統時間恢復。系統異常期間可能會影響伽利略系統導航、定位和授時性能。本次時間異常對系統的最終影響,該工作組將會進行進一步分析。
  • 科學網—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系統時間出現異常
    本報訊 12月14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
  • 歐洲伽利略系統又出故障?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其系統時間發生...
    【環球網軍事頻道】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12月14日發布消息稱,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
  • 中國監測到歐洲"伽利略"發生異常
    >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網站12月14日發文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
  • 高邊疆之謀⑩|美持續升級GPS系統,為導航授時戰做準備
    它的錯誤信號,可能導致某一地區的金融交易失敗、手機通信網絡癱瘓、民航客機偏離航線,或者是衛星制飛彈藥被投到友軍的頭上。隨著美國組建「天軍」被提上議事日程,GPS系統未來可能將劃歸美國的「天軍」所屬。這引發了外界的擔心,即以爭奪制天權為主要目標的「天軍」會不會操縱GPS系統,展開廣泛的導航戰和授時戰?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比如同樣是標準時間早上10點,手機慢3小時的人可能還在睡覺,手機快3小時的人已經上了半天班了。有的人是上班的時間,有的人是吃飯的時間,有的人是睡覺的時間,就會一片混亂。所以我們需要授時,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時間,授時技術也伴隨著我們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千裡眼」將橫空出世
    據科技日報6月14日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得的消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技術區測試、推進劑加注和發射前狀態設置,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也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測試工作,功能、性能滿足任務要求,即將於近日擇機發射。
  • 「北京時間」從何而來?走訪中國授時中心
    國家授時中心  北京時間從「基準實驗室」出發  我國的「北京時間」是怎麼來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前沿新聞記者:「其實,它的計算就是將「協調世界時」加上8小時時區。」  目前,世界上有兩種計量時間的系統,一種是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另一種則是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舉行
    回顧我國北鬥衛星系統的發展歷程,這是一條目標明確,但又充滿艱辛的道路。1994年,我國立項開始北鬥一號系統的研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說:「實際上是空間的基礎設施,確確實實從國家安全、經濟建設、經濟安全上,它對國家的各方面影響很大。一個國家在信息安全上,一定要實現自主可控。」
  • 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之際
    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國相繼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北鬥一號系統建成。至此,中國人正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成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國相繼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北鬥一號系統建成。  至此,中國人正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建成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我國和伽利略衛星導航的小故事,堅持「自給自足」才是硬道理
    在6月23日上午,我國北鬥三號衛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至此我國北鬥衛星全球組網完成。目前全球有四大導航系統,分別是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和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至此,北鬥系統發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蓋全部7類服務。【北鬥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PNT等能力】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2025之前全世界都能享受北鬥釐米級服務】我們即將要建設一個天際的低軌增強系統。
  • 中國衛星導航領域首本英文期刊《衛星導航》上線出版
    期刊主編由中科院院士、衛星導航定位專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擔任,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擔任執行主編,中外多位專家學者擔任副主編。此外,該期刊邀請來自中國、德國、英國、芬蘭、荷蘭、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澳大利亞、瑞士、波蘭、韓國、日本、奧地利、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頂級衛星導航專家共40餘人組成國際化編委會,其中海外編委佔比52%。
  • 全國通用的「北京時間」原來來自西安!關於授時還有這些「秘密」
    目前,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是北鬥衛星授時系統,精度可達幾百萬年只誤差一秒!為什麼從西安發出?國家授時中心是全球最重要時間服務單位之一,具有先進的原子鐘組和測量比對系統,根據原子鐘的鐘差測量結果計算出原子時,並報送法國巴黎的國際計量局,國際計量局對世界各國報送的原子鐘和原子時數據進行綜合處理,計算出國際標準時間並定期發布。國家授時中心根據自己計算的地方原子時,並結合國際計量局的計算結果,對原子鐘進行駕馭,產生我國的標準時間UTC(NTSC),即北京時間。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衛星導航(英文)》期刊上線出版
    作為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期刊聚焦衛星導航領域最新理論發展和技術應用,主要發表原創論文、綜述及評論,涵蓋衛星導航信號及信號處理、信號接收器、抗幹擾與反欺騙、衛星定軌與時間同步、多傳感器與組合導航、GNSS增強技術、自主導航、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時空基準的傳遞、高精度時鐘技術、地球應用、智能應用等不同技術領域。
  •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王鑫——把衛星當成自己的孩子
    6月24日凌晨,伴隨著清晰洪亮的調度口令,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第一指揮大廳再次迎來「牧星人」特有的慶祝儀式:巨大的螢屏上亮起「大紅屏」,一行「熱烈祝賀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第一次軌道控制圓滿成功」的金色大字在鮮紅底色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10多個小時前,我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飛向茫茫太空。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至此,我們的科學家正式開始第一代衛星導航的研製。2000年10月31日,這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射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在31日的00:02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首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升空。在第一顆試驗衛星發射50天後,第二顆試驗衛星也被長三甲火箭送上同步軌道。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年建設歷程影像「組圖」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拖曳著耀眼的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