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痔瘡有「十人九痔」的說法,痔瘡的形成也有很多原因長時間久坐,久站,還有與一些職業也是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開車的司機,櫃姐之類的。
痔瘡發生後,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便血,肛門處疼痛。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痔瘡呢?其實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看出來。
1、便血
當大便帶血時,我們能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痔瘡導致的。如果本身沒有腸道腫瘤或腸息肉等腸道疾病時,又有痔瘡的典型症狀,那麼判斷為痔瘡,那也是八九不離十。
便血就是糞便和血液發生了混合,出血量有大有小。痔瘡分為內痔和外痔。外痔不容易出血,不易推入肛門內,以保守治療為主。內痔不嚴重的話,用完廁紙後可見點滴狀血。如果嚴重,則可在排便時發生噴射出血。
2.肛門脹痛感
肛周部位的神經也比較豐富,比較的敏感。當受到一定的刺激後,就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瘙癢或疼痛。外痔的肛門脹痛感多發生在大便時或便後。
而內痔在沒有並發炎症的時候,並不會產生痛感。但在炎症急性感染期,發生了絞窄性壞死,那麼就可導致劇烈的肛門墜痛感。
內痔在沒有炎症的時候是不痛的,但是有疼痛感的時候往往發生在感染期,絞窄性的壞死可能會導致劇烈的墜痛。
3、有腫物脫出
外痔發生於齒狀線以下,表現為肛門部位有贅生物,可單個或多個圍繞肛周。如果情況不嚴重時,只有在排便用力時可有出血,一般不易出血。
內痔則位於肛門齒狀線以上,也可脫出肛門外。此時,由於血液仍在輸送而導致痔核的體積變大,直到痔核變硬,形成血栓,變成「嵌頓痔」。
這裡了解一下關於內痔的分期
第一階段:沒有疼痛感,只在排便時或用力排便時出現一點血,平時可有肛門瘙癢感。
第二階段:排便後可發現糞便中帶血,會發現贅生物有脫出的情況。
第三階段:贅生物脫出後不能自行縮回,需要用手推回去。
第四階段:贅生物脫出後用手推都回不去。
內痔的贅生物掉出來怎麼辦?要推回去嗎?
當內痔的贅生物脫出了肛門外以後,如果能用手推回去,最好還是推回去。因為內痔內是有動脈血流供應的。
如果不能進行還納,是有可能導致動脈血管被壓閉,這樣就容易形成血栓,導致絞窄性內痔。這時就容易出血,嚴重可引發敗血症。
要預防痔瘡,重在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方面吃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再有就是,儘量保證排便時間的規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利於緩解便秘症狀。
當然,在晚上睡前也可以做一些腹部的打圈按摩,或者進行適當的提肛訓練,能預防內痔脫出。具體方法是:用力收縮前陰和肛門然後暫停一會兒,在放鬆,一提一松,反覆進行,時間大約10-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