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 Gala號稱時尚界奧斯卡,在2017年的展覽主題和dress code是「Rei Kawakubo / Comme des Garçons: Artof the In-Between」。猝不及防被推到前臺,
川久保玲看上去不太自在,一臉拘謹。「我不會再做展覽的。這是我最後一個展覽。」她的職業生涯中也就做過兩個回顧展。自1981年在巴黎舉辦首秀以來,36年了,她每年四次從東京飛到巴黎做Comme des Garçons女裝和男裝系列的發布會,卻從來不謝幕。進入新千年後她極少接受採訪,甚至不拍正式的照片,大隱隱於市,除了和買手們會面,她儘量避免公開露面。攝影/ Taylor Hill/FilmMagic川久保玲是被寫進時尚史的關鍵設計師,她的卓越貢獻不必贅述,只說一點:
我們今天那麼愛穿黑色,再搭配白色和灰色,很大原因來自川久保玲的影響,是她最早大量採用黑色設計整個系列的衣服。她公諸於世的為數不多的照片也基本上是黑白片子。
16年曾看到義大利著名時尚攝影師Paolo Roversi為川久保玲拍攝的一張照片,74歲了,她仍是一副少女的神態和身姿,那是擺脫了年齡的束縛獲得真正自由後才會有的姿態。2016-17秋冬系列「18世紀的朋克」,川久保玲設計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川久保玲的朋克氣質和她的設計,那就是「自由」,「我的一切能量源於自由以及叛逆精神」。心理學家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裡說:「自由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夢寐以求的目標,可對另一些人來說是一種威脅。」為什麼是威脅?現代社會中人的獨立和自由增多了,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和可靠的,心理上的孤獨和不安全感反而增多。由於忍受不了孤獨,芸芸眾生總想逃避自由,渴望回到一種有所依靠的、更為安全的生存中;而
逃避自由卻讓人犧牲了自我的完整性,得到的不過是不堪一擊的安全感。因此,自由又使人再度套入新的枷鎖中。這是消極的自由,是「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而
積極的自由是「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是通過自發的創造性活動達到自我實現。川久保玲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設計師,朋克。因為Met Gala,再捋一遍川久保玲的經歷,發現個頭瘦小、外表溫良恭謹的她從年輕時代就沒有受過什麼約束,或者說她根本不屑被諸多習俗、規則的約束。川久保玲最著名的肖像,被很多文藝青年拿來做微博、微信頭像
川久保玲1969年創立Comme des Garçons品牌,說她只是喜歡它們的發音。這幾個法語詞的意思是「像個男孩」,正是1960、70年代女性解放的呼聲。1973年,她在東京南青山開了第一家店鋪,櫥窗裡常常空空如也,「我想做一些與傳統服裝店不一樣的事情,它們往往在櫥窗裡擺上木頭模特,穿上最新一季的服裝,希望人人見之心動。」她的衣服只擺在店面後的工作室裡,每天她做好衣服後送到店裡,和客人直接交流。店裡也不放鏡子,
「我設計的衣服是給那些從來不受丈夫約束的女人穿的」。粉絲小馬哥Marc Jacobs說,
川久保玲的衣服不是為了吸引或誘惑別人,它們是送給自己的禮物。川久保玲本人也不受婚姻的束縛。1980年代,她和山本耀司是一對情侶,兩人攜手闖蕩巴黎,1992年與小10歲的設計師Adrian Joffe結婚。Joffe出生在南非,是商業天才,婚後丈夫負責Comme des Garçons的商業運作,長住巴黎,妻子則生活在東京。川久保玲顯然不希望婚姻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節奏。她把家安在青山一帶,離旗艦店很近,步行就能到達,她是早上第一個到店鋪、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的人。Joffe曾說過欣賞「有天賦、有視野和耐心的年輕設計師」,
「希望他們不要被眼前的熱鬧蒙蔽雙眼,在堅持自己夢想的時候對現實還能有感知。」這刻畫的難道不是川久保玲嗎?
幾十年來,她堅持穿黑色機車夾克,保持適當的沉默,堅定地不做她不擅長的兩件事——解釋和爭辯。她早年的設計被日本媒體成為「烏鴉」,歐美評論將乞丐裝系列抬到政治層面,給它們貼上了「廣島時尚」、「後原子彈時代」的標籤,暗指這是來自廣島的報復。她只是冷淡地說:「評論家都說錯了。我出生在日本只是偶然,這與我的設計沒有直接關係。」她堅持不向今天流行的商業規則妥協,拒絕外來的投資和收購,以保持著高度的獨立性。按說她腦子裡產生的每一個靈感都那麼激進,做的是財政實驗,但她的公司居然能保證不欠債。她說過,「要讓品牌良性運轉,首先必須保證良好的現金流,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全靠在個人所有資產內小心翼翼布局——我從來不敢偏離底限。我從不欠債,這一點我很固執。」川久保玲設計展「Art of the In-Between」,川久保玲通過創造性的活動(設計服裝),掙脫了種種枷鎖,為自己贏得了權力——
不是超越他人、主宰別人的能力,而是具備做某一事情的力量,主宰自我的能力,簡直是弗洛姆自由理論的化身。
本文作者孟蘇老師,還在《你好呀!日本》的時尚部分裡總結解釋過,川久保玲設計三個重要特徵:一是黑色,二是無性,三是破破爛爛。
在時尚這部分的課程裡,她不僅逐一詳細介紹了日本設計三巨頭(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還深入時尚背後,從幾個關鍵詞入手(潮牌、蘿莉、和風等),為我們揭示了:為什麼當今的日本時尚對世界有這麼大的影響?
1. 和風|獨樹一幟的「日本主義」
2. 高田賢三|來自東方的色彩魔術師
3. 三宅一生|「一塊布」中的設計哲學
4. 川久保玲|「美」的標準不是唯一的
5. 山本耀司|謳歌黑色的詩人
6. 潮牌(上)|從「常春藤風」到「原宿系」
7. 潮牌(下)|崛起的潮牌軍團
8. 蘿莉|原宿街頭的蓬蓬公主裙和瑪麗珍皮鞋
9. 模特|被西方世界定義的「東方美人」
10. 時尚崇拜(上)|奢侈品迷戀和消費狂熱
11. 時尚崇拜(下)|遍地開花的旗艦大樓
8個日本文化領域,58個關鍵詞
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
👇 點擊「閱讀原文」,亦可免費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