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再燃港片之魂

2021-02-06 迷影咖啡

文 / 淡水白白

編 / 粒粒


 「盡皆過火,儘是癲狂」是美國著名港片愛好者和研究者大衛波德維爾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評價。這並不算是褒義的評價,但卻恰如其分地點出了輝煌時期香港電影的箇中特質——明豔、率性、誇張、粗鄙、暴力……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香港電影工業蓬勃發展,領先於亞洲諸多國家,香港電影人的嘗試也給這片土壤上培植的電影塗抹上濃重的香港色彩,武俠、黑幫、警匪、武術、喜劇等等,鼎盛時期港風風靡日韓甚至整個亞洲,影響了一代人的青春。


進入21世紀後的香港電影,不少人發出「香港電影消亡史」感慨。確實,自《無間道》之後,少有佳作出現。


而《拆彈專家2》的出現,似乎讓觀眾找回些當年港風警匪片的感覺。


拆彈專家也被稱為「one-man risk」(一個人的冒險),因為在處理爆炸品時儘管有團隊和後援支持,但最終走向炸彈的卻只有拆彈專家一人,頗有些孤膽英雄之感。


《拆彈專家1》中拆除炸彈的過程


而拆彈這一高危行為也要求拆彈時環境的儘量安靜,專家個人的謹慎沉著,儘管會有拆彈時的不確定性也能牽動著觀眾的心,但那還遠遠不夠。


在不缺大製作大場面不缺特效的現代電影工業背景之下,觀眾的感官閾值是不斷爬升的,期待值越來越高,獲得視覺滿足的標準也越來越高。


有了第一部的拆C-4炸藥的高難度拆彈行動、炸紅磡隧道的大場面爆破視效,第二部導演必須找到更鮮明的地標建築,搭建更壯烈的奇觀,才能在感官刺激上打動觀眾。


所幸,邱禮濤找到了。



影片開頭便是震撼的機場爆炸特效帶來的感官衝擊。投奔復生會的潘乘風受1993年恐怖主義襲擊的啟發制定了炸國金大廈、炸機場的報復計劃,影片一開場便呈現了炸機場這一場面。


但特效痕跡稍明顯。


或許導演有意為之,因為這一行動並未成功,開頭只是以特效直觀地為觀眾假設恐怖主義這場爆炸行動如果發生所帶來的毀滅性後果是多麼巨大。



而為了阻止機場被炸並且最大程度降低核彈帶來的傷害的唯一選擇是讓核彈在經過青馬大橋時爆炸墜海。


影片末尾炸青馬大橋激起的萬丈海浪久久沒有落下,洶湧海浪迅速向住宅樓層層漫溯,儘管傷害降到最大化也難免還是會波及到普通民眾,沒有血腥場面,核彈威力卻也震懾到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除了視覺效果上大場面的呈現,年近六十的劉德華也貢獻了精彩的警匪追擊打鬥場面。



儘管這麼多警察還追不上一個斷了一條腿的潘乘風有點說不過去,但帥就完事兒了,熒幕前的我是真的感慨有被華仔帥到。



話說「乘風」這個名字,或許編劇有意借典金庸《射鵰英雄傳》裡黃藥師的弟子「陸乘風」,同樣因故瘸了腿沒了「乘風」的可能,名字似乎成為現實遭遇的反諷,卻導演和金庸一樣,也賦予了這具殘缺身軀超凡的能力。

《拆彈專家2》不止以動作、特效一類「武戲」來達到震撼刺激的視聽感受,在「文戲」上也做足功夫。除了潘乘風身份迷霧引發的層層反轉,還有圍繞他整個轉變過程引發的關於人性的探討。



影片開頭,導演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為救人不惜生命、即使因任務失敗失去一條腿也依舊堅毅樂觀的拆彈專家形象,忽而間鏡頭跳轉到五年後,出現一個眼神兇狠和行為與之前完全不符的潘乘風,觀眾開始心生迷惑。


在這裡影片採用了一種跳躍的剪輯方式,較大的時間跨度,瑣碎的打鬥分鏡,毫無交代的臺詞,結束的節點也是潘乘風墜樓失語的瞬間。直到被控訴參與一場至18人死亡的爆炸案,潘乘風完成了他的第一次身份轉換。



然而迅速地,潘乘風因為高空墜落而失憶了,他開始尋找自己,串起了電影的前後部分。



第二次轉換身份,潘乘風前女友龐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評論,倪妮在影片中的表演和人設一點也不花瓶。是的,她是溫婉柔情的女朋友,也是堅毅果斷的女領導,顏值、演技雙雙在線。



醫生表明潘乘風失去了陳述性記憶,在他身上是有可能建立一套新的是非觀價值觀的。


於是負責調查打擊「復生會」的龐玲大膽提出並主導了潘乘風的「臥底」計劃。 


而當劉青雲飾演的董卓文聽聞這個計劃時,他拍案怒吼著質問上級和龐玲「你們還是不是人?」他曾是潘乘風最好的朋友。


在這裡,劉青雲擲地有聲的質問或許也是很多觀眾的疑問,先前的「用完即棄」,現在的欺騙利用,對於潘乘風而言,實在不公。



邱禮濤在這裡融入了他對個人和體制二元對立的思考,也在潘乘風這個戲劇化的人物身上寄託了他對人性的觀察:個人自我認同的焦慮、環境和社會制度等對個人心理因素轉變的推動影響等等。


他提出疑問,也帶著思考,但也給出了答案——邱禮濤表示,影片的故事靈感是出自「周處除三害」這個典故,它出自《世說新語》,講的是周處年少時武藝高強,卻因橫行鄉裡,這位七尺少年卻被人們和南山猛虎、西氿蛟龍合稱為陽羨城三害,當這個說法傳到周處那裡時,他自知為人所厭惡而幡然醒悟,於是周處主動殺猛虎斬蛟龍,至此,陽羨城三害除。



所以,這是一個迷失與向善的故事。


「信我你就是警察,不信我就是恐怖分子。」龐玲如是說。


儘管也帶著懷疑,但潘乘風戴上了龐玲提供的帶有竊聽和定位功能的手錶。


但在臥底時,潘乘風發現龐玲欺騙了自己。


在這裡,導演隱去了語言的作用,放大了動作的表意功能。


摘下帶有定位的手錶放進屏蔽信號的袋子、沉默,緊接著落下眼淚、再沉默,重新戴上手錶,一系列動作在這裡也是他正邪身份轉換的暗示。



在失憶清洗掉潘乘風這五年間的戾氣後,他選擇了救贖。


也許你還記得十八年前《無間道》裡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在天台上對著梁朝偉說出那句「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以前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這一次,潘乘風有了有選擇了。


細心的影迷會發現他憑著零星記憶為自己輸入的ID名居然叫「小明」


《無間道》中經典的「天台橋段」


多重轉變使得潘乘風這個角色具備了一種極其豐富的深度。他的驕傲與自負,他的迷茫與追尋,他的醒悟與救贖,幾度戲劇化轉折。


他是拆彈專家,也是定時炸彈,整個故事就像是他和自己的一次對弈,他必須忘記來路,才能找到歸途。



近幾年的電影裡不缺偉光正的完美英雄,世界需要這樣的榜樣,但同時,世界是多面的,也需要跳脫扁平的人物設定去探討更豐富多元的人性。


儘管《拆彈專家2》給大家帶來了驚喜,卻也不是盡皆完美。比如影片開頭潘乘風救貓咪而觸發爆炸這個情節設置,讓不少影迷直呼「不意外」,且作為一個謹慎專業的拆彈專家,在發散愛心前如此大意也令人咋舌。


董卓文拆彈這一片段,雖然悲壯到令潘乘風回頭是岸,但是黃德斌真的犧牲得過於工具。



董sir拆完爆炸品後第一時間過來保護中彈的黃德斌,旁邊幹站著的警隊這時候立馬反應派人開警車過來為他們倆擋子彈。


觀眾:哈?開車就可以擋住大部分子彈襲擊,這個辦法為啥要等黃德斌被打成漏篩才開過來?


又比如影片的前半部分敘事跳躍和剪輯過快過碎,為觀眾營造了反轉不斷的觀影快感,留下了比較多的懸念。



影片後半段則用了較多的閃回片段解答前置的懸念,幫助觀眾釐清脈絡,明細人物性格轉變。


可以理解作為一部商業片不可避免地要照顧大多數觀眾的觀影感受,但這過於直白質樸的敘述方式,也大大降低了影片的高級感。


另外,由於時間緊急,結局潘乘風隨著青馬大橋一同灰飛煙滅墜入江底,這是他為自己贖罪一種方式。



好人黑化,壞人從良,都是文藝作品中較慣用的可以營造戲劇化效果的敘述方式。


這個結局或許營造的場面足夠宏大,英雄的行為足夠震撼,但之前的那些衝突矛盾卻也隨著潘乘風一起爆炸、消失。


不能說這不是創作者為了快刀斬亂麻地解決戲劇衝突,輕描淡寫地填補自己挖出來的坑的偷懶方式。



在一眾香港導演中,陳木勝去世,杜琪峯在搞哲學,爾冬陞剛參加完綜藝,林超賢去搞主旋律電影了……


參加《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導演爾冬陞


而邱禮濤的厲害之處是在香港電影沒落,眾多香港導演紛紛北上迎合大陸市場時,還能在繼三級片、B級片、Cult片衰亡之後重新找到一條表達通道,巧妙地將對制度的質問、對人性的思考融於電影中。


從港片的角度來說,邱禮濤可能是目前極少數依舊能夠說得上是「盡皆過火,儘是癲狂」的香港電影人。當香港導演紛紛北上的時候,可能只有邱禮濤依舊能夠堅持香港人拍香港故事,只要還有這樣的導演在,真的不能說香港電影已死。


相關焦點

  • 《拆彈專家2》:港片不死
    截至目前,《拆彈專家2》的票房10億,豆瓣評分為7.9分。在不少人看來《拆彈專家2》打破了「《無間道》後再無港片」的論調,劉德華則表示「如果第二部不夠新,就不會拍」。 回顧香港影壇,自1997年後,不少佳作都是圍繞著移民問題、身份認同、人文關懷等現實的社會問題展開,也造就了港片豐富駁雜的特性。
  • 《拆彈專家2》爆破戲「燃炸」賀歲檔,劉德華很「拼」
    時隔三年,《拆彈專家2》以全新的故事、更硬核的動作場景、更密集的爆炸場面對決徵服觀眾,豆瓣開分達到8分,口碑領跑賀歲檔影片。這部影片被影評人盛讚是「年度最爽港片」的「超水準之作」,讓觀眾體驗到久違的港片式酣暢淋漓。
  • 誰說港片已死?《拆彈專家2》表示不服
    這年頭,在影迷心中,港片已死,不復輝煌。想當年,劉德華和梁朝偉在《無間道》的天台上,貢獻出的高超演技,教科書式你來我往的交鋒。如今依舊是一群人心中的白月光,甚至短視頻中都有人爭相模仿。可惜,這份高光已然是過去式了。不過誰也沒想到,2020年的尾巴,一部《拆彈專家2》以星星燎原之火,點燃了港片寂寥已久的頹勢。
  • 《拆彈專家2》票房破2億 獲贊「港片之光」
    時隔三年,《拆彈專家2》以全新的故事、更硬核的動作場景、更密集的爆炸場面以及演技派的「雙一劉」對決徵服觀眾,淘票票和豆瓣評分高漲,口碑領跑賀歲檔影片。該片上映2天,票房突破2億,被觀眾稱讚是「港片之光」。
  • 未必是《無間道》之後最好的港片,但《拆彈專家2》真的真TM好看
    《拆彈專家2》 【未必是《無間道》之後最好的港片,但《拆彈專家2》真的真TM好看】 2020年12月24日《拆彈專家2》首映,當日票房超8000萬,第二天清早起來就已經破億了。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3,連對港片最挑剔的豆瓣也有8.1分,並且還在漲。
  • 《拆彈專家2》:炸了香港,燃了港片!
    按照咱們之前的約定,本周的推送,昨天寫了《心靈奇旅》,今天是《拆彈專家2》,明天是《晴雅集》。  這麼安排沒啥別的原因,就是一個我內心的預期排序。  從目前的評分來看,《心靈奇旅》9.3、《拆彈專家2》8.0、《晴雅集》5.1。  和我預期排序一致,並且我可以相對客觀的告訴大家,這三部電影都要比我預期好看一點。
  • 《拆彈專家2》憑什麼奪冠,港片又恢復頂峰了?
    劉德華監製並且主演的《拆彈專家2》以極好的口碑脫穎而出,躍居到了賀歲檔的冠軍。 而郭敬明的新片《晴雅集》的評分卻一降再降,豆瓣評分從剛開始的6分一路降到了5.1分,其他平臺也是一跌再跌口碑的拉胯導致了票房和預期的下降,雖然有流量粉絲在維護刷好評,但是在觀眾們的真實評價下,還是被淹沒了。從口碑碾壓到票房碾壓,應該也只是時間問題。
  • 《拆彈專家2》卷4億,一條暗線讓你心驚,港片又一次心酸復活?
    從平安夜開始,60歲的年青帥哥華仔主演的《拆彈專家2》口碑票房已經雙炸裂,在疫情陰影籠罩的冬日,四天「狂卷〞4億票房,雖難能可貴,但也沒有勢偌破竹,和大陸真正的30億起步現象級的頂級爆片還有一段距離,也沒有形成現象級話題,這是港片在《無雙》之後又一次心酸復活,這也是港片日漸式微之後的又一次自救
  • 《拆彈專家2》為何被譽為《無間道》後最好港片?從四大看點解析
    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稱讚《拆彈專家2》是《無間道》後最好的港片。  場面和特效升級  《拆彈專家》第一部炸紅磡海底、拆C-4炸彈等操作令人驚嘆,但這些操作在《拆彈專家2》中只能算是「基礎操作」。在從正到邪再轉為正的過程中,潘乘風身上兼具警察、臥底和恐怖分子三重身份,已不再是港片中司空見慣的臉譜化人物,人性的複雜性與《無間道》的劉建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拆彈專家2》如約大爆,能否證明「港片未死」?
    #拆彈專家2#《拆彈專家2》如約而爆,口碑炸裂,票房狂飆。那麼,在《拆彈專家2》大爆的時候,還能討論「港片已死」或「港片未死」這個話題嗎?恐怕依然需要。因為,一部《拆彈專家2》,獨木難支,單絲難成線,擋不住「港片已死」的步伐。
  • 大場面很燃,表演很贊,《拆彈專家2》賀歲檔口碑排第一
    2》海報  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領銜主演,劉青雲和倪妮領銜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於昨日上映。第一部上映時,影片中的爆炸場面就已讓不少觀眾記憶深刻,《拆彈專家2》的特效和大場面升級,從片頭炸到結尾,從機場到一個又一個的連環爆炸,再到青馬大橋攔腰大爆炸,尤其在IMAX頂天立地的大銀幕和震天撼地的音響系統的呈現下,足以叫人體驗到久違的港片式酣暢淋漓。導演葉偉民感慨:「看過《拆彈專家》,沒想到《拆彈專家2》是這個效果,每次出現爆炸都感覺是極致了,結果總有驚喜。」
  • 燃爆賀歲檔的竟然是港片《拆彈專家2》!
    賀歲檔,甚至是整個2020年最後一部票房爆款,竟然是之前誰也沒想到的港片——《拆彈專家2》!一周前王晶看了此片後就興奮得發微博甚至爆了粗口!各路大小號也紛紛在點映後交口稱讚。說《拆彈專家2》是年度華語最佳,有過度誇獎之嫌,但要說是這個賀歲檔的王炸之作,看過的人應該不會反對。說「沒想到」一點不奇怪。畢竟當前口味越來越高的內地觀眾對於時下香港的商業製作,大多並不滿意。
  • 吳京、姜武、印小天們,你們就別再給《拆彈專家2》宣傳了
    本以為《無雙》之後港片黯淡,《拆彈專家2》又燃了。 甚至有人說:這應該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邱禮濤,也是《門徒》之後最好的一部劉德華。 而劉德華這次在《拆彈專家2》裡的演技,也再次突破了自己。 如果說《拆彈專家》系列有一個靈魂,那一定是劉德華。他飾演的角色名叫潘乘風,曾經是一名拆彈專家。 為了救人,他可以連命都不要,曾在執行任務時失去一條腿。
  • 《無雙》之後,港片再出爆款,《拆彈專家2》真心不錯!
    本文作者:靖之「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的香港國際機場,在一瞬間就可以化為灰燼……是憤怒,人的憤怒可以摧毀一切。但是,有一個人阻止了這一切……」這個人就是華仔飾演的潘乘風——拆彈專家,一線幹警,在任務中失去半條腿,從而與前線無緣。
  • 港片不死,劉德華《拆彈專家2》口碑爆炸,攜手劉青雲再衝「影帝」
    直到現在,依然是張家輝、古天樂和劉德華這樣一些老一輩的演員支撐……今天,咱們要講的是即將在12月24日上映的電影《拆彈專家2》,這一部港片的主角依然是劉德華和劉青雲兩位老演員。內容提要:雖然這部《拆彈專家2》是續集,但是與前作《拆彈專家》的故事並沒有直接聯繫。畢竟,劉德華在第一部已經被炸死。但是,這部《拆彈專家2》的製作團隊延續第一部的製作班底,投資也再度升級。
  • 《拆彈專家2》超《掃毒2》!港片票房冠軍背後是什麼?
    2》在公映63天後,終於超越《掃毒2天地對決》,成為中國影史港片票房冠軍。值得一提的是,《掃毒2》同樣是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並主演的作品。這一黃金組合已成功包攬了港片在內地市場的票房冠、亞軍。第三名則是莊文強執導,周潤發、郭富城主演的《無雙》,票房12.74億。從《寒戰2》到《無雙》再到《拆彈專家2》,賣座港片有何共性?在香港電影人、電影公司與內地合作日趨緊密的語境下,「港片」的破局之路又在何處?
  • 劉德華《拆彈專家2》票房破6.5億,燃炸電影院
    不過誰也沒想到,2020年的尾巴,一部《拆彈專家2》以星星燎原之火,點燃了港片寂寥已久的頹勢。     在《拆彈專家2》裡,劉德華飾演潘乘風,前拆彈專家,不幸因任務失去一條腿,身心遭受巨大衝擊。  可他沒有放棄自我,不斷復健,鍛鍊體能,以求能再一次以主力軍身份,站在工作舞臺上發光發熱。
  • 王晶爆粗口,邱禮濤鬼才,拆彈專家燃炸,都擋不住港片死去的步伐
    2#《拆彈專家》並不出人意料地炸了,除了核彈炸,場面炸,演技炸,口碑炸裂,票房也飆升。可惜,一部《拆彈專家》,一個邱禮濤,不過偶露崢嶸、曇花一現而已,絲毫無法改變「港片已死」的頹勢,或者說,「港片已死」早就不像王晶以為的那樣,只是「那些混帳」睡不著覺時的閒談話題,而是一個已經無需再專門討論的殘酷現實。
  • 《拆彈專家2》口碑爆炸,王晶爆粗,誰能說「港片已死」?
    #拆彈專家2#《拆彈專家》並不出人意料地炸了,除了核彈炸,場面炸,演技炸,口碑炸裂,票房也飆升。貓眼9.4分,苛刻的豆瓣也有8分,4天狂掠4億票房,目前預測,總票房10億上下。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誰還敢說「港片已死」?就像王晶在首映禮上爆粗口似的那場宣洩:真他媽的好看!說港片已死的那些混帳,閉嘴回家睡吧。
  • 《拆彈專家2》有口皆碑,註定日後會成為一部經典港片!
    從平安夜開始算到今天,《拆彈專家2》截止到晚上12:00,就整整上映了14天,總票房也無限接近9億大關。 上映前誰都沒有想到,這次香港本土港片在內地市場居然會掀起這麼大的能量,激起這麼大的討論熱情,和獲得一致的好評,說有口皆碑都一點兒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