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夢亦幻的崇聖寺三塔

2020-12-22 老王侃侃看

提到「蒼山雪,洱海月」便想到了雲南大理。

蒼山,又名點蒼山,巍峨雄壯。洱海形如人耳,婉約動人。富有傳奇色彩的崇聖寺三塔就座落於美麗如畫的點蒼山麓,洱海之濱。來到近處映入眼帘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據介紹為沐英後裔公孫世階所書,背後應該是沐家風雲故事。坐在高處,欣賞秀美景色之餘,不禁對崇聖寺三塔產生疑問。

難道《天龍八部》裡的天龍寺真的是眼前的這座寺廟。與其說塔以寺命名,不如說寺以塔興。

據說金庸先生從未到過大理,但崇聖寺是小說裡的原型卻得到認可。

為什麼呢?也許在於這三座塔。有可能金庸先生翻看古籍、歷史之餘,對這樣的三座塔也產生過疑惑。一個寺廟裡為什麼要立三座塔。於是,金庸先生就把現實當中的疑惑帶到小說《天龍八部》裡面,讓其在武俠中奇之又奇。"一陽指"、「六脈神劍」等大理段氏至高無上的神功都與此處關聯,看來崇聖寺在金庸先生心目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六脈神劍手指豎起便有憑空的威力,猶如聳立於人們心中的崇聖寺三塔,只有在蒼山洱海融為一體的美景中,人的經脈才能打通,才能創造出驚世駭俗的武林絕學,才能鍛造出人生的真諦。

崇聖寺

相關焦點

  • 崇聖寺三塔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聖寺三塔,建築獨特和雄偉,環境優美和如詩如畫的文化藝術,有歷史故事,是去雲南大理旅遊必打卡的地方,是大理的重要旅遊文觀景點。在唐代時期,開始建崇聖寺,而三塔中的大塔千尋塔是最早建的。從歷史角度看,崇聖寺三塔的文化不斷的壯大,起到了一定的歷史意義。而大理的文化在大理古代歷史上也是起到比較重要的歷史意義。後來,崇聖寺三塔,經過戰火被毀,經過不斷修建,然而到現代在2002年重建,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建好了崇聖寺三塔,都是按原始面貌重建的。據說崇聖寺經過戰火被毀,但還有許多文物得以保留和保護。如今展館內的文物有佛經,佛像和塔的模型等。
  • 大理唯一5A景區崇聖寺三塔,半日遊你要看哪些?
    大理地標建築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的標誌,是大理唯一國家5A景區,距離大理古城西北1.5公裡處。我來大理連這次國慶出遊算上共三次,卻是第一次走近祟聖寺三塔。2013年、2017年來大理,祟聖寺三塔門票都是75元,今年雲南所有A級景區半價,37.5元可以遊崇聖三塔和皇家寺廟還是蠻划算的。崇聖寺三塔,由主塔千尋塔和兩個小塔小北塔和小南塔組成。主塔千尋塔69多米高,唐代建成,是目前國內最高唐代高塔。小北塔和小南塔塔高40多米,是宋代建成。據傳說建三塔主要是因為洱海裡有一條惡龍常常興風作浪,發洪水禍害百姓。
  • 【醬紫FM】亦幻亦真 十一合村
    【醬紫FM】亦幻亦真 十一合村 2020-12-11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除了崇聖寺三塔文化、香港淺水灣外,畫面很美的景點還有這些
    崇聖寺的三塔在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裡處,西面與蒼山相對應的樂峰,東與亞爾海相對,距山腳約1500米,在南336米的地方,桃溪向東流著,北76米的地方有梅溪,東靠雲南的西藏公路,三塔由兩個大的和三個小的組成,大塔又名千尋塔,當地群眾稱它為「文筆塔」,通高69.13米,底面9.9米,凡16級,是大理地區典型的密簷式空心方格磚塔,南北小塔均為10級,高42.17米
  • 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世尊 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 云何復說修行如幻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 於生死中常居幻化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 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 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 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 落霞與孤鶩齊飛,人生如夢亦如幻
    身著一素衣,花間一壺酒,縱有車馬喧,不亂亦不慌,心之所安,即是桃源。
  • 目思者樂隊的《小人物》 亦真亦幻的青春謎語
    從《夢》到《小人物》,目思者無論是鍵盤中的鋼琴音樂,還是吉它的噪音牆,沒有任何情緒上刻意張狂,卻依然會讓有人熱血沸騰惺惺相惜之感,我想這才是他們作品的最大魅力。最關鍵的還是他們音樂中清新、質樸,甚至帶著些許的青澀氣質。《小人物》將個人的情緒化,延展到了一個生活旁觀者的角度。
  • 《武林外傳》邢捕頭閃現大理三塔,唯一旅拍拍下90後新人追星全程
    其實,他們所在的大理崇聖寺三塔,也有很特別的寓意哦~崇聖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鼎盛於宋代,以三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佛都」匾、三聖金像五大重器著稱於世。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在崇聖寺修行,為南詔、大理國著名的王家寺院。
  • 蔡駿首部半自傳體長篇《春夜》:亦真亦幻的人生感悟
    雖然不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但是作者在這類作品上的積累仍使全書讀來環環相扣、引人入勝,推理、探案元素也完美融入了作品的氛圍,營造了一種亦真亦幻的魔幻現實主義氛圍。相比於之前的作品,《春夜》蘊含了作者更多的人生體驗和所思所感,喚起了了幾代人的工業記憶,在上海這個宏闊的工業背景和歷史文化縱深之中,以充滿懸疑色彩的藝術處理方式密切關注社會現實。
  • 亦真亦幻的8字湖
    圓滿的一天,看到了傳說中時有時無、亦真亦幻的8字湖,緣分降臨,會有好運吧😄。
  • 楊得聆 返璞歸真繪家園 亦幻亦真善造境
    此外,我的畫面具有朦朧空氣感的視覺特點,因而會有亦幻亦真的感受。有人說畫作能起到療愈作用,我希望能帶領觀眾進入到一種非常寧靜澄清的狀態。或是引發他們對當下生活方式的一些思考。 南方日報:如何在油畫的表現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楊得聆:水性媒材的實踐過程,對我的油畫語言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 博舍攜手巴黎藝術香氛品牌diptyque 打造亦真亦幻的居舍之旅
    位於成都時尚腹地遠洋太古裡一隅的博舍,於今年夏末秋初攜手巴黎藝術香氛品牌diptyque,捕捉感官之水(Eau Des Sens)完美綻放出南法苦橙的清新之感,並以瓶標上的歐普藝術為靈感來源,結合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太空時代」家居和時裝風格,呈現亦真亦幻的客房體驗。
  • 山水畫名家王寧:真山真水真性情,亦真亦幻亦超然
    王寧精心力作六尺橫幅仿古精品山水畫作品《遊春》這就使王寧的山水畫超越了山川一切的表面形象,而是具有強烈生命感的胸中丘壑,是一種灌注了王寧主觀情感的亦真亦幻的山水世界,這是一個超越自然而與精神相接的詩意空間。似王寧的筆墨與山水相互碰撞,產生的火花,這種充滿情趣的自我山水精神,可以說是現實景物的意境再造。
  • 《春夜》:一段亦真亦幻的歷史
    3、夢境與現實的交織,亦真亦幻的故事小說裡,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忘川樓」頻頻出現。小說裡,每一個主要人物去逝,親友們要在這裡吃最後一頓飯,每一次吃飯也推動人物命運和故事情向前發展。小說裡, 「我」有一個託夢的特異功能。每一個去逝的人,不管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人,都會給「我」託夢,交代一些事。這些夢中的事,真真假假,如玄幻般,又如事實般真實。
  • 崇聖寺有件寶貝,在傳說中,鑄造它時曾經下過一場「特殊」的雨
    在雲南大理,不僅有蒼山洱海,還有崇聖寺的遺存——大理三塔,每年都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慕名而來。當然,除了「大理三塔」之外,崇聖寺還給我們留下了一件「寶貝」,而且關於這件「寶貝」還有一個頗為傳奇的故事。根據《南詔野史》和《大理縣稿》等史料的記載,當時雲南地區是屬於南詔國(或大理國)的版圖,他們在公元838年前後修建了崇聖寺,並作為皇家寺廟,之後又在公元899年進行擴建,所以就準備用銅來修鑄一座觀音像,以顯示皇家的氣勢。所以這就是「銅雨」的前因。然後再說後果,當觀音像在鑄造到一半的時候,就被迫停工,因為銅全都用完了。
  • 老書蟲心中行文獨特的網絡小說,亦真亦幻,別具一格!先驅者之一
    老書蟲心中行文獨特的網絡小說,亦真亦幻,別具一格!先驅者之一當書蟲沒有好書推薦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去起點晃悠,順道看下月票榜有沒有什麼變動。這次是《全球高武》升到了榜首的位置,其實這本書之前也有推薦過,只是書蟲沒有想到它一旦發力,會有這樣讓人震驚的成績!
  • 亦真亦幻的 莫言還鄉記
    而有些則是直接摹寫現實世界,把真實的人和事情置放在虛構的文本之中,亦真亦幻,頗有意思。具體到這本書,莫言本人一方面是當事人,與小說中的人物互動;一方面又是個觀察者,興致勃勃地旁觀著一些因為自己而產生變化的人與事。這樣的寫法,讓整本書虛實相生、真假莫辨。這對於讀者來說,可能會產生些許困惑,可同時也添加了不少閱讀的樂趣。
  • 大理旅遊,遊古城看崇聖寺登羅荃半島,這種快樂永身不忘
    古城觀景的同時別忘了品嘗雲南特色小吃,看看附近的崇聖寺和羅荃半島將是另一種享受。洋人街是雲南大理一條馳名中外的一條街, 原名「護國路」,意為民國初雲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 洋人街上店面一間挨著一間,有玉銀店、民俗服裝店、酒吧店。 每到夜晚「洋人街」燈光閃爍,在大理遊玩的外國人都不約而同來到這條街。
  • 亦真亦幻
    我們可以把實際發生的景象成為實象,心裡想的景象成為幻象,夢裡面的景象成為夢象。人們通常把實象叫做現實,幻象和夢象稱為虛幻,事實真是如此嗎?人的一生猶如是一卷在時間軸上次序顯現的畫象,象是什麼?時間又是什麼?遠的如浩瀚星辰,近的如山川河流,我們使用的工具,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以及我們自己本身,都是由物質構成。物質是什麼呢?
  • 亦始亦終,亦真亦幻——《偶然發現的一天》劇評(下)
    每個角色都是一種人生,每種人生都有啟示意味,他們的喜怒哀樂構成一個世界,一個亦真亦幻,無始無終的世界,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世界——這或許是編劇的想法吧。PS.看著劇中人吐槽漫畫作家,想到觀眾吐槽編劇,還真是一種有點奇妙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