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標建築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的標誌,是大理唯一國家5A景區,距離大理古城西北1.5公裡處。
我來大理連這次國慶出遊算上共三次,卻是第一次走近祟聖寺三塔。2013年、2017年來大理,祟聖寺三塔門票都是75元,今年雲南所有A級景區半價,37.5元可以遊崇聖三塔和皇家寺廟還是蠻划算的。
崇聖寺三塔,由主塔千尋塔和兩個小塔小北塔和小南塔組成。主塔千尋塔69多米高,唐代建成,是目前國內最高唐代高塔。小北塔和小南塔塔高40多米,是宋代建成。據傳說建三塔主要是因為洱海裡有一條惡龍常常興風作浪,發洪水禍害百姓。為鎮壓這個妖怪,建大塔鎮住惡龍嘴巴,建兩小塔鎮住惡龍眼晴。因年代久遠和遭受地震原因,小北塔小南塔已稍微傾斜,三塔間隔70米,呈三足鼎立之勢,非常壯觀。主塔千尋塔位於洱海和蒼山19座山連線的中軸線位置,沿中軸線向蒼山方向便是崇聖寺了。
許多來祟聖寺三塔遊覽的遊客遊了三塔就走了,抱怨七十多門票不值。崇聖寺於明代毀於地震、清代毀於戰火,徐霞客遊歷大理時,僅剩三塔與崇聖寺鐘樓、雨銅觀音殿尚存。現存崇聖寺建築群是2005年建成,整個建築群佔地600畝,跟千年三塔比起,崇聖寺雖是仿古建築,但就在崇聖寺裡,歷史上有9位大理段氏皇帝在此寺出家,當時的大理不是現在的大理,那時的大理在唐代南詔國時期、宋代大理國時期統轄地域不僅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及四川部分,還包括緬甸寮國越南部分地區。統治者政教合一,讓禪為僧等原因讓當時大理地區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妙香佛國」。金庸《天龍八部》的段王爺段譽出家地為崇聖寺,稱「天龍寺」。所以現場看到崇聖寺山門懸扁額「佛都」也就不足為奇了。
崇聖寺南詔建極大鐘和雨銅觀音殿是崇聖寺另外兩大看點。
崇聖寺南沼建極大鐘建於公元871年南詔國建極12年,毀於清鹹豐、同治年間戰火。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重建,為中國第四大鐘,雲南省第一大鐘。
始建於南詔國時期的崇聖寺的崇「聖」為觀世音菩薩即雨銅觀音造像,是男身女相,為南詔國晚期建的烏銅男性觀音造像,清鹹豐毀於火,光緒年間又修復,文革破四舊被熔爐,現在所看觀音殿為1999年所建,銅像為青銅。
從崇聖寺大雄寶殿出來側方不遠處有個三塔倒影公園裡有一處潭水叫聚影池。這個地方是可以拍到崇聖寺三塔倒影最佳位置,遊覽過崇聖寺的朋友們,你們在這裡留下與三塔及倒影的合影沒有呢?畢竟作為皇家寺院的崇聖寺好大好大,我們走了太多路才有收穫到此景,太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