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軍迷對德意志六號坦克絕對不會陌生,它就是二戰最強大的坦克之一:虎式坦克。這款坦克十分具有傳奇性讓我們先來看看虎式坦克的開發背景以及過程。
和英法美蘇等大國相比,德國人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坦克是比較晚的。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自然就是凡爾賽條約的壓制,不允許德國人研製坦克。在狂人希特勒上臺撕毀這份條約之前,德國人除了自個兒偷偷摸摸的進行開發之外,由於政治需求也得到了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幫助。在撕毀凡爾賽條約的時候,德國雖然還沒有真正的將這些積累的技術量化,但是無疑是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就是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這些坦克都是具有非常強的目的性。德國可以按照已經規劃好了的道路前進,不用再跟其他國家一樣摸著石頭(這時候的鷹醬還不行沒法摸著鷹醬過河)過河。
接下來就是在實戰中進行改進。在德國人的坦克強軍之路規劃中,一九三五年他們就開始進行大型拖拉機用六百馬力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為研發重型坦克的做準備。
本來在四號坦克之後,準備研發30頓級的VK3000(H),然而到來的法國戰役改變了這個計劃。在法國戰役中,德軍的三號四號坦克無法對雷諾B1以及馬蒂爾達2造成致命威脅。
而推進中的VK3000(H)在設計上的火力與三四號相當。於是直接下馬,德軍需要更加強大坦克。終於在巴巴羅薩計劃即將開始前的一九四年五月二十,新型重坦項目啟動。對沒錯說的就是我六號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搭載了厚度最大一百二十毫米,最小為八十毫米的裝甲,很恐怖!這意味著早期款的T34坦克七十六毫米火炮,無論從哪個角度攻擊距離只要超過三百米,基本上都無傷。但只是在傾斜裝甲已經大行其道的當時,大家都是不太明白這虎式為什麼還要採用垂直裝甲,傾斜裝甲他不香嗎?難道為了保持方正霸氣的傳統?我一戰戰敗國,我德國貨必須挺胸抬頭,這象徵著德國人民站起來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虎式採用前置變速箱導致無法做成傾斜裝甲。
在火力方面,據說選用88炮是希特勒的堅持。可能是他看到這款炮在法國戰場大殺四方?而沒有採用早先指定的kwk42,也就是後來豹式採用的主炮。而其搭載的88毫米炮的改造版kwk36L/56絕對是盟軍坦克兵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噩夢。
在設計方面,實際上虎式坦克已經背離了德國人先前規劃出來的設計哲學,其保持動力裝甲火力之間的平衡。可能是希特勒太想有一款能夠打爆所有對手的武器吧。為了滿足虎式的火力以及裝甲配置。五十七噸重的車身已經超過了動力方面的承載能力,這也導致虎式的機械故障十分高。前線裝備虎式的部隊在很多時候自己的座駕都處於維修的狀態。而且其的移動基本得靠專門的鐵路運輸。為此德國人專門有給他弄的虎式專列,基本上是沒有自理能力。
其次虎式行軍的速度必須非常低,不然就會因為損耗變速箱而導致參與不了戰鬥。並且極耗維護,稍微沒照顧到位,有點小故障都得導致趴窩。而且虎式還是一個油老虎,百公裡油耗能夠達到四百多升。越野狀態下只能跑六十公裡,這續航誰受得了?再有就是重量太重,設計虎式的時候,要求其具備潛水能力。因為很少有橋能夠承載得住它!但好像並不成功。再有就是這個虎式的成本相當的高。二戰中的虎式,只生產了一千三百五十輛,一輛虎式等於兩輛豹式,四輛三突.
說了他這麼多缺點,我們來看看他的戰場表現!面對當時的盟軍主力,像什麼T34,謝爾曼,邱吉爾,虎式坦克都能夠做到一千五百米外直接打爆。導致了盟軍士兵談虎色變!在使用上,為了發揮這款重武器的作用,德國人是專門建立了重坦克獨立部隊(大名鼎鼎的502,503重裝甲營),發揮尖刀作用。雖然吧首戰列寧格勒出了洋相(還被蘇軍完好的繳獲一輛拿去研究了,丟人到家了)。但是馬上便開始發威了。現實版的老虎不發威當我是病貓。 一九四三年二月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兩輛虎式向蘇聯坦克發動進攻,當場擊毀了十六輛。追擊過程中再擊毀16輛,簡直無敵。在防護方面,一份戰報顯示,大戰過後,一輛虎式身中十一發七十六毫米穿甲彈十四發四十五毫米穿甲彈,但是成員依舊是毫髮無傷。
北非戰場一九四三年二月的凱薩琳山口戰役,盟軍的謝爾曼坦克遭到虎視屠殺呀,就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到虎式坦克遍望風而逃。隨後呼叫空軍支援。
諾曼第之戰中,魏特曼將虎式坦克的傳說推向了巔峰。在波卡基村其指揮虎式一天之內總共擊毀盟軍大小坦克、裝甲車、軍車五十一輛,其中坦克二十三輛。創下的這個記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而且據記載,擁有擊毀百輛以上盟軍坦克的車長在十人以上,其中魏特曼為一百三十八輛。
但是隨著盟軍新式坦克(螢火蟲啊Is2啊等等)以盟軍空軍的強大。單靠虎式一個裝備,那是無法支撐大局的。考慮到盟軍坦克的生產數量,就算裝備虎式的502503這樣的重坦營均取得了一比十三左右的戰損比,但依舊只是螳臂當車。人家那邊的三突字幹掉兩萬輛盟軍坦克了。但是又有什麼用?你幹掉的還沒別人造的快!戰爭終究還是國力上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