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制裁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一個多月後,美國周三(31日)宣布制裁伊朗外長扎裡夫,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美伊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扎裡夫與伊朗所支持的恐怖分子、酷刑和其他全球惡性活動「串通一氣」。一位美國官員還稱,扎裡夫更像一個「宣傳部長」,而不是外交部長。
對此,扎裡夫回應,「謝謝你們。」
扎裡夫:感謝美國視我為巨大威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31日消息,多名資深政府官員告訴CNN記者,這次制裁的原因是扎裡夫代表哈梅內伊執行的一系列行動。
「川普覺得(扎裡夫)可以適可而止了。」一名政府官員說道。
在一份聲明中,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稱,「直言不諱」的伊朗外長實施了伊朗最高領導人不計後果的議程,他是該政權的全球發言人,「美國正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伊朗最近的表現完全不能被接受。」
美國財政部的一份新聞稿中指出,制裁之下,所有扎裡夫個人在美國或在美國人名義下的財產和財產權益必須被禁止,同時上報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
不過,扎裡夫稱自己和其家庭並不會受影響,他在推特上表示,自己「在伊朗之外沒有任何財產或利益」。
「美國制裁我,是因為我做了『世界各地的主要發言人』,這個事實這麼讓人不爽嗎?」扎裡夫周三(31日)回應稱,「感謝你們將我考慮為如此大的威脅。」
《華盛頓郵報》31日報導稱,川普此前頻繁表達與伊朗領導人見面的期望,即使他的政府向伊朗極限施壓,制裁該國經濟。
一名官員表示,川普仍準備與伊朗領導人對話,除了扎裡夫。
當被問及制裁扎裡夫是否會影響美國進一步與伊朗外交對話(如果雙方最後真的開啟談判了)時,一名資深政府官員說道,「如果我們真的和伊朗開啟交涉,我們希望和一個重要的決策者對話。」他還說,扎裡夫「不會是川普的選擇」。
報導稱,雖然川普一直說他希望與伊朗進行「沒有前提條件」的磋商,但無論是蓬佩奧還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都表示條件列表很長。
蓬佩奧周三(31日)發布聲明稱,政府正在「繼續尋求外交解決方案」,但前提是需要達成一項全面協議,消除伊朗的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蓬佩奧發布推特稱,伊朗方面拒絕了自己前往伊朗的要求,他聲稱伊朗政府「害怕民眾聽到沒有經過過濾的真相」。
美國禁止扎裡夫入境
《華盛頓郵報》稱,除了制裁個人在美經濟之外,美國還禁止扎裡夫到訪美國。
其實本月早些時候,扎裡夫因聯合國公務曾到訪紐約。
7月15日,蓬佩奧表示,美方允許伊朗外長扎裡夫訪問紐約聯合國總部,但扎裡夫及其代表團在紐約的行動將受到限制,「既然美國外交官不能在德黑蘭閒逛,伊朗外交官也不能在紐約閒逛。」
7月18日,伊朗外長扎裡夫與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會晤 @IC Photo
當時蓬佩奧還發牢騷吐槽了所有美國記者對他的採訪。
姆努欽則試圖強調扎裡夫的「兩面性」,即一邊利用自由言論平臺傳播自己的觀點,一邊卻不讓伊朗人這麼做。
姆努欽稱,「伊朗政府拒絕民眾使用社交網站的同時,扎裡夫卻通過這些媒介在世界各地傳播政權的宣傳和虛假信息。」
CNN就扎裡夫繼續以聯合國事務到訪美國詢問了美國政府官員,一名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將根據現有法律,評估有關這個制裁的特殊情況,包括《聯合國總部協定》」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其實早在七月中旬(12日),美國就有過制裁扎裡夫的想法,甚至連文件都起草了,但最後選擇暫時放棄。
路透社當時認為,該跡象表明,美國可能在為外交對話打開大門。 但沒想到短短半個月後,美國對伊朗外長的制裁還是開始了。
CNN評論稱,對扎裡夫的制裁意味著美國試圖跨越在所謂的「極限施壓」和「無條件談判」之間的界限。
此外,美國的決定可能會成為其歐洲盟友的障礙。美國對伊朗制裁期間,這些國家一直在維護具有裡程碑意義的2015核協議。
周三早些時候,德國宣布不參加以美國為首的荷姆茲海峽海軍行動。
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表示,美國極限施壓的政策是錯誤的。
美國退出2015伊朗核協議並對伊朗採取「極限施壓」後,雙方關係開始惡化。隨著美國對於伊朗的單方面制裁(原油、金屬等)不斷變本加厲,伊朗的態度也開始強硬,甚至提高了濃縮鈾豐度。
此後,雙方還在荷姆茲海峽法不斷發生衝突,針對無人機事件爭得面紅耳赤。
延伸閱讀:
川普回應「伊朗逮捕17名CIA間諜」:伊方在作「政治宣傳」
伊朗政府7月22日說,去年和今年共抓獲17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效力的間諜,其中一些人已由法院判處死刑。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當天晚些時候說,美方間諜在伊朗落網是「假消息」。
伊朗:以籤證為誘惑
伊朗國家電視臺7月22日播放情報和安全部聲明,說伊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抓獲17名間諜。聲明說,上述間諜是伊朗「經濟、核能、基礎建設、軍事和網絡等領域」公共部門和私營機構僱員,為美方「收集保密信息」。伊朗法爾斯通訊社以情報和安全部官員為消息源報導,一些間諜由法院判處死刑。
伊朗多家媒體播放一部電視紀錄片,內容包括一名據信隸屬中情局的女子試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城市杜拜招募一名伊朗男子。畫面顯示,這名女子說波斯語。路透社報導,她說話時帶美國口音。
情報和安全部反間諜部門一名官員當天召開記者會,說伊方抓獲的17名間諜全都接受過「複雜訓練」,但他們的間諜活動全部失敗。按照這名官員的說法,中情局招募間諜時,以提供美國籤證和去美國工作為誘惑,但一些人回絕,反而加入伊朗反間諜部門,以「對抗美國」。
這名官員展示一張光碟,內容除了那名中情局女子招募伊朗男子外,同時列出美國駐土耳其、印度、辛巴威和奧地利使館多名人員的姓名,指認他們曾經與接受招募的伊朗人接觸。
美國:伊朗在「撒謊」
就伊方發布抓獲美方間諜的消息,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22日晚些時候告訴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伊方「撒謊」。作為中情局前任局長,蓬佩奧沒有回應美方情報人員遭伊方抓獲的特定事例,只說美方「有一長串美國人名單」,想要把那些人從伊朗帶回國。
多家媒體報導,伊方先前不時宣布抓獲為其他國家情報機構效力的間諜,主要涉及美國和以色列;只是,這次由一名情報官員出面召開記者會宣布消息,不常見。另外,伊方發布消息的時機較為敏感,正值海灣緊張局勢加劇。
美方去年5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隨後恢復並追加對伊朗制裁,多次揚言要把伊朗原油出口徹底「封殺」,切斷伊朗政府主要財政來源,迫使伊方重新談判。伊方指認美方發動「經濟戰」。
川普22日晚些時候在社交媒體「推特」留言,說伊方抓獲中情局間諜「完全虛假」、「零真話」。按照川普的說法,伊方在作「政治宣傳」,就像先前聲稱擊落美方無人駕駛飛機。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6月20日說,擊落一架美軍高空無人駕駛偵察機,認定它侵犯伊朗領空;美方予以否認。
直言意在報復英國 伊朗扣押英油輪令緊張局勢升級
外媒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7月19日宣布,他們在具有戰略意義的荷姆茲海峽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原因是它違反了「國際海事法規」。
據法新社7月19日報導,伊朗革命衛隊的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說,「史丹納帝國」號油輪「在通過荷姆茲海峽時,因不遵守國際海事法規,應荷姆茲甘省港口與海事組織的要求,已被革命衛隊扣押」。
報導稱,「史丹納帝國」號的瑞典船主說,該船在荷姆茲海峽遭到了「襲擊」。
瑞典斯特納布爾克公司和英國北方海事管理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可以證實,我們的『史丹納帝國』號油輪在國際水域穿越荷姆茲海峽時遭到不明身份的小型船隻和一架直升機的襲擊」。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9日報導,伊朗軍隊19日在荷姆茲海峽扣押一艘懸掛英國旗幟的油輪,德黑蘭與西方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可能進一步幹擾這條戰略航道的商業運輸。
報導稱,儘管華盛頓和德黑蘭都堅稱不希望爆發戰爭,但最近的事件令人擔心相關方對局勢出現誤判,而這種誤判可能導致中東爆發更大範圍的武裝衝突。
又據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20日報導,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發言人19日表示,扣押英國油輪的行動是為了報復英國本月早些時候在直布羅陀附近扣押一艘運載伊朗原油的油輪。
據報導,19日早些時候,直布羅陀的一家法院下令將「格雷斯1號」油輪延長扣押30天。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發言人阿巴薩利·卡多達伊對伊通社說:「報復規則是國際法所承認的,它被用來對付一個政府採取的錯誤措施。」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觀察者網 北京晚報 環球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