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華語歌手。
面對鏡頭採訪,她戲言自己最大的煩惱是太紅了。
在浮躁的娛樂圈,她獨來獨往,高呼「不討好市場,只討好自己」。
對待愛情,她不忌諱世俗的偏見,執迷不悔。
或許,有許多人已經猜到了她的名字。
她就是華語歌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天后——王菲。
不管哪個年齡階段的人,或多或少都應該聽過幾首王菲的歌。
往遠說有《容易受傷的女人》、《流年》、《紅豆》等。
往近說有《傳奇》、《因為愛情》、《匆匆那年》、《致青春》等。
王菲的聲線縹緲,在華語樂壇具有著不可替代性。
有一句老話說的好「是祖師爺賞飯吃」。
她是天生唱歌的料,不過很少人知道,王菲曾被廈門大學生物系錄取。
如果當初她沒有選擇唱歌,或許,她會是一位生物學家。
那麼如今貴為影壇天后的王菲,到底是怎麼走上星光之路的呢?
一個人的天賦,往往是來自基因的饋贈。
王菲就是典型的代表。
她的母親夏桂影是煤礦文工團的女高音。
王菲遺傳了母親的好嗓子。
讀中學時,被選入銀河少年合唱團。
這個合唱團被譽為亞洲第一童星合唱團。
培養出不少歌手、藝術家,如蔡國慶、蔡明等。
上世紀80年代,鄧麗君的歌聲傳入內地曾風靡一時。
有唱片公司想找新人翻唱鄧麗君的歌,就選中了年僅16歲的王菲。
王菲錄製了她的處女專輯《風從哪裡來》,銷量非常好。
後來,唱片公司又陸續給她錄製了幾張專輯,大部分都是翻唱鄧麗君的經典歌曲。
鄧麗君沒有教過王菲唱歌,但也算得上是她的啟蒙老師。
王菲曾說:「鄧麗君對我有很深的影響」。
時隔數年,當王菲已經有了自己的成名作之後,出了一張專輯《菲靡靡之音》。
再次翻唱鄧麗君的歌,以表示對她的敬意。
80年代最早一批流行歌手,大多數都是聽著鄧麗君的歌長大。
王菲也一樣,翻唱過幾張專輯,銷量甚至過百萬。
但當時幾乎沒有人記得她,如果留在北京,她或許能成為一名歌手。
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絕對不是現在的王菲。
幸運的是命運給了她另外一種選擇。
高中畢業,王菲就跟著父親來到了香港,並拜師戴思聰。
當時,戴思聰是香港名震一時的聲樂老師,被稱為香港流行音樂巨星教父。
如劉德華、梅豔芳等都是他的徒弟。
戴思聰的眼光非常毒辣,收下王菲後逢人便誇「我剛收了一個學生,天分非常好,或許在整個香港演藝圈根本無人可比。」
當時的香港經濟發展繁榮,具有完善的唱片業環境。
香港音樂開始流行造星,在戴思聰的幫助下,王菲也成了超級新星。
她參加亞太金錚創作歌曲大賽,憑藉《仍是舊句子》奪得季軍。
隨後,籤約新藝寶唱片公司。
籤約後,王菲改名「王靖雯」。
新藝寶的決策人認為「王菲」太北方化,王靖雯有本地色彩,也可以給她帶來好運。
不過可惜的是,王菲的成名之路並沒有預想中順利。
籤約新藝寶之後,她連著出了三張專輯,銷量是一張不如一張。
在戴思聰眼中前途無限的王菲,為何會面臨這樣的困境呢?
王菲最早的三張專輯都延續了鄧麗君甜美情歌的風格,並沒有突出自己的特色。
幾張唱片,一張比一張缺乏新意,聽眾不買帳也是自然。
另一方面,公司忽略了王菲的形象設計,總有媒體說她「老土」一看就是大陸妹。
後來,公司對她進行了重新包裝,但也只是隨大流,並沒有什麼新意。
王菲天性自由、率性,機械化的流水作業反而抹殺了她自身的特質。
她成長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北京。
在經濟發達,文化薄弱的香港找不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1991年,心情壓抑的王菲赴美求學。
美國崇尚自由和個性,是個開放、包容的社會。
王菲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後釋放了天性,找回了自信。
次年,她重返香港,走出拘謹的模仿。
開始嘗試屬於自己的風格。
這一次,她終於大獲成功,專輯《Coming Home》是又叫好又叫座。
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讓她紅極一時。
80年代末期,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相繼退隱香港歌壇。
四大天王、王菲等新生代歌手乘勢而上,剛好填補了歌壇的空缺。
王菲作為梅豔芳的接班人,瞬息之間站到了香港樂壇的頂峰。
表面上看她成功了,事實上她當時的影響力僅僅是幾張暢銷的商業歌而已。
和其他流行歌手並沒有什麼差異。
如果,一直停留在唱流行歌的階段,王菲很難成為華語樂壇數一數二的天后級人物。
那麼,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她的歌后之路呢?
王菲曾退隱將近6年的時間,復出後一口氣舉辦了5場演唱會。
她一場演唱會的出場費高達650萬,每場演唱會都座無虛席。
演唱會上,她不願多說話,說的最多的就是謝謝、謝謝。
在更新換代極快的娛樂圈,一個普通的歌手短時間不露面,都可能會被人遺忘。
王菲退隱多年,卻依舊擁有如此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受人追捧呢?
在香港的前幾年,王菲受制於流水化作業的音樂環境。
一切都得聽從公司的安排。
穿什麼樣的衣服,做什麼樣的造型,舞臺上的一顰一笑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根本沒有自由發揮的餘地。
從美國歸來之後,她找回了自我,做回了自己。
「我像是一顆棋,進退任由你決定」——《棋子》
《時代》周刊曾說:「王菲是一個勇敢做自己的人,這種勇敢令她成功」。
王菲的魅力不僅在於獨特的天賦,更在於她特立獨行、冷傲不羈的個性。
面對媒體,大部分明星都會走親和路線迎合媒體,表現出友好的一面。
王菲卻反其道而行,她有稜有角,面對媒體的提問,常以不知道、我沒想過等作答。
當媒體再三追問她個人的隱私,她甚至會拍案而起說:「關你什麼事」。
王菲率性而為的個性,成為了媒體眼中的另類。
她越不配合媒體,媒體反而對她越有興趣。
她不親近歌迷,因為對她而言,歌迷是陌生人。
她講不出「想大家」這麼肉麻的話,但歌迷卻偏偏喜歡她的真實。
有人說,王菲這種反其道而行也是一種成功的包裝與公關。
不過,她骨子裡的那股孤傲,卻不是假裝出來的。
童年,造就了王菲的性格。
父親是煤礦工程師,常年在外地工作。
母親也常常在外演出,一家人聚少離多。
孤獨的童年經歷,讓王菲沉默寡言,不善溝通。
她曾說:「我從來不覺得自己酷,酷只是人家對我的感覺。我對陌生人不太懂得如何去交流,所以我一旦不說話,別人就認為酷了。其實我也會笑,也愛玩,有時候我會想,在語言的圍牆裡,我成了孤獨的人。」
與人相處,王菲堅持自己的個性,對待音樂她也同樣高呼「不討好市場,只討好自己」。
1994年,她推出專輯《討好自己》。
不再一味討好市場,引來樂評人感嘆「一線女歌手出這樣的專輯真是罕見」。
能夠從一般流行樂歌手中脫穎而出,一方面源於王菲本身的才華與個性。
除此之外,有一個人對王菲音樂風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男人,就是黑豹樂隊的主唱,竇唯。
竇唯是中國比較早的,系統化研究西方音樂的搖滾先鋒。
他的音樂才華有目共睹。
90年代,竇唯和張楚、何勇並稱魔巖三傑。
三個人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一場搖滾演唱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遇見竇唯之前,王菲已經在香港紅極一時。
但在音樂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和竇唯、張亞東等人的合作才讓她逐漸走出困境。
逐漸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音樂風格。
從專輯《天空》、《討好自己》、《di-dar》到《浮躁》。
竇唯的名字貫穿其中,尤其是《浮躁》這張專輯。
王菲摒棄了世俗化的商業操縱,完全不考慮市場需求,追求自我風格的形成。
雖然銷量差強人意,但這張專輯卻讓她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
事業上順風順水的同時,王菲也迎來了愛情。
她和竇唯相戀,結婚,生子。
1998年,巡迴演唱會,王菲演唱了竇唯的成名曲。
竇唯在背後打鼓,夫妻二人配合默契。
這次演唱會,是王菲和竇唯唯一一次公開合作表演。
令人震撼的是,這次演出結束後一年,這對音樂璧人分道揚鑣。
1994年,王菲唱過一首歌《出路》,由她自己填詞,竇唯編曲。
這首歌裡,她用歌詞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擔憂。
「我唯一相信愛情,渴望有個幸福家庭,可算命的說,我們的婚姻,並不那麼如意,說你到40歲的時候會有外遇,這讓我擔心,真令人擔心」。
王菲的婚姻的確並不如意。
她和竇唯離婚,難道真像歌詞所說的那樣是因為外遇麼?
電影《天下無雙》中,王菲飾演公主無雙。
她至情至性,追求天下無雙的愛情。
貴為公主的她,與梁朝偉飾演的小混混阿龍相戀,但卻遭到太后的阻攔。
阿龍離開後,無雙開始瘋癲,把自己活成了阿龍的樣子。
電影裡,無雙愛一個人不問對方的出身,愛了就不顧一切。
現實生活裡,王菲對愛情的態度也同樣如此。
王菲和竇唯相識的時候,各自都有戀人。
王菲的男友是黑豹樂隊的鍵盤手欒樹。
竇唯的女友是歌手姜昕。
雖然如此,王菲和竇唯兩個才華橫溢,不善言談的人被彼此深深吸引。
二人和各自的戀人坦白分手,最終走到了一起。
他們的相戀,在香港娛樂圈掀起了不小的風波。
當年,王菲憑藉《容易受傷的女人》走紅後,名利雙收。
竇唯在黑豹樂隊擔任主唱也紅極一時。
但在香港媒體眼裡,兩個人的經濟地位相差懸殊。
王菲在香港住的是豪華別墅。
竇唯在北京住的卻是最普通的民宅四合院,上廁所都得走很長的路。
有些媒體曾抓拍到王菲從竇唯家裡出來倒痰盂的照片,在香港娛樂圈引起了轟動。
對此,王菲卻並不在意。
她在接受《明報周刊》時回應:「為愛付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別人譁然,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事兒。」
王菲和竇唯奉女成婚,他們給女兒起名竇靖童。
王菲曾經在香港改名為王靖雯。
竇靖童寓意為竇唯和王靖雯生下的孩子。
後來,夫妻共同合作,特意為女兒寫了一首歌《童》。
一家三口甜蜜溫馨。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表面上的風平浪靜,背後其實早已暗藏危機。
王菲的事業重心在香港,竇唯的事業主要在北京。
兩個人,各有各的活動,長期兩地分居,他們的感情也逐漸冷淡。
這個時候,竇唯的身邊多了另一個女人的身影,攝影師高原。
有一次,王菲突然回京,回到四合院之後,直接抓到了竇唯和高原。
雖說被抓個正著,但王菲並沒有提出離婚。
王菲返回香港工作後,竇唯接著和高原膩味。
1999年,竇唯和高原在日本遊玩,面對媒體坦言高原是自己的愛人。
幾個月之後,王菲和竇唯離婚,這對音樂璧人最終分道揚鑣。
對於這場婚變,竇唯一反低調頻頻接受媒體訪問。
而王菲,這個在婚姻中遭到背叛的女人,卻始終一言不發。
或許,王菲也沒有想到,1994年的一首《出路》,還真應驗了。
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切來得那麼快。
不少人都覺得,經過這一次婚姻的傷害,王菲肯定不會再輕易步入婚姻。
果然,情海幾經沉浮,時隔6年,王菲又一次步入婚姻。
2005年,王菲和李亞鵬喜結連理。
隨後,她退隱歌壇做起了家庭主婦。
這一次的歸宿,歌迷們為她感到高興,但好景不長。
2013年,王菲李亞鵬離婚。
離婚真相,外界不得而知。
王菲在微博上寫道:「這一世夫妻緣盡至此,我很好你也保重」。
王菲和李亞鵬離婚之後,外界曾一度傳出王菲要出家的消息。
但事實證明,即使年近五十,王菲的內心依然保持著對愛情的追求。
就像多年來她骨子裡的那份高傲、不與世俗妥協。
2015年,王菲和比自己小11歲的謝霆鋒墜入愛河。
兩個人曾在2000年的時候,相愛相知。
後來,因為張栢芝的介入而分手。
誰承想,十年後兩個人都離異單身,又一次重燃愛火。
王菲,依然是那個王菲。
愛情對她而言是永恆的追求,就像她飾演過的無雙公主一樣。
渴望天下無雙的愛情。
高曉松曾評價王菲說:「在今後的這一代女歌手中,王菲是鶴立雞群的」。
她唱出那些心靈,唱出那些時代,她就是這個時代的女人。
匆匆幾十年,王菲的對手們早已改朝換代,只有她屹立不倒。
她將音樂與自己的人生融為一體,唱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味道。
她的音樂和她本人一樣,充滿魅力令人難忘。
而她自己卻只留下了淡淡的一句「如果有一天我不唱歌,我希望大家忘了我」。
圖片均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