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Sweet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來自專輯東方婦產科學論壇會議報導
專家解讀昆士蘭產科VTE防治指南
孕媽懷胎九月,一朝分娩,以為終於鬆了一口氣。然而,這個殺手卻可以在一瞬間奪去人的生命——肺栓塞。
早有新聞報導,廣州一名二胎媽媽月子期突然在家暈倒,當救護車趕到時,已經沒有心跳呼吸。
圖源 微博
孕產婦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5倍,且今年的疫情導致大多數孕產婦外出活動減少,理論上,孕產婦發生VTE的概率會更高。
8月15日,在第四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母胎論壇上,來自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程蔚蔚教授解讀了2020昆士蘭臨床指南,仔細講解了其中關於圍產期VTE的評估、預防、用藥推薦。
VTE隱匿又危險,防治很重要!
VTE分為2種情況——深靜脈血栓、肺栓塞。
深靜脈血栓:單側腿部疼痛,四肢腫脹,小腿圍增大(2cm以上),體溫升高,淺靜脈突出,凹陷性水腫。
肺栓塞:呼吸困難,心悸/心動過速,胸痛,咯血,呼吸過速,低血壓,虛脫。
VTE有3個特徵:高發病率、高致死性、高隱匿性。
尤其是肺栓塞,相當危險,可以導致猝死,而且很多都是死亡後才發現肺栓塞的。
而孕產婦又是VTE的高危人群。由此,如何評估孕產婦的VTE風險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
新版的昆士蘭指南列舉了圍產期發生VTE的高危因素,並賦予分值。
其中,分值最高為3分,「與手術相關的單次VTE」、「分娩中轉剖宮產」和「剖宮產伴子宮切除術」被賦予最高分。
程蔚蔚教授指出,分娩中轉剖宮產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會發生VTE的高危因素,如制動、脫水、血管內皮損傷等。因此,分數會更高。
新版昆士蘭指南指出,針對孕產婦的VTE評估應該貫穿整個妊娠期。
在產前住院期間,要重點評估是否有妊娠併發症、長時間不活動的風險。
產時,在麻醉選擇上應該謹慎。
同時,要評估產時或產後6小時內風險,並調整VTE預防計劃。
尤其是,產後的21天是妊娠期VTE發生風險最高的時間段。直到產後13-18周,女性的VTE發生風險才能降低到一般人群。
防治VTE,究竟該怎麼做?
針對使用風險評估表的患者,新版昆士蘭指南整理了產前、產後的風險得分及預防要點。
注意:
產後風險得分=產前+產後的得分。
不論產前、產後,所有得分情況都建議產婦儘早活動,並且避免脫水。
針對風險較高的人群,首選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進行預防。如果患者的腎功能損害,或可考慮使用普通肝素(UFH),且減少劑量。
與ACOG、RCOG、舊版昆士蘭指南一致,新版昆士蘭指南不建議物理預防方式如加壓裝置(如IPC、SCD)、彈力襪(GCS、TED)單獨用於預防孕產婦VTE。
物理預防方式僅推薦在藥物預防禁忌情況下或聯合藥物預防使用。
藥物選擇有門道
程蔚蔚教授總結了目前各個指南對於孕產婦VTE預防性用藥的建議,並且針對這些用藥進行了解釋。
點擊查看大圖
UFH:UFH不是預防孕產婦VTE的一線用藥。如果使用需要根據監測指標調整UFH的劑量(RCOG推薦檢測血小板,ACOG推薦監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華法林:推薦使用華法林用於產後的延長預防。
阿司匹林:不推薦在產科使用。
磺達肝癸鈉:對無法使用肝素的患者推薦使用。
口服抗凝藥:妊娠期、哺乳期都避免使用口服的抗凝藥。
對於產後預防用藥時長差異,新版昆士蘭指南建議多學科小組綜合討論後再定,且針對產後總分≥2分的患者,繼續應用7d-6周。
出血風險也不可忽視
新版昆士蘭指南指出,產科VTE預防的同時應該關注出血的風險。有以下情況的時候,需要酌情處理。
如果產婦發生了VTE,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妊娠期、哺乳期的安全性問題。儘量選擇不影響胎兒、不影響母乳餵養的藥物。
孕媽們要怎麼做?
再次強調,產科VTE的危險性很高,且會給孕媽們帶來很深的痛苦,甚至是生命危險。
孕媽們防治的要點在於:
1.儘早活動。國內對懷孕、坐月子的誤區就是——不要動,這是錯誤的。
長期不活動,血液流速緩慢,形成血栓的風險增高。開篇新聞中的孕媽就是因為月子期間不活動,導致肺栓塞。
2.避免脫水。這裡重點說說產後發汗,有些不良商家利用中醫概念進行營銷,實際上百害而無一利。
產後發汗會在一個高溫的密閉的環境中,導致身體內的水分喪失,造成脫水,這也會增加VTE的風險。
產科VTE的危害極高,發生隱匿,一定要遵從全程評估的原則。
孕媽們也千萬不要輕視,遵醫囑,早日下床活動,才能降低風險呀!
本文首發: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報導專家: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程蔚蔚
本文整理:Sweet
原標題:《產婦月子內在家猝死,這件事所有女性都要注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