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坐月子時,產婦若少做3件事,堅持42天,可能有助產後恢復

2020-12-21 陳小姐說汽車

產婦的生產方式一般是順產和剖腹產兩種,很多孕婦都希望自己能以順產的方式生孩子,這不僅對自己產後的恢復,對寶寶的健康發育也有好處,但是,順產也需要符合條件,而對於剖腹產手術的產婦,坐月子的時候最好少做這三件事,堅持42天,也許在產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剖腹產坐月子時,如果產婦至少做三件事,堅持42天,可能有助產後的恢復。

1,請儘量不要從家裡出來。

坐月子期間,懷孕的媽媽不應該外出,平時可以躺在床上休息,或者從床上走,但是外出的話可能會被冷風襲擊,特別是冬天,空氣很冷,不應該出門,我經歷過太多的痛苦和陣痛,骨頭的縫隙也有一定程度的打開,骨頭的縫隙沒有打開的話會被冷風吹到,也可以接觸冷水,其實剖腹產手術的產婦也應該避開冷風,請不要碰水,月子出來後,請不要馬上出門,或者觸摸冷水,42天後做這些事情比較好,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一定會努力的。

2,請儘量不要蹲著洗衣服和尿布。

剖腹產後可能會有大量的出血,我身體特別弱,包括刀口在內正在慢慢恢復,所以需要充分的休息,可以恢復到身體各方面,所以,月子之間請不要勉強,請不要一個人做家務,有可能拉肚子的傷,極大地阻礙傷口的癒合,另外,蹲下的話子宮會下垂,可能會引起腳痛和腰痛,年輕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但是上了年紀後,經常會在下雨天腰痛。

3個月後出生比較好。

大家都知道,懷孕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在這期間對於丈夫的生理需求,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到了妊娠中期,也許適當的同室比較好,剖腹產手術後,雖然說產道沒有受損,但是子宮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應該避開同一個房間,不容易引起婦科炎症,也不容易引起婦科炎症。

即使是剖腹產,也要一天坐在月子上,比起安產更需要注意,另外,如果月子出來了,請不要急著損害健康,你最好推遲,請在42天內避免這三件事,那樣的話,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

相關焦點

  • 不想落下月子病,產後應立即做3件事,否則月子坐再好也補不回來
    但是從孩子落地的那刻起,寶媽就要注意,這三件事必須要儘快做到。 (2)到家後,要儘量多躺,尤其是剛生完的前一個星期,一定要以平躺為主,儘量少彎腰或者長時間抱著孩子,給寶寶餵奶時要選擇舒服的姿勢,保護好自己的腰部。 (3)注意坐月子的時間,很多人概念裡是30天就夠了,但其實身體和子宮的恢復需要42天,所以有條件的最好能坐滿42天月子,這樣也能讓身體得到更高的恢復。
  • 產後24小時有3件事,比坐好月子更重要,別因為馬虎落下病根
    如果寶媽在產後24小時內,沒有做好這3件事,即使之後月子坐的再好,恐怕也是徒勞。 產後必做第一件事:注意排氣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都可能出現腸道粘連的情況,所以都是需要排氣或排尿的。
  • 產後24小時內及時完成三件事,即使不坐月子,往往也不易落病根
    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坐月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都會通過這一方式來促進產後修復,但是不少寶媽發現,自己明明已經規規矩矩的坐了42天月子,但是產後恢復卻不太理想,對此,醫生表示,可能是產後24小時內沒有及時做好三件事
  • 產後恢復24小時,剖腹產媽媽多做7件事,坐月子恢復會更好
    如果產後24小時內,產婦能夠得到專業的護理,不僅母乳來得比較早,還可以緩解產後焦慮和不安,讓新媽媽有足夠的信心和體力去照顧寶寶。雖說都是生孩子,剖腹產媽媽的護理還是有一點特殊的。以前的人總覺得剖腹產後不能下床,不能吃飯,其實這些觀念早已過時了。
  • 剖腹產和順產坐月子有講究,弄錯了方式,身體恢復慢還遭罪
    從西漢開始就有「月內」的說法,是指孕婦需要在產後一個月進行調整和修養,讓身體得到恢復,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坐月子」,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變成一個傳統一直被傳承。
  • 剖腹產媽媽月子餐飲食要注意什麼?產後怎麼樣吃才恢復得快?
    如果媽媽們是剖腹產分娩的,那麼坐月子的時候就有更多東西要注意了。剖腹產比起順產對媽媽們的身體傷害更大。剖腹產不同於順產,特別是飲食要注意的就更多了。那麼剖腹產媽媽產後飲食調理要注意什麼呢?剖腹產飲食有什麼禁忌呢?剖腹產後什麼是不能吃的呢?
  • 剖腹產後月子餐吃什麼 剖腹產後月子餐吃什麼蔬菜
    產後腰酸背痛的症狀這時候要及時緩解,建議食用麻油腰花減輕腰酸背痛的不適。在炒麻油腰花時可以加入杜仲,提高效用。3、產後第三周時惡露大已排盡,這時候就是大力進補補氣血的時機。而進補最常使用的食材就是麻油雞。傳統上坐月子煮的麻油雞多半食用母雞,也有人使用烏骨雞。雞肉能夠補益五臟、養血補脾、強脾胃、補腎、助陽補虛以及活血止痛等功效。這時可以開始吃催奶食物了。
  • 剖腹產和順產的產婦,坐月子方式有不同,可別弄錯了不然會受罪
    坐月子是中國寶媽必經的一個階段,能幫助分娩後元氣大傷的產婦恢復身體機能。 坐月子並非只是一個月的時間,基本上要在42天左右,能差不多讓身體恢復有所好轉,坐月子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產婦牢記並遵守,畢竟月子坐的好不好,關乎後半輩子身體健康。
  • 產後別偷懶,這3件事越早做越好,比坐月子更有好處
    一些人說,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坐月子,所以身體沒有修復的很好。其實很多產後除了要坐月子,這三件事也非常重要,還有女性不知道。 產後別偷懶,這3件事越早做越好,比坐月子更有好處 1.要儘快的排氣 現在很多剖腹產的孕婦媽媽,剛剛做完剖腹產手術的孕媽,一定都會要喝一些順氣的湯水,像蘿蔔湯之類的,因為喝了順氣的食物呢,孕媽們就可以進行排氣。不然的話孕媽就會感覺腹部脹脹的,非常難受。
  • 梁安琪五次剖腹產,卻從不坐月子,背後原因是每個女人的渴求
    奚夢瑤爆料婆婆5次剖腹產都沒坐月子,言語之間儘是羨慕,網友:佩服那一代人最近奚夢瑤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和好友包文婧聊到了產後身體狀態的話題。包文婧感慨自己是順產生的孩子,不僅生產時的劇痛讓人無法忍受,更加讓她覺得難過的是產後的身材走樣。
  • 【愛家佳月嫂】坐月子坐30天和坐42天有什麼區別呢?不清楚這些,月子算是白坐了!
    如果月子期間能正確調養,還可以達到改善自身體質、調養氣血、調整心態的效果。傳統上將產後1個月稱為「月子」,從字面意思看來,休養一個月,即30天,但是如今從科學的角度上說,產後坐月子為42天最佳。關於產後坐月子是30天還是42?大家都各抒己見。那麼,坐月子只坐30天和坐滿42天的產婦,有什麼差別呢?醫學上把坐月子稱為產褥期,指的是生孩子之後的6周時間,也就是42天。
  • 產後42天要做複查?這4個項目必做,順產和剖腹產都要檢查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寶媽會覺得生完孩子之後就「萬事大吉」了,但其實坐月子以及之後的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產後7天的二胎媽媽坐月子時起夜猝死!罪魁禍首竟是...
    最危險的要數產後第一周,因為這時產婦動得最少!此外,患上產後肺栓塞也與坐月子時的飲食相關。很多人坐月子的時候不吃或少吃蔬菜,且大量實用姜醋、肉等高蛋白食品,這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張玉潔給出了如下建議:✔剛生完寶寶的媽媽4-6小時後應該儘量下床運動,如果實在疼痛(特別是剖腹產生媽媽們),陪同的家屬們可以幫產婦捏捏腿腳,讓產婦保持血液暢通。✔坐月子期間,不要長期坐著或躺著,每隔一個小時得起來走動一下,或做一些有益的運動。
  • 做月子app哪個實用?產婦必備5款坐月子APP,幫你省下月嫂錢!
    今天小編就整理了產婦必備5款坐月子APP,照著做,幫你省下月嫂錢月子寶典月子寶典軟體是一款好用的月子護理app,有豐富的月子食譜,讓產婦可以在孕期吃的健康,有詳細的剖腹產和順產小貼士,還有眾多寶媽的育兒乾貨。是專門為新媽媽坐月子和帶寶寶準備的應用。
  • 坐月子第二周飲食|產婦產後月子餐吃什麼合適?
    坐月子期間月子餐講究所謂的「清——調——補」三個階段,根據身體的變化適時進行月子餐的調整,才能讓營養更好地被吸收,也有助於媽媽的身體康復。那麼在產後的第二周,媽媽們月子餐吃什麼更合適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坐月子要多久 坐月子要多久完全恢復
    坐月子要多久產後多久可以同房呢?這個問題恐怕寶爸更迫切想知道吧!在寶媽懷孕的這段時間裡,寶爸也壓製得夠久了,寶寶出生後,寶爸怕是開始蠢蠢欲動了。小編在這裡可得提醒一下,忍都忍了那麼久了,也不差這點時間,請等寶媽的身體和心理完全恢復了,再做你想做的事吧!
  • 惡露排不淨,可能有3個原因,產後做好這4件事排出惡露一身輕鬆
    惡露看起來淋漓不盡很煩人,卻也可以反映媽媽的身體恢復情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幫手。惡露排不淨,可能有3個原因36歲的小華剖腹產一個8斤大閨女,懷孕到生產,小華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感嘆歲數大了想生個孩子都費勁。
  • 坐月子30天和42天有啥區別?沒坐「長月子」很吃虧,傷害不可逆
    子宮恢復期需要42天,30天很難恢復如初之所以醫學上規定的產褥期是42天,主要是根據臨床證明,產婦子宮要恢復到懷孕之前的狀態,所需的時間至少要6-8周,而恢復慢的時間會更長。而如果只是坐30天的月子,那么子宮是很難恢復如初的。
  • 謝娜堅持坐月子42天不洗頭,袁詠儀天天洗,如今狀態差距明顯
    袁詠儀坐月子期間天天洗頭,謝娜42天不洗,月子期不要任性隨意在一期明星寶媽的綜藝節目上,寶媽們聊到了坐月子的話題,袁詠儀和謝娜針對「坐月子洗頭」這件事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很明顯,她們的做法完全相反:謝娜月子期間從不洗頭,袁詠儀每天洗頭。
  • 婦產科醫:產後的42天,媽媽和寶寶要來醫院做這些檢查,很重要
    生完寶寶後,醫生會囑咐媽媽,在產後42天要再回到醫院做一個檢查,很多媽媽會一頭霧水,寶寶都出生了,還要回來再做檢查,真的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