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科技廳公布了2021年度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名單,「縉雲縣黃茶特色農業科技園區」成功入選,麗水縉雲也憑藉該項目在省農業科技園區創建中實現了零的突破。
「縉雲縣黃茶特色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位於縉雲大源鎮龍坑村,這個遠離城市,只有一條單向通行的黃泥路的村莊,因為黃茶,成功點綠成金。
「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回憶起這座邊界村的巨變,大源鎮黨委書記胡雄俊心裡喜悅與慶幸並存,他說,「五年前,在村民並不看好的情況下,鎮裡開始在龍坑村重點推廣黃茶產業,其中的艱辛鮮為人知。」
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源鎮就是縉雲有名的綠茶種植地,但由於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大源缺乏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大源綠茶的名氣一落千丈,逐漸被市場淘汰,茶山也逐漸荒廢。但許多農戶種茶、制茶、炒茶的手藝都還保留著。
2017年,瞅準了黃茶產業的前景和自身優勢,大源決定復興茶產業。省科技特派員李強是大源發展黃茶主要推動力之一。他告訴記者,「大源的生態、地理、制茶歷史等條件,都非常適合高品質黃茶種植。」
萬事俱備的大源,只差東風來激活村民的種植熱情。村裡先將在外經商的鄉賢鄭國楊引回故鄉創辦起黃茶龍頭企業——縉雲縣龍源茶葉有限公司,並將閒置的900多畝荒山流轉至村集體,開始了發展黃茶產業的五年徵程。2019年,該村的黃茶產值已超過600萬元,人均增收6000多元,預計三年內產值將破千萬元。
鄭國楊告訴記者,從不願種到試著種,再到如今爭著種,黃茶已經成為了該村百姓的脫貧致富產業。村民李國忠去年一年僅種植黃茶,就增收6萬餘元,他笑著告訴記者,「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龍坑村黨支部書記胡澳瀛表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是全省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是農業科技資源集聚的重要平臺,目前園區建設如火如荼,核心區示範基地1500畝噴滴灌工程項目完工,2000多平方米標準化加工廠(中試車間)建設完成和2條連續化加工生產線都正在建設中,園區建成後,將成為基礎完善、科技領先、業態多元、功能多樣的茶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
目前,縉雲已建成黃茶基地1.3萬畝、產值1億餘元,連續4年名列全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91位。從發現一株黃化茶樹單株,到育成省級茶樹良種,繼而形成一個新的特色產業,縉雲黃茶產業農業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