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百歲老人沈祖約
英語說得666,退休後
還自學日語、俄語、西班牙語,
妥妥的學霸,
看了自愧不如!
沈祖約,1918年出生,今年103歲,是麗水市蓮都區人。1978年從縉雲中學退休,曾在中央大學生物系就讀,參加過抗日戰爭,1945年抗戰勝利後退伍。
工作後,先後在長沙湘雅醫學院(外資企業)、原處州農校(麗水林校前身)、麗水師範、縉雲中學任教,直至退休。
1948年,沈祖約老人從長沙回到麗水,放棄杭州大學教書機會,接受聘書在松陽縣西屏鎮任處州農校教導主任。一年後,在麗水三巖寺任處州師範農業聯合學校教導主任。1951年,前往縉雲中學,先後教過生物、化學。直到1968年,當時的縉雲中學缺少英語教師,沈祖約老人毛遂自薦,成為了麗水最早的一批英語老師。
作為英語教師,沈祖約老人學習英語是愛崗敬業,但退休後依舊樂在其中,不斷自學語言,是真正的好學。
沈祖約老人學習語言的故事,要從建國初期開始說起。當時,為了學習俄語,他買來唱片和詞典,學了一陣子。後又開始學習日語,相當認真,還翻譯了一本黑柳徹子的兒童小說《窗邊的小豆豆》。
退休後,老人又開始自學日語、西班牙語和俄語,會說英語和日語,能看懂基礎的西班牙語和俄語。如今住進了醫院,還不忘學習,一手舉著放大鏡,一手翻閱詞典學習語言,床頭放著一本本書。
照顧老人的護工告訴記者,這些書都是老人的兒子買來送到醫院的。老人非常珍惜這些書籍,每次看完書,都會將書本一本本放置整齊。
沈祖約老人有一個好習慣,每次看書時都習慣做筆記,筆記本上記得密密麻麻。二兒子沈志明告訴記者,每次去醫院看老父親,除了帶上補品和水果,還要帶上父親的「精神食糧」:書本、筆、筆記本。
說起自學西班牙語的經歷,沈祖約老人的二兒子沈志明告訴記者,老人是為了外孫女才去學的,當時外孫女想要去西班牙留學,當沈祖約得知此事後,他自學了基礎的西班牙語,初心就是為了教會外孫女。
沈祖約老人共育三兒一女,小女兒在3歲時不幸夭折,老伴和小兒子已去世多年,二兒子現定居北京,平時和大兒子住在一起。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早上7點前起床,吃完早飯,就搬著一堆書去陽臺看書,上網,傍晚再把書搬進來放好。
沈祖約不僅自學語言,時髦的他甚至會用電腦和手機,打字還很溜。老人非常關注時政新聞,每天必看,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重要。
沈祖約老人的好學和求知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孩子,大兒子受到父親的影響,曾任職石牛公社白橋大隊白橋小學教師,二兒子平時也非常喜歡看書。
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
生活習慣好,
愛看書,愛學習
不抽菸,不喝酒
保持良好心態,
家庭和睦,熱愛生活。
上進之心,人皆有之。
可103歲還在堅持學習,
實在令人佩服!
老人的好學之心,
值得所有人學習!
來源:麗水網
記者 藍敬 通訊員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