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一棵草何其渺小,風一吹它就彎了腰,可草總是結伴而生,相視著彼此微笑……你看陰霾正在被趕跑,陽光穿透雲層來照耀,無數的人勇敢微笑,堅信明天會更好……」18歲溫州女孩包珍妮為「復學第一課」戰疫主題曲創作歌詞。6天前,這個抗疫主題MV在「學習強國」平臺上播出。昨天,記者對話珍妮,聽她講述歌詞背後的故事。
據「學習強國」平臺上的介紹,為配合全國中小學「復學第一課」活動開展,中宣部宣教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共同錄製了一個抗疫主題MV。該主題MV由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和各地中小學生共同參與錄製,以「小草」的堅韌形象展現頑強生命力。
MV的歌詞創作者包珍妮從小就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卻憑藉唯一能動的大拇指堅持創作,寫出數十首詩歌和歌詞,還出版了個人詩集,曾被稱為「勵志作詞人」。珍妮此前創作的《故鄉遊》被歌手毛不易在比賽中演唱。
說起「復學第一課」戰疫主題曲,珍妮說,今年2月29日,她接到央視導演的電話,稱她此前為《經典詠流傳》創作的歌曲《草》振奮人心,希望她能以抗疫為主題重新創作歌詞,將重新演繹。此前版本的《草》根據白居易所寫的詩《賦得古原草送別》改編而成,珍妮寫的是SMA患者群體的故事,也是她自己的故事。
珍妮接到邀請後,先後交出了兩稿,但並不滿意。「導演說,歌詞還需要更有力量感和細膩的情感。」珍妮說。然而到了3月6日,珍妮卻因氣切套管損壞,不得不做氣切口擴大手術,暫停創作。
珍妮的爸爸包宗鋒仍記得女兒當時的不言棄:「她手術剛做完,臉上還掛著眼淚,但回到重症監護病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給她拿手機,她說要寫歌詞,我看了真的很心疼。」術後回到家後,珍妮又沉浸在創作中,終於寫出了現在的版本。在這個新版本中,《草》的歌詞有了更豐富、宏大的擴展,展現了戰疫時刻中華民族愈挫愈勇,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可貴精神特質。
珍妮回想說,後來的創作也受這次手術影響,因為去了一趟醫院,她對疫情防控感觸更深了。她看到醫院裡的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大家進入醫院都要測體溫,防控很嚴格,感受到了大家共同抗疫的不容易。
《草》重新演繹版本播出後,她看到網上評論一片「感動」,她感到一切堅持都很值得。「在特殊的疫情時期,我們能通過這首歌傳遞力量,這就是這首歌存在的意義。」珍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