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入門知識

2021-02-09 電子琴之家

電子琴入門知識

1、彈奏電子琴必須有正確的姿勢 

一、身體姿勢

1、手的各部位要自然放鬆,切忌僵硬。

2、大臂(上臂)自然下垂,小臂與手腕、手背成水平線。

3、手指自然微微彎曲,最後一節與鍵盤垂直。

4、大拇指用外側觸鍵,其它指用指尖肉部觸鍵。 

5、彈電子琴手指的力度要稍輕,不宜採用演奏鋼琴的力度重觸鍵。因為演奏者演奏一般電子琴,觸鍵力度的大小並不影響音量(比較高檔的電子琴對力度大小也能反應,不在此例)。 

6、手指過於放鬆、甚至輕飄飄也是不正確的,因為這樣有時會由於按鍵過淺,沒有撥通電子振蕩器電路而無音,用手的自然重量比較合適。

   以上這些文字上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感到不形象,不具體,有條件的網友,最好還是請老師或懂行者給你示範為佳。

 二、五指原位練習 

    C大調及a小調彈奏入門訓練  C大調、a小調的淺易曲子一般不用彈黑鍵,學習彈奏一般都由此練起。首先作右手原位的練習:手指自然地彎曲,大拇指放在C調的中音DO(1)上,一個手指對準一個鍵,照著練習上的指法來彈。

一、五指原位練習

(一)   練習步驟

1.  右手五指原位練習單音,先練斷奏後練連奏。

2.  加上自動低音的五指原位練習,先慢後快,要求按節奏的速度彈奏。

3.  學習大三和弦的標記法,進行左手大三和弦的練習

4. 雙用混合練習:右手彈旋律,左手彈指定的大三和弦並選擇好指定的音色和節奏。

 (二)右手單手原位練習

      先作右手在原位的斷音練習。從這裡開始,你將接觸到較多的五線譜曲子。如果你已經懂得看了,開始用的曲譜對你來說簡直是「小兒科」;如果你不懂,那就得補學點看譜的知識了(附:五線譜常識,供不懂看譜的補學)


電子琴的第一節課


1、打節奏,先學四分音符的打法,拍一下手嘴裡唱一個「tang」。注意三點

     一是:拍一下手要分成兩個部分:合-分時間上要相等。二是:拍手速度要均勻。三是手嘴一定要一致。

       再學二分音符的打法,拍一下手,雙手不要分開停頓一下,拍手時間和停頓時間相等。嘴裡唱「tang--ang」.時間剛好是四分音符的兩倍。

     最後學全音符,拍一下手,然後雙手不要分開停頓三下,拍手時間和停頓時間相等。嘴裡唱「tang--ang--ang--ang」.時間剛好是四分音符的四倍。 

       

電子琴第二課:認識五線譜和音符的高低


關於五線譜的構成:五線四間在一般的樂理書裡都有介紹,這裡不再多講,這裡著重講一下我們最初應該認識的幾個音符,如上面的圖示:把你的左手手指放平伸出代表五線譜,那麼do re mi fa so 這五個音在五線譜上的位置可以在手上記憶。 


第三課 學習鍵盤

要彈琴首先要把鍵盤認會

   首先能熟練的找到六個do 和中央do ,然後從中央do 開始往右邊連著數5個白鍵,它們分別是我們上一節課在手指五線譜上認會的do  re  mi  fa  so 這五個音符。

電子琴第四課

   從這一個課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彈琴了,電子琴的彈法是借鑑鋼琴的彈法,也是從斷奏法開始練習,但不要用太大的力量,具體彈法請參考本站鋼琴教室入門階段第一課的要求。下面我們彈奏這首《拍皮球》。注意二分音符手不要拿起來,嘴裡數二後手再抬起。要求:把電子琴的進行曲節奏打開,速度調至50至55。嚴格按照節奏彈奏。

第五課、學習 fa so 的彈奏方法

   本課彈奏高音譜號的第一間的fa和第二線的sol,很多學員剛開始分不清,在彈《下山》《日落》時特別注意,要用斷奏法。以下幾首樂曲練習時都要打開進行曲節奏,速度60左右。

第六課、學習電子琴的單指和弦

這一課學習C   G  兩個和弦。樂譜下載後即可放大。

第七課、學習單指和弦 F的彈法

第八課、學習換手位 練習曲目《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九課、繼續學習換手位,複習單指和弦C  F  G

 

簡譜學習入門教程

    所謂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科譜,係指數字簡譜。數字簡譜以可動唱名法為基礎,用1、2、3、4、5、6、7代表音階中的7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詳細。

一、概述

什麼是簡譜?

簡譜是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來記錄音高的一種記譜法,讀過書的中國人幾乎都認識它。這種記譜法的是法國的修道士蘇埃蒂1665年提出來的。後來,將它加以改進和積極推廣的竟然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由於這種記譜法不方便於記錄多聲部的、複雜的音樂,在歐洲幾乎從未普及過。1882年前後,美國人梅森到日本講學時把它傳入日本,19世紀曾有一度在日本學校通用過,不過後來他們也不用了。清朝末年,簡譜通過留日學生傳入我國。1904年,沈心工先生編寫的「學校唱歌法」一書出版,曾風行一時,從此簡譜便在我國普及開來。筆者認為,簡譜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記錄方法,在我國普及和推廣音樂方面曾經而且仍在發揮很大的作用。不過由於它記譜有不少局限,而且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又都不用它,我們應當創造條件推廣、普及五線譜,以利於提高音樂水平及與世界各國進行音樂文化交流。

簡譜概述

和語言一樣,不同民族都有過自己創立並傳承下來的記錄音樂的方式---記譜法。各民族的記譜方式各有千秋,但是目前被更廣泛使用的是五線譜和簡譜(據說簡譜是由法國思想家盧梭於1742年發明的)。
    簡譜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簡單易學的音樂記譜法。它的最大好處是僅用7個阿拉伯數字----1234567,就能將萬千變化的音樂曲子記錄並表示出來,並能使人很快記住而終身不忘;同時涉及其他的音樂元素也基本可以正確顯示。簡譜雖然不是出現在中國,但是好象只有在中國得到非常廣泛的傳播。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
2 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住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
3 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
4 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聲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音樂基礎之認識簡譜

簡譜是記譜法一種。由於它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在記譜、讀譜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國廣泛流傳。

    簡譜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它的缺點。例如記合奏合唱,它就不象五線譜在視覺上那麼清楚,而記鋼琴譜幾乎是不可能的。過去有人認為簡譜簡單、不科學,因而否定了簡譜在現實音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是錯誤的。應該承認:簡譜對音樂的普及和推廣,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簡譜將會繼續發揮它的積極作用,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服務。

    簡譜的創造和發展過程,因為缺乏有關的材料,還不能作準確的介紹。法國的加林(1786-1821)和舍維(1804-1864);英國的格蘭威爾(1785-1867)和葛爾文(1816-1880),在簡譜體系方面,都曾作過研究和整理。我國的簡譜是由日本傳來的。這種體系與舍維的體系已有所不同。按照舍維體系,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短線,都加在音符的上方。然而日本的簡譜到了我國,特別是解放後十年來,又起了許多變化和發展,現在只將現行的簡譜作如下的簡單介紹。

    在簡譜體系中,音的相對高度暖和七個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的。這幾個音的相互關係,除3 4、7 i 半音外,其他全為全音。

標記:1  2  3  4  5   6  7  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圓點,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兩個圓點表示高兩個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個圓點,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兩個圓點表示低兩個八度。要準確地表示音的絕對高度,還要應用調號標記。調號標記是用1=F、1=G……等來表示的。

    為了避免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過多的加點,在合唱、合奏譜中,往往應用移高或移低八度的方法來記低聲部或高聲部。例如:男高音、男低音、琵琶、低胡用高八度記譜;梆笛、板胡用低八度記譜等便是。

    音的長短是在音符後面或下面加短橫線來表示的。

在簡譜體系中也應用附點。但只到四分音符為止;再長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則繼續用增加短橫線來表示。

附點全音符: 1- - - - -

附點二分音符: 1- -

附點四分音符: 1.

附點八分音符: 1.

附點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號是0。為了表示不同長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數目、在0的右面加附點來標記。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 0 0 0 0 附點全休止符: 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點二分休止符: 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點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0 附點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0 附點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橫線) 附點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橫線) 

    長達數小節的休止,可用長休止號。寫在小節內,上面的數目字表示休止小節的數目。僅有長度而無一定高度的音,用X記號來表示,音的長短則用在X後面或下面加短橫線來標記。

    在簡譜體系中不存在譜號問題。它的音高是通過音符和調號來表示的。

    簡譜中的拍號和五線譜一樣,用分數標記,它和調號一起記在樂曲名稱的左下方,先記調號後記拍號。樂曲名稱的右下方則詞曲作者的姓名。

    速度標記和表情術語記在第一行樂譜開始處的上面。

    在多聲部的記譜中,小節線多半是分開的,各聲部單獨記寫。但有的器樂曲的小節線是按照樂器的分組連起來的。不論是分開或不分開,各聲部的小節線一定要上下對齊。

    記譜時要注意音符的空間距離,使小節與小節,拍與拍的距離大致相等,一拍之內音符少的要寫松一些;音符多的要寫緊一些。少於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低音點要記在短橫線下面。

    簡譜體系中音值組合法的規則,基本上與五線譜相同。只是在復拍子中不用代表整小節的一個音符,而用連線把音符按單拍子分組後連結起來。

    休止符的組合法和上面所談情況相同,當然不必再用連線。

    連音記號記在音符的上面,用開口的括弧加上表示連音的數目字來標記。

    簡譜中的移調非常簡單,只要把調號改動一下便可以了。例如C大調的樂曲要移高大二度時,只要把1=C改成1=D便完成了。

    簡譜中變音記號只用升(#)、降(b)和還原三種,重升(×)、重降(bb)是不用的。

    在簡譜體系中,較長的確定的轉調,不用臨時變音記號,而用轉調後的調號來標明。

    五線譜中所用的裝飾音記號、省略記號、力度記號、速度記號基本上都適用於簡譜。

    為了避免代表斷音的圓點和高音點相混,在簡譜中斷音用▽或▼來表示。

    短倚音用小的十六分音符或十八音符標記,寫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並用連線與被裝飾的主要音相連。

    前奏、過門、尾聲和五線譜一樣,用小音符標記,有的也用括弧括起來。

    記寫和弦時,音符下面的短橫線,僅在最低音下記出。

    關於簡譜的記譜法,目前還沒有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以上所談的僅是簡譜中一般最普通的知識,是很不全面的。

五線譜比簡譜好在哪 

五線譜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音樂所使用一種記譜方式。他的歷史相當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紀的四線譜。不過目前的體制,大約是在十六世紀所底定的。
而簡譜的起步較晚,在十七世紀時由法國出現,其後經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紀下才逐漸底定其規格。並傳入日本,再傳入中國。其實大約是清末民初的時候。
目前使用簡譜的,大概以有中國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國樂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於在大陸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簡譜。
對於大多數由業餘開始學國樂的人來說,簡譜還是最先入門的一種記譜方式。而音樂班的學生,如果是從小學起的,則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線譜,沒有使用簡譜。如果是在大一點的,則可能是兩者並用。
所以,以我的經驗來說,有人只會看簡譜,拿到五線譜就得翻成簡譜才看得懂;有的人只會看五線譜,跟他唱首調旋律他還會被搞混了;有人兩種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種看的速度與正確率較高。
第一種人以一般社團的人士居多,第二種則以小學音樂班居多,第三種就是像我們這樣演奏需求較多,或者是社團中比較有心的人了。
有人支持五線譜,甚至完全不知道簡譜是怎麼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則是支持簡譜,認為易學易普及,也沒有什麼是簡譜辦不到的。
我自己的識譜轉變過程:
在這裡,我把我個人的經驗以及看法說一說。也許對於與我有類似習樂背景者,能有些參考的作用。
我從高中學國樂開始,就是看簡譜的。後來到大學,在高市國兼差,以及在戲曲界工作的時間,也都是看簡譜的。
不過這中間,我買了一把長笛,開始試著看線譜。
退伍後,回到高雄考入樂團,擔任中音嗩吶演奏員的職務。由於中音嗩吶與長笛的調性相同,指法除少數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處,所以便在每日翻譜之餘,慢慢嘗試看線譜。由簡單的曲子開始,五線譜發下來後,先克制自己要翻譯成簡譜的衝動。等到指揮一開始下指揮棒的時候,直接識譜吹奏。
當然總有地方比較難些,我就把實在來不及看線譜的地方,翻譯為簡譜,而且是以C調記譜。 
這樣慢慢熟悉,強迫自己看線譜,大約幾個月以後,大部分的樂譜發下來就可以直接識譜了,也脫離了每次發一堆譜就忙著翻譯的緊張忙碌情形。
   後來隨著樂器的使用以及樂團抄譜編曲的需要,逐漸也會看各種譜號(高音,中音,低音)了。老實說常用的樂器就有四五種了(不同調性的同種樂器不算),每種樂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種的簡譜指法,以及兩三種線譜指法,加起來少說也有五六十種指法,的確有些頭痛。
所以有時會出錯是在所難免。不過隨著常用程度不同,出錯的機率也就不同了。基本上愈少換樂器,調號較常用,臨時記號愈少,則出錯的機率也就愈低了。
其他樂器的情況:
    其實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頻頻換笛子還能看線譜,實在是很厲害。若是以法國號、豎笛等等移調樂器的觀念來看,樂譜本身就應該移好調了。也就是說,樂譜記載好用什麼調子的樂器,演奏員照著換樂器後,仍應使用一致的指法繼續演奏下去,而樂譜必須預先移調。
    所以西方管弦樂的指揮就要有很強的讀譜能力,把總譜上面各種不同的移調聲部組織回原來的位置。相形之下,國樂的樂譜不但沒有為移調樂器移調,有些甚至任意採用譜號,造成演奏員額外的負擔。例如許多號稱中音的國樂器實際音高應用高音譜號記譜,而不是聽其名稱就採用中音譜號。有些樂器音區較高,卻仍採實際音高記譜,沒有移調(低八度)記譜,造成識譜的困難。
由此可見,採用線譜雖然是目前專業樂團普遍採用的一種方式,但是國樂界的記譜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演奏員必須花費額外的精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移調的管樂器,如笛子以及傳統嗩吶,在使用線譜上有著上述的移調問題。至於其他大致是固定音位(揚琴、笙),固定定弦(其他大部分的拉弦、彈撥)樂器,則問題比較少。
向我自己也拉二胡。只要花大約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可以看線譜拉一些合奏曲了。不過這還關係到我已經會看其他樂器的五線譜,以及我對於二胡指法也頗熟悉,也許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身上。但是以我自己的感覺,比起要時常換樂器的來說,這些定音定弦樂器,用線譜的障礙比較小些。
心中識譜的方式:
前面說過有幾種人,所以也就有幾種不同的識譜方式。
對於只會看線譜,不會看簡譜的人,大都是自幼接受固定調線譜的觀念,所以一時難以理解首調的觀念,自然也就不容易使用簡譜了。如果當初使用的是首調線譜的觀念,應該會容易些。
   不過我想大多數人關心的,還是原本看簡譜已經習慣了的人,如何看五線譜?
    我個人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重點則在於個人對於首調的體認程度,以及對於固定調五線譜的視唱聽寫能力。
   簡單的說,就是視唱聽寫是偏向首調?還是固定調也可以?
   愈是偏向首調感,愈會有翻譯的動作。即使是沒有用筆寫下來,也會在心裡快速的運算著。
    有的人聽到C調 6 #4 3 2 就會覺得明明是 5 3 2 1 (D調),而有的人則正好相反。所以說在識譜時的心裡到底是怎樣推算,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有相當多的不同比例可以運用。 
 以我自己看線譜為例,譜發下來第一次視奏的時候,我心裡是完全採用固定調的,也就是看到音符在那個位置,我就按好哪個音,照吹就是了。
不過,當第一遍的視奏完畢,我已經聽到了曲子了,這時候我的聽寫部份,是首調居上風的,所以第二次視奏的時候,我可能就改為一半首調一半固定調了。也就是說音程的關係採用首調安排,部份樂譜也是轉為首調了。
樂曲愈是具有明確的首調感,我自動翻譯成首調的比例就愈大,例如喜訊傳邊寨就是個例子。不過如果是類似第二民族交響樂這樣的曲子,我心中就是以固定調來存想了。
所以,主宰我識譜時心中想法的,其實是耳朵的聽覺。容易聽出首調樂譜的,就自動轉成首調線譜來看;不容易聽出來的,或者小片段一直轉調的,就採用固定調識譜。也就是說看情況,該首樂曲用那個比較方便,就用哪一個方法。
上面講的是識譜,時於演奏時音準的控制,則大都是以和聲共鳴好,或者音階進行順耳為準,也就是基本上很少用十二平均率的感覺來演奏。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識譜方式,也許能對像我這樣由簡譜轉增加看線譜的人,有所幫助。
簡譜 VS 五線譜: 
簡譜與線譜各有其優缺點,這裡將我自己的感覺以及想法,來說一下。
簡譜的音符,不同音高之間的符號差異,比起線譜的豆芽菜要大得多,所以以可分辨性來說,無疑的簡譜的符號差異,要比線譜的位置差異要來得容易辨認,所以對於初學者的學習,簡譜的確比較快容易上手。
線譜初學看錯行是很常見的,簡譜卻多半是指法不熟而按錯。一個是識譜時候的問題,一個是是識譜後執行時期的問題,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採用簡譜,對於初學者來說,容易培養首調感,也較於容易建立起首調的聽覺,有助於以首調方式來演奏的音準。上手容易,轉調也容易,但是對於首調感不明確,臨時記號多的曲子,學簡譜的人就比較缺乏這樣的訓練了。
簡譜的實際音高,卻沒有線譜那麼明確,尤其是碰到轉調的時候,更容易出現不確定的情況。
這個問題,在編寫樂曲時,就比較會造成困擾。除了音響效果的轉變以外,有些和聲的轉位也會造成一些問題。
在和聲方面,愈多音出現時,簡譜就愈吃力。因為簡譜符號大,又要加點,疊起來相當暫空間,而且有時必須分神判斷夾在裡面的點到底是屬於哪個音符的。所以當和聲同時出現的數目多到一定程度時,簡譜的識譜就不如線譜簡潔明了。
至於其他的部份,簡譜與線譜相通之處就很多了,差異性也不大。
由上面的比較,可以發現簡譜與線譜各有其應用範圍,也各有其優缺點。所以端看用途而定,不必非得說出哪一個才是最好的。由於國樂演奏的範圍很大,形式也很多樣化,因此兩種譜制都有其合適的曲目。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相信兩者並存仍是必須的。
對於一般的社團人士,我的建議是還不必非學線譜不可。如何把音準,節奏,技巧,情感等等做好,才是熱愛音樂的人應該先要去追求的。只有當行有餘力時,再去嘗試看線譜,也算是學習了新的東西。
至於音樂班的學生以及專業人士,相信兩種都要會看已經是必備的技能了。其實科班教育都有鋼琴課,看線譜應該都不成問題。只有像我這種沒有學過鋼琴,而由民間藝人跳入專業的,才需要特別去訓練自己看線譜吧!

二、音和音符

一切發音物體如聲帶、琴弦、簧片等經過物理振動、共鳴以後產生的結果都稱為"音",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

1、音符

在簡譜中,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而用來表示這些音的高低的符號,是用七個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記,它們的寫法是:
        1  2  3  4  5  6  7
讀法為: do re mi fa so la si
      (多 來 米 發  梭 拉 西)。
   音符是和音高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不帶音高的音符。

2、音高-簡譜:

    音符的數字符號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鋼琴鍵盤上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廣義上說音樂裡總共就有7個音符。

 

    鋼琴上的琴鍵由黑鍵和白鍵組成,共有88個鍵盤。上圖標示出這88鍵盤以及對應的音符和音高。現在重點看黃線框裡面的音符---七個白鍵和五個黑鍵。搞懂了這12個音符和位置規律就可以將所有88個鍵盤掌握了。 

 黃線框裡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帶圓點的一般叫中音區音符。如果您記憶的話先將中央1(C)牢記在心---這可以說是所有88個鍵盤位置的基礎。至於說為什麼還叫C您可以參考有關調式的解釋。這7個白鍵的就是如我們通常唱的1 2 3 4 5 6 7 這七個音符。那麼5個黑鍵呢?請看下面有關半音/全音的解釋。

 黃線右面的音符上邊出現有圓點的,則表示要將該音升高一個音組,行話說「高8度」。如出現加兩個圓點就表示將該音升高兩個音組,餘類推。在音符下邊出現有圓點的,則表示要將該音降低一個音組,即「低8度」。如出現加兩個圓點就表示將該音降低兩個音組,餘類推。 

 用手依次彈上面各組鍵盤,你會直觀地感到音的「高低」了。

3、音符的長短(時值)與休止符-簡譜

 音符們各有不同,音符有不同的長度,如下表。 

音符名稱

寫 法

時 值

全音符

5 — — —

四拍

二分音符

5 —

二拍

四分音符

5  

一拍

八分音符


半拍

十六分音符

5
=

四分之一拍

三十二分音符


八分之一拍


    上例可以看出:橫線有標註在音符後面的,也有記在音符下面的,橫線標記的位置不同,被標記的音符的時值也不同。從表中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就是:要使音符時值延長,在四分音符右邊加橫線「—」,這時的橫線叫延時線、延時線越多,音持續的時間(時值)越長。相反,音符下面的橫線越多,則該音符時間越短。
休止符
    音樂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長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聲音休止的符號叫休止符,用「0」標記。通俗點說就是沒有聲音,不出聲的符號。
    休止符與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種。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橫線,每增加一個0,就增加一個四分休止符時的時值。

4、半音與全音

音符與音符之間是有「距離」的,這個距離是一個相對可計算的數值。在音樂中,相鄰的兩個音之間最小的距離叫半音,兩個半音距離構成一個全音。表現在鋼琴上就是鋼琴鍵盤上緊密相連的兩個鍵盤就構成半音,而隔一個鍵盤的兩個鍵盤就是全音。


    白鍵位置上的3和4音、7和音之間構成半音;而1和2之間,2和3之間,以及4和5、6和7之間構成是全音。而1和2之間隔著一個黑鍵,1和2與這個黑鍵都構成半音。

5、變化音
    將標準的音符升高或降低得來的音,就是變化音。 將音符升高半音,叫升音。用「#」(升號)表示,一般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如下所示:


    標準的音降低半音,用「 b "(降號)表示,同樣寫在音符的左上部分:

    基本音升高一個全音叫重升音,用「x"(重升)表示,這和調式有關。

 

    基本音降低全音叫重降音。用「 bb」(重降)表示。 

    將已經升高(包括重升)或降低(包括重降)的音,要變成原始的音,則用還原記號「」表示

6、附點音符 
    附點就是記在音符右邊的小圓點,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 帶附點的音符叫附點音符。
    例如:

四分附點音符:  

     

  八分附點音符:

 

三、節奏,節拍

節拍」與「節奏」是兩個互相關聯而又相互區別的概念,它們易被初學者混淆。

1、節奏
    掌握讀譜,首先要掌握節奏,練習掌握節奏要能準確的擊拍。擊拍的方法是:手往下拍是半拍,手掌拿起有半拍,一上一下是一拍。
    節拍符號:前半拍 後半拍 。一拍為 。節奏符號:用 X 表示,念da。 

  熟悉節奏是,要求節拍,口念節奏一起進行練習。列如:2/4

    (註:上列中2/4是拍,表示一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x 表示一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二拍, x 表示四分音符,既一拍;表示八分音符,既半拍,表示二分音符,既二拍)

2、節拍
    樂曲或歌曲中,音的強弱有規律地循環出現,就形成節拍。 節拍和節奏的關係,就像列隊行進中整齊的步伐(節拍)和變化著的鼓點(節奏)之間的關係。
    樂曲中表示固定單位時值和強弱規律的組織形式。亦稱拍子。小節中的單位時值叫作拍子。小節中強拍和弱拍的循環稱2拍子;強拍、弱拍、弱拍循環的稱3拍子。表示每小節中基本單位拍的時值和數量的記號,稱拍號。拍號的上方數字表示每小節的拍數,下方數字表示每拍的時值。例如,2/4表示以4分音符為1拍,每小節有 2拍。拍號中時值的實際時間,應視樂曲所標速度而定。例如快速度2/2中的2分音符就可能比慢速度4/4中的4分音符佔時更短,因此不能視為3/4比3/2快,3/8比3/4更快。

3、單拍子
    指每小節一個強拍。
    例如:2/4 拍 : (註: 表示強拍, 表示弱拍)每小節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弱拍。
3/4 拍: 每小節的第一拍是強拍,第二、第三拍為弱拍。
復拍子
    每小節有一個強的,有若干個次強的。
    例如:4/4 拍: 每小節第一拍是強拍,第三拍是次強拍,第二、第四拍是弱拍。
    每小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的單拍子組成。它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強拍,這樣的復拍子叫混合復拍子。
    常見的右5/4拍。它是由( 2/ 4+3 /4)或(3/ 4+2 /4)兩種形式,它的強弱規律是: 


x  x x  x  x  x  x  x x  x


註:強拍、 弱拍、 次強拍。

 

 

 

4、拍子的強弱規律
    每一中拍子,它的強弱規律是不同,從下一覽表中可以了解常用拍子的種類。 以音5( sol )為例:

拍 類

音 符

強 弱 規 律

拍 號

讀 法



一拍

5


1/4

四一拍

二拍

5 - 5 -


2/2

二二拍

5 5


2/4

四二拍

三拍

5 5 5


3/4

四三拍



3/8

八三拍



四拍

5 5 5 5


4/4

四四拍

六拍



6/8

八六拍

四、調

1、調式音階
    按照一定關係結合在一起的幾個音(一般是七個音左右)組成一個有主音(中心音)的音列體系,構成一個調式。
    把調式中的個音,從主音到主音,按一定的音高關係排列起來的音列,叫音階。
    如C調:1 2 3 4 5 6 7

2、大調式
    凡是音階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結構的音階,就是自然大調。這是使用的最廣泛的調式。至於為什麼是自然大調以後會有講解。 

    一般來說,一首音樂作品的開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結束在1上的就是大調音樂。比如國歌就是大調音樂。要想真正搞懂大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3、小調式
    小調式也有三種形式:
    a:自然小調:凡是音階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結構的音階,叫自然小調。

    b:和聲小調:升高自然小調音階的第VII級,叫和聲小調.
    注: 4是半音5是一個全音加在一起就等於和聲小調。 

    c:旋律小調:在自然小調音階上行時升高它的4、5,而小行時還原5、4叫旋律小調。

    小調音樂一般第一個音符是從6 或3 開始,而結束在6上。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調音樂。同大調一樣,要想真正搞懂小調音樂,必須要學習和聲知識。

 

五、常見簡譜符號

反覆記號
    ,表示記號內的曲調反覆唱(奏)。如果從頭反覆,前面的可省略。例如:
    A B C D E F 實際唱(奏)為: A B C A B C D E F D E F

    反覆跳躍記號: 記在曲調的結尾,表示這段曲調的兩次結束不相同:實際唱(奏): A B C A B D
    (3)D.C.記在樂曲的復縱線下。表示從頭反覆,然後到記在 Fine 或 處結束。
    :「Fine」是結束。「」是無限延長號,如果放在復縱線上則表示終止。

裝飾音
裝飾音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裝飾旋律。它們用記號或小音符表示,裝飾音的時值很短。
(1)倚音: 指一個或數個依附於主要音符的音,椅音時值短暫。有前倚音、後倚音之粉。
例如: 前倚音,實際唱(奏) , 中的 5 要唱 (奏) 得非常短促,一帶而過。實際唱(奏) , 仍然唱(奏)很短促。
(2)顫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鄰的音快速均勻地交替演奏,顫音的標記用tr 或 tr~~~~~例如:
tr~~~~~
- 實際演奏: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鄰的音快速一次或兩次交替而成. 
波音唱(奏)時一般佔主要音的時間.波音分上波音(順波音) 和下波音(逆波音) 兩種.
例如: 實際唱 (奏) 。上波音 實際唱(奏) 下波音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個音.歡音分上滑音 下滑音 兩種.滑音除聲樂能 演唱這一技巧外.一切弦樂器都可演奏.但鋼琴等鍵盤樂器是無法演奏這一技巧的.

2、頓音記號
用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躍。
例如:
    
1   3  5   3 演奏成:
連音線
    用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它有兩種用法:
(1)延音線:如果是同一個音,則按照拍節彈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彈奏,如下面的2的連線 ;
(2)連接兩個以上不同的音,也稱圓滑線。要求唱(奏)得連貫、圓滑。下面的第二個連線就表示兩個

重音記號
用 > 或 或 sf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 (奏) 得堅強有力. 當 > 與 兩個記號同時出現時, 表示更強.
例如:

3、保持音記號
用 - 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在唱 (奏) 時要保持足夠的時值和一定的音量.
例如: 
延長號
用標記.(1) 延長記號表示可根據感情情和風格的需要,自由延長音符過休止符的時值.
例如:
小節線 
用豎線將每一小節劃分開線叫小節線。

 

 

 

 

 

 

 

 

 

 

 

 

 

 

 

 

 

 

 

 

 

 

 

 

 

 

 

 

 

相關焦點

  • 61鍵電子琴入門知識
    電子琴多指和旋指法入門 電子琴的多指和弦有很多
  • 學電子琴入門詳解
    彈奏電子琴必須有正確的姿勢一、身體姿勢1、手的各部位要自然放鬆,切忌僵硬。
  • 少兒學電子琴入門詳解
    1、彈奏電子琴必須有正確的姿勢  一、身體姿勢1、手的各部位要自然放鬆,切忌僵硬。
  • 電子琴入門知識必備
    1.61鍵電子琴的音區分布。從低到高依次為大字組~小字組~小字一組~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每個完整音組有12個琴鍵,7個白鍵加5個黑鍵,每組音都是從do開始,si結束。2.認識do音。每兩個黑鍵的緊挨著的左邊就是do。
  • 電子琴入門10問:一次性搞懂電子琴的問題
    所以,在鋼琴中「鍵數」這個規定在電子琴中並不那麼適用。2、問:鋼琴比較大,顯得正式,電子琴小,提起來就走,是否說明電子琴比鋼琴低級?電子琴的樣子,恰恰就是為了便於攜帶而設計的,它的優勢不能說成弱勢。事實上,有立式電子琴,只是它的出鏡率不那麼高而已。3、問:電子琴是不是鋼琴的簡易版?電子琴是否起源於鋼琴?答:不是的。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樂器。
  • 電子琴入門20問:電子琴和鋼琴的區別
    甚至在不同的鋼琴和不同的電子琴之間,力度和手感也會有所不同。 4、問:電子琴像玩具,音質太差,價格又很低廉。沒鋼琴上檔次。 答:的確有的玩具被做成電子琴的外形,但也有的玩具做成了鋼琴的外型。但是咱不能那樂器鋼琴和玩具電子琴比。要比也得用玩具鋼琴和玩具電子琴比,或者用樂器鋼琴和樂器電子琴比。
  • 電子琴入門20問:一次性搞懂電子琴的問題!
    但是正規電子琴的音質非常好的。很多上檔次的電子琴都是一兩萬,五六萬,十多萬,只是人們買得少罷了。那音質真叫一個好!中國人民還不富裕,而且對電子琴的認識還不多,手頭有兩萬元的也會更多地傾向於鋼琴。所以總是誤以為電子琴不上檔次。我打賭,更多的人寧願要1萬元的鋼琴,也不要8千的電子琴,因為很多人認為只有鋼琴上檔次。
  • 電子琴入門 | 初學者如何學新曲
    彈一首電子琴新曲也有講究?
  • 電子琴入門20問:電子琴和鋼琴有什麼區別?
    所以,在鋼琴中「鍵數」這個規定在電子琴中並不那麼適用。問:鋼琴比較大,顯得正式,電子琴小,提起來就走,是否說明電子琴比鋼琴低級?電子琴的樣子,恰恰就是為了便於攜帶而設計的,它的優勢不能說成弱勢。事實上,有立式電子琴,只是它的出鏡率不那麼高而已。問:電子琴是不是鋼琴的簡易版?
  • 東莞市希音樂器電子有限公司電子琴入門分調
    電子琴入門分幾個調?分幾個調學彈電子琴,要接觸各式各樣的調,比方G大調、F大調、e小調、d小調等等。東莞市希音樂器電子有限公司小編這樣說吧,你應該把握多種調,特別是常用的大小調。
  • 成人電子琴入門攻略
    但對於選擇了電子琴或即將選擇電子琴的人來講,我有些心裡話想說:成人學習電子琴。特別是沒有鋼琴基礎的人,想持電子琴在流行歌曲中遊歷一下的。第一步,買兩本電子琴的書,看上面講解的伴奏手法,把每一種分解彈法都用到10首樣本歌中去。以掌握基本的節奏型。注意彈分解的時候要慢慢來,因為剛開始左右手會不配合。第二步,找鋼琴教材,吸收左手伴奏比較豐富的曲子,拿專門的筆記本記錄其伴奏的節奏型、過渡巴音段落。
  • 成人應該如何自學電子琴?成年人學電子琴的方法
    成人應該如何自學電子琴?成年人學電子琴的方法網友提問:       我二十幾歲了,出於愛好現在想學電子琴。
  • 電子琴入門5問:電子琴和鋼琴有什麼區別?
    而電子琴更是需要創造性的。電子琴是新時代樂器,它既要去大量借鑑古典的成就,又要充分地發揮出時代特色,還要去完成歷代音樂家夢想著卻無法實現的任務。學電子琴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必須要學即興演奏直至作曲,因為不能對於已有作品翻來覆去地抱著不放,對於電子琴來說,就像電子技術一樣、停下不前進就會失去生命了力。它從理念上就是一個需要不斷創新的樂器。
  • 電子琴入門的20個問題?好多人不懂!
    問:電子琴像玩具,音質太差,價格又很低廉,沒鋼琴上檔次?答:一分錢一分貨,是的。很便宜的電子琴,或者是玩具級的電子琴音質當然不好。但是正規電子琴的音質非常好的。很多上檔次的電子琴都是一兩萬,五六萬,十多萬,只是人們買得少罷了。那音質真叫一個好!中國人民還不富裕,而且對電子琴的認識還不多,手頭有兩萬元的也會更多地傾向於鋼琴。所以總是誤以為電子琴不上檔次。
  • 成人可以自學電子琴/鋼琴嗎?
    另外一個就是分為慢練型和速成型,慢練型一般情況下入門會持續久一點,但是後期來說比較長久可以一直使用這些方法,以後也可以進行自學,速成一般是在彈唱的情況下比較常見,很多成人會喜歡這種模式,以上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自學入門應該了解的單位,電子琴演奏主要是以右手旋律加上左手和弦鋪底的形式來完成演奏,與鋼琴相比特色在節奏音色上邊,演奏效果更加的多樣化,演奏形式更加的豐富一點,由於網絡中學習沒有老師在身邊指導
  • 成人學習電子琴快速入門攻略!
    成人學習電子琴,特別是沒有鋼琴基礎的人,想持電子琴在流行歌曲中遊歷一下的,建議按照如下套路學習,必定目標明確、事半功倍。只須三個月就能完成一般流行歌曲的伴奏。認識鍵盤:每一步都要求看著彈一陣,完成鍵盤記憶後,最終以盲彈完成。
  • 電子琴選購指南
    琴凳,由於電子琴的琴架可以調高度。所以沒有太大的必要買琴凳。至於耳機轉接頭、夾子啥的,幾塊錢的成本。關於電子琴的版本號升級:理性看待電子琴的例行升級。現在電子琴的升級往往都是小升級(卡西歐除外,卡西歐是個深井冰。一直在探究黑科技,他們也不知道能做出什麼產品)。看琴看版本號。
  • 電子琴及其教學的再認識(一)
    我們可以將電子琴的演奏技術分為手指彈奏技術和功能操作技術兩大部分,後一個問題在前面已作了一定的闡述。就入門和一般演奏的要求來講,電子琴所需要的手指彈奏技術的難度,與鋼琴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就是說,它的門檻較之鋼琴確實要低得多。我們的教師在這部分的教學也的確有獨到之處,並且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是否因為電子琴的門檻較低而降低了身價?
  • 很適合初學者:The ONE智能電子琴Air上手體驗
    鍵盤採用了發光設計,配合免費的智能鋼琴APP,對應鍵位的指標燈會亮起,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右側除了發聲單元外,還會看到電源開關及音量調整旋鈕。3.5mm音頻接口,外接耳機後可以解決聲音擾民的問題,什麼時候都可以練習。
  • 電子琴low?電子琴和鋼琴的一些區別
    甚至在不同的鋼琴和不同的電子琴之間,力度和手感也會有所不同。 問:鋼琴鍵盤有力度,電子琴則軟軟的,沒有力度,一碰就響。學完電子琴再學鋼琴,手都用不上力氣。還得重新學。答:一碰就響的電子琴,只是最初級的入門琴。現在價位在2000以上的電子琴一般都有重力鍵。很多琴都有三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