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臺灣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對話《午夜場》:一個電影資料館的尷尬

2021-02-25 迷影舊號

作為中國電影資料館四年資歷的忠實觀眾,筆者對寶島臺灣的電影中心充滿好奇,也對臺灣電影的現狀充滿了探究的熱情。

(圖為臺灣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圖片來源於臺灣中央大學學生會官方網站)

看電影:執行長您在這個機構大概待了多久?

林文淇:我是去年八月一號上任,當時這裡叫做臺灣電影資料館,今年七月底升格為臺灣電影中心。

看電影:升格前後有什麼區別呢?

林文淇:電影資料館的主要業務是影片保存,數位修復,舉辦電影活動,以及出版。電影中心被賦予的還有電影教育和臺灣電影在海外的推廣,包括紀錄片,比如正在進行中的紀錄片影展。

看電影:您說的電影教育涉及到臺灣地區大學院校內的課堂教育嗎?電影中心有招收自己的研究生嗎?

林文淇:沒有研究生,我們的機構性質是一個財團法人基金,只有員工而已。我知道北京電影資料館有自己的研究生。大學電影教育那些還是教育部在管,我們只是希望對教育體系裡面有一點推動作用。還有在校外讓學生對電影的認識再更多一點。像明年會做的事情也包括設計一些教材,跟教育部協調在藝術類教育中加入電影教育的單元。學校正規教育我們希望在裡面能造成一點影響和改變;社會教育部分以前就在做了,透過一些影展和活動,這個也會一直做下去;社會上的專業電影人才的教育目前還不是我們的業務,主要是影視局在做,辦一些專業短期培訓班之類的。

看電影:電影中心現在的員工規模麻煩您介紹一下?

林文淇:我們有行政組,做整個後勤支援;有典藏修復組;有研究出版組;有市場拓展組,做海外的;還有教育推廣和紀錄片影展。員工差不多有將近七十位。

看電影:沒有志願者系統嗎?

林文淇:有,可是志願者系統的運作目前不是非常好,主要是以前沒有那麼多業務。現在影展的志願者系統是做得比較好,很多人過來幫忙。我們希望以後在另外的方面也能邀到更多志願者加入。

看電影:目前電影中心的運營資金都是從官方來嗎?

林文淇:大部分是官方的錢,還有一部分靠民間募款和賣版權,譬如影片的出借也可以收一些版權費。

看電影:這些經費除了用在修復影片和辦影展,還有什麼流向?會資助新人嗎?

林文淇:修復影片,辦影展、辦活動,還有海外推廣。我們暫時還沒有辦法資助新人,能對他們提供的幫忙還是以助力推廣為主。譬如我們會到海外的各個電影節設攤位,讓臺灣電影可以在那邊展示,讓電影人可以約片商在那邊交易。等於是我們在電影節設立一個小小的辦公室,還有登廣告、印手冊宣傳,辦晚會。

看電影:電影中心現在正在修復的片子數目大嗎?待修復的呢?

林文淇:正在修復的很少,因為經費很少。去年我們修復了八部影片,今年大概也是八部。待修復的數目當然很大,除了政府的經費,我們還向社會募款,希望可以搶修多一點片子。

看電影:臺灣電影的相關資料您這邊是保存最完整的機構嗎?沒有更官方的機構了吧?

林文淇:是的,我們這裡的收藏算是最完整了,也沒有比我們更官方的機構了。我們算是半官方的,是教育部設立的財團法人基金。但是不能講唯一,臺南藝術大學也收藏很多與電影相關的文物,但我們還是收藏量最大的。應該說我們有相對最完整的收藏,但還是有缺失的部分,有遺失找不回的部分。像臺語片有一千八百多部,我們現在只剩下兩百多部,其他的都已經不見了。

看電影:你們收藏臺灣電影是以主創是臺灣人為標準,還是也包括拍攝地在臺灣等等別的依據?

林文淇:我們儘量以最大的歸類方式來搜集,譬如它可能是香港的電影公司製作,但是劇組人員主要是臺灣的,像這些我們都收。我們還會收以前來臺灣放映的影片,比如有的韓國電影,我們收著,韓國反而沒有。最近還有一支片子我們提供給他們去做修復,在臺灣叫《秋霜寸草心》。韓國電影資料館很高興,它在當初放映的時候非常轟動。

看電影:臺灣電影完整的篇目和你們現有保存的篇目之間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林文淇:這個沒有統計過,臺語片我們還比較清楚,國語片找不到的我不大知道那個比例。比較知名的片子大部分都有,少部分就真的沒有了。可是還有些情況都很危機,像我們今年要修復的《彩雲飛》,是1973年非常轟動的瓊瑤電影。我們發現香港電影資料館有一支拷貝,缺了大概十分鐘,然後底片都不見了。我們自己資料館有兩支拷貝,當年民間的放映師手頭也有留下來的拷貝,保存狀況都非常不好。我們現在把能夠搜羅到的拷貝都拼湊起來去修復。

看電影:電影中心對臺灣電影收藏的缺失部分主要是臺語電影嗎?

林文淇:對,還有國語片的部分。當時有的電影公司自己會保存膠片,像中央電影公司。有三個屬於官方的電影公司,大部分的資料都有保存下來,算比較完整,但是也有遺失。民間的電影公司有的跟香港合作的,就在香港衝印,衝完就留在香港了,電影公司沒拿走。前幾年那邊衝印廠陸續關閉,有些就會通知我們。

看電影:電影拷貝的遺失主要是個人失誤造成的嗎?

林文淇:對,當時沒有保存的概念。因為那時候出片量很大,影片放完以後膠片就是工業材料了,是塑膠片,而不是電影了。塑膠片可以拿去再利用,譬如帽子的帽緣啊,像這些需要支撐的部件,還有襯衫的領子。那時候膠片放完就不再用了,戲院也不會去重複放映。你想在那種條件下,膠片放個幾年就發酸了。

看電影:臺灣官方是從什麼開始意識到要保存電影資料的?

林文淇:這個其實算蠻晚的,我們是35年前成立的電影圖書館,那其實也主要是為了電影文獻資料的研究。然後開始辦金馬獎,需要放外片,會搜集保存一些。真的開始比較大量地保存影片應該是從我們有一任館長井迎瑞那裡,他現在是臺南藝術大學的教授。他當館長的時候就覺得梳理歷史是電影資料館最重要的責任,所以他當時就不接電影活動,開始帶領員工尋找倖存的電影資料。所以現在館藏的臺語片有很大一部分是80年代末他搶下來的,當時洗印廠的廢片堆積如山。

看電影:電影中心現有電影拷貝的數量大約是多少?大部分都是老片嗎?

林文淇:華語電影拷貝大概有一萬六千多部,當中有些是重複的。非華語的大概有四五千部。非華語的主要是劇情片,大多是辦金馬獎外片觀摩展的時候收進來的。大部分都是老片,新的片子目前我們已經不收了。現在還是特別以臺灣電影為主。

看電影:您說電影中心暫時不再收藏新電影?

林文淇:也不是完全不收,應該說新電影除非它是拿政府的扶持金拍的,被規定一定要留拷貝在我們這邊;其他電影作者如果不願意放這邊,我們也沒有權利去要求。除非作者自願放這邊,或是捐給我們。

看電影:放這邊的影片的版權所有大概是什麼情況?

林文淇:有些是寄放在電影中心倉庫裡面,我們跟他收租金;另外有一些是出讓部分使用權給我們,我們有非營利的使用權,就不跟他收租金了,但版權還是屬於原作者。如果是原來屬於政府的電影被移交給我們,或者作者連版權一起捐贈給我們,我們是擁有電影版權的。或者部分作者委託我們代理版權,當影片出現商業盈利時會按照合同支付一部分收入給原作者。

看電影:電影中心除了電影拷貝還有哪些藏品?

林文淇我們還有文物,像放映機、攝影機、劇照,還有一些相關藏品,比如胡金銓導演當年自己寫的很多書法和繪畫作品。有些導演會捐一些電影相關的文物給我們,像李行導演就捐了很多,照片啊什麼的。我們現在比較遺憾的是沒有一座類似博物館的建築,所以沒辦法去跟公眾展示。目前已經在規劃,在建了,希望三年以後可以蓋好。

看電影:我聽說你們電影中心的放映廳很小,它的看電影職能是如何實現的?

林文淇:對,我們放映廳只有40個座位,每個月多多少少會辦一點小型的主題放映。如果做較大規模的影展或重要活動,我們會外借場地。

看電影:電影中心放映廳的放映是不對公眾售票的嗎?

林文淇:我們之前都是開放給會員,以後會更傾向於向社會售票的方式。因為我們以前的放映設備比較差一點,35釐米可以放,但是數位化以後35釐米的片子放的很少。我們沒有數位化設備,這兩個月就會添購。

看電影:老片還是放膠片的多吧?臺灣觀眾不會特別要求看35釐米膠片嗎?

林文淇:老片有幾種方式,一種是數位化以後再放映,我們也陸陸續續數位化了一批老片子。35釐米放映比較麻煩,只有特殊活動會放,比如像我們最近辦的導演回顧展。是有一些影迷會要求,但是這邊的環境也不是很適合放膠片。我們去年辦過一次純35釐米影片的放映展,發現來的觀眾也沒有很多。膠片放映放到戶外就會容易很多。最近的聯邦回顧展,我們剛剛放了《龍門客棧》,馬上要放《龍城十日》,也都是35釐米戶外放映。

看電影:四十人放映廳放片子滿場的機率高嗎?

林文淇:很少很少,因為臺北放的影片太多了。這如果是在好電影不容易看到的地區可能比較稀奇。但是臺北每天在戲院新上映的電影大概就有七八部,還有大小的影展。所以我們要用看這些電影作為吸引會員的誘因恐怕不夠,還得想別的辦法。

看電影:請您介紹一下這邊的會員規模和他們的年齡分布?

林文淇:會員不多,全年會員大概不到一百人,半年會員有三四十個,也有一些季會員和單日會員。年齡層普遍比較高。會員可以白天來閱覽室看碟,看書,也能參加放映活動。他們中間有一些不是衝著放映來,就是單為了借閱專業書籍。

看電影:所以臺北年輕影迷的群體規模不大?還是他們的興趣主要在院線新片那裡?

林文淇:不會,年輕影迷的群體很大,但是他們主要的興趣是新片子。有的對老片子有喜愛也不見得是我們放映的那些,而是主要以華語電影為主。還有就是我們的放映場地真的條件很不好,以後搬到新館,換成影院的放映規格,我想觀眾會多很多的。

看電影:您的意思是電影中心的藏片優勢主要還是在臺語片方面?

林文淇:臺語片和80年代以前的國語片。我們還有別的優勢啊,我們還主辦大型的影展,像現在的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還有金穗獎。金穗獎有三十多年了,主要頒給學生和剛開始拍電影的新人。它以短片為主,有劇情短片,紀錄片,實驗電影,動畫片等。我們還有出版電影圖書和期刊,《臺灣電影年鑑》就是我們在做;我們出的《Fa電影欣賞》是目前臺灣唯一倖存的嚴肅電影學術期刊。

看電影:我還想請教一下臺灣藝術電影的放映現狀?有專門的藝術院線嗎?

林文淇:臺灣其實沒有絕對的藝術院線,但是有幾個影院放的篇目比較偏藝術電影,他們基本不排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影片,像華山光點,臺北光點,松煙等等幾個。還有一些綜合的戲院,比如長春國賓戲院,他們會排很多世界各地的電影。因為有足夠的觀眾量,所以這些放映很活躍,基本每周都有。還有大小的電影節,金馬獎、臺北電影節、新北市電影節、女性影展,桃園和高雄也有電影節,通常都是擠在下半年。一般是上半年申請到經費,下半年開始做。這些影展上年輕人的比例就很高了。

看電影:臺北的咖啡館,獨立書店這些空間會有比較穩定的放映活動嗎?

林文淇:那很少啦,因為看電影的管道已經太多了。早期還蠻多的,有幾家咖啡館會用放電影作為吸引顧客的賣點。現在還要加上版權的問題,麻煩就更大。

看電影:臺灣的民間放映完全不會受到官方的限制嗎?

林文淇: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如果影片要上映,還是要去申請執照,要通過審核,但是非常寬鬆,通常只是跟色情有關的需要定一下等級。還有從大陸過來的影片有進口限制,譬如一個大陸的影片在一個臺灣的影展可能要規定它放映不能超過四次,類似這樣。

看電影:電影中心會參與電影分級嗎?電影分級在臺灣是一個穩定的系統嗎?

林文淇:這個還是文化部在弄,我們目前沒有參與。它是一個很穩定的系統,每次找不同的一組人看一個片子定一下級,大致上都沒什麼爭議。它並不是一個政治性質的檢查,所以對電影公司來講有時候它的片子被列為限制級他們也很高興,就能以此為噱頭吸引成人觀眾。有希望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看到的片子如果被定為只能成人看可能會去申覆,因為不同的人看可能會定不同的級。

看電影:所以電影審查組的人員還是流動的?

林文淇:對,它是流動的。它是有比較固定的一大群人為候選圈子,然後每次挑一些有空的人來審片,我沒有參與過啦。之前蔡明亮的片子也有申覆過,換了一批人來審就通過了。

看電影:執行長您清楚臺灣電影現在的年產量這些產業數據嗎?

林文淇:對,我們之前沒有被賦予這項工作,這個工作將從明年開始。現在已經慢慢要去交接了。之前這項工作是用招標的方式由外面的公司提案,通過了就由他們去執行。現在要交給我們,我們以後就會長年去做,變成例行業務。

看電影:臺灣電影中心與別的地區的電影資料館合作往來密切嗎?

林文淇:我們跟在北京的中國電影資料館一樣都是國際電影聯盟會員,交流很密切,大部分是影片的相互借用,還有影展的合作。我們剛剛辦完的戲曲影展就是跟北京電影資料館合作的,之後會有更密切的合作。包括和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電影節,我們都陸續有合作,以後會有更多合作。

看電影:電影中心的新館建成後會讓它對社會的開放度加大嗎?

林文淇:對,會大很多!非常多!我們希望它就像上海博物館那樣,能給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很好的,綜合的展示。我們現在配合教育部在網路上也在做一個文點系統,它能更清楚地看到我們電影中心的藏品目錄。這個是對全球開放的,應該會在明年一月十五號正式上線。

原文載於《看電影》周刊


【編輯:管圓圓】

相關焦點

  • 向經典致敬:《尼羅河女兒》修復版亮相中國電影資料館
    4月23日,中國電影資料館特別放映臺灣電影大師侯孝賢導演影片《尼羅河女兒》修復版。臺灣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先生亦受邀請出席放映活動現場,與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左衡老師展開對談,並與觀眾作交流。
  • 臺灣影展完整排片信息來啦!
    在黃金周之後,還可以和廖桑共度光影的黃金周~首先請看本次影展排片表和交流活動完全體:*資料館保證收到作品後會嚴格保密,僅作為此次學術交流活動參考使用。歡迎各位為作品加上活動專用水印。在剪輯工作坊之餘,兩場主題講座將引領大家從此次影展的選片發散出去,透過廖慶松、侯孝賢作品,對華語影片創作打開完全不同的觀察面向。廖桑會在主題講座中回顧自己的剪輯生涯以及與侯孝賢等多位導演的合作。
  • 臺灣電影大師攜銀幕女神降臨資料館
    這位大師和他的電影作品與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觀眾淵源頗深,他的到來,將為這個格外精彩的5月完美收官。 他,就是今年89歲高齡的臺灣電影大師李行。中國電影資料館曾於2015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策劃舉辦【臺灣電影大師李行作品回顧展】,共放映了11部李行導演的作品,其中8部都是新修復的大陸首放。
  • 2018北影節臺灣電影攻略來了
    嗯,友情溫馨提醒,《山中傳奇》片長達191分鐘,這次只早上9:30放映一場,早飯一定要吃飽(或者偷偷帶幾塊士力架)去年是原臺灣電影中心執行長林文淇先生,和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左衡老師一起,與觀眾交流,今年的消息是,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與安溪共建數字資源中心
    東南網12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張錦川 林清鍛 許藝燕) 15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正式籤約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標誌著安溪電影大數據產業發展迎來全新時代。當天,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在安溪舉行。根據協議,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藝術影院(安溪店)等一批項目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這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繼50年前在陝西臨潼設立素材庫之後,第二個異地備份庫落戶地方。
  • 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資源中心落戶安溪
    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新華網 發(林楷煜 攝)  12月15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在福建安溪舉行。當天,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藝術影院(安溪店)等一批項目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
  • 探訪臺灣電影工業陣地 已故導演楊德昌舊居變網吧
    進到樓裡,前臺是一位大叔,他站起身來問:「你們要去那裡?」記者說要採訪,他問「你們要採訪誰」,記者說想要採訪負責影視管理和投資的人,他說:「不好意思,這個你們得提前預約」,隨後很熱心地給了記者一個預約電話,然後說:「再見!謝謝!」
  • 【關注】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
    昨天(15日)下午,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文化研究室、暨南大學珠江電影學院和我縣聯合承辦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在我縣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縣領導高向榮、吳毓舟、許錦青、陳劍賓、林毅敏、王禮藕參加活動。
  • 中國電影資料館項目落地安溪
    12月14日至16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暨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在安溪舉行。作為年會重頭戲的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於15日籤約,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藝術影院(安溪店)等一批項目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
  • 這裡有一份臺灣電影研究的教學大綱,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論文閱讀+課堂討論(20%):課堂討論、提問與資料補充/延伸,研究生須提前研讀材料,並做重點式提出相關關鍵字,以及所觀察到相關特定的電影現象或文本意見交換與思考,或背景說明。目的是希望同學能夠練習如何與課堂所指派的讀本對話,並能夠觸類旁通,練習建立獨立思考的觀點。3.
  • 電影資料館的所有秘密,都在這套片子裡
    只不過,它所講述的是另類的電影歷史,即並非電影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和科教片,也不是電影編劇、導演、表演、攝影或發行、放映,而是關注電影「本身」,即電影膠片的生命際遇及其「前世今生」。這是一個從未被完整講述過的傳奇故事。
  •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推動供給側...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九大以後,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電影文化資源和研究力量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電影業帶來了嚴重影響,但城市文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電影檔案資源的需求卻在不斷擴大。這一切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準確研判,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使命任務和行動指南。
  •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它是電影資料館最神秘之處
    看文慧園路三號的朋友,大家都知道電影資料館,知道小西天。看電影,上西天,都成了我們的slogan了。百子灣影院前兩年開業後,也有朋友去過那邊看片,知道那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庫區所在地,存有幾十萬本、天天看一輩子也看不完的數萬部影片。其實,除了小西天和百子灣,中國電影資料館還有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在過去從來也少提及的——西安電影資料庫。
  • 中國電影資料館,到底牛啥?
    它用每集一個主題,講述中國電影資料館對老電影膠片進行的保護和修復。看完我終於明白,中國電影資料館,確實有牛逼的資格。我們都知道現在電影的製作、放映各環節,已經徹底不帶膠片玩了,但究竟膠片是什麼,它為什麼會過時,曾經的膠片又在哪,想必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仍是神秘的。
  • 探訪香港電影資料館:「東方好萊塢」的光影歲月
    如同所有其他藝術一樣,電影雖是虛構,卻反映真實的人間喜憂、生活百態。香港作為集眾家之長的「東方好萊塢」,曾是華語電影的領跑者。  香港電影資料館坐落於安靜的西灣河鯉景道,樓高5層,記錄著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也見證了周潤發、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等眾多華語巨星的誕生。自2001年開幕以來,香港電影資料館被《時代》雜誌譽為「遊客不容錯過的25大亞洲體驗」之一。
  • 中國電影資料館將在福建安溪設立數字備份庫
    新華社福州12月17日電(記者邰曉安)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等一批項目將正式入駐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2020中國電影美學年會暨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籤約儀式」14日至16日在福建省安溪縣舉行。
  • 朗格盧瓦與法國電影資料館(3)
    他們想要有一種持續固定的方式來管理電影拷貝——這就是電影資料館的最初想法。其實這在法國並不是一個新鮮的點子,早在1912年,朗格盧瓦還未出生之時,就有人在談論電影資料館的必要性了,但最大的不同是,當時的人們主要是想用電影這種手段記錄社會生活,完全沒有意識到電影作為藝術也有重要的價值,所以,朗格盧瓦的出發點和20多年前的人們有很大不同。
  • 香港電影資料館:「東方好萊塢」的前世今生
    如同所有其它藝術一樣,電影雖是虛構,卻反映出真實的人間喜憂、生活百態。作為東西文化的融合之地,香港電影集眾家之長,曾是華語電影的「領跑者」。  香港電影資料館坐落於安靜的西灣河鯉景道,樓高5層,記錄著香港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也見證了周潤發、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等無數華語巨星的誕生。自2001年開幕以來,香港電影資料館被《時代》雜誌譽為「遊客不容錯過的25大亞洲體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