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最箴言關注並星標
每晚百萬人陪你讀最箴言
《西遊記》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
然而就在近日,
杭州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馬思齊,
卻發現了《西遊記》裡的一個「大漏洞」。
——
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很多菜相似。
△電視劇《西遊記》海報
杭州某小學五年級學生馬思齊熟讀《西遊記》,她在作文裡,列舉了《西遊記》中不同故事裡宴會上的菜名。
確實,就算是到了西域,這些菜也都是中餐。看了她的這篇作文,很多人都豎起了大拇指,贊一聲,有才。
△電視劇《西遊記》劇照
你可曾發現,無論作者寫得多精彩,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別如此之大,吃的菜卻如此雷同。馬思齊整理了幾個老少皆知的場景羅列的菜名,如下:
第54回西梁女兒國國王婚宴菜單:玉屑米飯、蒸餅、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黃花菜、紫菜、蔓菁、芋頭、蘿菔(卜)、山藥、黃精……
第67回駝羅莊齋飯:麵筋、豆腐、芋苗、蘿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飯、醋燒葵湯……
第69回朱紫國:獅仙、筍芽木耳、蘑菇、黃粱飯、菇米糊、粉湯……
第79回小兒國國王宴請:獅糖、粉條、蘑菇、木耳、黃精、香稻飯……
從這些菜單可以看出,米飯、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麵筋、芋頭、蘿蔔,幾乎每頓飯都有。
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萬八千裡,遍布各個地域,仿佛比孫悟空的筋鬥雲還要快還要遠。大唐與西域小國飲食一般無二,妖精與國君喜好基本相同,這不免令人生疑,這怎麼可能?
原來,《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淮安人,上述這些食物大多是江淮美食。
△電視劇《西遊記》劇照
「我真想穿越到明朝,去勸說吳承恩,讓他多請教有這類專業知識的人」,馬思齊在作文中寫道。
馬思齊說,《西遊記》已經讀了好幾遍,有些故事看了10多遍了,作為一個吃貨,在看《西遊記》時,自然而然就關注了《西遊記》裡都吃些什麼。「我發現《西遊記》裡,很多菜都是相似的,應該都是吳承恩老家的菜吧。所以就專門寫了這篇作文。」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樓含松教授,對《西遊記》這部經典小說頗有研究,他在看過馬思齊同學的作文之後說:「小朋友讀書細心,作文上說的觀點,大致是合理的。作家筆下的細節,往往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關係密切。但這些菜品是否淮安特有,則很難說。不過,小朋友的思考和發現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實際上,也有人認為,《西遊記》作者當時所處的年代,因為受到各種現實條件的限制,主觀上也可能就認為西域在飲食上和大唐差異不大,所以沒必要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待古人。但不管怎麼說,馬思齊善於發現問題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馬思齊的作文吧:
西行路上的「宴會菜」
杭州市九蓮小學五(3)班 馬思齊
《西遊記》這本書,我百看不厭。先是喜歡裡面的故事情節,後來愛看孫悟空大戰妖精的打鬥場面。再後來,由於我的「吃貨」屬性,關注起唐僧師徒的飲食來。
話說師徒四眾由東土大唐一路向西,由於八戒貪嘴食量大,孫悟空又有些本領,四人便很有機會經常吃到別人招待的「宴會菜」。「宴會菜」一般是這樣出現的:
1、大國國君招待接風宴
2、降妖除魔感恩宴
3、妖精成親(與唐僧)宴
4、寺中素齋
書中描寫各類宴會飲食,分外精彩,譬如:古云:「珍饈百味,美祿千鍾。瓊膏酥酪,錦縷肥紅。」寶妝花彩豔,果品味香濃。幾般蜜食,數品蒸酥。油扎糖澆,花團錦砌。金盤高壘大饃饃,銀碗滿盛香稻飯。
可是,你可曾發現,無論作者寫得多精彩,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別如此之大,吃得菜卻如此雷同。我整理了幾個老少皆知的場景羅列的菜名,如下:
1、第54回西梁女兒國國王婚宴菜單:玉屑米飯、蒸餅、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黃花菜、紫菜、蔓菁、芋頭、蘿菔(卜)、山藥、黃精……
2、第67回駝羅莊齋飯:麵筋、豆腐、芋苗、蘿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飯、醋燒葵湯……
3、第69回朱紫國:獅仙、筍芽木耳、蘑菇、黃粱飯、菇米糊、粉湯……
4、第79回小兒國國王宴請:獅糖、粉條、蘑菇、木耳、黃精、香稻飯……
5、第82回無底洞白毛老鼠精成親宴:蔬菜更時新,豆腐、麵筋、木耳、鮮筍、蘑菇、香蕈、山藥、黃精……椒姜辛辣般般美,鹹淡調和色色平……
6、第100回大唐慶祝宴: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姜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
從這些菜單裡看出,米飯、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麵筋、芋頭、蘿蔔,幾乎每頓飯都有這些食物。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萬八千裡,遍布各個地域,仿佛比孫悟空的筋鬥雲還要快還要遠。大唐與西域小國飲食一般無二,妖精與國君喜好完全相同,這不免令人生疑,這怎麼可能?
原來,《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淮安人,上述這些食物大多是江淮美食。他雖則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出各個西域國家、各個千嬌百媚或妖或人的美嬌娘,但他沒有虛構菜單,沒有寫各地不同風味的美食,而是照著自己生活的地域,來實寫食物,這又是為何呢?
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設身處地去思考,也就是說假設我們也在明朝,假設我們處在吳承恩的處境中,會如何?
吳承恩生活在明朝,當時的人們應該知道西域,對西域國家很有一些傳說和想像,民間流傳了許多唐僧西行的傳說故事,這些都為他創作小說構建了基礎。吳承恩飽覽群書,又特別喜愛神話故事,喜讀志怪小說,所以能寫就《西遊記》。
然而,他並沒有真正到過西域,加上家境貧寒,縱使有昂貴的西域進口食品,他也未曾聽說,更別提吃過了。細節難以虛構,特別是飯菜飲食,要寫得有板有眼,菜單羅列得洋洋大觀,恐怕他是難以做到的。最方便的就是拿自己熟悉的食物來寫,寫著寫著就大都是家鄉美食了。
我不知道吳承恩有沒有意識到他「宴會菜」菜單的重複。或許他明白,但由於古時候交通不便,書籍查閱不便,沒有百度,沒有百科全書,需要大海撈針似的去尋找信息,他無法辦到,就用自己熟悉的菜品來寫。或許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菜單上的「漏洞」。
我真想穿越到明朝,去勸說吳承恩,讓他多請教有這類專業知識的人,比如廚子;再或者請教走南闖北的行腳商人,他們也許會知道多一些。又或者,我帶足盤纏,拉著吳承恩去旅行,來一趟真正的「西域遊」,吃遍西域各地菜品,再將它們編排好了不重樣地寫進「宴會菜單」裡,可不更好?
神遊回來,我深深覺得《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如果能改進了書中的菜品細節,將會使它更符合實際,更有趣,更有可讀性,令讀者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成為本書中畫龍點睛的一筆。
網友評論:吃貨的執著
——THE END——
*本文綜合自央視新聞,詩詞中國。
騎最快的馬 爬最高的山
吃最辣的菜 喝最烈的酒
讀最箴言
長按下方二維碼
識別二維碼 關注最箴言
問下自己,你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看到書裡一個很感動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多麼美麗的答案是的,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從一粒種子在我的身體裡發芽,慢慢長大,感受到那有力的小胳膊小腿這搗你一下,那踢你一腳,直到有一天,她拼命地鑽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個生命在成長,自她有成長的力量。我們還記得每晚換尿布、餵奶,照顧生病的寶寶的辛苦嗎不,我們能記住的就是她向你綻開的第一個微笑,她喊出的第一聲「媽媽」,她長出的第一顆小牙,她邁出的第一步……她上幼兒園了,她上小學了,她成為一名初中生了……我,有幸參與了她的每一個歷程,每一個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淚水上輩子我們有怎樣的交集才換來今生的母女之情呀。孩子是上天派來幫助我們完成父母這個角色、這個任務的。她讓我們更深層次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愛的又是什麼如果我們一直向外尋求自己的力量,就會把孩子看成我們的「成績」,我們的「面子」,我們只允許她健康、聰明、漂亮、成績好,好象唯有這樣,我們臉上才有光彩,我們才覺得活得有價值。可是,可是,孩子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嗎?我們只愛她的優點,而不能容忍她的缺點嗎?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該就是她最好的狀態可是,我們也只能陪她走一段,當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就不再是她們的家庭成員,她們的一家三口已經不包括我們在內。可是,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是不是很傷感?我們能陪的,只有這二十多年,為什麼不盡全力,不拿出全部的愛來陪伴呢初二的女兒還有一年就要升入高中,住校,一個周才能回來一次。每天下午盼望門鈴叮咚響起的聲音,也就只有一年;之後,每天的盼望就會變成每周的期待。珍惜,珍惜吧,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也許她會跟你頂嘴,也許她會淘氣,也許她會不聽你的話……但,在一起總是好的我們要孩子是為了什麼?我們要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它任何人成為了我們的兒女,這是我們的緣分,讓我有機會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她的心靈,讓我有機會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讓我有幸成為她最親最愛的那一個人。還求什麼當我們不滿孩子的現狀時,記住:所有發生的,都是必定要發生的,它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內觀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唯一的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與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問下自己,你要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看到書裡一個很感動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多麼美麗的答案是的,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從一粒種子在我的身體裡發芽,慢慢長大,感受到那有力的小胳膊小腿這搗你一下,那踢你一腳,直到有一天,她拼命地鑽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個生命在成長,自她有成長的力量。我們還記得每晚換尿布、餵奶,照顧生病的寶寶的辛苦嗎不,我們能記住的就是她向你綻開的第一個微笑,她喊出的第一聲「媽媽」,她長出的第一顆小牙,她邁出的第一步……她上幼兒園了,她上小學了,她成為一名初中生了……我,有幸參與了她的每一個歷程,每一個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淚水上輩子我們有怎樣的交集才換來今生的母女之情呀。孩子是上天派來幫助我們完成父母這個角色、這個任務的。她讓我們更深層次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愛的又是什麼如果我們一直向外尋求自己的力量,就會把孩子看成我們的「成績」,我們的「面子」,我們只允許她健康、聰明、漂亮、成績好,好象唯有這樣,我們臉上才有光彩,我們才覺得活得有價值。可是,可是,孩子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嗎?我們只愛她的優點,而不能容忍她的缺點嗎?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該就是她最好的狀態可是,我們也只能陪她走一段,當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就不再是她們的家庭成員,她們的一家三口已經不包括我們在內。可是,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是不是很傷感?我們能陪的,只有這二十多年,為什麼不盡全力,不拿出全部的愛來陪伴呢初二的女兒還有一年就要升入高中,住校,一個周才能回來一次。每天下午盼望門鈴叮咚響起的聲音,也就只有一年;之後,每天的盼望就會變成每周的期待。珍惜,珍惜吧,每天和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也許她會跟你頂嘴,也許她會淘氣,也許她會不聽你的話……但,在一起總是好的我們要孩子是為了什麼?我們要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它任何人成為了我們的兒女,這是我們的緣分,讓我有機會把愛的種子撒播在她的心靈,讓我有機會見證一個生命的成長,讓我有幸成為她最親最愛的那一個人。還求什麼當我們不滿孩子的現狀時,記住:所有發生的,都是必定要發生的,它幫助我們看清自己,內觀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唯一的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變自己。當我們有了內在的智慧與力量,空間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走向更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