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不是吧!
聽說連奧斯卡最佳影片
也有人質疑?!
起因是電小二最近在川流TV
重溫奧斯卡最佳影片
《綠皮書》
沒想到居然看到不少
對於該片的質疑!
尖電小二就誠邀大家來品一哈
《綠皮書》究竟好不好看?
《綠皮書》
播放路徑:四川廣電網絡川流TV》電影
01、得獎卻獲質疑
《綠皮書》,在2019年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並且還一舉拿下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一共三項大獎,在當年的電影小年裡可謂是大贏家。
但是在大出風頭的同時,關於《綠皮書》的質疑也接踵而來,這些質疑概括下來就是:這是一部衝著拿獎為目的的電影,政治正確投機下的「友情小品」。
如此評價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部電影集合的主要元素確實「投奧斯卡所好」——種族歧視、階層差異、LGBT。
但是要獲獎,光有正中靶心的熱門元素還不夠,講好故事、打動人心、給予啟示,或許才是這部影片更重要的看點。
所以讓我們暫時拋開所謂的「獲獎元素」,單純的看一下這部電影想要呈現的故事。
02、一趟前往南方的巡演
故事一開始,請先了解一下,什麼叫「綠皮書」。這是在美國的種族抗爭歷史中,出現的一本非常重要的黑人專用書。
作者是個黑人郵遞員,他在書中整理了美國當時可以供黑人入住和就餐的旅館和餐廳,免得他們誤闖了不該去的地方而被打死。說白了就是一本為黑人專門定製的旅行救命書。
不過在本片中,「綠皮書」只是做為故事基底,在此之上被討巧地植入了一個關於精英黑人和底層白人的故事。
沒錯,是精英黑人,底層白人。
底層白人——託尼,是個義大利裔美國人,他在夜總會做保安,獨自一人撐起家庭,失業之後為了賺微薄的賞金一口氣吃掉26個熱狗。
託尼儘管自己生活窘迫,但依舊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拒絕接觸黑人使用過的東西,會把家中黑人維修工用過的杯子丟掉。
精英黑人——唐•謝利,非洲裔鋼琴家,他還是擁有三個不同的博士學位,精通多門語言的高級知識分子。
謝利博士即將開啟巡演,並且會去到歧視黑人極為嚴重的南方,為了自身安全,他僱傭了託尼為自己的保鏢兼司機。而託尼雖然歧視黑人,但為了一大筆的佣金還是接下了這個差事。
故事的一開頭,就打碎了許多種族電影裡的固有人物設定,調換的角色身份,讓這趟開往南方的旅行多了一點詼諧趣味。
03、難以跨越的歧視
在路途中許多有趣的情節,引出這兩人的不同,其中吃炸雞這段尤為精彩:託尼邊開車邊大口吃炸雞,吃得滿嘴流油,而謝利博士卻望著窗外心中沒有一點波瀾。
謝利不吃炸雞,從小到大受過的教育告訴他:上流社會的人,只能在餐桌前圍好餐布用刀叉吃飯。
可託尼不管這些,他耍著無賴讓謝利吃下了第一口炸雞,從謝利的表情可以看出炸雞味道很不錯。
旅途中的許多輕鬆的情節,既塑造了兩人的性格差異,一個活得像黑人的白人,一個活的像白人的黑人。
另一方面也在模糊這種差異,兩人逐漸適應彼此,理解對方。
隨著巡演一路南下,肉眼可見黑人生存環境的艱難。因為在當時的美國,越往南種族歧視越嚴重。一開始謝利博士還能住高級酒店,在餐廳用餐。
到後來謝利博士只能住專供黑人住的旅店,甚至被不允許上白人的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
這種變化在慢慢擊垮謝利的內心,也在逐漸改變託尼的立場。
終於在謝利再一次被拒絕於餐廳用餐後,託尼和餐廳經理大吵一架,忍無可忍直接帶著謝利罷演。
影片此時被推向高潮,謝利博士在暴雨中向託尼痛呼:「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甚至不像個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
謝利博士努力跨越職業、財富、階層,但現實卻將他擊垮——無論你怎麼努力,怎麼富有,都跨越不了膚色,永遠跨越不了。
電影前期鋪墊的輕鬆氛圍,在向南的路上逐漸消失,令人絕望的現實處境、壓抑的悲痛情緒在電影後半程拉開……
《綠皮書》全片用強烈的劇情對比、情感反差,讓這段漫長的往南之旅充滿坎坷,也不乏溫暖。坎坷是現實中歧視所帶來的傷害,溫暖是兩位主人公在危機中的互救,在生活中互相理解與幫助。
人類社會中,從古至今,在種族、財富、身份上都存在著「偏見」,然而,因為有著無數個像謝利博士一樣孤獨、勇敢的人,成就了今天的平等和自由。我們不要帶著任何的偏見去看待一個人,也要在被別人「偏見」時,勇敢、浪漫、自由的活著!
總結下來,這部電影想講的故事真的值得一看!它想傳達的精神內核也值得細品!現在就打開四川廣電網絡川流TV收看吧!
點擊下圖,直達【川流雲視頻】小程序
即可在手機上實現快速點播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