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斷進步,行業不斷發展。商場的經營業態、模式、標準的改變、創新、提高日新月異。櫃檯變得更加開放,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過度,提袋經濟總量佔比縮小,體驗式消費業態不斷增加。飯館、菜市場、影院、理髮店乃至動物園都搬到了商場。自行車換成了汽車。售貨員升級為導購,服務也從賣東西到幫你買。
科技改變生活,時代造就英雄。現如今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和無線網的大面積覆蓋推動了網購的大發展。更方便、更經濟、更快捷網購衝擊了原有商場的經營模式,面對挑戰怎樣涅槃重生重現往日商業的輝煌?
今天我們說說瀋陽那些在不同時期陪伴我們生活的商場,品味時代的變遷,再次回憶那人流攢動的一個個瞬間,思考如何打造瀋陽繁榮的商業。
瀋陽聯營公司位於太原街商圈的中華路上。成立於1952年,曾經是老一輩瀋陽人最喜歡的商場。物資緊缺時期曾經的三大件電視機、錄音機、照相機,80年代的廣州服裝。每逢休息日和節假日商場裡都是人山人海,過年的新衣服,結婚時的床上用品、家用電器、西裝、皮鞋都曾是美好的回憶。
瀋陽新世界百貨。90年代初期進入瀋陽市場,第一家店開在聯營公司的馬路對面。當時做為瀋陽最高檔的商場,以時尚、品味徵服了瀋陽的消費者。先後在太原街商圈連續開了二店、三店。隨著2018年12月20日瀋陽新世界百貨中華路店的停止營業,瀋陽新世界百貨商場的演出畫上了句號。
瀋陽興隆大家庭。位於瀋陽最大的步行街中街。2001年由原址的瀋陽東亞廣場改造而成。是瀋陽首個提出SHOPPING MALL概念的商場,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於一體,號稱室內中街。商場的經營活動在2010年前後達到頂峰,連續三年進入全國前二十強。出色的運營能力,讓商場不斷出現人流爆滿的情況,大街小巷身著興隆大家庭LOGO服裝的員工當時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聯營公司同期的瀋陽中興大廈做為老牌商場由於不斷的進行規模、業態、品質的升級換代,目前還在瀋陽的商業佔據一席之地。
同為老牌商場的商業城由於規模的限制,觀念缺乏發生質變的創新,在業態和品質方面難有大的突破,雖佔有中街商圈的黃金位置,也慢慢的步入業績不斷下滑的通道。希望多年以後留給瀋陽人的不止是曾經震驚全城的火災記憶,也有一直不離不棄的陪伴的溫馨回憶。
做為為樓盤項目加分的萬達廣場,隨著萬達集團投資方向的轉變和放緩,顯得後勁乏力。
市府廣場附近的卓展做為20世紀新生代,曾在瀋陽創造了一段時間的輝煌。
最新一代的中街和市府廣場的恒隆和強勢入場的萬象城、萬象匯都佔據了瀋陽的商業要地,準備大幹一番。
隨著區域內幾個成熟市場的拆遷,北行的千盛百貨也和整個商圈一起變的消沉,漸漸地從人們的視野裡消失。
瀋陽隨著城區的擴大,新生活區的建立,新的商圈不斷出現。缺乏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的老商圈不思進取就會有逐步被市場淘汰的危險。商圈熱點隨著生活區的重新規劃和定位而轉換。新老商業區普遍都有商業布局重複,密度大,供大於求的弱點,不斷壓縮每一個參與者的生存空間。不管是單個商場還是整個商圈普遍缺乏歷史,沒有個性,難以形成重複到訪的慣性和吸引力。
信息透明的當今社會讓只具備購物功能的商店沒有競爭力,創新新的經營理念,挖掘人們的健康需求,教育需求,社交需求,拓展商業的功能,讓商業成為產品提供、服務提供、場地提供、環境提供、知識提供、乃至資源共享的平臺。增加體驗式的場景,提高服務質量。
有歷史的城市總是讓人嚮往,如何讓歷史給商業插上翅膀?試想如果解放東路沒有附近外灘的襯託,只是一排商場,會不會還是那樣人來人往。如果豫園沒有那個老宅子和城隍廟,光靠河南老鄉賣的上海小吃還會不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去北京覺得可逛的地方多,就是因為有些地方只在北京才有,而我們的商業都是千篇一律,那你拼的只能是價格和距離。
中街做為瀋陽最大最有歷史的商業區,保留了原有大多數的歷史建築,並有倚靠瀋陽故宮的地理優勢,保留了多家傳統餐飲名店,老邊餃子,馬家燒麥和李連貴大餅都在附近。在拓展大悅城新商業區的同時, 也包裝和挖掘了步行街小巷歷史,使中街變得更有活力和吸引力。
如今的太原街最缺少的就是人氣,原因就是缺少一個值得去的理由。試想如果老太原街上的園路餐廳、勺園飯店、楊家吊爐餅、小有天包子、海城餡餅都能保留到今天。東北電影院和解放電影院只是重新裝飾擴建,小劇場還在每天表演幾場曲藝和話劇。生生照相館雖然缺少了生意,但做為博物館,哪怕只陳列一些老照片,對市民、對外來遊客也會是個打卡地。曾經的圈樓還在,裡面全是百姓愛吃的食品,不用非得高大上,哪怕油鹽醬醋,哪怕只是糕點糖果也是打著瀋陽城的烙印。好在現在太原街已經做出了一些努力和改變,引進了吸客能力強的玖伍文化城,順應網紅經濟開發了太原裡商業街,讓我們看到了再創輝煌的希望。
以上胡言亂語完全出於對家鄉熱愛的病急亂投醫,相信管理者的智慧,祝我的家鄉變得更好!
請大家在評論區暢所欲言,一起回憶你身邊老商場的時代變遷,共同為商業轉型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