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趙姨娘的潛規則

2021-03-01 一夢在紅樓
某種意義上,《紅樓夢》是一部家族小說。是繼承了《金瓶梅》的傳統,對家國觀念的深入探討。中國古代,家國同構。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元,其興衰關聯著每一個具體個人。

在家庭裡,與社會一樣存在著內耗與同力。家族之中,有貪圖享樂型,有挖牆磚的蠹蟲型,也有深謀遠慮、大公無私型。面對利益與權力,家也成了角逐的舞臺。此時,親情與權力,產生了巨大的張力,也時常釀成悲劇,《紅樓》中趙姨娘和女兒賈探春的衝突即為典型的案例。

有不少讀者,把這種衝突,歸結於貴族家庭的嫡庶矛盾。不能說是錯,但其實是隔靴搔癢。趙姨娘與探春的衝突不可避免,是因為兩人的三觀不合。而其中,權力觀的衝突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我們可以從《辱親女愚妾爭閒氣》一回裡,我們看看衝突的表現。

趙姨娘沒了別話答對,便說道:「太太疼你,你越發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探春道:「我怎麼忘了?叫我怎麼拉扯?這也問你們各人,那一個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個好人用人拉扯的?」李紈在旁只管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他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探春忙道:「這大嫂子也糊塗了。我拉扯誰?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趙姨娘氣的問道:「誰叫你拉扯別人去了?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無處使。……」

這段對話很真實地反映出三種類型的權力觀,把探春、李紈和趙姨娘三人對權力的不同觀念表露無遺。

趙姨娘之所以衝冠一怒,原因正在於她認為探春當家後的狀態是「你如今現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她把「領導」的權力絕對化了,以為當家之後,可以無視任何規章秩序,可以極力為自己謀求私利。

遠的不說,從紅樓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家有當家的難處」,從賈母到王夫人到鳳姐,沒有一個能遂心如意的。而無視規則謀取私利,更是要付出代價。不要說僅僅是賈府一個小當家,上頭還有許多更大的管著。就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有所顧忌,不能為所欲為的。

為何如此?倒不是因為當權者會大公無私,而是這裡面有個綜合利益的考慮。肆無忌憚謀私利的同時,會喪失周圍人,包括上下級的尊重。而這又會影響到權力的穩固性和發展性。也就影響到對物質攫取的長遠利益。

在多層因素的博弈考慮中,像趙姨娘這樣赤裸裸的謀取實利,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尤其是名譽的因素,這當然不因為其智商問題,而是其地位使然。

越在底層的人,就越是首先考慮物質而非名譽。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這裡的優選次序問題,反應了一種博弈。相較上層階級的人來說,名譽的高低對其生活的影響小得多。他們更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信奉叢林法則。「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在紅樓中就是主子和奴才)的著眼點不同。上層對名譽的維護是頭等大事,名譽的喪失,往往也意味著物質利益的喪失;而底層往往不追求道德標準。誰最有權力,誰最能追逐到物質利益,這才是底層群體的衡量標準。道德高尚,不僅不能被推崇,相反可能導致被鄙棄。

道德,體現的是群體的整體利益。個體在為群體犧牲自身物質利益的同時,收穫精神利益的補償。而損壞群體利益的同時,也要付出名譽的代價。這種文明化的規則,是上層「禮義」的本質。禮義,體現的是群體合作化的思路。曹雪芹在反思家族衰亡史中,他看到的也是「禮崩樂壞」,個人私利對家族群體的侵蝕,群體利益的被擱置。

 

李紈代表的是一種大眾常見的觀念。同趙姨娘相似,也是講究人情大於制度法規,也是認可掌握權力者可以「拉扯」自己人,但是卻知道這與明面的規則不符,所以只能做,不能說。這類群體,表面上是遵守規則禮義的,也會衡量私利與名譽此消彼長的利弊。所以他們更多的是從規則有意無意留下的灰色空間裡獲取利益。

而探春,具有類似士大夫的情懷,更為高瞻遠矚。她對賈府的弊端看得十分清晰。探春知道賈府中的內訌十分嚴重,「烏眼雞一般,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而且,將來賈府也必然衰亡於這一原因。如果喪失了這些規則的約束,利益的爭奪必然會使家族毀於一旦。探春遵循的是賈府祖宗們定下來的法規。這些規矩,對於維護賈府整體的秩序,延續賈家的興盛發達,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些規矩,算是明規則,體現的是人性裡的正面能量。但因為無視或者低估了人性的陰暗面,所以潛規則應運而生,部分替代了它的操作,形成了雙軌制。

當然,在那個時代,不能苛求她能更深刻地洞悉到體制問題。這點與傳統儒家文化不深究人性黑暗面有關,這裡不展開探討。

 

趙姨娘試圖把潛規則直接化為明規則,簡單粗暴地為利益服務。但她並沒有想過,如果人人如此,就會變成另一種更為赤裸裸的搏殺,對她來說也並非就是好事。尤其是她在控制力和智力上並不佔優勢。很成悖論的是,她在上層間,是能否存活下來的,因為上層並不把她當威脅。而如果她直接淪入底層,很容易成為別人算計的盤中餐。

趙姨娘這種觀念的人如果直接上位,將是可怕的。《奇葩說》第一季總決賽,冠軍馬薇薇有一個論點特別有意思:「虛偽是壞人對好人最後的致敬。」也就是說,就算大家僅僅把明規則當擺設,實際上還是實施著潛規則,但因為明規則的存在,並且明規則依然佔據道德制高點,所以至少有部分人可以靠著明規則來獲得生存,而不至於全部需要淪入潛規則的鬥獸場中。即使在雙軌制裡,他們也可以有規避的空間。比如退隱、獨善其身等。

趙姨娘的權力觀,把所有人都視作權力場的棋子。你死我活,無一例外。不參與者就是裝bi。這種價值觀,現在隨著平民意識和個人主義的高揚,逐漸走向了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

這無疑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三生石,原名沈默。中文系出身,主攻詩學,現為出版編輯。醉心於詩詞創作與紅樓夢研究,擔任過紅樓以及詩詞版版主。主張紅學應進入新的文本品讀時代,致力於紅樓與傳統文化的現代闡釋和傳播應用。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日更新  敬請關注

圖|網絡  編輯|小林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趙姨娘
    趙姨娘編造陰謀,極其自然地造謠,這是以小人之心揣度鳳姐。以己度人,在她眼中別人一定會比自己更加貪婪更加惡毒,平凡無能的自己都在垂涎賈府家業,那很有才很能幹的鳳姐就更該垂涎賈府家業了。所以趙姨娘並不認為自己是造謠,還堅信自己是看穿了真相,才會這般發誓賭咒。 趙姨娘聞聽這話裡有道理,心內暗暗的歡喜,便說道:「怎麼暗裡算計?我倒有這個意思,只是沒這樣的能幹人。
  • 趙姨娘為什麼不能變成周姨娘?趙姨娘:我看不上!
    庶出也罷了,更何況,她的生母趙姨娘,活得就像跳梁小丑一樣,沒有任何可取之處,淨給她惹事,丟臉。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向上攀爬,沒腦子的趙姨娘總不時地來拖後腿。優秀要強的探春,攤上這樣一個生母,淺薄、狹隘自私、狠毒,市儈.她不甘,卻又無奈。因為趙姨娘的存在,探春有多發奮,內心就有多敏感自卑。在趙姨娘一次又一次鬧得不像話後,探春收拾著爛攤子,又一次次勸導她。
  • 可怕的趙姨娘
    書裡說趙姨娘「每生誹謗」(見第56回),就連親生女兒都不放過。對他們母子來說,「誹謗」就是家常便飯,張口就來。「一句話提醒了王夫人,那王夫人不罵賈環,便叫過趙姨娘來罵道:『養出這樣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種子來,也不管管!幾番幾次我都不理論,你們得了意了,越發上來了!』」(見第25回)脂批道:可見,這類事件,並非個案。
  • 趙姨娘這個人
    鳳姐在忙著替寶玉收拾時,罵賈環的同時,也說趙姨娘時常也該教導教導他。按說,鳳姐比趙姨娘晚一輩,理應尊重她才是。但從鳳姐呵斥的語氣看,鳳姐並沒有把她當長輩。而在旁的王夫人受了鳳姐的提醒,便把趙姨娘叫過來狠狠地罵了一頓。而此時的趙姨娘也不敢頂嘴,只得忍氣吞聲替寶玉收拾打理。這件事雖然由賈環惹起,但受鳳姐、王夫人呵斥責罵的還是趙姨娘。其實,趙姨娘在賈府裡一直遭受著類似的侮辱和損害。
  • 趙姨娘,你別做夢!
    但是,在那個時代,趙姨娘這樣身份的人,卻似乎一直擁有著賈政的愛。趙姨娘從底層崛起,雖然在王熙鳳的眼裡她還只是個奴才, 但是達到如此的位置,趙姨娘也算不簡單了。應當是一些女人勵志的對象吧。至少,她比王夫人強多了吧,在賈政那裡。除了若干大事需要應酬,王夫人似乎只剩下吃齋念佛的份了,她似乎與賈政沒有多少交集。
  • 王夫人心機太可怕,趙姨娘對趙姨娘的枕頭風,被她知道的一清二楚
    比方晴雯被攆走的真正原因,源於賈政和趙姨娘的一次對話。誰能想到?話說賈政外任學政三年回來不久,王夫人就將房中與賈環有情的丫頭彩霞以「患病」為名放了出去。彩霞被來旺不成器的兒子看重,不甘心求趙姨娘。趙姨娘也不舍彩霞的好,想求賈政做主給賈環收房。
  • 芳官說趙姨娘「梅香拜把子」到底啥意思?趙姨娘為何惱羞成怒?
    此時,趙姨娘趁著賈母、王夫人等人不在,想藉此事發作一下一直以來積攢的怨氣。於是,她找到怡紅院質問芳官。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芳官正和襲人等吃飯,見趙姨娘來了,忙都起身讓:「姨奶奶吃飯。什麼事情,這麼忙?」
  • 《紅樓夢》裡賈寶玉為什麼輕慢趙姨娘?
    作者:韓雪麗(一)趙姨娘的直性子和賈寶玉的魚眼睛趙姨娘經常鬧騰,大家都厭惡她,其實呢,趙姨娘行事,直來直去,有什麼不滿,都嚷嚷得天下皆知。所以賈政還願意維護她,在賈母面前,讓她退下,免得賈母處理這個傻子,賈政會和趙姨娘說,賈環和寶玉還小,他看好了兩個丫頭。
  • 風月寶鑑裡的趙姨娘與賈政,因為只有趙姨娘可以讓賈政得到滿足
    關於趙姨娘與賈政的關係,不少讀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有必要去換一種角度去分析兩個人的情感,從性愛的角度,從夫妻生活的角度。紅樓夢裡的風月寶鑑要正面反看。食色性也,大欲存焉。但是有一個問題很多讀者朋友們可能都沒有留意過,賈政是在什麼時候納趙姨娘為妾的。如果仔細閱讀紅樓夢文本的話,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賈政納趙姨娘為妾的時間是在王夫人懷上賈寶玉或者誕下賈寶玉之後,也就是說在王夫人三十歲以前,賈政根本就沒有趙姨娘這個妾。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王夫人是在牢牢把控著賈政,獨自佔有賈政,賈政在夫妻生活上得不到滿足,只不過是走個形式,走個過程。
  • 趙姨娘:永遠不得勢的愚蠢婦人
    自古人說妻不如妾,高貴的出身,讓王夫人不可能像趙姨娘那般,在賈政身邊討好奉承,殷勤獻媚,因此,對賈政這樣接受了孔孟之道薰陶的讀書人而言,王夫人雖好,卻未免無趣了些,趙姨娘雖然位卑,但卻很懂得討丈夫歡心。大概也正因合了賈政之意,因而趙姨娘先後生下了探春和賈環。她也因此腰杆硬了起來,說話的就想試試深淺。
  • 趙姨娘為什麼總是氣急敗壞 | 閆紅
    那次,趙姨娘跟小丫鬟芳官等人打了一架,探春忍不住問:「你看周姨娘,怎不見人欺她,也不見她尋人去?」    周姨娘是賈政另外一個小老婆,跟趙姨娘身份相同,最有可比性。她在書中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有人就問,是不是賈政特別喜歡趙姨娘,我現在想未必,也許是周姨娘不愛給自己加戲,就算作者想寫她,也寫不出亮點來。
  • 賈寶玉挨打後,趙姨娘為什麼要裝病?
    賈寶玉挨打後,趙姨娘為什麼要裝病陳能雄/文趙姨娘是個愛八卦的妒婦,見賈母疼愛賈寶玉、王熙鳳就滿心不自在,私底下大發牢騷;她見賈寶玉遇到傷災病痛,就暗暗趁願;她見賈寶玉與某個丫鬟關係親密,就說一些捕風捉影的話……可以說,趙姨娘是個對細枝末節的小事都會留意的人
  • 三生石上待君來
    李源再也沒有心思去遊山,就回到惠林寺,寺裡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唱完這首歌之後,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實流傳得很廣,直到今天,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有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後人稱為「三生石」。
  • 趙姨娘:女子一生,何以為安?
    而趙姨娘的悲劇根源就在於她被迫融入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圈子。她也曾為了融入這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圈子做出努力,但是最終,她不合時宜的努力在別人眼中,成為了跳梁小丑無可奈何的掙扎。每次看到有關趙姨娘的篇幅,我都會想,年輕時候的趙姨娘沒有做賈政的妾,她會是怎樣的呢?她會不會和自己的女兒探春一樣,生一副好容貌,聰明慧黠?
  • 席慕蓉:三生石上的淚滴
    三生石第一世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那一世,你為落花,我為繡女;那一世
  • 鳳九自殘也要在三生石上許願,她不知道這上面的情侶全不得善終嗎
    鳳九一心只想和東華帝君在一起,但是奈何三生石上沒有帝君的名字,任何人都不會和他有姻緣,包括小鳳九在這個三生石上只有兩組人名還能讓人勉強相信愛情: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夜華和白淺。哎,不對,也有可能是司命給你看的是假三生石!最後一句鳳九此刻是不是應該慶信幸虧沒有刻上!
  • 紅樓夢:晴雯是否會成為另一個趙姨娘?
    有人說:晴雯若活著,做了寶玉的姨娘,將來會成為另一個趙姨娘。晴雯會成為趙姨娘一樣的人?作為黛玉的副影,曹公毫不吝嗇地將最出色的容貌賦予她,借多姑娘之口替她鳴冤,替她不平,又借寶玉之筆做《芙蓉女兒誄》懷念她,盛讚她「金玉不足喻其貴」,「冰雪不足喻其潔」 。面對這樣一個美好的生命的逝去,我們怎麼忍心將她與粗鄙惡劣的趙姨娘相提並論呢?
  • 賈政喜歡趙姨娘,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
    可是這畢竟不是賈政的本意,賈政實際上很苦悶,必須找個能滿足自己本來低級趣味的人,趙姨娘就是那個人。趙姨娘是賈家的的家生奴才,打小就在賈家呆著,比賈政小著十幾歲。從趙姨娘的表現來看,確實讓人厭惡,不過趙姨娘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她的惡都擺在明處,壞的明明白白,不偽裝,不做作,這是一直都在偽裝的賈政想要而得不到的。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三生石」竟在杭州?
    甚至,連杭州的一塊石頭也因此劇而成了網紅——有網友「考證」出,劇中屢屢搶戲的「三生石」,就在杭州下天竺法鏡寺附近。「鳳九聽司命說在三生石上有名字才會有緣分,鳳九不顧性命也要把帝君的名字刻上三生石......」於是乎,有人前去求姻緣,有人去石頭上刻字......
  • 賈寶玉在趙姨娘身邊安插了一個眼線,到底是誰?
    趙姨娘趙姨娘,作為寶玉之父賈政的妾室之一,儘管時時作妖,受盡賈府諸人的鄙視,但她在賈政那裡受到的寵愛,可一點兒不比王夫人差,不僅順利生下探春,還有了賈環。與之相比,另一個周姨娘,雖然安守本分,卻一點兒也沒有存在感,最終一無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