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賀梨萍
2017-06-09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在電影《間諜遊戲》裡,老特工羅伯特·德雷弗教給新特工布拉德·皮特的第一課就是:「不要喝12年以下的蘇格蘭威士忌」。可惜現實是殘酷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無論是12年的威士忌還是傳說中的「82年拉菲」,我們平庸的舌頭都缺乏鑑別能力。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布茨(Uwe Bunz)團隊近日合成了一種化學「金舌頭」,解決這種鑑別酒類的難題。這種「舌頭」由22種不同的螢光染料合成,能通過亮度變化區別出33中不同品牌、年份、產地、工藝的威士忌。相關成果發表在6月8日的學術期刊《Chem》上。
以啤酒為傲的德國人,這次瞄上的是英國的國酒威士忌。溫斯頓·邱吉爾有名言:「為了讓白開水能夠下咽,我往裡面加了威士忌。這下我終於會喝白開水了。」威士忌是一種由大麥等穀物釀製的43度左右的烈性蒸餾酒。從產地上來看,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和美國肯塔基的波本威士忌風味各有不同,而從釀造原料、蒸餾工藝、陳年方式上,不同的威士忌也是大有講究。
不法商家就試圖在這些不同的風味之間做文章,以次充好,假冒偽劣。譬如,完全以發芽大麥為原料釀造的「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是威士忌裡的高價「貴族」,一些投機分子就會使用更廉價的兌和威士忌進行冒充。
威士忌此前,專業人士也曾提出不少鑑別威士忌成分的化學方法,但這些方法往往都需要專業的器材和化學知識,比如質譜分析法。
這次,布茨團隊想出了一個更簡便、也更為直觀的方法。他們用22種螢光染料合成一種傳感器,每當與威士忌接觸,每種螢光染料都會對酒裡的某些成分產生各式各樣的反應,發生亮度上的變化。這些反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串特徵性的數據,就是專屬於該種威士忌的「鑑別碼」。如果這些染料對兩個威士忌樣本的反應不相同,那麼它們也就不會是同一種酒。
這種傳感器不能像質譜分析法一樣識別出酒裡的一些微量成分,甚至是一些毒素。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能告訴你一瓶未知的威士忌的品牌、產地或年份。但這種方法有一個顯著的優點:能區分出兩個威士忌樣本是不是同一種。這個工作原理非常接近舌頭品嘗味道的方式。
實驗證明,螢光染料「舌頭」能夠分清蘇格蘭、愛爾蘭和美國威士忌,區別兌和威士忌和單一麥芽威士忌,並分辨出不同年份的酒。
用螢光染料鑑別威士忌 圖片來源:New Scientist接下來,布茨想把螢光染料「舌頭」用在鑑別紅酒上。「現在我家裡有了30多種昂貴的威士忌,然而我根本不喝」,布茨說道,「我更愛紅酒。」
此前,布茨團隊還曾用相同的思路去鑑別紅葡萄酒、果汁、藥物和蛋白質。他們希望這種傳感器將來可以奮戰在食物、飲料、藥物和香水打假的第一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