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DOC人物 | 禹成明:多拍,開發紀錄片的無限可能

2020-11-17 澎湃新聞

GZDOC人物 | 禹成明:多拍,開發紀錄片的無限可能

2020-01-01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萬事開頭難,勇敢去做就是了,多嘗試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生命是一條漫長的歷史長河,我們從蹣跚學步伊始,面對生命長河裡的一簇簇荊棘、一道道阻礙,去探索、去跨越。如今,我們才成了「我們」。

對於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所遇的專業化問題,是大部分新人導演共同面臨的難題。如何去解決諸多難題,打造一部品質優良的紀錄影像,對此,中國資深紀錄片人禹成明有話要說。

 

禹成明導演
禹成明,高級編輯,中國資深紀錄片人。現任安徽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安徽省文聯副主席、安徽影視家協會主席、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融媒體文化委員會主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從事電視工作三十餘年,主要作品有:《王瑩》《雕塑大師劉開渠》《無夢到徽州》《書畫之魂》《告別西遞》《遠在北京的家》。擔任策劃、監製的紀錄片有:《《尋找少校》《淮軍》《大黃山》《成本華——一個被遺忘的抗日女兵》《難以抵達的終點》《中國文房四寶》《小崗紀事》《天下徽商》等。作品多次榮獲全國社教類電視節目及對外電視優秀節目一等獎、中國電視「星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

利用技術輔助敘事

「現在的4K、無人機設備,放在二十年前,根本不敢想像。以前想要航拍,只能靠直升機。現在很多畫面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呈現,這些手段,能夠如何幫助我們敘事呢?這是每個導演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今,數碼科技更為普適化、平民化。紀錄片創作利用新的技術手段,通過科技輔助創作,讓我們看到更多奇觀,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世界的更多面。

 

《航拍中國》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而一部紀錄片開場兩分鐘都不吸引人,再好的設備都沒有用。」

 

運用技術發揮想像力。禹成明指出,作為導演,想像力非常重要。伊文思的影片是足夠詩意的,足夠引人注目的。像是影像《風的故事》一樣,伊文思在大地山下聽風的聲音,風聲越過黃山,越過黃河故道,越過戈壁沙漠,越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

 

拍攝中的伊文思,圖片來源:豆瓣

從受眾關注、欲探索的題材入手

「紀錄片有社會類、人文類、自然類等。不同類型的紀錄片,可以開發出不同的題材。」禹成明導演認為,不管什麼類型,都有觀眾較為關注的題材,新人導演可以從大眾關注的題材著手。

 

此外,禹成明在採訪中談及:如今的富裕生活產生了所謂的「富貴病」,糖尿病越來越低齡化,有的孩子幾歲便患上糖尿病,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針對此現象,很多觀眾都想去了解並探究相關問題與原因。那麼,受眾所關注、欲探索的新題材便形成了。

 

禹成明導演

「無論什麼類型,什麼風格,如果能說好一個有趣的故事,讓觀眾在一定的時間內了解到一個特殊的領域和特殊的故事,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為安徽臺紀錄片創作的領軍人物,禹成明也拍攝了諸多受眾欲關注與探索的題材。1992年,禹成明執導拍攝五位農村姑娘闖蕩北京的影片《遠在北京的家》,榮獲「金熊貓獎」;近幾年,禹導策劃、監製的《大黃山》《中國文房四寶》《小崗紀事》等,所涉類型廣泛,均在業內產生重要影響。

 

《中國文房四寶》,圖片來源:豆瓣

質樸的人文關懷與不能遺忘的責任

「中國處於大變革的時代,現實類的題材,尤其受到觀眾喜愛,諸如《人間世》《人生一串》《城市24小時》等,反映當代生活的內容,觀眾看到的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影像的呈現富有趣味,從關懷人的角度出發,才可以拍攝出好的紀錄片」。

 

《人生一串》,圖片來源:豆瓣

好的紀錄片在不違背真實原則的基礎上,要具備悲天憫人的情懷,同時也要關乎人性。這也正是禹成明心中最為質樸的人文關懷。

 

縱觀國際,二戰題材不斷被文字書寫、影像重現。「我們對於慘痛的歷史,比如抗戰、慰安婦等,我們是不能忘記的,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而大量同質化題材的紀錄影像出現,正是兼顧了人類歷史「不能遺忘的責任」。

 

紀錄片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影像檔案,也是保存時代印記的重要途經之一。新華社著名編輯陳小波便利用微紀錄片的方式,做出了百集全媒體影像《國家相冊》。1000萬張照片裡藏著什麼,《國家相冊》正帶領著我們回到歷史深處。

 

《國家相冊》,圖片來源:豆瓣

紀錄片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要為未來的文化需要做儲備。「像二戰時期的照片,時刻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的傷痛。人之所以能知道這些久遠的歷史,都是因為當時的紀錄。」 

紀錄的力量,在禹成明看來不容小覷。而每位新人導演要多拍,勇敢去拍,並做好兼顧歷史重任的準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立刪

文字:海菲、袁夢

編輯:慧瑩

關鍵詞 >> 紀錄片,GZDOC人物,禹成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GZDOC 2020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活動章程
    (二)報名步驟及所需材料1、請登錄紀錄片節官網www.gzdoc.cn,在「參加紀錄片節-影片報名」頁面進行報名,完整填寫並提交在線報名表。2、在官網(www.gzdoc.cn)報名影片時使用的用戶註冊帳號將默認作為該報名影片的報名聯繫人,後續與該影片相關的評選、入圍情況將優先告知該聯繫人,請保持電話、郵箱暢通。3、影片報名後,其線上報名表、寄送報名材料中涉及的報名信息及報名材料,將可能呈現於電影節官網、線上及線下媒體宣傳中。
  • GZDOC人物|申曉力:紀錄片永遠不要追求爆款
    申曉力 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南派紀錄片領軍人物。現擔任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首席藝術指導,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深圳市紀錄片專業委員會主席,廣東省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主任。詩與紀錄片,看見城市的溫度申曉力不僅是南派紀錄片領軍人物,也是一個編輯和詩人。
  • 張贊波:我們為什麼要拍紀錄片
    放眼世界範疇的紀錄片創作,從小川紳介,土本典昭,到朗斯曼都歸於此類。在中國的紀錄片創作領域裡,因為特殊的環境和制度使然,抱這一類目的的導演更是十之八九。拍《尋找林昭的靈魂》的胡杰,拍《鐵西區》的王兵,拍《上訪》的趙亮,拍《馬大夫的診所》的叢峰,拍《三裡洞》的林鑫,基本屬於這一類。出於對自身的某種難以遏制的基因的呼應。
  • GZDOC人物 | 從玉華:深度故事是個奢侈品
    獲「中國新聞獎」,獲"全國五四新聞獎",其代表作有《湍流卷不走的先生》《最倒黴的家庭》《生命最後的尊嚴》等,2018年編輯的《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成為年度閱讀率最高的深度報導之一。對生活的深度挖掘「紀錄片創作和深度特稿作為非虛構創作的分支,它們都是相通的,它們都是在講故事,而故事的力量是一樣的。」
  • GZDOC 2020紀錄片商店章程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紀錄片商店章程一、關於紀錄片商店紀錄片商店是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觀片及選片平臺,以促進紀錄片產業發展,給紀錄片供求雙方搭建專業、全面的版權合作平臺為宗旨,重點挖掘、扶持、推廣來自境內、境外的優秀紀錄片
  • 從夢裡徽州追憶繁華往昔 紀錄片《天下徽商》將在CCTV-9首播
    在《天下徽商》總監製、安徽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禹成明看來,此次《天下徽商》的創作體現了四個方面的創新:一是從中央到省裡都非常重視文化宣傳,創作者也有條件、有機會去製作更多精品;二是當下的電視理念也在革新,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 臺灣百位「有情人」眾籌讓這部紀錄片上院線丨8月9日《尋情歷險記》廣圖展映【金紅棉影像館】
    這是臺灣首部愛情紀錄片,影片初期申請補助與資金諸多不順,她和幾個好友自掏腰包,一邊借錢一邊拍攝完這部作品。她還發起了一個」500人投資計劃「,呼籲民眾一人一萬臺幣投資讓這部紀錄片上院線。在2008年的臺灣,吳汰紝名不傳經,」眾籌「也是個新鮮事兒。然而她們最終獲得了300人的金源力挺,並成功在當年的情人節期間在臺北、新竹等地上映。
  • 「女性導演天團」駕到打開中-新紀錄片合作新紀元
    紀錄片從他們的故事提取素材,揭露了公海漁業中人力付出的代價,通過這個當代遍布全球的重要現象揭露了公海漁業背後的腐朽。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感受到紐西蘭紀錄片的獨特魅力,紐西蘭電影委員共推選出了五部優秀的紀錄片參加GZDOC 2015的展映。
  • 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今天在肥西銘傳鄉開機啦!
    6月16日,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和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中共肥西縣委、肥西縣人民政府協辦的四集電視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機儀式在肥西縣劉銘傳故居隆重舉行
  • 新業態層出不窮 未來,紀錄片有更多可能
    原標題:「紀錄片+文旅」「紀錄片+文創」「紀錄片+文投」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未來,紀錄片有更多可能 近年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紀錄片產業大力扶持,紀錄片商業價值也正在不斷被挖掘和放大。那麼當下,以真實為內核的紀錄片,又將面臨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 "主賓國「義大利強勢來襲 中意合作項目亮點多
    近年來,在不斷的深化合作中,越來越多的義大利優秀紀錄片作品參加到GZDOC的評優、展播和紀錄片商店等單元,也有越來越多義大利紀錄片人來到中國,通過GZDOC的平臺與全世界的紀錄片人進行交流。 今年,義大利將以「主賓國」的身份出席GZDOC 2015,希望能與中國有進一步的合作。
  • 寶島眼鏡母集團星創視界引進Airdoc全球AI專利賦能 助力中國視光大...
    、100臺AI賦能數碼裂隙燈、100多臺AI賦能綜合檢眼儀,以惠及更多百姓。8Ba中文科技資訊  Airdoc的優勢在於算法的精準度,基於數百萬張醫學影像,邀請300多位教授進行交叉標註,構建了深度神經網絡模型,Airdoc慢病風險評估產品敏感性特異性都得到頂級醫生認可,可在眼底照相機拍攝出視網膜照片後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全球徵集正式啟動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經過17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的快速成長,已經從2011年56個國家與地區、683部紀錄片參展,發展成2019年130個國家與地區、3441部紀錄片參展參評的國際化節展,無論徵片數量還是覆蓋國家(地區)範圍均持續增長,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紀錄片節展,成為國際紀錄片人碰撞思想、交流創意、探索藝術的重要平臺,是世界紀錄片產業發展的
  • 大型紀錄片《天下徽商》即將開播
    《天下徽商》採用4k設備攝製,通過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具體故事和細節,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徽商,在全球大背景下全面考察徽商的興衰沉浮。全片已於2018年9月全部製作完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擬於2019年5月播,安徽衛視及中國紀錄片網等相關視頻網站隨後陸續推出。20世紀60年代至今,安徽臺紀錄片的發展跨越了半個世紀。從以個人創作為主,到開辦第一個紀錄片欄目,再到2017年形成由30多位骨幹組成的專業創作隊伍,並且成立專門的紀錄片部門,這支隊伍既有經驗豐富的紀錄片領軍人才,也有在國際國內屢獲大獎的新生代力量。
  • 徵集令丨@全球大學生,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開始徵集作品
    是國內較為成熟的青年紀錄片愛好者展現平臺,致力於發掘新生代紀錄片人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周倩欣圖/主辦方供圖4月2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正式啟動徵集,面向國內外高校大學生徵集優秀紀錄影像作品。大賽的徵集通道為www.gzdoc.cn,截止時間為9月20日。
  • 在拍戲中學習和成長,找到喜歡的角色 | 凹凸鏡DOC專訪青年演員李九霄
    在有人物基調的基礎上去即興凹凸鏡DOC:進到片場之後,可能又會有更多即興的發揮?比如在《夏天只是一天》中?李九霄:在這個片子裡面,其實我有很多時候是在即興發揮的。凹凸鏡DOC:您現在對人物的設計或者表演會追求精準性,還是說依舊希望可以儘量保留即興的靈感?李九霄:我當然希望能保留現場的即興。我說的這種即興,其實是在有人物基調的基礎上去即興。有可能我以前是意識不到這個點,現在更多的是考慮,我怎麼融入人物,然後我再去即興,這才是對的。
  • Netflix的紀錄片戰略
    2019年的成果2019年是一個創紀錄的開始——《我們的星球》、《登堂入會(Knock Down The House)》、《泰德 邦迪錄像帶(Ted Bundy Tapes)》、《地表最爛:FYRE豪華音樂節(Fyre)》——我們還需要更多有趣的紀錄片,這是我們想要做的。紀錄片並不一定非要往深刻和嚴肅的方向發展,有趣好玩的項目也有開發空間。